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中國歷史上最像從現代穿越回去的人是哪位?

當歸10922


劉秀。

這人就是個bug!

用兩萬多人的部隊,打敗了四十萬人的大軍。

當時劉秀的對手還是王莽,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穿越者”,為了阻止漢朝復立,王莽召集了四十萬人的軍隊,對外號稱百萬,阻止天下起義勢力的征討。

劉秀則加入了綠林軍,屬於當時起義方最大的一股勢力,但劉秀和其哥哥劉演的部隊人員,基本都是農民,要體格沒體格,要兵器沒兵器,糧草也時而短缺,總之編制十分混雜,又缺少後方補給,跟王莽的四十萬正規軍,完全無法相提並論。

但眼瞅著四十萬王莽大軍浩浩蕩蕩的接近,困守昆陽城的劉演和劉秀是不戰也得戰,可清點手下人數後,發現只有八千多人,有的人一聽說王莽有“百萬大軍”,立馬就坐不住了,紛紛勸慰說要不咱們散夥吧,拿著八千條人命去打上百萬,根本就是以卵擊石啊!

關鍵時刻,還是劉秀站了出來,他先通過演講穩定住八千人的軍心,然後連夜衝出被圍困的城池去請援軍,雖然只召集到一萬多人,加起來不過兩萬,但不知這劉秀用了什麼神奇的法子,竟然說服這一萬多人對他死心塌地,每個人上了戰場都如狼似虎。

可不管怎麼說,雙方人數確實存在巨大差距,四十萬人就算不主動出擊,光把城池給圍上,斷水斷糧,這八千人用不了多久就會不戰而亡,然而這個時候,突然發生了一連串的超自然詭異事件:


《後漢書·光武帝紀·卷一》有載:

夜有流星墜營中,晝有云如壞山,當營而隕,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厭伏。

這句話的大意就是:夜裡天降流星,擊中王莽大軍營寨,白天又有像山峰一樣的怪雲,始終懸浮在營寨的上空,沒過多久,王莽大軍的士氣就被這些異象嚇得一蹶不振。

雖然士氣因此衰減的可能性不高,但其實想想也有一定道理,擱古人敬拜鬼神的思想來看,這種異常天象絕對被他們當做是神鬼作亂,而且最要不得的就是沒有懂的人出來解釋,所以互相傳謠,四十萬人很快就被窩裡的流言蜚語搞得人心惶惶,士氣因而大減。

反觀劉秀一方,因為親眼看到了天降隕石,士兵們全部以為是祥瑞之兆,一時間士氣大振,於是乎,城中被困的八千多兵力,面對四十萬沒了軍心的王莽大軍,就跟餓狼看見羊羔一樣,前鋒軍數千人,在劉演的帶領下,一舉衝出城池包圍圈,奔向地方大營。

與此同時,劉秀率領臨危召集的一萬多人馬及時趕到,

《後漢書·光武帝紀》對劉秀的勇猛有所記載:光武奔之,斬首數十級。

八千人一看是援軍到了,且平常瞅著文文弱弱的劉秀揮刀怒砍,殺人跟切西瓜一樣,一路騎馬奔過來,被他斬首的人頭不下數十顆,麾下將士就覺得,連老實忠厚的帶頭二哥都跟打了雞血一樣,弟兄們憑啥不玩兒命?

所以兩萬人毫不畏懼,直接衝進敵方營寨,面對四十萬人的大軍,這支奇旅可謂遇神殺神,連戰連勝,致使本就一蹶不振的王莽軍隊,徹底軍心潰敗,一鬨而散。

在此補充一點,劉秀在參軍前和參軍後,是出了名的老實人,所以當時他在戰場上所表現出來的勇猛和不怕死,給本來人數就少的綠林軍帶來極大鼓舞,兩軍交戰,士氣是關鍵,所以劉秀趁熱打鐵,又親自召集了三千人的敢死隊,深入敵軍中段,並最終一刀解決了敵方的副將王尋,導致十幾萬人的部隊四散奔逃,正好又趕上當時下大雨,河水暴漲,單是慌不擇路下被逼迫跳河而死的就達上萬人,最後劉秀也靠這一仗名揚天下,更多平民選擇投奔劉秀劉演兩兄弟,共同討伐王莽。

