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爲什麼突然衰落了?

小叨加油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我們的生活中能源的需求無處不在,例如開車需要汽油。但汽油也是由石油提煉出來的,但地球上的石油是有總量的,且是不可再生資源。也就是說有枯竭的一天,這也是為什麼現在都提倡使用電動車的原因。

相比於石油這種不可再生資源,電的資源是可再生的。前幾年風力發電的概念抄的很火,這種發電方式既環保又省錢,但為什麼這幾年風力發電衰落了呢?

其實還是技術上面臨一些問題。比如說風力是不可控的,有大有小,這就會造成風力發電的電不穩定需要配置火電廠進行調峰,但這樣一來還是增大了電力的成本。還有一點,風力發電因為噪聲還是比較大的,所以一般佈局在人煙稀少的地方。這樣一來,電力長途運輸也會造成成本增高。

加之,我國目前電力長途運輸的技術還稍顯落後,造成技術端很困難。所以,就目前來看,我國的風力發電尚處在實驗階段,想要大面積使用還需時日。

當然,如果這些問題都解決了的話,風力發電會降低電力成本。而作為老百姓也會感受到這種技術帶來的福利,但現在來說還為時尚早吧。


正商參閱


前些年在西北工作,的確感受到了那幾年風力發電大躍進式的發展。記得當初的口號是要建一個陸上三峽。河西走廊地區,一個個風力發電的風車猶如雨後春筍一般。當時在連霍高速上,經常會看到拉著葉片的大卡車穿梭。我的老家在河北保定,也建了不少生產這種風電葉片的廠子,我有個姑姑家的表妹在一個生產風電葉片的廠子裡上班,效益好得不行,她只有中專學歷,當了個質檢員,工資比我研究生畢業都低不了多少,而且福利也很好。當初聽她說,她們廠還要把分廠建到酒泉去,為的是降低長途運輸的成本。

那一陣風吹過之後,風電很快降溫了。後來我看到一篇文章,具體是什麼期刊忘記了,好像是能源類的。裡面提到了風電的興衰,也就是針對這一陣風進行了分析。大概的觀點是這樣的。

風電不穩定,大家都知道,受風力大小的影響明顯。所以為了保證風電穩定的輸出,通常需要根據風電規模配備相應的火電廠來進行調峰。如此大規模的大幹快上風電,火電站都有點跟不上趟。另外,電從發電站發出來到用戶使用,中間要經過電網輸送。目前國家電網根本受不了這麼大規模的風電上網衝擊,好像專業的叫法是風電會造成電網震盪,導致脫網。因為風力發電的地方基本上都是人煙稀少,用電量很少的地方,而人口密集用電量多的地方,又沒有那麼大的風力,不合適搞風電。所以,風電必然面臨遠距離輸送的問題。目前電網是很大的障礙,而站在國家電網的角度上來講,根本就沒有動力來為了風電搞技術改造或者革新,遠距離輸電在成本方面可能也未必合適。

最後的結果就是那麼多風車佇立在戈壁灘上曬太陽,即便有的風車在轉,大部分也是在那裡空轉。電發出來了輸送不出去,又不能存下來,還有什麼用?

這些問題在規劃之初本來就應該系統考慮的,但是各個部門,某些領導,出於各自的目的,就一股腦的大幹快上,領導急於出政績出成果,企業有的是為了賺補貼,總之各種主觀因素,辦了許多不尊重客觀規律的事情。結果勞民傷財,不知道後面的屁股讓誰來擦?


核之力


風力發電突然衰落和以下幾個方面有關!

首先,風力發電對環境汙染的緩解的確有作用,但是風力發電畢竟要受到風力的影響。即風大的時候風機可以全速轉動,電力供應可以得到保障,但是遇到風力小,或沒風的時候就麻煩了!因此,風電無法像火電和水電一樣完全直接接入電網用來作為東部發達省份的電力主要來源。即使接入電網的,也必須配套建設火電站以保障電力供應的穩定性。而近幾年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火電廠產能受到極大限制,不穩定的風電上網也就更難了!

其次,雖然風電在德國、法國等歐洲國家發展迅速。但是,畢竟這些國家從國土面積和地區平衡發展方面都和中國完全不同!

中國風電產能大省是內蒙古和新疆等地,而急需電力的是東部地區。因此輸電線路損耗也不得不考慮。

綜上所述,風電對能源安全和環境安全的作用,一開始顯然還是被高估了。現在只是迴歸理性而已,不用大驚小怪!


