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評歷史
這裡提到趙雲留下的遺言,大概是指的這個: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利,擔任佯攻的趙雲雖然也打了敗仗,但撤退及時,損失很小,受到諸葛亮的讚揚肯定。當時趙雲軍中有不少富餘的絹帛,諸葛亮讓趙雲拿出來分賜給部下,趙雲說:“
軍事無利,何為有賜?其物請悉入赤岸府庫,須十月為冬賜。”意思是打了敗仗,還要什麼賞賜呢?諸葛亮對趙雲說的這些話“大善之”,不久之後趙雲就去世了,後主劉禪也下詔褒揚。
趙雲能說出這些,不是故意說的漂亮話,而與他一生的言行是完全一致的。人們敬重趙雲,不僅因為他作戰勇猛,更因為他品德高尚,為人正直,是一個“
完美軍人”。一、趙雲是一個重信守諾的人,追隨劉備不離不棄
趙雲早年與劉備相識,情投意合,後來因為兄長的喪事,趙雲不得已離開劉備回到家鄉,此後在很多年裡都與劉備失去了聯繫。
趙雲與劉備分手時,承諾辦完事情就回來找他,趙雲沒有忘記向劉備臨別時做出的承諾,這麼多年來一直在打聽著劉備的情況,官渡之前前夕聽說劉備來到冀州投奔了袁紹,趙雲立即動身去相見。
劉備特別高興,一刻都捨不得離開趙雲。劉備交給趙雲一項任務,讓他召募人馬。如果劉備自己出面募兵,袁紹必然會有警覺和疑慮,趙雲是個新人,目標不大,悄悄做這項工作很合適。
趙雲做得很好,沒用多長時間就召募到幾百人,趙雲私下告訴他們是劉備將軍在召人,他們都是劉將軍的手下。也許是趙雲保密工作做得好,也許是袁紹太忙顧不過來,袁紹對這些事一概不知。
這支隊伍成為劉備東山再起的希望,後來劉備找機會果斷脫離了袁紹,趙雲召募的這支隊伍人數雖然不算太多,卻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趙雲在作戰中不怕犧牲,情況再險惡也都能挺住
漢獻帝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軍南下荊州,劉表憂病而死,兒子劉琮投降,劉備倉促間率眾南下,曹操親自率領一支騎兵追擊。
走到南郡所轄的當陽縣時被曹軍追上,雙方在一個名叫長坂坡的地方展開激戰,由於寡不敵眾,劉備的人馬被殺得大敗。
劉備好不容易突出了重圍,清點人數時卻發現不見了妻子甘氏以及年僅2歲的兒子劉禪。
這時,劉備身邊有個人說趙雲已經投降曹操了,劉備聽了很生氣,備用手戟敲打著說話的那個人:“子龍絕不會棄我而去!”