而以往始終退居幕後的劉秀,此戰以後,也走到了臺前,被天下人所知,甚至有人稱他為“昆陽英雄”。

劉秀在戰場上表現出的勇猛和謀略,以及高超的演講技術,也被人們廣為傳頌,之後因為“昆陽大勝”,導致王莽勢力大幅度衰減,劉秀等人一旦對上王莽軍,便是攻城略地,屢戰屢勝。


但自從哥哥劉演被更始帝以莫須有的罪名誅殺後,劉秀便陷入了政治困局,甚至兵權也被剝奪,然而更始帝還不放心,為了進一步剷除對自身權力產生威脅的劉秀,乾脆又派劉秀去收復河北,那時天下混戰,河北簡直亂成一鍋粥,而此時的劉秀,要人沒人,只有整天跟著自己的幾名隨從,更奇葩的是,他連一把像樣的劍都沒有,只有一根手杖,說難聽的就是一根木棍,僅憑數名隨從和一根棍子,“昆陽英雄”便前往河北征討各路豪傑。


起初劉秀過的也很淒涼,他們就幾個人,城門不敢進,敵營更不敢偷襲,只能在荒郊野嶺裡風餐露宿,但劉秀最牛逼的一點也就此體現。

這時候,竟然有人主動帶著兵馬和糧草,甚至是美女來投奔劉秀,這就是傳說中的主角光環啊同志們!

劉秀甚至是現代穿越小說的黃金範例,試想參軍才兩三年的主角,打了一場名揚天下的勝仗,皇帝老子覺得他功高蓋主,但主角沒犯什麼罪,不能隨便就殺死他,於是就派主角一個人去做些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可偏偏這種衰到極點的時刻,就有各種奇遇。

劉秀正是如此幸運兒,不到半年光景,劉秀就遇到各種“被投靠”,短時間內成長為河北內最大的勢力之一,且他的媳婦兒,還是被李太白以詩誇讚過的陰麗華,這陰麗華有多漂亮呢?

李白曾有詩所贊:麗華秀玉色,漢女嬌朱顏。

好了,到這一步我們得知,劉秀從一個名揚天下的英雄,變成了手無寸鐵的虛殼將軍,然後又被派去最亂的河北征討亂軍,在孤立無援連兵馬都沒有的情況下,又被各種勢力投靠,同時身邊的妻子還是當時的絕世美女。


等到第二年,原本要啥沒啥,此刻卻雄踞一方的劉秀,直接殲滅了河北最大的勢力王郎,又接連平定了青犢、銅馬等強大的起義軍。

再過一年半,劉秀已經基本脫離更始帝的控制,成為了比綠林軍還要牛逼的天下第一大勢力。

於是劉秀立即稱帝登基,建立東漢,稱光武皇帝。


對此,我只想說:


這根本不像是歷史,完全就是一本現代穿越小說裡的故事。


劉秀的人生也不是人生,根本就是開掛,而且這個掛,一直延續到他統一天下以後,不像他的祖宗劉邦,跟著自己打天下的弟兄們,沒一個不得好死。

相反追隨劉秀的每個弟兄,都封管加爵,人人對劉秀死心塌地,除了偶爾吵吵架,甚至連兄弟反目成仇的都沒有,功臣們個個家庭和睦,妻兒安康。

劉秀雖然也有後宮,卻沒有一個妃子為了爭奪太子嫡位而宮鬥。

放眼天下,乃至國泰民安,人人均以東漢為榮。



所以我覺得,劉秀更像是穿越者,且是歷史上最為成功的穿越者,沒有之一。



————————

歡迎關注作者:錢品聚,瞭解更多歷史文化趣聞,謝謝。


錢品聚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其實就是在古代的某個人物最新潮,用自己的新思想去改變世界,大家提到的人,有王莽、商鞅、王安石等。