地震博士


首席投資官評論員門寧:

中國是個能源資源並不豐富的國家,因此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領域一直有大量的投入。風力發電技術與應用最為成熟,產業化程度最高,因此發展新能源自然首選風力發電。

在2015年及以前,我國風力發電一直高速發展,2010年新裝機容量突破1000萬千瓦,2014年突破2000萬千瓦,2015年達到峰值3419萬千瓦。之後2016年與2017年兩年,新裝機容量連續下滑,因此才有了風電衰落之說。

從上圖可以看出,2015年的裝機量暴漲,暴漲之後2016年新裝機量才大幅下降,這主要與國家的政策有關。因為當時政策要求,2016年1月1日以後投入運營的風電項目,上網電價將要下調;大家為了趕在下調錢投入運營,於是在2015年搶裝。

2015年的搶裝,極大釋放了風電的需求,壓縮了後續需求;由於2015年及以前建設太快,新增風電並沒有被很好消化,於是2016年國家能源局首次發佈全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對紅色預警的區域暫停風電開發建設,集中精力採取有效措施解決存量風電消納問題;橙色預警地區除符合規劃且列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風電項目和我局組織的示範項目及市場化招標項目外,不再新增年度建設規模,之前已納入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可以繼續核准建設。

這使得一些大力發展風電的省份(新疆、甘肅、寧夏等)暫時無法新上風電項目,2016年與2017年的下滑也就不難理解了。

連續兩年的疲軟,讓很多人認為風電行業衰落了,並找出了幾大衰落的原因:

1、風電不穩定,電壓、頻率波動性大,因而大規模併入常規電網,會危害常規電網;

2、風力機結構複雜,風電價格遠高於煤電,我國風電設備單位功率的費用是煤電的兩倍以上,電網公司很難接受或根本不願意購買風電;

3、地方ZF為了功績大幹快上,造成風電產能過剩。

這些問題確實存在,但不能否認的是,風電還在發展,從上面的預警圖可以看到,已經有不少省份的預警被取消,風電經過兩年的調整,將重新迎來拐點。

首先隨著技術與生產力的發展,風電的價格在持續下降,而煤炭價格隨著供給側改革大幅上漲,火電價格上漲,風力發電的價格劣勢在減弱甚至轉變為價格優勢。

其次,隨著寧夏、內蒙、河北等地的預警減弱或降級,風電裝機量將重新迴歸升勢。

最後,可再生能源、清潔能源替代煤炭、石油等高汙染、不可再生能源是大勢所趨,調整不會改變進步的趨勢。

未來,風能、水電、太陽能、核電四駕馬車終將成為中國發展的新能量,讓中國擺脫國外的能源控制,把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


首席投資官


他山之石,風電可以成為主導性能源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下載一份《BP全球能源統計年鑑》,你會發現以下事實。

第一,由於歐洲缺少一次性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因此,歐洲大國可再生能源佔比遠超全球。法國和德國選擇了兩條不同的路線。

法國以核能為主。數據:2016年,法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為129.34GW,其中核電
63.13GW(48.9%)、水電25.43GW(19.8%)、天然氣10.91GW(8.4%)、風電10.32GW(7.8%)、光伏6.20GW(4.8%)、燃油8.65GW(6.7%)、煤電3.00GW(2.3%)、生物質發電1.70GW(1.3%)。在法國電力供應比例中,核電達到70%。法國是目前世界上核電最受歡迎的國家。福島事故發生後,依然有55%的民眾支持使用核能。法蘭西民族是一個崇尚獨立自由的民族,他們不能接受自己國家的能源(石油和煤炭)依賴於其他國家這樣的現實。法國公眾對核電的態度不僅僅是容許,更是喜歡和讚賞。還有一句話,法國民眾很信任本國的科學家,而且核電的確很廉價。

德國正在發展成為風電為主的國家。

重要原因:日本廣島核洩漏事件使德國選擇放棄核電,必須有新的可再生能源補充核電退出的真空地帶。近幾年,德國風電以超高速增長,風電成本持續下降。目前,德國風電裝機容量佔全國1/3,峰值可滿足半個德國用電需求。因此,德國已經證明風電是可永續為人類服務的靠譜的可再生能源(請不要在噴“風能”這項可以永世造福人類的技術本身