過了一會兒趙雲回來了,還帶回來甘氏和劉禪。混戰中,別人都奪路逃命,只有趙雲拼命保護甘氏母子,他抱著劉禪,保護著甘氏,居然殺出了重圍,使劉備當時唯一的兒子劉禪倖免於難。
三、趙雲頭腦清醒、堅持原則,任何時候都能經得住誘惑
赤壁之戰後劉備有了自己立足的一塊地盤,這就是荊州刺史部的南郡,劉備以此為依託,迅速向荊州刺史部在長江以南的武陵郡、長沙郡、零陵郡、桂陽郡等地發展。
劉備派諸葛亮、趙雲等人收服江南各郡,進展很順利,除武陵郡外,其他幾個郡都投降了。武陵郡太守金旋拒不投降,戰敗被殺。
劉備提升趙雲為偏將軍,讓他兼任桂陽郡太守。桂陽郡原太守名叫趙範,投降後一心巴結趙雲,他的嫂子樊氏長得很漂亮,而他哥哥已死,嫂子寡居,趙範想把嫂子嫁給趙雲,但被趙雲拒絕了。
趙雲不想傷趙範的面子,推辭道:“我和你同姓,你的兄長就好比我的兄長一樣,怎能娶兄嫂?”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是被迫投降的,心裡怎麼想還不知道。天下女子多得是,不必著急。”趙雲看人很準,後來趙範果然逃亡了。
四、趙雲不看領導和同事的眼色行事,從來一心為公
漢獻帝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攻克成都。在圍攻成都時劉備與眾人約定,如果成都攻破,府庫裡面的東西都歸大家,他自己不要。這條命令造成了混亂,正在需要大家各司其職做好各項工作時,許多人卻找不到了,將士們都放下武器,奔向各個官府倉庫,自行拿取那裡的財物,幾天後這種混亂才結束。
當時益州十分富有,劉備下命令置酒大會,犒勞三軍將士。劉備拿出城中大批金銀頒賜給將士,把穀物布帛還給百姓。劉備賞賜按功勞大小分成不同等級,最高一級賞賜包括黃金500斤、白銀1000斤、錢5000萬和錦緞1000匹,其他人也都受到了不等的賞賜。
跟隨劉備一路披荊斬棘的將士們個個興高采烈,這些年他們吃夠了苦,受夠了累,現在總算有了回報,但有人還嫌不夠,又向劉備提出成都城裡還有不少官家的房產地產,城外還有許多公家的園地桑田等,不如把這些也分賜給諸將。
這樣的提議一般都會受到大家的強烈歡迎,誰反對誰就是跟大家過不去,但趙雲不管這些,直接表達了反對意見:“霍去病當初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現在的國賊何止是匈奴,還沒有到求安穩享樂的時候。只有到天下平定的那一天,大家各返故鄉,再談享受才合適。益州士民初罹兵革,遭受戰亂之痛,田宅都應歸還其主人,令其安居復業,然後制定差役、賦稅政策,這樣才能讓大家安心。”劉備認為趙雲說得很對,採納了他的建議。
五、趙雲“一身都是膽”,是一位難得的有勇也有謀的智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親率大軍赴漢中,與劉備展開爭奪漢中的戰役,雙方在陽平關以東、南鄭以西的漢水谷地,雙方展開了對攻,時任翊軍將軍的趙雲也參加了這場戰役。
一次,曹軍的運糧隊從北山下經過,隊伍很長,黃忠認為可以襲擊一下,把糧食劫過來。漢中是個不大的地方,突然間雲集了雙方這麼多軍隊,軍糧供應將會是個大問題,如果能把對方的軍糧劫過來,那對敵人將是雙倍打擊。
劉備派趙雲、黃忠一塊劫糧,黃忠先出發,趙雲在後,但到了約定時間黃忠仍然未歸,趙雲便率幾十名騎兵出了營寨去接應黃忠。
趙雲剛一出來就遇到曹軍主力,雙方展開激戰,趙雲身邊只有幾十個人,且戰且退,奮力殺出重圍。這時趙雲發現部將張著負傷被圍,趙雲又折返回去,殺入重圍把張著救了出來,之後殺回自己的營寨。
趙雲的營寨已被曹操手下佔領,曹軍閉門拒守,趙雲殺了進去,將營寨重新奪回,之後把營門打開,偃旗息鼓。
大批曹軍隨後趕到,看到這種情況懷疑營內有伏兵,不敢攻營,於是撤退。趙雲不幹,雷鼓震天,用弓弩射擊曹軍,曹軍驚駭不已,自相踐踏,還有不少墜入漢水中淹死,此戰可以稱為趙雲版的“空營計”。
第二天,劉備親自到趙雲營中視察,看到前一天的戰場,不禁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啊!”劉備下令在營中擺酒慶賀,一直喝到晚上,軍中都稱趙雲為“虎威將軍”。
六、趙雲政治覺悟高,在大是大非問題上從來不含糊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近郊的武擔山稱帝,之後便下令進攻孫吳,以報孫權奪取荊州並殺害關羽之仇。
對此,有人支持,但也有不少人對此表示反對,勸諫的人不少,但劉備意志已決,對於任何反對意見一概不聽。
益州從事祭酒秦宓以博學著稱,又通占卜讖緯,他認為此時伐吳並不吉利,劉備下令把秦宓抓起來,群臣見此都不敢再說什麼了。
但趙雲生性耿直,他不管那麼多,仍然繼續相勸。趙雲認為當前最大的敵人是曹魏而不是孫權,應該先滅曹魏,到那時孫吳不用打自會臣服。
趙雲進一步建議道:“當前應當進圖關中,佔據黃河、渭河的上游,從那裡征討曹魏,關東義士必將響應。千萬不能把曹魏擱置起來去伐吳,一旦與孫吳交兵,不能馬上能見分曉啊!”