史論縱橫個人為王安石更像是穿越過去的,且聽我給你一一分析。

王莽可以說也算一個傳奇人物,曾經有一款爆火的文章說王莽是穿越過去的,並且舉了諸多例子,比如降低貨幣成色,從而收鑄幣稅;禁止死人買賣奴隸,還要平分土地等等,證據確鑿的說,王莽就是穿越回來的。

其實,這個並不是十分確切的,王莽改制的確有創新之處,但是更多的是復古之處,比如王莽的均田實際上是試圖恢復“井田”,實際上,王莽恰恰是一個守舊的人,王莽的改制說到底也是對西漢末年社會矛盾不可調和下做出的妥協,也正是因為不徹底,最後失敗。

那麼,商鞅呢?很多人認為商鞅變法使秦國強大,是商鞅成就了秦國,其實,又何嘗不是秦國成就了商鞅。商鞅變法在戰國並不是首例,首例的是魏文侯主持的李悝變法,李悝變法的核心是打破世卿世襲制,打破井田制,商鞅借鑑了李悝的變法,在秦國進行推廣,就這麼簡單,就連商鞅編的秦法,都是以李悝的“法經”作為藍本編制的。

如果說他們裡面誰更像穿越的,那肯定是王安石了,文學上的造詣大家都知道的,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王安石在宋仁宗期間中進士,在地方為官,興修水利、擴辦學校,然後朝廷裡面多次讓王安石入京當官,王安石都給與拒絕,後來在京任職一段時間,也是引起轟動,但是在宋英宗繼位之前母親去世,於是辭官守孝。

英宗即位後多次徵召,王安石都拒絕了,直到宋神宗繼位,才出仕,並且深得神宗重用,開始進行變法。

王安石在財政方面推出均輸法、青苗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稅法、農田水利法;在軍事方面有置將法、保甲法、保馬法等。

先說這個均輸法,就是調節物資供需關係,平抑物價,這在古代很少出現這樣的措施,像漢武帝時期鹽鐵官贏就已經是很了不起的了,王安石這個均輸法,簡直就是當時的宏觀調控。

再說這個青苗法,這個青苗法主要就是農民在種地的時候,國家給你貸款,等到秋天的時候再還回來,這就相當於現代的農業貸款,而且是小額的。

像其他的改革辦法,都有很厲害的地方,史論縱橫以前是學問的,在學習歷史改革歷程之前,就已經學過一些經濟方面的內容,感覺王安石能在宋朝的時候就有這樣的思想,簡直是匪夷所思。

當然,除了軍事上的改革,王安石還進行了軍事上的改革,都知道北宋後來是被金所滅,王安石的軍事改革也是強兵之舉,

尤其是那個保馬法,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代南方和北方的戰爭,大部分都是北方贏,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就是南方不適合大規模養馬,在這樣的基礎上,王安石推行保馬法,讓當時的北方地區強制性養馬,可以說是有先見之明瞭。

當然,王安石變法還是失敗了,最後一點點都被取消了,究其原因縱然是多方面,很多原因還是思想太超前,不能適應當時的社會吧!比如青苗法,多好的想法,結果在施行過程中,有些農民不需要貸款,地方政府為了完成指標,強行讓農民貸款,從而增加了農民的負擔,遭到老百姓和地方官員和一直反對。

王安石的故事告訴我們,別一天到晚總想著穿越,即使你學富五車,思想超前,到了古代社會水土不服也不行啊!


史論縱橫


謝謝題主邀請。答題之前,我要為你的這個提問點個大讚——妙題連古今,趣味探春秋!

