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已走入歷史?

haibok

感謝網友信任暨邀請回答:“廈漳泉大都市區是否走入歷史”這一問題,個人觀點如下:

①廈漳泉大都市區格局由福建省戰略演變為國家級戰略“海西經濟區”,屬於承前啟後式的定位轉變並提升綜合定位及規格。

②廈漳泉指廈門、漳州、泉州。三市2018年經濟總量佔據福建近一半,在省內的綜合實力一直高居不下,為了起到更大的帶動作用,廈漳泉一體化進程上升至國家層面整體規劃,被列入海峽西岸經濟區的核心組成部分。
經常關注經濟發展的朋友應該也注意到,廈漳泉一體化儘管在東南沿海地帶有著巨大影響力,但終歸僅限於福建省內。

海峽西岸經濟區一經面世就引起不同凡響,從區域級城市群一躍而起至國家級城市群,我認為這是一種進步。而且海西經濟區戰略同樣包括廈漳泉一體化的規劃,意味著廈漳泉不僅沒有走向歷史,還迎來了春天!

據悉,海峽西岸經濟區幅況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四省,海西經濟區具備成為中國第六大城市群的潛質,未來的發展格局得到全面規劃,潛力無限。況且海西經濟區的中心正是廈漳泉和福州。


民間查訪專員

我認為閩南大都市區確實走入歷史了!

自從泉州市政府喊出淡出閩東南,建設大泉州就將閩南金三角的大都市區砸破了。當然這個本來就是廈門牽頭福建省支持推動下做的事情,一直是不慍不火的發展了十來年。為什麼發展不行,因為廈門當核泉州不願意不支持,而泉州本身自己就沒核更不要說帶動漳州和廈門發展,而漳州是想和廈門同城,可是廈門出不起同城的全部或大部分資本,所以廈門和龍海同城了,但是仍舊是有限的同城。

現在福建喊出了三核心發展!所以泉州一大部分人彈冠相慶了,終於泉州也獲得省級支持了,也是和福州廈門平等的核心城市了。但是幾年之後閩南人會發現現在的三核發展,現在閩南分拆發展有多麼的可笑。過幾年後就可以發現福建的經濟中心由閩南重新回到了福州,而泉州保持二十來年的福建經濟總量第一變成了福州。廈門在福建的經濟份量更低了,而漳州中心更加靠近廈門了但是仍舊在福建無感。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福州有更強大的政策和資金支持,本身政治地位高。而廈門沒擴大轄地,而且還限制人口流入,雖然政策仍有但是限制發展,其實已經被棄。而泉州就會給口頭的名號而已,真正的支持還只是讓泉州自己靠自己,而且還不能與廈門融合,也不讓泉州內縣市改區自己內部融合。幾年之後福州自然而然脫穎而出,這樣福建省內才能有城市參與到國內的大城市競爭中。這樣的猜想其實在2017已經露出端倪:泉州給了個核心城的名號,但是沒給政策也沒給資金也沒有單獨的國家級重點項目。而福州這幾年的政策支持已經非常明顯了,特別是經濟上也開始發力了,與泉州經濟總量的差距也明顯的縮小了。

不過這也不能說福州或者省府怎樣!給了閩南三市十來年時間,一直沒有實質性提升融合,而區域內內鬥明顯,誰都不服誰,區域融合連口頭上都難以統一更不要說實質性做到。福建處於長三角和珠三角之間不能有效的積聚財富和政策,繼續等只能讓福建慢慢連中部地區都比不上,沒辦法只能造一個真核來參與國內的區域競爭。選誰?泉州經濟總量有但是散而無核,沒有強有力的中心城區,一直以來政治地位低,要提拔到國家中心城的地位困難極大成功機率低。而廈門地小人少,轄地調整擴大涉及面太大,風險大成功率仍舊比較低,而且已經給廈門10來年的機會了,整合不起閩南只能棄!所以三核心,真正支持和有機會發展起來參與國內中心城市競爭的就剩福州啦。而全力支持福州就只能打壓廈門忽悠泉州,讓閩南同城化破局,這樣才能讓福州脫穎而出。

希望閩南人能認清形勢,助力福州參與國內競爭,不要壞事,整省沉淪對自己無益!

筆者集美土著人!


超大蘇7

廈門、漳州和泉州的同城化,建立廈漳泉大都市區,這是一個老命題

廈門、漳州、泉州,人們稱它們為:閩南金三角。構建廈漳泉大都市區是福建省科學發展、跨越發展而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而三城合一對共同拓展發展空間、擴大發展機遇,在更大平臺上集聚競爭優勢、打造引領跨越發展的強大區域增長極,具有重要意義。屆時海峽東岸有臺北都會區,海峽西岸則有廈漳泉大都市區。