但劉備此時已被憤怒充昏了頭腦,還是率領大軍伐吳去了,此戰蜀軍大敗,損失數萬兵馬,孫劉聯盟也遭受到致命打擊,如果劉備當初聽從了趙雲的意見,也就不會這樣的結局了。
總之,趙雲的身上有許多難能可貴的品質,如重情義、守信用,既英勇善戰,對事物又有清晰的認識,是一個有膽、有勇又有謀的人,同時他還敢於進言、公而忘私,這些都值得人們學習和稱道。
南門太守
趙雲是三國時期的名將,他幾乎是三國中最完美的將領,在那個軍閥以割據、謀士詭辯的年代,趙雲猶如出淤泥而不染的亂世青蓮。
趙雲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不驕不躁,一直忠心耿耿,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位將領,在死前說了四個字,諸葛亮聽到之後都為其感到不公,同樣也讓人感到心痛,這件事我們還是要從趙雲和劉備說起。
趙雲原本是公孫瓚的手下,但是之後收到劉皇叔的拉攏才到劉備的手下,原本趙雲以為跟著劉備可以建功立業,為匡扶漢室而盡力,但是趙雲沒想到的是自己掉坑裡面了,掉到一個爬都爬不出的坑了。
趙雲在劉備那裡從來沒有受到重用,反而一直是一個保鏢,做劉備的衛隊長。長坂坡一戰的時候,當時的劉備被曹操打的落花流水,自己丟下老婆和孩子就跑了。此時的趙雲卻深入曹軍,七進七出,硬是把阿斗給救了出來。當時的張飛懷疑趙雲投降了曹操,雖然劉備還是假仁假義的說:“子龍斷不會負我。”但是其實都能看出來,劉備也是半信半疑的。此時劉備並不是很信任趙雲。
然在此之後趙雲也沒有受到什麼重用,劉備討伐劉璋的時候,趙雲只是留在後方做後勤工作。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但是的剛投降不久的魏延都能得到重用,而相反趙雲要麼就是做保鏢,要麼就是做後勤工作。最後論功行賞的時候,趙雲也是得到了虎威將軍的職位,並沒有多大的軍權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偏將。
就這樣趙雲仍舊任勞任怨的跟著劉備鞍前馬後,等到劉備了,趙雲這才有幸帶兵打仗,他等到的就是諸葛亮的北伐。當時諸葛亮自己率領大軍潛藏在祁山,他讓趙雲自己親率五千軍馬兵出箕谷,作為掩護北伐軍的疑兵。但是此次諸葛亮用人失敗,讓馬謖守街亭,結果丟失了蜀漢重要據點街亭,此次北伐就此也宣告失敗。
趙雲在北伐撤退之後就一病不起了,臨死之前趙雲用盡自己的全力大喊:“北伐北伐!”諸葛亮聽到之後也為趙雲感到不平,原本一個一心匡扶漢室的將士卻成了劉備的貼身保鏢,而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剛剛開始就又破滅了,趙雲是把劉備當主公看,但是劉備卻因為自己的私心徹底的埋沒了趙雲。
書香茗
可以參考我的這篇文章《趙雲死後留下一句遺言,孔明聽後感慨失去知音,劉禪只問如何安葬》:
公元229年,蜀漢五虎上將的最後一人趙雲去世,這意味著蜀漢五虎上將的時代徹底終結,對於這件事情,諸葛亮或多或少是由心理準備的,但是等到小兵前來報喪時,諸葛亮還是痛哭到幾乎暈厥。而與其說諸葛亮哭趙雲,不如說諸葛亮哭的是這物是人非,此時蜀漢的一幫元老,幾乎就只剩下個諸葛亮了,蜀中無人的局面令人痛心。