新聞報道

根據德國風能協會的預計,本週日(10月29日)德國風能發電量將在當地時間上午7點達到峰值供電量39190兆瓦,超越今年3月18日創下的38370兆瓦記錄,達到歷史新高。全國供電量大於實際需求的情況,將導致本週末德國用電價格從10月上中旬的30歐元/兆瓦(1兆瓦=1000千瓦)時,落至0歐元/兆瓦時以下。德國過去曾出現過日內特定時段電價為負的情況,但這將是首次全天平均用電價格為負。——過剩時,用電賺錢,才是智能電網。截至今年6月,德國的在岸風電場已經佔到了德國全國裝機容量的三分之一,而根據德國風能協會的預計,今年新裝機風電容量還將攀升9%。

可再生能源技術的提升和相應成本的下降,正在衝擊電力事業近百年來的集中管理商業模式。彭博新能源金融研究院 (BNEF) 指出,海上風電場曾因其裝機運營成本,被列為最為昂貴的綠色能源之一,但在未來二十年中,海上風電場的相關成本將削減達71%。

太陽能發電也曾因成本因素而一度僅應用在航天器上,現在卻可以與煤炭甚至天然氣發電站一決高下。

今年年初,德國首次向不領取政府補貼的海上風電場開發商發放合同,在整個可再生能源行業引起軒然大波。無獨有偶,西班牙也頒佈了新能源零補貼標準,風力發電目前在全歐洲供電量中佔約10%,隨著裝機運營成本的不斷降低,還將繼續增長。BNEF預計,歐洲僅僅是開端,很快這一趨勢將走向全球。

德國在岸風電場佔據的國土面積大約為2%

第二,中國煤炭需求佔全球比重接近50%,煤炭每年產量37億噸左右,佔貨運總量(440億噸)的8%左右。請注意,單品產量佔貨運總量8%。有多少煤炭產生的能源是用來運輸煤炭本身?有多少煤炭產生的能量是用來運輸煤炭相關產業重化產品?

唯GDP邏輯和產能過剩是風電調整的主要原因

能源在西北,需求在東南。

東南為了GDP和自己的地區就業,考慮環保和未來的比重會有多少?

