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哪個忠臣被黑的最慘?

用腳做遊戲的tx

這裡我就直入主題,歷史上被黑的非常慘的人很多,其中被黑的忠臣也是不少,但哪一位最慘,這個不好評價,但論影響力的話,我認為是唐朝的蘇定方和北宋的潘美。這兩位本都是功勳卓著,品行端正的名將,但因為野史小說的記載,到了現在都成了影視劇中無惡不作的奸臣,每每看到這些影視劇,我都常常嘆息,今天就藉此問題來給這兩位洗白一下吧。


蘇定方,唐初名將,因先後效力於竇建德,劉黑闥帳下的緣故而在唐朝建立之初避世不出,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力請蘇定方出山,從此蘇定方因出色的軍事才能被唐朝政府委以重任,蘇定方到底有多猛,可以看看他的戰績,唐朝建立之前的戰績且不說,就說一說貞觀之後的戰績,貞觀四年(公元630年),隨李靖襲擊東突厥,蘇定方率領二百名弓騎兵為前鋒,夜襲東突厥主帥大營,縱馬突殺上百人,使得東突厥軍隊大亂,隨後李靖大軍趕到,東突厥潰不成軍,不久後東突厥在李靖和李勣的共同夾擊下滅亡。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蘇定方東渡遼水,襲擊高句麗,擊殺敵軍一千餘人。第二年跟隨程知節討伐西突厥,蘇定方再次上演經典突襲戰,率領五百騎兵翻山越嶺直搗敵軍大營,打敗西突厥,並於一年後的顯慶二年,率領部隊迎戰西突厥十幾萬的主力部隊,最終大獲全勝,蘇定方趁勝追擊,一直打到了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境內,並最終滅掉了西突厥。顯慶四年(公元659年),蘇定方西征西域,先後大敗吐蕃,于闐等國,率領部隊一直打到了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境內,唐政府因此對西域進行大規模的行政劃分,將西域納入統治管轄之內,至此中國政府直接統轄的版圖其西部邊疆直抵鹹海,成為中國歷史之最。

顯慶五年,蘇定方率軍征討百濟,大敗百濟軍隊,俘虜百濟國王及太子等五十八人,百濟滅亡。至此蘇定方先後消滅了三個國家,且都活捉了他們的國王。

蘇定方一生征戰數十年,北擊東突,東滅百濟,西滅西突,南敗吐蕃,遠征西域,縱橫萬里,滅三國,擒其國王,打出了大唐王朝的氣勢,讓唐朝的威名遠播天下,而且蘇定方為人正直,信守承諾。可就是這麼一個人竟被野史黑成了殘殺忠義之士的奸人,真的是既可笑又令人氣憤。

潘美,北宋開國名將,因與趙匡胤交好,成為趙匡胤的堅定支持者,宋朝建立後,潘美得到重用,開寶三年(公元970年)

,趙匡胤任命潘美為行營諸軍都部署,後改為南面都部署,進駐韶關,率軍征討南漢。潘美率軍攻破廣州,斬首數萬人,俘虜南漢國主劉鋹,南漢滅亡。開寶七年,與曹彬一起率軍進駐秦淮,潘美指揮部隊在採石磯架浮橋,攻破南唐襲擊部隊後,率軍渡江,大敗南唐十萬部隊,攻入南京,俘虜南唐後主李煜,南唐滅亡。太平興國四年(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計劃北伐北漢,潘美率軍在代州大破遼國援軍。雍熙三年(公元986年),趙光義發動雍熙北伐,意圖收復幽雲十六州,宋朝諸將領領兵出擊,潘美獨自攻下四州,然而由於曹彬的出師不利等原因,北伐失敗,潘美也被迫撤退,遼軍趁勢追擊,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發生了一件潘美被後世所詬病的事情,楊業向潘美建議由楊業率領一支部隊引誘遼軍進入陳家谷口,潘美提前埋下伏兵在谷口,利用地形殲滅並阻斷遼軍的追擊。本來潘美答應了楊業,可是在等待了一段時間後,監軍王侁不經潘美的同意下令撤軍了,這導致楊業得不到支援最終戰死陳家谷口,要說明的是,在撤軍這件事中,潘美並不能完全做主,事實上下令撤軍的是監軍王侁,潘美也無法阻止,宋朝是個重文輕武的朝代,像戰功赫赫的潘美自然也會受到皇帝的猜忌和不信任,而監軍王侁就是趙光義派來監視他的,王侁代表的是皇帝,潘美自然也不敢違拗他的意思。事實上潘美戰功卓著,治軍嚴謹,每攻下一城一池嚴令部隊擾民,但就因為這件事,潘美搖身一變成了殘殺楊家忠良,令人咬牙切齒的奸臣潘仁美,潘美真是太冤了!