我們讀史的時候,會驚奇地發現,歷史的古老長河中,竟然時不時閃現出若干個“當代人”的身影。他們的思想、他們的言行舉止與當今的人像極了,他們達到的境界甚至是絕大多數當代人望塵莫及的。

我讀古史之中,就有幸遇見了一位彷彿穿越到古代的現代人,他就是——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號霞客,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我國古代傑出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

徐霞客,中國歷史上千古難覓的一位奇人。在他的那個時代——明末,他被世人視為“怪人”,可是,用現代眼光來看,他分明就是提前四百多年降臨華夏的一位當代大傑嘛。

(一)

我們以為,“驢友”只是當代人的專利,古代交通那麼糟糕,古人都要忙功名或者忙養家,哪有條件、哪有時間、哪有閒心去做驢友?

殊不料,四百年前左右,人家徐霞客早就是驢友了。而且,徐霞客旅遊,一遊就是三十四年,直至為此獻身!“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 為了少年時的這個願景,徐霞客用了一生去圓夢。如此超級旅行家,如此超級驢友,當今人世間有幾人能夠與他匹敵?



(二)

當代驢友中,工作與家務為主、僅業餘時間抽空旅遊的居多,畢生完全投入旅遊的極少,後者,即使在驢友中也算是非常前衛的了。

而四百年前的徐霞客老先生,人家早就做了驚人之舉——21歲之後,終身最主要最集中的一件事就是:旅遊,一直游到55歲病逝前。徐家的家境很好,徐霞客本可以集中精力於家業,在家安享清福。可是,為了旅行探索,徐霞客甘願經常長時間風餐露宿。徐霞客家鄉是江南衣冠書香之鄉,科舉入仕一向極其火爆,可是,徐霞客毅然放棄了這條“通途”,情願選擇了“獨遊天下”這條“僻路”。如果徐霞客置身於現代驢友隊伍中,他無疑是最執著的一位驢友。

(三)

當代大多數驢友的旅行是“休閒遊”,儘可能避開危險之路,選擇坦途,至於主動選擇“探險之遊”的,畢竟是少數人,屬於驢友中的專業人士了。

而徐霞客恰恰是主動選擇山路、險路,是特意選擇前人未走之路,是以征服艱險為樂,以發現新天地為最幸福之事。這分明就是一位穿越到四個世紀前的一位大探險家。

(四)

大多數驢友只是“遊玩”。

少數驢友能夠寫下膾炙人口的遊記,少數驢友能夠集旅遊與研究於一體。

當代只有極少數驢友能夠在旅遊中長期全方位投入,熱情遊覽,細心研究探索旅途所見所聞,留下名著式的遊記,勝任“旅遊家”、“地理學家”、“文學家”三大使命。

而徐霞客就是這極少數中的一位,而且是其中的佼佼者。他興致勃勃旅遊數十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代21個省級行政區範圍(一說:19省),無所畏懼地進行探險(多次受重傷或遭搶劫),細心觀察研究旅途中的自然奧秘與人文奇觀,認認真真寫下游記。他的篳路藍縷之旅,他的60萬字的、科學含金量極高、文筆引人入勝的名著《徐霞客遊記》,使得他同時享有傑出旅行家、傑出地理學家、傑出文學家三項美譽。很多項“中國地理之最”是由他用雙腳、用心去發現的。世界著名的中國科技史研究專家李約瑟說:“《徐霞客遊記》讀來並不像17世紀的學者所寫的東西,倒像是一位20世紀的野外勘查家所寫的考察記錄。”

中國旅遊日選定了5月19日(徐霞客遊記中出現的第一天記載),而不是其他人的某個日子,實在是明智之舉,是今人對徐霞客這位偉大“穿越者”的永久紀念。

感謝徐霞客,感謝其他的“歷史穿越者”。中國以及世界之所以進步,離不開這些先驅的播火。


曉帆輕舟


大家都忽略了一個人,那就是課本里出現過的方仲永!



以前上學的時候,聽老師講到這篇文章,就覺得方仲永像是穿越的,你想啊,一個人五歲的時候還不知道筆墨紙硯是幹什麼的,可有一天突然哭著要這些東西,這正常嗎?明顯不正常!