如果使用西北的風電,不僅相對較貴,也等於把就業和GDP拱手送給西北。

這是第一個因素。

煤炭價格隨著石油價格(2001-2008年大宗商品牛市週期)的下跌而下降,東南地區自己上火電開始較使用風電更加經濟。

這是第二個因素,也是重要因素。

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去年風電相當兩個半三峽 為何棄風嚴重  談到風電,現在輿論關注的多是棄風問題。作為不消耗自然資源、不產生排放的清潔可再生能源不能充分有效利用的確可惜。造成“棄風”的原因很多,但電力供應出現了供大於求可能是最根本的原因。\n\n  1、電力過剩導致“棄風”\n\n  如果深入瞭解,豈止是“棄風”,“棄水”甚至是“棄核”的電量比“棄風”還多。以四川水電為例,在電力供應緊張的2006~2011年間基本沒有棄水,而從2012年以後隨著經濟增速放緩和裝機容量增加,電力供應出現供大於求,棄水逐年增加,到2016年僅四川省棄水就達300億千瓦時,雲南省2016年棄水也有300億千瓦時,兩省棄水遠遠超過全國棄風電量。現在很少有人說“棄煤”,其實“棄煤”更加嚴重。因為煤電在設計時是以年發電5500小時作為基準值的,在電力短缺時年發電6000小時以上也是很平常的,但現在煤電年發電小時只有4000多小時,差不多有20%的能力放空,這不是嚴重的“棄煤”嗎?\n\n  所以觀察電力行業,現在沒有不“棄”的電了,這不是風電獨有的現象,所以我說“棄風”的最大原因是電力過剩。電力不是那麼短缺了。所以在調度分配時要照顧到各種發電方式,在調度看來“手心手背都是肉”,有限的電力市場蛋糕要分配給各種發電方式的電廠,“棄風”自然也不可避免了。\n\n  其實就全國而言,風力發電量僅佔不到4%,消化這點電量應該不成問題,風電比例比我國4%高的歐洲國家不少,達到20-30%的都有,電網高抬貴手就解決了。但電網企業會說局部地區風電比例高,又不可調,送出不暢。那就要找找為什麼輸配能力滯後,以及儲能能力沒有的問題了。我們講智能電網,全球能源互聯網,如果連家裡面的這點問題都解決不了豈不成了諷刺。\n\n  儲能能力與可再生能源發電能力不協調、滯後,作為政府管理部門應儘快制定儲能電力價格政策,作好在主要棄風地區的儲能能力建設規劃。作為自然壟斷行業的電網公司有責任解決清潔能源的消納問題,應該從豐厚的利潤中拿出一部分錢去建儲能設施,不能認為電網公司只管輸配電,儲能不是我的事。由於沒有儲能設施導致棄電和沒有輸電線路道理是一樣的。有錢建輸電線就應該拿錢建儲能設施,作為壟斷行業應該有這個責任,這個觀念應該樹立起來。\n\n  我之所以談“棄風”問題,不僅是因為輿論在談“棄風”時批評風電發展多了、發展快了,連政府主管部門都出了限批政策,好像發展風電犯了什麼錯。有人就質疑為什麼不限批同樣棄電的其他發電方式?其實發展風電,功莫大焉。\n\n  2、風電功莫大焉\n\n  我們可以和各種發電方式作個比較。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是“一分為二”,世界上任何事物十全十美是不可能的。就拿發電方式來看,有哪一種發電方式沒有問題和缺點?\n\n  煤電自不待言,不僅發電時的溫室氣體排放,煤炭生產過程中的礦難,一直是最危險的生產行業。百萬噸死亡率奪去了多少礦工生命,2004年煤礦礦難百萬噸死亡率超過3人,相當於為供應電煤死了3000人。經過治理有所下降,但仍保持一定比例,2014年還死亡937人。煤炭生產過程中的低濃度瓦斯大部分仍然排放在空中,這是比二氧化碳厲害多少倍的溫室氣體。煤炭採掘造成的地面沉陷光是筆者親眼目睹並花大錢治理的撫順採空區治理,就迫使撫順挖掘機廠和撫順電瓷廠以及居民區搬遷,國家為此買單。兩淮煤礦造成的地面沉降使相當一部分耕地變成了水泡子。如果將風電與煤電作一比較,風電不存在上述問題,沒有溫室氣體排放。\n\n  再看水電,一直以來受到詬病的是移民搬遷,三峽建設爭議不斷,會不會造成生態變化和魚類洄游?甚至會不會誘發地震?一直是個爭論問題。三峽移民100萬人,三峽主體工程投資可能達1800億元,相關移民等全投資可能超過4000億元,2016年三峽發電量935億千瓦時,
而悄然崛起的風電,沒有移民,去年發電2510億千瓦時,相當建了兩個半三峽。你說這功勞大不大?這點棄風和成績相比簡直是大巫見小巫了,比西南棄水少多了。風力發電與“棄風”問題成了十個指頭與一個指頭的問題。\n\n  再與核電比較:我國核電從1970年開始籌備,1981年開始建第一個核電站秦山核電站,歷經40年的發展,去年發電量2132.9億千瓦時,佔全國發電量的3.5%,而風力發電才20年的歷史,去年發電量佔全國發電量的3.8%,超過核電。為發展核電,從上游鈾礦勘查開採,濃縮,燃料棒製作和複雜龐大的核電設備製造,國家作了大量投入,至今核廢料的處理存放問題沒有完全解決。而風電主要靠民間社會力量,國家投入比核電少多了,又沒有汙染之虞,核電現在也有棄核,大連紅沿河核電站至少有一臺機組不能正常發電,棄電量比全國“棄風”大多了。\n\n  這樣一比較,風力發電比起煤電、水電、核電環保得多,不消耗自然資源,不移民,不耗水,基本不佔耕地(荒漠和水域),發展風電何樂而不為?\n\n  上世紀90年代我國風電起步時電價低的0.80元/kwh,高的2.50元/kwh,現在風電經過競爭,四類風區電價,低的0.50元/kwh,高的0.60元/kwh,和化石能源電價已經非常接近。最近風電價格又下調至0.40~0.50元/kWh,如果政策對頭,不棄風,和化石能源同價已經有可能。\n\n  不僅如此,我國90年代初所使用風機幾乎全部靠進口,而現在90%的風機都是國產製造,推動了就業,還大踏步走向了國際市場。最近金風科技就出口澳大利亞530MW風力發電機,而核電出口還舉步維艱。\n\n  對局部地區出現的棄風采取行政手段限批實際還是有濃厚的計劃經濟色彩。如果要控制規模也可以用市場經濟手段。減少補貼,成本低技術好的還可以幹,成本高承受不了的淘汰出局。還能起到防止產能過剩,避免重蹈某些行業的覆轍,規模不也可以用市場手段降下來嗎?更重要的是政府要在把棄的風用起來上下功夫,到2020年爭取風力發電佔到全國發電量的6%。