趙雲
而趙雲死前依然大喊了四個字,這四個字讓諸葛亮感到無比的羞愧,此四字就是:”北伐!北伐!”說完這四個字趙雲就斷氣了,這其實不僅僅是趙雲的心願,同時也是劉備、諸葛亮等那一批人共同的願望,關羽和張飛的畢生目標也是北伐匡復漢室。諸葛亮聽完這四個字後,痛哭不已,感慨趙雲一死自己又少了個北伐得力助手。
諸葛亮
其實當時趙雲年歲已高,那會是什麼北伐主將,趙雲在的話,諸葛亮可以多一個知己罷了。兩人都擁有一片赤心,心裡都想著北伐大業。所以諸葛亮如果帶上趙雲北伐,至少可以有一個說話的人。而其他的人都同諸葛亮差了一個輩分,沒有經歷過同劉備一起創業的艱難,自然理解不了北伐這兩個字在諸葛亮這老一輩中意味著什麼。
諸葛亮北伐
諸葛亮一生五次北伐,六出祁山。幾乎諸葛亮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北伐大業之中,雖然當時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但是北伐已經不單單是為了匡復漢室,更是諸葛亮在踐行他們那一輩的夢想。諸葛亮五次北伐,這其中的既有出於戰略的考量,更多的就是情懷了。蜀漢的情懷就是匡復漢室,這是當時東吳所不具備的情懷,所以東吳只會偏安一方。
不過劉禪得知趙雲死後的做法卻有點令人失望,劉禪首先是歌頌了趙雲的功勞,並且著重講述了趙雲救自己的事蹟。但是劉禪雖然哭了趙雲,但是反口就問怎麼追封趙雲,如何安葬為最妥當。雖然說這些都是需要的,不過劉禪連這點都不能自己拿主意,一點主見都沒有,實在令人心寒。可憐趙雲臨死不忘北伐,劉禪聽完遺言後居然無動於衷,真是不懂創業之艱難!
小司馬遷論史
趙雲,字子龍,三國時期蜀漢名將以“一匹白馬戰沙場,一件白袍留英明”的形象成為很多人的偶像,總是給人一種出淤泥而不染的英雄氣概。他不僅武藝出眾,威震敵膽,兼且性情溫和,不驕不躁,忠心耿耿。
據說,他在臨死前留下一句話,卻讓諸葛亮極為羞愧!他到底說了什麼呢?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來隨有書君瞭解一下三國時期趙雲與劉備的關係。
一、忠心輔佐主公,始終未得信任。
據說,趙雲原是公孫瓚的部下,趙雲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從此追隨劉備。一心期望以自身的本領建功立業,為恢復漢室的榮光鞠躬盡瘁,但是劉備從來沒有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親信。
如三國時期著名的七進七出的典故,說的就是趙雲的英雄事蹟。
話說在長坂坡一戰中,數十萬曹軍對劉備緊追不捨,劉備一行慌不擇路,最後連夫人和兒子劉禪都丟了。
趙雲在危難之時挺身而出,單槍匹馬殺入百萬曹軍,七進七出,血染徵袍,才將小阿斗救了出來。然而趙雲在曹軍中奮勇衝殺的時候,張飛卻在懷疑趙雲已經投降了曹軍,劉備也是似信非信,遲遲疑疑。
二、任勞任怨服侍,始終未得重用。
自從長板坂戰役後,趙雲再未得到重用,要麼就是做保鏢,要麼就是做後勤工作。據說,劉備對投降過來的魏延,都委以重任了,而趙雲跟隨劉備打拼這麼多年,地位還不如一名降將。
