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当杨延昭在三关一而再,再而三打退辽国军队对宋朝的进攻后,作为辽国潜入宋朝奸细的王钦终于坐不住了。他连续设计陷害杨家将,欲致杨延昭于死地,为辽国侵宋消除一个障碍。王钦先后两次构陷杨家将,给杨家带来了很大的麻烦。第一次是挑拨谢金吾拆除天波楼,意图逼反杨延昭。第二次是以私卖御酒的罪名陷害杨延昭,将其除之而后快。他这两次采用构陷杨家将的手段并不高明,可是都得到了宋真宗的支持。在这过程中宋真宗对王钦的谗言言听计从,实在有些难以理解。本章节我就宋真宗为何如此轻信王钦的谗言进行解读。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宋真宗

在这两段剧情中,宋真宗对王钦,甚至于谢金吾,黄玉等人的谗言都是言听计从的。不论是谢金吾提请拆除天波楼的议案,还是黄玉出的以偷卖御酒冤杀杨延昭的主意,宋真宗都是毫不犹豫就支持的。他似乎从来没有想过杨家在三关布置的抗辽防线对宋朝国家安全的意义,也没有考虑杨家先辈为抗辽立下的功勋和做出的牺牲,在下旨处置问罪杨家将时丝毫没有犹豫之色。杨家将一向不参与朝廷政治,只驻军边关以防辽军,按道理与对宋真宗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宋真宗这样的构陷中表现出对杨家极度的猜忌,实在让人难以理解。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谢金吾

在谢金吾拆除天波楼议案中,宋真宗的态度非常奇怪。天波楼是宋太宗赵光义为表彰杨家幽州救驾和击败辽军的功勋修建的,可以说是赵光义的政治遗产,可以说有着极为独特的意义。作为赵光义的儿子,宋真宗按道理对其父留下的东西不应该有太多的反对意见,因为这是作为人子最基本的态度。然而宋真宗仅仅因为谢金吾提出的天波府"武将下马,文官出轿"的规矩影响了道路交通,于是就推翻宋太宗赵光义的圣旨,要求拆除天波楼,这让人太过匪夷所思。要知道这个规矩不是杨家定的,而是赵光义定的,宋真宗的这个圣旨实在有些狂悖。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谢金吾

中国古人对"孝"这个字看得很重,即便是父母有错,子女要指出也不能直接过问,而是需要委婉提出。无论宋真宗对先帝圣旨修建的天波楼有多么不满意,他都不能直接下圣旨拆毁,而是要走迂回路线的。宋朝对此有个最好的例子就是"宋太祖誓碑"。在整个宋朝三百年的时间内,历届皇帝都对这个誓言言听计从,丝毫没有违背的动作。虽然天波楼比不得宋太祖誓碑的权威性,但也不是宋真宗一句话而能够拆毁的。宋真宗让谢金吾拆毁天波楼实际上是冒天下之大不韪,这是有巨大政治风险,甚至可能导致改朝换代的举动。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杨延昭

天波楼不仅仅对杨家有重要意义,对整个北宋将门世家都是意义非凡。这是在"杯酒释兵权"和"将从中御"后对武将功勋的认可,也是对削去军权的将门世家的安抚。宋真宗拆毁天波楼不但可能激起杨家的反叛,也有可能导致将门世家的不满。如果有人阴谋以"不孝"罪名攻击宋真宗,再以此挑动将门世家造反,那宋真宗会陷入难以难以控制的政治漩涡中。作为皇帝,宋真宗对此中情况肯定是有所预计的,他甘冒如此大的风险来拆除天波楼肯定有他必须如此做的原因。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宋真宗的这波操作极其阴险。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八贤王

拆毁天波楼既是对先帝圣旨嘉奖的否定,也是对杨家的侮辱,更是对武将功勋的践踏。如果谢金吾执行了这个圣旨,那杨家只有两种选择,忍辱负重或奋起反抗。以杨家单薄的实力来说,这两种选择都不会对结局有任何改变,只可能加速杨家的灭亡。可杨家的存在与宋真宗没有利益冲突,杨家灭亡对宋朝只有坏处,没有好处。宋真宗为啥要干这些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这样看来,如果宋真宗不是傻子,那他的这道圣旨阵对的就不是杨家,而是其它的目的。在联系杨家与八贤王等守旧将门的复杂关系考虑,我认为宋真宗这次举动阵对的是八贤王。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王钦

八贤王代表的守旧将门既不愿意与杨家共同分享将门世家的传统利益,又希望杨家为他们抵挡来自文官集团的压力,于是才有八贤王老奸巨猾的各种操作,把以杨家的政治利益来与皇帝博弈。一旦杨家将被灭,守旧将门与宋真宗之间少了一个权力缓冲区,与文官集团少了一个隔离防火墙,他们双方都会有着巨大政治利益冲突的风险。因此八贤王一方是希望杨家将在守旧将门和皇帝及文官集团之间扮演利益调和者的角色,但又不能让杨家无限的壮大。因此宋真宗这道看似阵对杨家的拆楼圣旨,实际上是在试探杨家与八贤王的紧密配合程度。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呼延赞

一旦双方反应过于密切,则代表着宋朝将门世家的军方势力处于失控的状态,这将促使宋真宗加大利用王钦等文官集团力量,削弱将门世家权利的力度。当然如果八贤王对杨家将见死不救,那就说明双方并无太密切的勾结,削弱将门世家权力的步伐可以适当放缓。然而焦赞杀了谢金吾全家,和八贤王前后态度快速转变的做法,让宋真宗难以判断对方真实的意图,于是只有先把杨延昭和焦赞充军,以继续试探八贤王的反应。因此当王钦和黄玉提出以偷卖御酒的罪名处死杨延昭,并派出呼延赞作为执行圣旨的人员时,其目的就昭然若揭了。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寇准

呼延赞虽然只是中型将门世家,但与杨家和八贤王的关系都还很好,派他出马以杨延昭的性命正好进一步试探两家人的反应。如果杨家和八贤王对此都有激烈的反应,那宋真宗和文官集团便以此为借口一次性将其拿下。如果杨家和八贤王认怂,那不但削弱了将门世家的实力,也使其离心离德,再难共同与朝廷争夺话语权。结果让文官集团没想到的是,寇准这个文官中的异类把这招给破坏了。他给八贤王出了一个李代桃僵的计策,让杨延昭诈死,以躲过宋真宗的阴谋,使得文官集团瓦解将门世家的计策彻底失败。

大话杨门(十二)宋真宗为何听信王钦谗言,派呼延赞处死杨延昭

宋仁宗

宋真宗时期是文官集团与将门世家斗争最为激烈的时期,也是宋朝军事实力被极大削弱的时期。宋真宗性格懦弱多疑,一贯信赖文官集团,而猜忌将门世家。在他的执政期间,除了抗辽的澶渊之盟,其他时候都在致力于削弱将门世家的实力。小说中宋真宗支持下的王钦等人两次构陷杨家将就是这种政治斗争的缩影,其目的是削弱和瓦解以八贤王为首的守旧将门世家的权利。宋真宗甚至重用以王钦若和丁谓为首的"五鬼",冤枉和构陷寇准朝中重臣,仅仅是因为寇准等人对他荒唐政策的抵制。在宋真宗执政的最后几年,他热衷于粉饰太平,对贪赃枉法、结党营私等事不闻不问,对宋朝造成了巨大破坏。宋真宗本人的能力和个人品格,不但比不上其父宋太宗赵光义,更是差其子宋仁宗赵桢至少八条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