風電終將是未來

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氣)是一次性能源,越消耗越少。

風電成本遞減,風能無窮盡,是永續能源。

相信技術,

未來,風能、水電、核電、太陽能四駕馬車將成為中國的主導性能源,與電動汽車組合,徹底擺脫中國能源受制於人的局面。


高金波


上海科技報科普問答主持人:主任記者 吳苡婷


風能是這些年發展很熱的新能源,其原理就是將風能轉變為機械能,再將機械能轉變為電能,風能形成的電是交流電。全球的風能資源非常豐富。今天,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建設了風電的示範基地,風電建設比較多的是沿海地區,草原牧區。風電的發展還是非常迅猛的,總體上並沒有衰落。數據顯示,今年1月到3月,全國的風力發電量增長了33%以上。



當然風力發電在發展的過程中,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首先是風電發電的併網問題,因為風能發電不能空轉,所以還要投入使用的,雖然可以進入微網和分佈式電網,但是絕大多數新能源發電要併入電力主網,但是一個技術難題是在這個過程中會產生諧波等現象,會干擾整個主電網的安全,嚴重時還會導致主電網的癱瘓,所以很多電力科學家都在攻關這個難題,據我採訪所知,上海電力學院的符揚教授科研團隊近年來就成功解決了海上風電場的安全併網問題。


另一個困難就是條塊割據,因為無法統一,就算技術取得了突破,風電可以安全併入主網,但是因為地方保護主義的存在,導致某些地區的風電只能空轉,而無法對外傳送,導致了能源的大量浪費,風電企業虧損,投資者對風電的預期也大大下降。

但是這些都是發展過程的暫時困難,隨著中國電力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電力政策的不斷改進,電力佈局的不斷優化,很多難點問題未來都是可以解決的,我們要相信風力發電美好的未來。


科壇春秋精選


首先需要把命題重新確認一下,那就是風電興盛過嗎?

事實上,風電從起步起,風險就已經埋下了,就沒有能夠走到興盛的階段。原因就在於,在政策上支持風電開始,不顧一切地上馬風電項目,且不講技術含量、不顧發展實際、不考慮電力供應現狀、不研究風電項目建成後如何與電網接軌、不對項目進行可行性研究,就開始大肆投入,發展風電項目,怎麼可能不出現問題呢?

我們說,看一個行業、一個領域是不是興盛,決不是上馬多少項目,而要看項目建成以後有什麼樣的效益。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包括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也只有作用與效益都得到體現,才能夠這個行業的發展是興盛的、健康的。否則,只能算是盲目發展、無序發展。

殊不知,風電行業在發展過程中,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發展規劃,沒有產業佈局,沒有合理的資源配置,而是由企業和投資者趕時髦、搶政策,看似轟轟烈烈,實質毫無意義、毫無價值。特別在一些電力供應十分充足,火力發電、水力發電,甚至光伏發電都已經出現過剩的情況下,仍然在上馬風力發電項目,等待風電行業的,只能是倒在起點上。

更重要的,在一些地方,風電項目已經對環境、管理等產生了不利影響,對土地的完整性、規劃性等也帶來了破壞,只是因為一時的政績需要,地方同意其建設。在電力供應已經過剩的情況下,當然會出現問題了。

所以,對風電來說,不存在衰落的問題。而是壓根就沒有興旺過興盛過,只是出現過虛假繁榮現象,是把暫時的熱熱鬧鬧看成了興盛和興旺。相反,倒是給很多地方留下了一大堆難題,拆除不行,不拆除也不行。資源浪費,在風電行業是比較嚴重的,也是十分典型的。

從風電行業的大幹快上,到現在的遺留問題成堆,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訓。任何行業的發展,都不能盲目、不能搞大躍進、不能無序。風電行業的教訓,應當引起各地、各有關部門,包括企業和投資者的重視和關注,應當從中吸取教訓,避免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再發生類似問題。


譚浩俊


並不能同意風力發電衰落的觀點

風能有很多優勢,是世界上增長最快的能源之一

風電是清潔能源。風能不會汙染空氣,這不依賴於燃燒化石燃料,不會導致人類健康問題和溫室氣體的排放。雖然在生產風力發電機過程中有部分排放,但在風力發電過程中是清潔的,風力資源豐富,是最具成本效益的能源形式之一

