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據《禮記.內則》記載:“雞初鳴,鹹盥洗。”說明很早古人就開始注意到口腔的清潔問題。那古人究竟如何“刷牙”呢?同課代表之前介紹的洗髮水替代法,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覷。不信你看!

相當於“牙刷”用途的:

(一)手指

魏晉時期,古代敦煌壁畫中有一幅勞度叉鬥聖圖,畫中受戒者左手拿一長頸漱口瓶,用右手食指揩前門牙,非常形象的描繪了手指揩齒法。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二)揩齒布

用小布條纏繞在手指上來擦洗牙齒,小布條有專屬名稱——揩齒巾。在法門寺唐塔地宮出土的石碑碑文《法門寺物帳碑》中有記載:“揩齒布一百條。”


(三)植物枝條

用小樹枝或嫩枝條來揩齒是從印度佛教傳入後流行開的,“晨嚼齒木”就是用植物枝條來揩齒。(觀音菩薩的標準像是左手拿淨瓶、右手持柳枝,這是佛教徒修行科目的真實寫照——晨嚼香木,口漱清水。其實是用來刷牙的,而後來有各種引申含義。)《南海寄歸內法傳》中記載:“每日旦朝,須嚼齒木,揩齒刮舌,務令如法。”晚唐時期,將楊柳枝泡在清水裡,用時用牙齒咬開楊柳枝,裡面的楊柳纖維出來,好像細小的木梳齒,用來揩齒。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南宋時期,城裡甚至已有專門製作、銷售牙刷的店鋪。用骨、角、竹、木等材料,在頭部鑽毛孔兩行,上植馬尾。已近現代牙刷。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出土的古代“牙刷”實物,“刷毛”脫落,剩下刷柄


相當於“牙膏”用途的:

一)鹽

鹽有清潔、殺菌的功效,古人兌鹽水來漱口,清除口腔異味,減少牙齦發炎。唐代孫思邈著《備急千金要方》:"每旦以一捻鹽內口中,以暖水含。”《紅樓夢》中也有賈寶玉用青鹽擦牙的描述,只是鹽對普通人家來說太過奢侈。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二)茶

茶水本身具有脫牙垢的功效,飯後用濃茶漱口,既可清除牙齒縫中的食物,有利於堅固牙齒,又有清熱解毒、化腐去淤之功效。蘇東坡在《仇池筆記》裡記載:“清潔牙齒不需要用牙籤兒挑刺,用茶漱口最佳。”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三)酒

《醫說》記載:“劉幾年七十餘多,精神不衰,每一飲酒輒一漱口,雖醉不忘也,曰此可以無齒疾。”

古代是如何清潔牙齒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