即使在片伐劉璋時取得勝利,最後論功行賞,也只給了趙雲虎威將軍的職位,在漢代,虎威將軍類似於偏將的地位,這對出生入死的趙雲來說,實在是太不公平了。
雖然劉備如此對待趙雲,但趙雲始終都是不惱不怒,任勞任怨,鞍前馬後、三十年如一日的服侍劉備。
三、胸懷廣格局大,至死不忘北伐。
劉備死後,由諸葛亮當權,統領了蜀漢軍隊,公元228年諸葛亮率領蜀軍進行了第一次北伐!趙雲終於等到了諸葛亮的北伐戰爭,雖然年事已高,依然主動請纓,而且抱著死也要死在戰場上的英勇氣節。於是,趙雲總算實現親自上戰場的夢想了。
第一次北伐,諸葛亮雖然只給了趙雲5000餘人對抗曹真10萬人,但趙雲頑強抵抗,奮勇殺敵,固守住了箕谷,對於蜀軍而言沒有造成大的損傷!然而最終因為錯用馬謖而不得不退軍!
退軍之後趙雲就病倒了,臨死之前趙雲依然心憂蜀漢,全力大喊:
“北伐!北伐!”
諸葛亮聽後,不禁為趙雲的一片赤膽忠心和識大體顧大局的高尚品行動容不已。
心裡百感交集,想著對趙雲的不公平,想著當初跟隨先帝一起打天下的五虎上將如今最後一位也離自己而去……,所以,使得諸葛亮再也掩飾不住內心的悲痛失聲大哭,幾乎暈厥,而且對自己沒能幫助他完成遺願而羞愧不已。
身為一代名將,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才是他最佳的表演舞臺,但劉備出於一己私心,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衛隊長,犧牲了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唯一一次統兵作戰卻因形勢不利失敗而歸。
可以說是劉備埋沒了趙雲的軍事才華,終生未能如願。諸葛亮怎能不為之痛惜扼腕,又怎能不為之感到遺憾不平。
有多少不平憤懣埋在心底,可趙雲依然任勞任怨輔佐劉皇帝,一生忠義。到頭來只能是壯志未酬空悲切嘆息。
“北伐—,北伐—”臨終仍在惦記,慷慨激昂感動天地,讓多少後人為之感到不平和扼腕嘆息。
人生最大的悲傷莫過於最終被默默埋在塵土裡,遭到冷落與遺棄!就算黃河咆哮決堤,就算長江流淚哭泣,也無法完成英雄的一生遺志!!
有書共讀
趙雲在”五虎上將“中主要是擔當劉備的保鏢,沒有得到真正重用,但他顧全大局,從未表達過不滿,只有臨終前才留下一句遺言,這句話只有四個字,卻令諸葛亮羞愧不已,為之不平。
趙雲武藝高強,不驕不躁,忠心耿耿,人氣極高,他原本是公孫瓚手下,後來被劉皇叔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忽悠到麾下,此後不是幹保鏢就是幹後勤,沒有得到統兵作戰的機會,最後論功行賞得到虎威將軍之職,卻沒有多少軍權,不過趙雲仍然任勞任怨,沒發過牢騷。
趙雲唯一一次帶兵打仗是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統兵北伐時,諸葛亮親率領大軍潛藏在祁山,命趙雲率五千軍馬兵出箕谷以為疑兵,雖說不是主力,總算圓了夢想,但悲催的是,被諸葛亮寄予厚望的馬謖痛失街亭,導致北伐失敗。
這時的趙雲已經年過七十,他一病不起,臨終之前,仍不忘北伐大業,他用盡全力大喊:“北伐!北伐!”