所以方仲永肯定是穿越的,而通讀傷仲永全文,我覺得方仲永穿越前應該是一個會背一些詩詞,但文化程度不高的人,而且他穿越前的年齡應該不大。

如果他穿越前是一個成熟的成年人,那就不會任由他爹帶著他到處炫耀,而不去學習專業知識(四書五經)了。


到這裡我們可以大膽對方仲永的前世今生做一個推測:

方仲永穿越前應該是一個十五六歲初中生,成績中等或偏下(如果是好學生應該有極強的自律意識),可能是一個詩詞愛好者,會背不少詩。

有一天,他正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天下一道閃電劈下,他穿越了,穿越成了年僅五歲的方仲永。



經過穿越初期的慌亂之後,他心裡終於平定下來,他腦中不多的歷史知識告訴他不能這樣下去,必須要找出路,而古代的唯一出路就是讀書。

於是他哭著喊著要紙筆,同時為了保證貧窮父母肯送上他上學,他決定顯露一點自己的“天賦”,於是他寫了第一首詩。



這首詩不一定是傳世之作,甚至算不上出彩,可放在一個年僅五歲的、從未上過學的孩子身上來說就太驚人了!

於是他很快在村中出了名,每天絡繹不絕的人來看他寫詩,這些村民的奉承讓他飄飄然,而他的父親也出乎他意料的,沒有送他去上學,而是讓他繼續寫詩掙錢。



方仲永起初可能反抗過,可後來源源不斷的錢財到手,耳邊的奉承聲也從未斷過,於是他膨脹了,他覺得自己就是主角,即使不學習也一樣可以掙錢,一樣可以讓別人羨慕。

於是他不再反對,而是跟著父親一起到處寫詩,可是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哪怕他背的詩再多,也總有用完的一天。



終於,這一天到了,他絞盡腦汁也想不出還有哪首詩是自己沒抄過的,這時候他慌了他想讀書了。

可這麼多年過去,連前世的許多知識都已經忘記,再讀書又談何容易,更何況他的資質並不高。

所以一個悲劇出現了,哪怕今後他再如何努力,也逃不出泯然眾人矣的命運,而這件事被王安石聽說後就有感而發寫了這篇傷仲永。

【本文純屬胡扯,大家千萬別信(⌒.−)=★】


典藏室之吏


大家好,我是歷史的天空history,一個歷史愛好者,淺讀過《二十四史》,追過多年曆史小說。喜歡的請關注或點贊,謝謝。

這個問題以前就看到過,大部分人回答的都是王莽,各種社會主義改革,都說是黨員穿越回去的,哈哈,可惜遇上了位面之子劉秀。


所以我就不回答王莽了,我覺得最像現代穿越回去的人是鬼谷子。

  1. 鬼谷子,本名叫王詡,又名王禪、王通,號玄微子。春秋戰國時期道家、兵家、縱橫家的鼻祖,是中國歷史上一位極具神秘色彩的人物,被譽為千古奇人,是先秦諸子之一。
  2. 鬼谷子是縱橫家的鼻祖,根據史書記載,著名的縱橫家蘇秦與張儀都是他的弟子(見《戰國策》)。
  3. 同時,鬼谷子也是兵家的代表人物之一,根據一些史料記載,孫臏與龐涓也是鬼谷子的弟子,跟隨鬼谷子學習的兵法。
  4. 不但如此,鬼谷子還通天徹地,兼顧數家學問,也是道家代表人物之一,還是個數學家,知曉天文。


同時還是個教育家,孔子門人三千,但真正有名可查的只有七十二賢人,我們知道的就幾個,但傳說中商鞅、毛遂、甘茂、樂毅、范雎、蔡澤、鄒忌、酈食其、司馬錯、蒯通、黃石、公孫衍等人都是鬼谷子的弟子(無真實歷史記載)。

他的成就可以歸納為:

一是神學:日星象緯,占卜八卦,預算世故,十分精確;

二是兵學,六韜三略,變化無窮,佈陣行軍,鬼神莫測;

