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敏:新零售,敢問客從何處來(3)

向敏:新零售,敢问客从何处来(3)

很多人把新零售與“品質生活消費”劃上等號,筆者認為新零售到基於品質生活服務的新零售,這中間還有好長的一段路要走。 現階段的新零售多數只是在“消費場景體驗”下功夫,基於互聯網時代的零售商基礎設施打造上優化與投入。而新零售的賦能角度除了消費者,最重要的還有產業(即產品生產供應端)。新零售給與消費者的將是“高效率服務+優場景連接+健康品質產品呈現+消費價值留存轉化”,至少是四位一體的體驗;給與產業的是更精準、更穩定的產品供給信息和產品價值連接信息。 而無論是傳統電商,還是線下店,最大的商業困繞終將是“客從何處來?”我們說強人文屬性商業形態、產品稀缺的商業形態,以及有領先創新應用的商業形態它們在短期內是不會缺流量的,而一但形成商業內容飽和,概念認知疲憊,流量就會變得稀缺。於是乎搶流量將成為常態,無論是線上商業還是線下商業,針對流量的投入逐步加大是不爭事實。 但是,有些流量可以通過“搶”(資本搶?技術搶?營銷搶?事件搶……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有些流量是搶也搶不到的,那便是那些自帶流的機構或個人。 我們說哪些內容是自帶流量呢?企業價值觀傳達可自帶流量,出色的IP內容打造能力自帶流量,企業家(當家人或團隊)IP能力釋放自帶流量……而思考“流量來源構成和主要的流量獲取手段”已經成為現代企業或個人進行價值變現運營的最重要內容。 更直白講,新零售商業的運營是內容連接力的運營,而內容的連接力決定的流量來源和大小。除了通了資源、資本、技術等條件置換或購買流量外,任何一家從事新零售商業運作的企業必須重視自帶流量內容的打造和流量獲取能力。 流量規劃將成為企業運營規劃中新的作業內容。 在筆者看來,把傳統的零售形態通過互聯網、人工智能技術,讓各個方面的關聯更緊密、信息體現更即時,能力呈現更確定,價值分享更公平,這便是新零售進步作用。而關於流量達成,最終不應該是單方面的流量需求,所有的利益關聯方都應該為新零售項目貢獻流量。 那麼最重要的問題來了:你的新零售項目中有多少利益關聯方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