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大爆發時代,下一個BAT公司的創業風口?

港股大爆發時代,下一個BAT公司的創業風口?

進入到2018年,香港股市不斷傳出新的利好,僅僅是在新股方面,就有包括估值千億級巨頭小米、估值在600億美金左右的陸金所、800億-1000億美金左右的螞蟻金服等 各種創新公司陸續登陸港股。

這個消息既讓港交所開心,同時也讓港股的股民們興奮不已。隨著滬港通 、深港通等開通,與此相關的互聯網證券創業項目越來越火。在港股大爆發時代,下一個BAT級別公司的會在這個風口誕生嗎?

一枝獨秀的港股市場

整個香港股市,2017全年上漲35.99%,在全球主要股市中排名首位。進入到2018年,恆指延續了2017年的牛市,繼續創歷史新高,據有關媒體和機構的數據統計,截止到2018年的1月,從內地資金累計淨流入港股的資金,總額已超過9300億港元。到3月底為止,應該到了萬億的級別。

同時,一向是人們投資重點的房地產,逐漸遇到了投資的瓶頸。隨著各地不斷的出臺各種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原來在樓市中密集的投資資金開始轉移戰場,最佳的的方向就是股市,而全很多股民關注的重點就是香港股市。和其他股市比起來,港股有兩個優點:

市盈率低:由於港股估值相對合理,這一點受到投資者歡迎,恆生指數市盈率目前約為12倍,和歐美股市市盈率比起來要低很多,目前美國股市平均市盈率為21到25倍之間。科技股在50左右也很正常。而A股市盈率過百倍更不是啥稀罕事。香港的科技、金融、服務等行業股票,整體盈利預期被看好。

長期投資價值:由於在香港股市的估值,一般都會遠遠低於歐美市場,同時呢,股息較高,回報率也很穩定,對於投資者來說,符合長期價值投資,這點對於投資者特別重要,以騰訊為代表的價值股,給了投資人和大盤很好的激勵。以2018年3月21號收盤價462.6港元(後復權價格2342.1港元)計算,與2004年的最低價3.375港元相比,14年間股價漲幅高達721倍。,這是港股價值投資的最佳體現。

港股背後的互聯網券商獨角獸

海外投資者不斷進入香港市場,資金源源不斷湧入股市,內地資金進入香港股市也接連不斷。著名機構摩根士丹利預期,接下來一年時間內約有300億美元資金繼續流入港股。一方面是香港股市的一片大好,另一方面是資金海外投資受限,美聯儲預期加息,歐洲大選,局勢各種不確定,香港股市成了風險的避風港,港股對境內機構開放後,香港股市將繼續被看漲,投資者們對整個股市前景越來越樂觀。

隨著港股通的崛起,誕生了不少新的創業公司和創業機會,不管是服務境內機構投資者,還是個人投資者,包括互聯網券商等諸多創業模式迎來了巨大的風口。那裡有需求,哪裡就有創業機會。伴隨著這一需求的增長,這些年來,以富途為代表的跨境互聯網券商的批量出現,和快速爆發,成了互聯網創業的一道風景線。和傳統的券商比起來,互聯網券商低廉的費率,反應及時,服務與產品體驗也要改進很多,這就成了投資者尤其是新崛起中產者們的投資首選。

港股大爆發時代,下一個BAT公司的創業風口?

在2017年,富途證券全年交易超過5000億。2018年隨著香港交易所規則修訂以及“同股不同權”架構和H股全流通有望開啟,據消息小米、螞蟻金服、陸金所等知名科技公司有很大機會在港股市場進行上市,勢必將激發另一輪港股投資熱情。投資者選擇券商通常取決於兩個方面:

費用是否便宜:交易費用雖然是一個老話題,但是卻是一個永不過時的關注點。互聯網券商分為證券牌照持有者和境外券商的代理者。證券牌照持有者在佣金、交易系統等方面完全是自有的,所以在交易成本上會有很大優勢。,提升用戶體驗。

以目前做的最大的富途證券為例,它是由香港證監會認可的持牌法團,持有第1/2/4/9類受規管活動牌照,一些沒有申請港美股的牌照的參與者,只能借用盈透等通道,而僅僅持有代理身份,在佣金和交易系統等方面根本無法競爭。

富途發佈的一站式港股打新服務,讓越來越多投資者,第一時間的分享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紅利。最近富途將融資打新年化利率降至1.6%,如果一個投資者融資1萬港幣,那麼每天的利息才0.44港幣。並且還可以享有最高10倍槓桿認購,最大程度的讓投資者在打新方面受到實惠,享受科技公司和新經濟帶來的紅利。

用戶體驗:除了手續費在內的費用是否有競爭優勢外,整體人員服務,軟件操作的體驗和優質性也是用戶選擇的關鍵。由於資本市場瞬息萬變,而投資人操作相對高頻。在這種情況,整體操作和用戶體驗就成了關鍵。因此,具備互聯網思維,充分了解用戶,並且具備獨立研發實力的互聯網券商,在這個方面的優越性,會展示的更加全面。富途的整體團隊皆是騰訊核心成員,同時也是騰訊重點投資企業,因為在這個賽道上,基本上佔據了主要的位置。同行在這點上很難超越。

理財剛性需求下的百億美金公司

吳曉波頻道《2017新中產白皮書》裡談到,在人生目標的選擇中,雖然選擇財務自由的人最多,典型模式卻是“實現財務自由+X”。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模式,X的選擇非常多樣化,可以是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是“更瞭解這個世界”,可以是“美滿家庭及和諧的人際關係”,可以是“健健康康地度過一生”,也可以是“讓世界因自己而改變”。等等,但是核心前提就是要財務自由。

港股大爆發時代,下一個BAT公司的創業風口?

對大多數人來說。要想實現財務自由的目標,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是投資理財。根據白皮書裡的分析,“在新中產群體中,房產投資佔了很大比例,在過去兩年中,超過25%的受訪者有購置投資性房產。中國人傳統的觀念,是無債一身輕,而新中產的觀念中,合理的負債(如房貸),則是為自己撐起財務槓桿,撬動更大的財富機會的一種理性的手段。”

雖然房地產市場的逐漸成熟,各地出臺了各種調控該政策,房產的投資性雖然還存在,但是在逐年的下降,這已經成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大多數理財投資者,除了房產之外,把投資分散到更多的領域裡,是一個相對安全而明智的決定,在這其中,證券個股票就成了一個重要選擇。尤其是美股和港股,這樣市場相對管理規範和透明的市場,更是成了投資者的首選。隨著互聯網券商對於市場的深耕,和用戶的改造。在這個領域,毫無疑問,將會出現百億級美金甚至更高市值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