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滯銷大多是犯了這些錯誤!

第189篇推文 正文:2653字 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

農產品滯銷大多是犯了這些錯誤!

王一小發文專屬福利

【為什麼農產品會滯銷?】

1、盲目跟風

中國的農民獲取市場信息的渠道窄,不能靈活的感知到市場需求,往往是看到一部分人由於種植某種作物獲得豐厚回報後,受到當前價格的引導,後知後覺,跟風種植。

但這樣的結果往往是造成嚴重供大於求,對市場行情的預判能力不高是造成農產品滯銷的主要原因。

2、銷售渠道少

中國的農民的銷售渠道非常單一,農民個體種植,規模小,面對中間商收購時議價能力低。

甚至於很多地方的中間商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商販資源向農民壓價,導致農民即便大獲豐收也賺不到錢,中間商成了挾持農民的價格的操縱者。

3、分銷模式

中國農產品多采用分銷模式,銷售環節層層盤剝多。

從零售端到小批發商、到大批發商層層倒手,即便農民銷售價格很低,農產品到了消費者手裡卻高得不得了,這也就限制了農產品的需求。

4、供需錯配

還是由於農民與市場的割裂,使農民不能及時的感知市場的需求,在消費端對高端農產品需求提高的情況下,農民卻感知不到,或是由於文化知識的匱乏導致很難滿足市場需求。

5、異常氣候及惡劣天氣的影響

我國蔬菜一般都是南方蔬菜先上市,等南方蔬菜下市的時候北方蔬菜才上市,南北方蔬菜上下市之間有個時間差。

而受異常氣候影響,蔬菜的成熟期普遍發生變化,外地蔬菜較早地佔據了本地蔬菜市場,而南北方的蔬菜幾乎是在同一時間上市,造成市場供應飽和,收購價格難以得到提高。

有些地方以為天氣的原因,農產品會遇到冰雹、霜凍、雨災、乾旱甚至少有的地震,都會造成農作物的損壞。

導致提前或被迫低價出售。

農產品滯銷大多是犯了這些錯誤!

【如何避免農產品滯銷?】

1、藉助互聯網+農業

平臺構建信息對接平臺,信息發佈平臺的構建,產銷信息對稱,產品價格的公開,這樣可以避免壓價的情況出現。

利用互聯網點多面廣和信息渠道暢通的優勢,全方位收集農產品銷售信息,多形式發佈供求消息,幫助聯繫銷售客商,在第一時間解決農產品銷售難問題。

2、農產品直銷

國家支持互聯網模式,這也是作為農業發展重要的一步,讓農民形成產銷規模化,加強組織創新,不受地域限制和價格壓迫,鼓勵農民把農產品拿到城市去銷售。

農產品滯銷大多是犯了這些錯誤!

【銷售技巧】

深加工

通過農產品的加工轉變農產品的用途達到促銷的目的。

休閒農業

在休閒娛樂中將農產品賣給銷售者。讓消費者在果園裡自採自吃,以遊戲的方式,讓消費者從種到收的各環節體驗,然後再吃自己生產的農產品。

引導消費者

通過引導消費者的消費方式,將農產品賣出好價錢。通過將蔬菜裝箱,並引導消費者形成一種新概念“送禮送蔬菜”的形式,包裝後的產品,提高產品價值。

查漏補缺

收集全國各地的特色農產品信息,分析哪些地區盛產哪些地區少見此品種(通過互聯網平臺可查),把你種植的品種運送到缺乏的地方。

有些因為地域原因種不出該品種,這樣便可以填補空缺價格也能起來。

所以為什麼不常見的產品,通常都很貴。

農產品滯銷大多是犯了這些錯誤!

一般在盛產品種本地價格相對較低,產品呈飽和狀態,缺乏需求難以銷售,對於外來需求商的選擇也相對較多,要求自然不低,選中的機率不高。

農產品銷售的方式有很多,共享農業啊、認養啊之類的太多了,王一小就不一一展開了。

核心在於提供一些思路,希望對各位看官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