被稱為閩南“金三角”的廈漳泉,語言、文化、習俗等相近,經濟交往、人員往來更是頻繁,要素的密集度、發展的繁榮度、聯繫的緊密度,堪稱全省之最,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因應形勢而生。廈門無疑扮演主要角色,它將以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絕對龍頭老大地位,左右兩翼對接漳州和泉州,形成一個位居長三角與珠三角之間的東南沿海具有千萬人口的大都市區,這或許就是未來大廈門的藍圖。隨著廈門島內外一體化建設步伐的加快、福廈動車的開通、輕軌項目的啟動,特別是翔安隧道、翔安大道、廈漳大橋的接連開通,廈門正從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迅速轉型,並形成以廈門—泉州—漳州為中心城市的價值高地。

規劃方向;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準備規劃形成“一核、三帶、兩軸”的空間格局。所謂的“一核”指廈漳泉大都市核心區。“三帶”指:廈漳泉三市沿海地區的沿海產業城鎮聚集帶. “兩軸”,即廈漳龍贛發展軸和廈泉-三明-撫州發展軸。

具體措施:都市區城市將開通軌道交通,讓邊界學生三市享同等待遇,建立社保信息及服務共享,推出“都市區市民一卡通”, 實現門診病歷“一本通”,建設對臺離岸金融結算中心。種種互動措施共同促進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

現狀問題: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的最大問題就是三城誰主誰輔的問題:泉州經濟總量領先,經濟活力突出。廈門知名度高,旅遊名片突出,人均GDP全省第一。漳州生態名城,全國現代農業基地,經濟潛力大。三城都對以己為主有想法。

發展方向求同存異 共同發展,就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自身而言,廈門有魅力,泉州有活力,漳州有潛力,“合則三利,分則三傷。”不管最後由誰主導,有利於城市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才是王道。


路之遙

一、地處閩南金三角東翼的廈門,是福建唯一的國家副省級計劃單列市與經濟特區,東南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港口與風景旅遊城市。廈門是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自由貿易試驗區,海峽兩岸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合作示範區、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和兩岸貿易中心。中國東南沿海國際航運中心城市。廈門面積1699平方公里,人口401萬人/下轄六區,GDP產值4351億元(全省居三),人均產值108504元,居全省之首。 二、地處閩南金三角北翼的泉州擁有面積11085平方公里,人口865萬人(福建居首)/下轄四區、五縣三市,GDP產值7548億元(全省居首),人均產值87942元(全省九地市居三)。泉州是福建民企最發達的地區,是福建的品牌之都。泉州擁有晉江、石獅、南安、惠安四個全國百強縣(市),其中晉江GDP產值1981億元,超過泉州四區1759億元,是典型的縣(市)強而市區弱的城市。 三、地處閩南金三角南翼的漳州擁有面積1.26萬平方公里,人口505萬人(福建居三)/下轄二區八縣一市,GDP產值3563億元(全省居四),人均產值70564元(全省第七位)。漳州是著名的"漁米花果之鄉",漳州平原是福建最大的平原。漳州是廈深鐵路、龍廈鐵路、鷹廈鐵路、福廈高鐵的交通樞紐城市。△閩南強則福建強。閩南寄託著福建太多的期望。廈漳泉一體化顯然更加有利於閩南更快更好發展,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歷史潮流不可逆,任何個人阻擋不了歷史發展的步伐…


留研

謝邀!貓哥不認為廈漳泉大都市區已經成為歷史了!從2012年中央同意實施《廈漳泉大都市區同城化發展規劃》起,至今已經5年有餘,“廈漳泉一體化”已經取得了一些成績。

交通同城化,據《規劃》,“廈漳泉一體化”首先就是要實現鐵路、高速、機場、港口等交通網絡的同城化,包括建設廈漳海底隧道、廈漳跨海大橋和改造晉江機場等眾多重大工程。

8年前也就是2010年,廈門成功建成了翔安隧道,這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條海底隧道。翔安海底隧道的建成,成功的將廈門與泉州對接了起來,從而也促進了廈門翔安區的快速發展。

三年後,廈漳跨海大橋也建成通車了。至此,從廈門市區到漳州市區的車程,由原來的兩小時縮短至半個小時左右。另外,廈漳公交一體化也基本上實現了。從此,從漳州可以直達廈門的海滄區,並經由海滄區進島。目前,廈漳同城大道也已投入運營了。通過以上各種交通方式的貫通,可以說廈漳同城化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了。

2015年,泉州灣跨海大橋也同樣順利通車了。泉州灣跨海大橋的建成意義重大,從此泉州市下轄的晉江、石獅、惠安等縣區就真正意義上實現了交通互通,泉州小同城化已有成效!同樣,這條跨海大橋對整個廈漳泉同城化的意義也很大,因為這座大橋直接就將廈漳泉北部經濟區打通了任督二脈。當然,讓人吐槽的是,這座跨海大橋收費實在是過高,如果當地有關部門能把過橋費用降低的話,那這座大橋就真的能很大程度上帶動經濟的發展。

當然,廈漳泉交通同城化已經取得的成績遠不止這些,這裡貓哥就不一一舉例了。

咱們在看看文化體育同城化搞得怎麼樣。廈漳泉三市聯合打造的 “海峽西岸休閒文化與自然生態旅遊中心”,是一個重要的區域文化品牌。這些年,三地也合作舉辦了廈門國際馬拉松比賽等國際性重大體育賽事。文化體育資源上的共享,這也讓當地民眾看到了三市政府在“廈漳泉一體化”上的決心。

