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機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四點!

孩子沉迷手機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四點!

想玩遊戲玩遊戲,想看電視就看電視,想唱歌唱歌,想跳舞跳舞,萬能的手機,真是無所不能。別說孩子們喜歡,就是咱們成年人也是對它愛不釋手。

智能手機的確給我們大人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但在方便的同時,對於正在青春期的孩子隱藏著一些危害。

累計用戶超2億的王者榮耀,日活用戶超8000萬,每7箇中國人就有一個在玩,體量龐大的手機遊戲王者榮耀已然成為中國遊戲的王者。

孩子沉迷手機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四點!

《人民日報》三度討伐,市值一夜蒸發1000多億,卻不是因為漂亮的業績,而是因為太多太多小孩子喜歡這款遊戲。

有一些孩子還出現了極端行為:

湖北武漢一名10歲男孩,玩“王者榮耀”34天花光了全家近3年的積蓄,一共58000餘元。無獨有偶,蕭縣15歲的初二學生,偷偷綁定家裡的銀行卡,3個月內為遊戲敗了家裡的一萬多的存款;

海口市一位成績優異、每次考試都年級前五的12歲小女孩,因班上同學玩“王者農藥”成風,抵不過同學的勸說,試玩了一把,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沉迷其中,導致今年小考失敗;

一位13歲少年因假期整天沉迷手遊,手機被其父親沒收後,一氣之下從4樓跳下,甦醒後第一件事是要求打“王者榮耀”。

孩子沉迷手機到底有多可怕?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四點!

一波未起,一波又起,網絡直播成了作為一種娛樂方式逐漸走進生活,一方面有一些人開通直播,博得網友的關注。未成年人在網絡直播平臺中鉅額打賞主播的案件頻發,不僅引起許多家庭內部矛盾,也在社會上和司法領域造成了極大的反響。

武漢市江岸區8歲兒童用母親支付寶賬號,將家中9萬餘元的積蓄打賞網絡主播;

海南海口環衛工人李女士發現4萬多元從賬戶上不翼而飛,調查發現全部被自己12歲的兒子用來打賞遊戲主播;

2017年8月,內蒙古李女士發現自己卡內的6萬餘元被8歲的兒子轉出打賞買王者榮耀某主播。

孩子真正沉迷遊戲的原因

1、遊戲它連接了學生之間的社交活動和友誼

班上所有的同學都在玩這個遊戲,而你不玩,你顯得和其他同學格格不入,更沒有話題可聊,容易被同學孤立。

2、孩子玩遊戲是為了從中獲得成就感,得到別人的認可

一些比較喜歡打遊戲的孩子,他們基本上是希望從遊戲中獲得快感,沒有家長的嘮叨,老師的呵斥,在裡面自己能成為“大神”,得到朋友們的羨慕和認可。

3、孩子玩遊戲是對外面的世界的好奇,同時也是“叛逆期”的到來

孩子到了8歲左右的時候,基本上就開始對電子設備、遊戲,新奇的事物等等產生了極大的好奇與渴望。而這份渴望實際上也是孩子對於外面精彩世界的好奇,正是這份好奇,會驅使他做出一些反抗的行為。

4、家長與孩子間親子互動少,孩子需要一個宣洩的途徑。

平時上學沒有機會出去玩,週末家長又可能有這樣那樣的事情,孩子和家長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少,加上部分家長處理問題簡單粗暴,遠不如自己在網絡中能獲得成就感,所以很多孩子選擇用遊戲來排解內心的情緒。

防止遊戲沉迷家長應該如何做

1、堵不如疏

孩子一旦沉迷於網遊,以家長的權威來威脅孩子,呵斥、嚴令禁止,甚至棍棒教育,往往會適得其反,甚至還會造成親子關係極度緊張、嚴重的還會引發血案。

家長可以讓孩子看到玩網遊造成的危害,然後和孩子進行協商,規定每天或者每週的遊戲時間,以此來控制孩子玩遊戲的時間,然後尋找其他孩子可能感興趣的事情,爭取逐漸把孩子的關注點從遊戲中轉到學習或者生活中來。

2、家長們可以試著瞭解一下喜歡的遊戲,為孩子挑選一些健康益智的遊戲。

網絡的虛擬時代已經勢不可擋了,而家長們也應該認真的去了解和研究虛擬世界,為孩子的人生給出適當的指導和建議,而不是一棒子打死。

3、和孩子做朋友,可以陪玩交流。

以平等的地位對話,可以加強親子互動,家長要多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從這方面來和孩子互動交流。既可以是益智類的遊戲,也可以是手工製作,更可以是戶外活動,親子互動多了,家長融入到孩子的世界裡,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很大的助力。

4、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

遊戲可以舒緩心情與壓力,但是一定要把握好度,和孩子約定時間,孩子玩局遊戲15分鐘,那麼家長就不要卡在10分鐘反覆提醒,這樣只會令孩子厭煩。約定時間到了,家長再督促提醒,這樣孩子也不會反感,反而是認為父母比較通情達理。

教育孩子,防止網絡沉迷、遊戲沉迷,家長首先是從自身開始,言傳身教,給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以自身行動為榜樣,以平等的態度對話,與孩子“約法三章”,表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清晰指出孩子的不足,給予孩子改進與完成約定的獎勵,反之則根據約定進行懲罰。

尋找孩子在學習或者生活中的興趣點,家長積極引導,逐漸轉移孩子對遊戲的關注,培養孩子熱愛生活、勇於探索和實踐的精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