三是遊學,廣記多聞,明理審勢,出口成章,萬人難當;

四是出世學,修身養性,祛病延壽,學究精深。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出現了很多先賢,但一個人在某個領域有大貢獻還有可能,但像鬼谷子同時精通這麼多門學問,而且全部成就很高,簡直像非人類。

所以我覺得鬼谷子更像現代人穿越回去的,而且還是個現代的天才,精通很多學問。

有不同意見的請在下方評論,喜歡的請關注和點贊,你的支持才是我寫作的動力。


歷史的天空history


開門見山:墨子

是的,你沒有聽錯,是墨子。

說到墨子,你可能的第一反映是中國也是世界的第一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或許是國漫《秦時明月》中的墨家。如果你告訴我你的第一反映是王者榮耀中的墨子,那我是真無語了……



那就讓我來介紹一下墨子,以及為什麼我會看到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映是他的原因,感謝您的支持。

墨子,名翟(dí),東周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山人,雖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個農民出身的哲學家。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製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後裔,他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說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可見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人。



墨子年輕時各地遊學,曾從師於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稱道堯舜大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墨子的眾多思想與儒家格格不入。

最終墨子選擇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

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並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 “非儒即墨” 之稱。於此墨家的地位可見一般。

1.科技大佬

“ 墨子號"命名由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 墨子最早通過小孔成像實驗發現了光是直線傳播的,第一次對光直線傳播進行了科學解釋——這在光學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條原理,為量子通信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墨子還提出了某種意義上的粒子論。這也是為什麼中國自主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被命名為“墨子”光量子學實驗衛星以中國科學家先賢墨子來命名,體現了中國的文化自信

雖然這在當今看來可能只是很普通,但在放在那個還未開化的時代,是超越時代的壯舉。就像當年達爾文的進化論,德國生物學家施萊登、施旺的細胞學說一樣,超越了他們所處時代的侷限和束縛,如同未來穿越過來的,令人感到驚訝不已。而他的技術更是讓人誹疑所思,甚至引人浮想連篇,很多即使是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仍然是不可思議。

墨子擅長工巧和製作,在軍事技術方面高於其他諸子,堪稱博學多才。據說他能在頃刻之間將三寸之木削為可載300公斤重的軸承。據《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載:“墨子為木鳶,三年而成,一日而敗。”據說他的木鳶能夠在天上飛三天不落,可飛行千里,傳達軍情。他還利用槓桿原理研製成桔槔,用於提水。此外,他還製造了轆轤、滑車、雲梯等,用於生產和軍事。他擅長守城技術(即所謂的“墨守”),其弟子將他的經驗總結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及其弟子的著作,在西漢時由劉向整理成七十一篇,統稱為《墨子》。其中六篇,因專說名辯和時間、空間、物質結構、力學、光學、聲學、代數、幾何等內容,前人稱其為《墨經》。《墨經》代表著戰國時期中華科學發展的一個最高峰。在力學方面,《墨經》當中提出了機械運動的定義,竟然出乎意料的與現代機械運動的定義完全相一致。同時墨家學派掌握槓桿定律比阿基米德早了兩個世紀。

連著名西方漢學家、中國科技史學者李約瑟曾讚歎:“墨家的科學水平,超過了整個古希臘!”須知歷史留下的不盡都是精華,淘汰的不盡都是糟粕。可以說墨子學說未能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實乃國史上一大悲劇。

2.思想上的巨人

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節用",提倡“兼相愛,交相利”。他提出“尚賢”﹑“尚同”的政治思想

,主張從天子、諸侯國君到各級正長,都要“選擇天下之賢可者”來充當;而人民則要服從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義”,天下人都要相親相愛,反對強凌弱的戰爭,主張以民為本。



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為後來的唯物主義思想家所繼承和發展,其神秘主義的糟粕也為秦漢以後的神學目的論者所吸收和利用。作為先秦墨家的創始人,墨子在中國哲學史上產生過重大影響。

