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飛機進入防空飛彈射程內飛彈就可以發射?

重慶定製傢俱廠


呃……這位朋友您可能對防空導彈產生了誤解,或者說其實您想說的其實是防空炮?防空導彈是誕生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對空防禦武器,它的誕生時期比防空炮要晚一些,最早由德國人研究,在美國人手中發展,是世界上目前最主流的防空手段,至於為什麼飛機一進防空導彈射程內導彈就能發射,想知道這個問題我們就必須先了解防空導彈的構成!



我們一般口頭上說的防空導彈其實全稱應該是防空導彈系統!這種東西一般都具有雷達,當飛機飛進雷達的掃面區域後,雷達便會鎖定目標,然後防空導彈便會發射,這裡有一點要提一下的是,一旦戰鬥機被地面雷達鎖定,那幾乎是沒有逃跑的可能的!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來看戰鬥機的飛行速度,現代戰鬥機的速度都是以馬赫來做單位的,而一馬赫就是一倍音速(幾百公里的那都是活塞式戰鬥機),因此大多數戰鬥機的速度大概在一秒鐘六七百米左右,而導彈呢,以S300為例,它的速度是1700m/s,我們想象一下當一架戰鬥機進入了S-300防空導彈系統的雷達偵測範圍後,防空導彈以每秒鐘1700米的速度衝上去,這可不是什麼追及問題,這是一個相遇問題,戰鬥機壓根來不及改變方向,而且打出來的導彈本身還具有制導部分,掉頭逃跑根本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像您說的掉頭飛個幾十公里那是針對防空炮!現代的防空炮的確是可以躲避的,但一般來說戰鬥機飛行的那個高度防空炮也夠不著,跟多的是對付飛行高度比較低的武裝直升機,那東西有時候針對坦克來說有著致命的威脅,若是坦克上沒有安裝防空武器的話就必須待在防空炮的保護區內了,否則一旦遇上敵人的武裝直升機部隊,那可就不是一個慘字能形容的啦!


航空愛好者AMR


沒有那麼簡單的。一般來說飛機只能感知你被火控雷達鎖定,不能感知對方是否發射了導彈。當然被鎖定後可以有多種戰術動作來擺脫鎖定。但對方有可能會等到你做完戰術擺脫動作之後由另一部雷達來鎖定,並完成發射等動作。這就是對抗,而且對付不同的導彈,有不同的擺脫戰術動作。攻擊方也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進行打擊。舉一個戰例:今年沙特的一架F15在執行打擊胡賽武裝的任務時被紅外製導的肩扛導彈擊落。當時這架F15感知到自己被紅外鎖定後立刻放出紅外干擾彈,然後開加力企圖逃逸。但胡賽方面並沒有在鎖定後急於發射。而是等待對方開加力後紅外信號放大後的瞬間再發射。一舉擊落該機。發射早了會被紅外干擾彈干擾,晚了對方速度起來了,肩扛導彈追不上了。

而對於地面一方來說防空力量是成體系的。有欺騙雷達,警戒雷達,搜索雷達,火控雷達等等。雷達也是開開關關。飛機根本弄不清楚對付哪個是真哪個是假,何時發射。因此上,空中進攻方在面對對方防控體系時,都要在防空體系邊緣遊離。被鎖定就逃跑。

美國的空中力量很強大,但那只是面對小國弱國時表現出來的。在面對中,俄這種具有完整的防空體系的國家,也是一籌莫展的。


特留尼西特


導彈的射程是一個很複雜的概念,並不能一概而論。有最大射程,最大動力射程,有效射程,迎頭射程,高空射程,低空射程等等,當然還有一個牛逼閃閃,讓人聞之而肅然起敬的名詞,不可逃逸區(一般用於空空導彈)。這些亂七八糟的射程可以組成防空導彈在不同情況下的射擊包線(當然還包括其他因素)。

題主所說的戰術是可行的,也是常用的。即飛機在導彈的射程邊緣徘徊,或者偶有深入而退出。此舉常用來誘使敵方防空雷達開機而暴露自己,或者是佯攻,吸引敵方注意力,以使己方其他飛機在他處突破防空圈,甚或只是心理戰,搞得對方神經緊張。

實戰中也不會發生只要敵方飛機剛剛到達射程邊緣就開火的情況,那樣的命中率簡直是微乎其微。一般是保持雷達靜默,誘敵深入,再一鼓作氣殲滅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