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本週五上午獲贈新文化報社主筆王逸人兄的《一見:中國文學訪談錄》,週六早晨四點至八點一口氣讀完。頗多感慨,遂撩上幾筆。

我喜歡看作家訪談。因為常常能看到作家的生活態度,看到對作品的初心解析,看到活生生的喜怒哀樂,他們在看什麼,在想什麼,秉持怎樣的文學價值,常能窺見大智慧。

更喜歡看逸人兄的作家訪談。與眾不同處在於,訪談者是一名真正有文學素養、人文儲備的人,它和某些萬金油記者隨便搜幾個膚淺題目就敢展開問話完全不同。對於作品,對於作家,對於時代,逸人兄都有自己的見解。古今中外,信手拈來,讓這本作品集溢出了對談的水準。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獲贈這本書,榮幸而意外。跟王逸人先生其實只有一面之緣。依稀記得八年前的某個午後,在長春市人民大街上的一個茶館裡面,我們暢談了一下午。現在想來,說是暢談,主要是他在說,我在聽。我是個還湊合的傾聽者。

作為報社的文化記者、主筆,逸人兄主持著每週末的一個文化週刊,大部頭的封面文章,整版整版的文化觀察、文學批評,常常是一人(逸人)拿下。。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記得那個下午,他給我講的最多的是,如何和朋友一起“熬鷹”(一個滿洲貴族的古老遊戲);如何去拍獨立電影;如何去中朝邊界拍老物件;如何跟任白、大俠等同道堅守著一份都市報的文化陣地。

今日想來,具體面孔早已模糊了,但留下了一個“純粹、深刻、而有趣的文化人”面孔。有情趣,不遮蔽,理想綻放,情懷滿滿——這是我很羨慕的一個狀態。

我一直的期許,是能在一個令人尊敬的報館裡,從容地做一名文化版編輯,不糾結,不萎縮,不愁於稻粱謀,有獨立人格,和一群道兄常常三五小聚,臧否天下——遺憾的是,後來自己在這條路上越走越偏,回過頭看他依然那麼純粹的堅守著,心生敬意,也心存感激。那個午後之後,雖然再也沒有見過面,但側面知曉著這樣一位同仁的堅守,也是無限欣慰的。

這是一部對當代20名作家的專訪文集。它的價值不在於採訪的作家名氣有多大,江湖地位有多高,而在於對談的價值感,是如此的充沛。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這裡面有對先鋒文學的追憶;有對陳忠實心路歷程的“緊逼”;有對馬原這種擱筆20年之後重新出道的探尋;有對現代人“新傷痕”通病的答案尋找……或許因為報紙版面的原因,對每一個作家的對話都不拖沓,長短大致相同。但你會知道,這是一名有深厚文學積澱的記者,他太會提問了——不是譁眾取寵的那種,是厚積薄發的那種。他對作家多年前作品的剖析,常能令作家自己深感意外。

在他的問題裡,有對白鹿原裡悲劇人物“為誰所誤”的探尋;有對賈平凹寫帶燈時對於社會進行文學干預的路徑選擇;解析了《無尾狗》裡阿丁努力藏起來的精神主旨;尋找了從傷痕文學到傷魂文學的治療之道;探討了麥家如何把自己的寫作根據地得到安放;也讓人看到了遲子建這種在所謂文學荒地的東北哈爾濱,如何建構了文學的意義。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訪談錄裡面涉及了很多流派,寫到了一個作家如何去豐富寫作技巧,甚至一個作家如何在一年裡只研讀一個名家的一本書。大家都在尋找文學的未來,好多作家談到最後,都指向了今天的浮躁喧囂、慾望沉重。他們可以用文學把自己定位,卻擔心內心被遮蔽的世界裡,人心的飄零與沉淪

恰是這種當代意義,讓我覺得去推薦這種訪談錄的意義所在。我們都焦慮了,都急躁了,已經很難去探討文學,思考,情懷,責任。但在夜深人靜的時候,我們會非常不安。文學滋養人學,或許並不能簡單的怪罪於環境,依然有改變的空間,只有當我們努力想用10萬+證明自己的時候,才會把自己拋進無邊的慾望波濤。

多數作家,是不缺悲天憫人情懷的。或許,只有在有實力的對談裡,才會攤開心扉,不再輕描淡寫地應付。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李敬澤才會說,“很多文人只會對權力謙卑,但沒有學會對世界對生活謙卑”;馬原才會說,“只有大病一場,才會發現平淡二字離心最近,人生真正的意義就是這些看似平庸的平淡”;賈平凹才會說,“陝西五個作家同時發表作品,是偶然碰到一起,是媒體要拔高成陝軍東征”;阿丁才會說,“中國人生存的智慧,就是狗吃屎的智慧”;葉兆言才會抱怨,“搞評論跟開中藥鋪一樣,櫃子裡好多抽屜,隨便把作家往不同抽屜裡擱”……

在撰稿人、批評家和讀者之間,王逸人走了一條調和了多種向度的第四條道路,既有媒體的公共屬性,又有行業內的價值深度,同時還不失私人溫度感情,而這一點,其實是在文學沒落年代最應該做也最值得做的“公作”——將讀者和批評家角度的個人之“私”通過媒體“公”之於天下。這是林東林先生在序言中對王逸人努力的評價,甚為到位,很是公允。

看王逸人的書是比較費錢的。因為裡面提到了很多我之前沒有讀過的作品,而對話中的幾句點睛評論,讓我覺得這些書不買來讀一讀,有點心癢。因此,合上書的第一個動作,是到京東里面去買書,驀然發現,很多書是沒有自營的,意思說很多書真的是少數中的少數閱讀。這種意義的尋找,猶如在茫茫的馬路上逆行,需要更多的定力吧。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獲贈這本書的當天,恰逢新文化報社迎來改版20週年的特別日子。20年一張報,做了太多的事,我們會強調對於民生的守護,對於民權的呼籲。而對於王逸人這樣的主筆,這麼多年的堅守與努力,讓我們看到了一家報館,在人文情懷上,對一座城市不可替代的滋養。想一想,每個週末都有數十萬人捧著逸人兄這些作品時候,突然有一些溫暖——這並不是某一篇10萬+就能替代的力量。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表達是一種力量,進步是一種信仰。這些年,我不斷地用捷克總統作家哈維爾的話,激勵自己與傳媒同道——哈維爾說,我不知道此刻寫下的哪一個句子,改變了某個角落裡面某一個人的某一個想法,改變了他的行動,從而改變了這個世界。套用一下,或許可以跟中國報館裡面日漸稀少的王逸人這樣的堅守者共勉。

因為純粹,所以怡人——王逸人兄《一見》有感

李明兄轉交這本書時跟我感慨,“逸人是個神人,是個純粹的人”。深以為然。純粹兩個字,真好。數年磨一劍,真好。這些年我們心煩意亂,只因為我們總想用一篇小技,去代替十年耕耘;只因為我們失去了專唸的能力,總想用匆匆磨刀的付出,去磨那一劍。

因為相信,所以專注;因為純粹,所以怡人。

春天,是一個洗心的季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