身為一代名將,衝鋒陷陣,攻城略地才是趙雲最佳的表演舞臺,但劉備出於種種因素考慮,一直把趙雲當成自己的衛隊長,犧牲了趙雲征戰疆場的夢想,唯一一次統兵作戰卻因形勢不利鎩羽而歸,可以說是劉備的私心埋沒了趙雲的軍事才華,也難怪諸葛亮為之不平。
狄飛驚
建興六年,諸葛亮首出祁山,便遭街亭之敗,連趙雲與鄧芝率領的疑兵失利於箕谷。不過由由撤退時,趙雲親負責斷後,隊伍軍資都沒有重大損失”。諸葛亮本來要嘉獎趙雲,而趙雲確說這次戰役的將領都有罪,如果受賞那隻能說明諸葛亮賞罰不明,言外之意讓諸葛亮嚴懲馬謖。聽到這話諸葛亮想到了劉備在世常常誇趙雲的品性,今天看來趙雲確實為真摯誠懇有德之人。
原文如下:
趙雲慌忙下馬伏地曰:“敗軍之將,何勞丞相遠接?”孔明急扶起,執手而言曰:“是吾不識賢愚,以致如此!各處兵將敗損,惟子龍不折一人一騎,何也?”鄧芝告曰:“某引兵先行,子龍獨自斷後,斬將立功,敵人驚怕,因此軍資什物,不曾遺棄。”孔明曰:“真將軍也!”遂取金五十斤以贈趙雲,又取絹一萬匹賞雲部卒。雲辭曰:“三軍無尺寸之功,某等俱各有罪;若反受賞,乃丞相賞罰不明也。且請寄庫,候今冬賜與諸軍未遲。”孔明嘆曰:“先帝在日,常稱子龍之德,今果如此!”乃倍加欽敬。
諸葛亮想到劉備在世時常誇讚趙雲,在臨死時告訴孔明馬謖此人言過其實,不可重用。就是說馬謖說出的話和他實際行動的能力是有差距的。沒事的時候聽聽他的意見還可以,不能把他用在關建的地場合。所以諸葛亮因為趙雲對他的一句“賞罰不明”想起了劉備的囑託後悔不已。街亭失首後趙雲回到漢中在第二次準備北伐時病逝,也許趙雲死前對諸葛亮留下的那句話便是“賞罰不明”如果說讓諸葛亮感覺失去知音,那麼這裡的知音應該是劉備。
原文如下:
孔明曰:“吾非為馬謖而哭。吾想先帝在白帝城臨危之時,曾囑吾曰:“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今果應此言。乃深恨己之不明,追思先帝之言,因此痛哭耳!”
自由答人
看到這個問題,蜉蝣君著實好奇,讀三國這些年也沒聽過趙雲有什麼遺言,後來問了度娘才知道,《新三國》裡趙雲是喊了“北伐北伐”的,出處也算找到了,電視劇一部。
對於趙雲的死,官方和民間有兩種說法。《三國志》記載,趙雲是病逝的,這也符合古代常理,畢竟醫療不好。民間說法也是,趙雲是笑死的。大體如下,趙雲老年在洗澡的時候,發現自己征戰半生,全身竟然沒有一處傷痕,不由顯得很是得意,仰天大笑,一口氣沒有過來就去世了。這和小說里程咬金的死法是一樣的,符合民間的寫作套路,只是有些不太真實。
根據《新三國》,趙雲喊北伐,是表達蜀軍北伐不順,想要恢復山河卻不幸身先死的壯志未遂。這符合趙雲的人格特點,畢竟趙雲在三國裡還是比較完美的。
但是,歷史就是歷史,經典也是經典,我總是不喜歡杜纂的。看到這個題目,我趕忙翻閱了《三國志》和《三國演義》,還有許多古人註釋,一時沒有查閱到,感覺編劇亂造始終不太好。雖然符合趙雲的人物形象,沒有扭曲,卻顯得不真實。
蜉蝣塵埃笑談天下