墨子之後的後期墨家基本分成兩派,一派從自然科學,邏輯思辨的法則與認識論問題著手。 

而另外一派則是發展墨子的宗教理念,他們在現實政治權力無法取得或予以保護的情況下,仍能奉行墨子平等兼愛的社會理想,因而發展成劫富濟貧的遊俠之路。這估計也是《秦時明月》中墨家思想的根源。

墨子的思想超越了當時的社會,很多思想對現在的政局非常有用,而且因為他站在天下的角度,很多思想可以用在治國治民上,對穩定一個國家非常有用。

3.評價:

墨子對自己的評價是:“此仁也,義也”,謂之“天德”,謂之“天志”,謂之“聖王之道”。

毛主席曾高度評價墨子是古代辯證唯物主義 大家。

莊子

對於墨子的主要思想認為是可取的,對於墨子主張“兼愛非攻”,一定要和睦相處並且好學,而且活著的時候不能及時行樂,死了還不能服喪這些想法表示非常的不認同。



但對於墨子本人的才能和愛天下之心,莊子還是給予了相當的肯定,在《天下》篇中,莊子如是評價到:墨子是真的心懷天下,即使他自己本身已經非常窮苦,但他依舊不放棄自己的思想,這才是真正的有識之士。


而依我來看

他,兼愛人民,不分等級上下;

他,行俠仗義,不為個人名利得失;

他,熱愛和平,否定國家戰爭;

他,大倡節儉,最早構建節約型社會。

因為有他,孔子的仁愛顯得狹隘而小氣;

因為有他,中國出現了最早的俠士;

因為有他,人們開始思考戰爭存在的意義;

因為有他,資源得到更大限度的利用。

儘管他離我們那麼遙遠,遙遠至幾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

但這並不仿礙我們記住他在中華悠悠幾千年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的名字——墨子。


潮過廣陵半江愁


列舉三位:商鞅、王莽、王安石!,但只能選一位的話,那絕對是商鞅無疑!



這三位有一個共同點:他們都是改革家!商鞅有商鞅變法、王莽有王莽新政、王安石有王安石變法!

對他們三位來說,是改革也是創新,是立前所未有之說,做前所未有之事,正因其空前,所以作為後來者的我們,用現代的視角去看待他們的思想、言行,才覺雖然相隔千年,依然啟發照耀著後世,這就難免讓我們感覺他們就像是穿越回去的現代人!



商鞅的思想和制度

商鞅是法治思想的代表,就《商君書》以及相關歷史資料,他的法治思想我們就可以窺其一斑。

  1. 法治方面,商鞅主張依法治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要依法行事、依法斷事。
  2. 制度方面,商鞅主張設置獨立的法律官員,負責解釋、審查、監督。

  3. 在權與法的關係上,商鞅主張建立“治不聽君,民不從官”的法治國家,同時還提倡立法者和執法者要首先遵守法律。



這簡直就是一套現代國家法治體系和政府制度。當然商鞅的思想並非完美無缺,我們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過分苛求古人。但商鞅作為一個2000多年前的人,所傳遞的法治思想、設計的國家制度已非同時期世界上任何文明所能比擬,而又是如此地接近現代,我們在感嘆他的智慧的同時,也不得不被他超前的思維所折服。佩服之餘或許只能自問他是否是穿越古代的現代人?


歷史留影機


假設以古人的成就和智慧判斷是不是從現代穿越過去的人物,個人的感覺是鬼谷子

原因如下:

第一、鬼谷子所教授的徒弟每一個都是應世而生,龐涓、孫臏、商鞅等等,每個人出現的時候都掌握著順應時代的策略,商鞅與秦孝公時進入秦國進行變法。從而改變了秦國的命運。張儀於秦惠文王時出世,當時二十多歲的張儀以縱橫之策幫助秦惠文王打下了將來東出的原始基礎,讓秦國的國力產生了質的飛躍。甚至後來的白啟等人都似乎有一種應世而出的感覺。所以在這個問題上鬼谷子對於歷史的發展進程有一定的判斷力。