風電是可持續的,風能實際上是一種太陽能。風是由太陽、地球自轉和地球表面不規則的大氣加熱所引起的。風力渦輪機可以建在現有的農地,農民可以繼續在這片土地上耕作,風力渦輪機只佔用一小部分土地。


儘管風能有許多優點,但它也有其侷限性

風力的間歇性,沒有辦法控制空氣的方向,風能仍然是不可靠的能源來源。

高額的初始投資,與傳統發電方式競爭,可能不具有成本競爭力。

風力資源豐富地區通常位於偏遠地區,遠離需要電力的城市,必須修建輸電線路,將風力發電廠的電力輸送到城市。

風力渦輪機可能會引起噪音汙染,可能破壞當地的野生動物

但這些問題大多通過技術的發展來解決或大幅減少

自1980年以來,價格下降了80%以上,由於技術進步和需求增加,預計在可預見的未來,價格將持續下降,通過技術研究可以解決更多利用風能的挑戰。比如Nature Energy就在2016年發表了清華大學核研院能源政策研究團隊研究成果“高比例煤電電網風能併網潛力的模型”,通過有效的電力改革,併網風電總量在2030可達到電力總供應量26%左右。提出將來應綜合資源潛力、距電力負荷中心距離等因素進行風電佈局,提出了風電供應曲線模型,得出了2030年併網風電的供應曲線。

支持風電發展是我國長久以來都支持且是未來會一直支持的,制定了長遠發展計劃,如風電發展十三五規劃和2050風電發展路線圖。

2050風電發展路線圖

最後

騙補貼的情況切實存在,這在每個新能源領域都會有,各種新能源都有各自缺點,成本都不低,需要依賴補貼支持。但是清潔能源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只要政策力度夠強,總會有錢能夠用在刀刃上,就像基層腐敗分子普遍存在,但是新農村建設政策以來,農村基本上還都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基本上每個村落都通有了水泥公路。

光是靠補貼發展某個產業確實不可持續,只要依靠補貼的企業或者人裡面有人辦實事,產業確實有前景(風電無疑是具備的),一定會是另外一番勝景。高鐵也沒被少說為急功近利,遍佈偏僻村落的移動網絡郵政網絡也離不開財政支持。總之,風能還是一種非常綠色可持續的能源,如果能充分利用風能,使用非再生能源將會減少,對我們的子孫後代來說會是一個好兆頭,相信隨著技術的進步,風能將變得更便宜,減少對財政補貼的依賴

,風電一定能夠在保障能源安全、發展經濟和應對氣候變化中發揮重大作用21 世紀是能源變革的時代,也是創新的時代。


科學閏土


是否衰落不清楚,所見的是各地還在大建風電廠。

有評論說,風電便宜,這就大錯特錯了。風電很貴的,風電廠賣給供電部門是1度電8毛多,而供電部門賣給用戶是5毛,這就出現了倒掛,也就是供電部門賣得越多,虧得越多。


而火電廠賣給供電公司的電也就1度電1毛左右,賣5毛就能掙4毛。火電廠提供的電非常穩定而便宜,因此,我國目前火電是最重要的電力來源。

水電沒有成本,但是前期投入太大,為建壩會毀掉很多村莊和良田,不像火電廠,有個三五十畝地就可以建廠。

光伏發電的成本也在一元左右。

要想大面積使用新能源發電,只能提高電價,電價上到一元以上,就差不多了。但是會給用電的工廠增加成本,我們個人也會增加生活成本。



這樣,大家又都不願意了。


愛河北人


沒邀請就進來了,風力發電清潔能源,國家政策大力支持,看新疆內蒙東北沿海象樹林一樣列陣。大型單臺裝機容量二兆瓦至五兆瓦,每臺造價三至五幹萬元。實際發多少電呢?一平米風力含能200~500瓦,一個葉片長40~6O米,平均50米計算,寬葉根4米葉尖不到1米,平均按2,5米算,三個葉片等於3×50×2,5=375(平方米)。按最大值375Ⅹ5OO=187500瓦,去掉轉換效率30%,=1250000瓦,也就是12,5幹瓦。一兆瓦什麼概念10000000瓦。以前國家按裝機容量補貼,以後按實際發電量給錢,這就尷尬了,水份一擠將無法生存,還有很多因素不想囉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