我個人認為趙雲是真的被重用 畢竟劉備多年的征戰才擁有了巴蜀這塊底盤,而讓趙雲守護老婆孩子這本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崗位,畢竟大家都知道劉備就只有劉禪這麼一個親生兒子守在寶貝兒子身邊的必然是心腹大將,我看見很多人在說趙雲是保鏢隊長 我反而認為人家是首都軍區司令員或者說是禁衛軍統帥,能把兒子交給他守護說明趙子龍在劉備心裡的地位很高,按照現有的書面記載五虎上將中年級最小的應該是馬超和趙雲,而馬超屬於後來的資歷功勳不如趙雲,馬超也是被設計加入的,而趙雲是劉備費勁挖來的 兩者信任程度一眼就能看出來,而且趙雲更有可能是留給兒子的潛龍之臣 舉鼎之將,或許劉備和關張二將的關係特別好勝似親兄弟,可是一旦稱孤道寡以後是個人都不會再去如原來一樣相信別人 更何況關張這兩位還是開國功臣更是無雙猛將 對劉備的效忠未必就會效忠他的兒子,再者說就算前面說的都條件符合可是關張都要在外統兵打仗保不齊出現意外,所以他需要一位資歷威望忠心都不亞於關張對他忠誠的人 來留給兒子,這個位置恰恰非趙雲莫屬 忠誠資歷威望所有條件都符合,如果以後突然發生意外劉禪繼位憑著多年的近臣關係外加當年的護主情誼,趙雲必然是誓死效忠……有了這位五虎老將的幫忙劉禪可以很快的安穩朝局完成權利的過度,保證最少自己一輩子打下來的江山是自己兒子的。
美人別這樣60708342
我讀《三國》幾十遍了,已不是看情節,而是看疑點,對趙雲人的事蹟半信半疑,劉備手下有一員戰將,名曰陳到,本是陶謙手下,劉備接管徐州後,陳到一直跟著劉備征戰,其汗馬功勞也不少,而《三國演義》中,陳到這人近乎不存在,只在劉備投荊州後,江夏判亂,劉備平叛,陳到被趙雲一槍刺死,並搶了陳到的“的盧”馬,但這個陳到是劉表的部下,此陳到非彼陳到。
後來看了一些關於陳到這人的敘述,陳到這人的事蹟或多或少地由趙雲代入,用今天的話來說,趙雲只是一個警衛團團長,關、張是軍長,陳到則是師長。而陳到和簡雍一樣,蜀國建立後爵位高於孔明。
為什麼《三國》把陳到這人從根本上抹去,只要你留意一個整部《三國演義》,除了陳宮這人羅貫中不敢改寫外,其餘姓陳的都是軟骨頭,這可能羅貫中在現實生活中和姓陳的有怨恨而將個人感情色彩帶入小說中,就象《水滸傳》中施耐庵恨姓潘的人都把潘姓之人描述成壞人一樣,正因上述原因,我對趙雲這人並不怎麼相信。
量容宇宙88797
趙雲死時奮力呼喊"北伐、北伐”嚥氣而亡。彰顯了趙雲的忠誠,也道出了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無功而返,諸葛亮為此痛心羞愧不己。其實三國志正史記載,趙雲離開陶潛是借軍調用,但趙雲從此死心踏地跟隨劉備,劉皇叔在世的時候並沒有重用,始終是一個雜牌將軍,充當後勤侍衛工作,所謂五虎上將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的神來之筆,劉備文用法正、孔明,武重關羽、張飛,其他都是利用而己。劉備白帝城託孤,孔明掌權,趙雲得到了很大尊重和重用,幾乎是代大將軍一職,可是時運不濟五次北伐無功而返,而且勞命傷財,民眾苦不堪言,由此趙雲死不眠目,猶此喊出心中的忠誠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