第二、鬼谷子一生收了很多徒弟,有歷史上記載的當然還有沒記載的。這些人的年齡有大有小。這時候我們就產生了一個疑問。鬼谷子的年紀有多大。商鞅進入秦國的時候是秦孝公時期。那個時候的商鞅不到三十歲。能教出這個年齡徒弟的人怎麼也要五十歲以上了。可到了秦惠文王時的張儀也稱自己是鬼谷子的徒弟。就算是張儀說的是實話,那麼秦昭襄王時又出了一個“戰神”白啟。這還不算。後期的呂不韋、徐福。這都是幾代以後的人物。從這一點上我們可以判斷,鬼谷子出現的時間很讓人懷疑,他是現代人按照歷史進展穿越到過去的

第三、鬼谷子精通百家學問。數學、天文、對過去未來的占卜演算、兵法、病理學、養生學等等。很多知識都是當時不可能出現的。那麼排除掉他不是神仙的可能性就只有一個可能他是現在人,撐握的是現代化的知識穿越到過去的。


自由答人




敬請關注!點擊頭像!上世紀八十年代,小哥費玉清的一首《一剪梅》,唱徹大江南北,“一剪梅”這個詞就是宋代李清照的力作,傳承了千年,浪漫詩意、婉約情懷一直未變。


李清照生活與兩宋之交,出生於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裕。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志趣相投,生活美滿,譜寫了一般可歌可泣的愛情故事。金兵入據中原後,流落南方,一生經歷了表面繁華、危機四伏的南北宋,丈夫病亡後,抑鬱過度,油盡燈枯。

李清照是中國古代罕見的才女,她擅長書、畫,通曉金石,尤精詩詞。她的詞分前期和後期,前期寫悠閒生活、愛情、自然景物,韻調優美,如《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後期懷鄉憶舊、慨嘆身世,情調悲傷,如《聲聲慢·尋尋覓覓》。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樣令人崇敬,既有巾幗之淑賢,更兼鬚眉之剛毅;既有常人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愛國情懷。 流傳下了吟唱千古的名句。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李清照堪稱中國古代第一才女,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弘揚愛國主義,高舉愛國大旗,具有十分超越時代的積極意義。李清照更像一個有現代思想的女性,開闊的胸懷、崇高的理想,突破世俗的勇氣與膽略,都與宋代理學文化、綱常完全相悖,我們不得不懷疑她是從現代穿越古代的。



中平論壇


秦國奮六世餘烈,三世都在開掛,每代都是一對CP穿越,到嬴政,這是最牛的穿越,不帶個人色彩,直接將一個時代帶入另外一個時代,牛皮哄哄。



另外,穿越者王莽PK位面之子劉秀,一把極其相似現在遊標卡尺的青銅卡尺直接讓王莽成為穿越者,甚至有人推測是從民國過去的,王莽改制顛覆著西漢人的三觀,胡適直接把王莽說成第一位社會主者。

但劉秀碾壓了王莽,不愧是位面之子,運氣炸了,昆陽之戰,兩萬對四十萬,先流星墜落,後似蘑菇雲的東西向敵軍壓下,敵軍奔潰,士氣見地,此時劉秀衝了上去,斬殺數十個首級,極其勇猛,伴隨大作的風雨,長驅直入,潰散敵軍。



除此之外,他還是完美皇帝,被人稱“三最皇帝”:最會打仗、最有學問、最會用人,光武中興,成就霸業,正是:

以柔克剛中興,慕英雄配紅顏,娶妻當如陰麗華。



經韜緯略續漢,仕宦當作執金吾,長嘆涼人生偽生活。

這就是位面之子,較最牛的秦始皇,他不折騰;較老祖劉邦,他不流氓;較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他不殘害兄弟;較陳橋兵變的趙匡胤,他統一了中國;較布衣天子的朱元璋,他不殺功臣。



他最像現代人,又優於現代人,他就是光武皇帝劉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