另外一個就是通信同城化的問題。雖然已經實現了廈漳泉同城免漫遊服務,但是三地現在用的還是原來的區號。應該還是各方各地的利益關係沒有實現平衡,所以在這方面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

另外還有一些當地政府出臺的福利舉措,比如醫療卡通用、 消防治安聯動等關乎民生的工程,貓哥就不一一細說了。反正貓哥還那個觀點:廈漳泉大都市區沒有成為歷史,它正在貫徹落實中。另外貓哥還得說明一下,如果廈漳泉對標的是京津冀或者是長三角那樣規格的大都市區,那麼路還遠著呢;如果廈漳泉對標的是長株潭或者是武漢都市圈這種,那麼或許廈漳泉已經是了。

有智商的人才看得懂。喜歡貓哥文章的,請移步貓哥問答主頁!


百曉生貓哥

廈漳泉大都市區是歷史的必然。但是十年形成,二十年形成還是五十年形成就看路徑了。當前,廈門格局小,經濟弱,起不了領頭作用;泉州經濟實力強,歷史厚重,從內心深處抵制以廈門為核心城市的同城化;漳州土地多,發展潛力大,雖不抵制與廈門融合,但又怕廈門割地打壓自己。最優路徑是廈門與漳州先同城化,最有力度的措施是實施行政區劃調整,將兩市合併,迅速把廈門從海島城市向灣區城市轉型,並有發展的大量腹地,提供與青島展開競爭的條件,大大提高發展速度,並在短期內遙遙領先福州、泉州。在綜合實力超過泉州後,讓泉州人轉變對抗觀念,心悅誠服。第二步,順勢與泉州融合,真正實現廈漳泉大都市區,實現同城化,經濟跨越式發展。廈障合併二年內實施,廈漳泉都市區十五年內實現。如採取慢慢融合、互相抵制的辦法,至少要二十年以上的時間才能自然融合。這是考驗我們改革開放能力和執政水平的戰略問題。


江南秀峰182

現在廈漳泉大都市區已經根本沒有意義了!“廈漳泉”閩南金三角提出來時應該是前十年左右,那時中國各區域還不是很成熟,如果聯合出一個閩南區還是有影響力的,但是現在上有長三角,下有珠三角,在提廈漳泉已經沒點影響力了,已經浙江提出杭州灣大區,廣東提出廣深港澳大灣區……!這些都是世界級的了。

福建今後要從世界的角度來規劃,必須放棄原有的福寧莆,廈漳泉的區塊。應該是聯合臺灣,江西,浙江南部,粵東區域,規劃出一個世界級的經濟帶,統稱“臺海大灣區”


yyyyfu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根本就沒存在過,何談走入歷史?

泉廈漳本身都在不同程度的競爭發展, 我是泉州人,不太清楚漳州,我就以泉州和廈門舉例。泉州主要是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較為發達,第三產業較為落後,廈門則是相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不太突出,但第三產業是重要的經濟引擎。

泉州非常需要改革升級的第三產業,很需要像廈門這麼一個巨大的經濟力量能夠來進行引導,進行改革升級,但是廈門本身的,對於第三產業的調整改革,都難以為繼,又有怎樣的力量來幫助泉州呢?

這就造成了兩地本身需要經濟互補的情況,變得不存在。

據我所知許多第二產業工廠都是設制在泉州鄰近廈門的地區,但是他的主要的銷往地區卻不是廈門。

也許在外人看來,泉州是廈門的主要的經濟腹地,但卻不是這樣的,泉州的經濟是外向型的一種經濟,內銷整個是比較不足的,內銷尚且如此,更無法滿足廈門了。

泉州作為福建省省內重要的經濟引擎,一直就秉承愛拼才能贏,不服輸的精神。泉州市內的各個縣市都是處於一個相互競爭的狀態。對外對廈門,漳州,福州,莆田,也都是秉承立足本土,相互競爭的狀態。


隔壁牆頭的貓

是的

所謂的廈門漳州泉州大都市區,已經成為歷史,並且在多少年後,都不會重演這種大戲了。

現在,原來高大上的東西,都已經漸行漸遠了,推陳出新的是精品城市,廈門正在打造中。

就像北京去除非首都功能一樣,許多大城市都在重新考量城市建設的問題,並不什麼都是越大越好。

未來,越精越好將會成為各地建設的主流,特色城市將會變成一種品牌,一種無形的價值和良好口碑。


hi123

廈門一個經濟不行的城市,而且在閩南本不是大哥至少要靠人家得拿出誠意。廈門作為經濟特區環境旅遊人才還是有的。假如廈門能把大學資源分點給泉州,讓泉州擁有人才帶領私企發展工業,交通同城化。讓白領留廈門,藍領技術人員留泉州。實現互利共贏,誰不樂意。廈門有的是政策,可以很好的給泉州福利。實現共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