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要说咱们翼城家喻户晓的美食,那必有石子饼。但它最地道、最翼城的叫法是“圪烙飥”。

圪——小圆石块、烙——烧烤、飥——古代对饼的称呼。烧烤后飥面有小石块烙印,故曰“圪(gē)烙(luò)飥(tuō)”。

——起源——

别看它小小面饼,那可是大有来头!

我们都知道,翼城是唐尧故地。

在翼城有“尧制石饼,面食流芳”的传说。

相传有一年新麦丰收,大雨使粮仓坊倒塌。雨后初晴,人们将粉麦晾于青石板上,晾干以备储藏。没想到麦子却发出了奇异的香味。

于是教百姓们用石盘、石棒将麦碾碎,将其放在烤热的青石板上烹制面饼,以此庆贺粮食丰收,祈求子孙兴旺。因为此饼出于尧,所以民间又称石子饼为“

尧王饼”或“华夏第一饼”。

——制作——

石子饼是用远古的“石烹法”做成,“石烹法”被称作烹饪技法的“活化石”。传说里的青石板后来发展成为(ào)(土话叫:鏊能),制作时在炉内生火,鏊子里放入洗干净的鹅卵石烧热取出一部分,放入经上等面粉发酵揉合而成的饼胚后,再把取出的部分石子盖在上面,上焙下烙数分钟至饼色金黄即熟。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烤制出的石子饼色泽金黄,表面凹凸不平,带着石头压出的美丽痕迹,喷香酥软,耐人寻味,并且还可以久存。

在唐代,石子饼还被当过奉献给皇帝的贡品,一度成为皇帝青睐的点心。现如今石子饼已然成为人们生活食品或走亲访友的馈赠礼品。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拜月——

长期以来,我们翼城人把石子饼同月饼一样当作吉祥、团圆的象征。石子饼已经和月饼一样成为中秋节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佳品。每到临近中秋节,走在街街巷巷,你都能听见“哗啦啦哗啦啦”翻动石子的声音,几家几户一起合作制作石子饼,好不热闹。石子饼也成为了供桌上必不可少的东西。

除了传统的圆形石子饼外,还有烤制的“兔子型”、“石榴型”、“桃型”的石子饼,能看出我们当地人对“拜月”的遗风。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王家石子饼——

石子饼经过近千年的积淀,不断被注入了新的特色,花样不断翻新,品种不断增加。在县城二完小旁边已经开了将近三十多年的石子饼老店的,正是我的三舅王爱民。

三舅研制成的油酥石子饼,在和面的过程中加入鸡蛋、油,口味独特,酥软、喷香。并将核桃、芝麻、枣泥、花生、红糖、豆子等做成馅料,制作出了鸡蛋油酥、芝麻咸酥、核桃甜酥、枣泥果脯等不同口味的饼子,味佳名扬,风靡翼城,是逢年过节走亲访友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争相选购的美食。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三十多年前,三舅是翼城县原招待所一级面点师,后来机构改革。在姥姥的一句:“你为什么不开个小店做咱地地道道的石子饼。”这一句不经意的谈话间,小店开张了。一个想法,一条生计,几乎养活了一大家子人。在三舅带动下,除了大姨家之外,姥姥其余的七个孩子家都有人在做石头饼。

从二完小三舅的店到下高村二舅的店,

再到里砦初中旁我家的店,

到樊店、云唐姐姐们的店。

王家石子饼象星星之火一样,

还开到了侯马,在侯马纺织厂、菜市场也有我们的小店。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就像三舅那样走出来,固守我们的这一方文化的人们,以勤劳、诚信传承着我们的根。脚踏实地、一步一脚印,走得有底蕴,走得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生我们养我们的先辈和我们脚下的这方热土。

舌尖上的翼城——石子饼

如今,石子饼不仅满足了我们对味蕾的需求,也成为了我们对家的一种寄托,一种对乡土的怀念与依恋。我们不会忘记养育我们的这一方水土,也不会忘记那行走在记忆中的家乡的味道,那是我们不管行多远,都不会忘记的初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