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是關鍵!近1000家醫院開啓早癌防治新模式

(健康時報記者 徐婷婷)為提高我國消化道腫瘤防治水平,由國家消化內鏡質控中心、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中國醫師協會內鏡醫師分會等共同發起,阿斯利康等多方支持的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成立,已經吸引了近1000家醫院的參與。

惡性腫瘤是我國人民健康的“頭號殺手”,其中消化道腫瘤發病率佔到成人腫瘤發病率半數以上。《“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總體癌症5年生存率提高15%”的目標,消化道腫瘤防治工作已成為重中之重。

防消化道腫瘤,早期篩查是關鍵!近1000家醫院開啟早癌防治新模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消化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上海)主任李兆申院士,張良/攝

晚發現、篩率低

胃癌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高居第二

我國是消化道腫瘤高發國家,胃癌是消化道腫瘤中最為常見一種,其發病率和病死率在惡性腫瘤中均高居第二位。根據2015 年中國癌症數據報告,我國每年胃癌新發病例67.9 萬例,死亡病例49.8 萬例,分別約佔全球的42.6% 和45%。

其實,消化道腫瘤如果能早期診斷和治療,其5年生存率可以大大提升。相比晚期消化道腫瘤,早期消化道腫瘤經規範治療5年生存率更高,約為90%以上。以胃癌為例,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在歐美國家可達70%以上,在日韓等國更是高達90%,而晚期胃癌5年生存率則不足10%。

李兆申院士強調,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才是延長胃癌患者生存期的關鍵。但當前我國消化道腫瘤篩查、診治方面存在兩大問題:一是晚發現。由於疾病的特點,大部分消化道惡性腫瘤早期症狀不明顯,多數患者診斷時候已是晚期。二是篩率低。

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國大眾和患者胃腸癌篩查知曉率和依從性低。既往我國開展的胃癌篩查多依賴胃鏡,不符合我國人口基數龐大的國情;而兩階段篩查又缺少好的初篩方法,很難全國推廣實施,真正惠及基層群眾。因推行有效的早期胃癌篩查實施方案顯得尤為重要。

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成立

為創立符合我國國情的消化道早癌篩查模式,前期在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支持下,國家消化病臨床研究中心(上海)依託協同研究網絡開展了全國多中心胃癌篩查研究,所建立的新型胃癌篩查評分系統用於胃癌初篩,具有良好的篩查效能。為推動該模式的落地,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項目(GICC)今年在無錫成功試點。

實踐證明,該方法不僅適用於來醫院就診的無症狀體檢人群,更適用於社區無症狀人群的普查。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正是立足於“GICC無錫模式”,走向全國推廣應用。為加快推動消化道早癌防治創新模式在全國的發展和落地,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應運而生。

李兆申院士介紹,聯盟成立後的工作聚焦在四方面:第一,推動消化道早癌篩查深入基層醫院,讓消化道癌症高危人群能夠得到及時篩查和早期發現;第二,瞄準醫生基本功,在全國基層醫院通過帶教、指導和規範化培訓;第三,進行健康科普宣教,提升大眾和患者樹立篩查意識;第四,探索具有物聯網、人工智能新時代特徵的醫研交叉發展之路。

阿斯利康中國副總裁,消化及全產品拓展業務部負責人董莉君表示,阿斯利康將繼續通過加強與消化疾病領域專家、學會、機構的協作,將消化道早癌防治創新模式推廣至全國,提高患者疾病早篩查、早治療的意識和臨床診療水平。

大牌專家問診、貼心健康提醒,盡在健康時報客戶端。移步App Store和各大安卓市場下載,藍色圖標才是官方出品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