除了以上這兩位,還有很多被黑的忠臣良將,像李道宗,張士貴。這兩位仁兄本是唐朝的名將,卻在《薛仁貴傳奇》裡被徹徹底底的黑成了小人,還有那些刻意洗白的電視劇,殘忍嗜殺的高湛,陸令萱在《陸貞傳奇》裡被洗成了明君,賢相,二人相差幾十歲竟然也能談情說愛,像這種歪曲歷史的古裝劇太多太多了,真的希望以後的編劇們能對廣大民眾負責,尊重文化,尊重歷史,別再誤導人民尤其是青少年了,想想若以後的孩童拿著《還珠格格》當歷史,那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豈不成了笑談?

我是鹹魚,歡迎大家持續關注。


鹹魚閒聊

我覺得給黑得最慘的,應該是北宋的名將潘美。

潘美本來是北宋名將,早在柴榮尚未稱帝前,就鞍前馬後的侍衛他,是柴榮的老部下。後來趙匡胤篡了皇位,對潘美也是十分器重。潘美也不負所望,南征北戰,先後率軍滅了位於現在兩廣地區的南漢割據政權,還有李後主的南唐政權,趙匡胤突然死亡後,宋太宗繼位,他又奉命討伐北漢,滅了這個從柴世宗到趙匡胤都沒有啃下的“硬骨頭”,收降了北漢的降將楊業(即小說演義中的楊老令公,楊繼業)

然而,在討伐遼國的戰爭中,潘美卻遭遇了慘敗,而號稱楊無敵的楊業,本不想出戰,但為監軍王侁所譏,憤而出戰,最後在陳家谷兵敗被擒,他寧死不降,絕食而死。遼軍後來將他斬首,號令三軍。這一事,潘美雖然負有領導責任,但並非是有意陷害楊業,而且,監軍王侁的責任更大。事後,宋太宗也做了如下的處分::

大將軍潘美,坐失良將,監軍王侁,貽誤戎機,國有明刑,應寘重典。潘美降三官;王侁除名,隸金州,以示懲儆。此詔!

其實不只是潘美,其他各路大軍都遭受到慘敗。名將曹彬也輸得一塌糊塗,宋太宗本人也在高梁河被遼軍一箭射中大腿,坐了驢車倉皇逃命。所以說,這場大敗,包括楊業之死,不能讓潘美完全背鍋。

而到了評書小說的《楊家將》中,潘美(潘仁美)就成了活脫脫的白鼻子大奸臣,他嫉賢妒能,有意設法害死楊老令公,並且故意不開城門,讓楊七郎力殺四門,並且還公報私仇,把楊七郎綁上高杆,射了一百單八箭,七十二枝透前心!這些都是正史不載的無稽之談。



而且連潘美的女兒潘皇后也黑得不輕,潘美女兒是宋真宗的皇后,死得很早,才二十二、三歲就英年早逝,一生清清白白,並沒有什麼醜聞。而小說中也給演繹成狐媚惑主的西宮娘娘角色,並且取了個很惡俗的名字,叫潘賽花。

潘美的兒子也取名為“龍虎豹”(捂臉),叫什麼潘龍、潘虎、潘豹。其實人家大兒子潘惟德,官至宮苑使。二兒子潘惟固,當了上閣門使。潘惟清,官拜崇儀使。潘惟熙,娶秦王女(趙德芳之女),做了平州刺史,並沒有潘豹那樣的小霸王似的兒子。讓評書小說這樣一編,直接黑一戶口本,潘家全是醜惡之輩了。最後,甚至給潘美加上裡通外國等罪名,又讓寇準化身為包龍圖,夜審潘仁美,讓他徹底暴露,最終給明正典刑,判了死刑。

其實潘仁美只是受了短暫的處分,死後贈“中書令”,被諡為“武惠”,在宋朝是和曹彬並稱的名將,正好曹彬的女兒也做了皇妃,二人還是有很多共性的。少年時的潘美,風流倜儻,生性也很仁善,趙匡胤篡位後,一度想除掉柴榮的兩個幼小兒子,是他心有不忍,勸說趙留下了這兩個孩子,並將其中一位收為義子,改姓為潘。不但在有宋一代,潘美聲譽很好,就到了明朝,朱元璋還評價說:“如漢陳平、馮異、宋潘美皆節義,兼善始終,可以廟祀”。但到了《楊家將》的小說評書問世後,潘美的形象就聲名狼籍了。甚至民間“潘”、“楊”兩族視為世仇,不能通婚,還有什麼潘湖濁,楊湖清之類,越傳越離譜,潘美不小心背了這樣一個大鍋,一下子背了好幾千年,很是冤枉。可見,評書演義的作用還是很大的,廣大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一發動,想鬥倒批臭那個人還是很容易的。


江湖夜雨

史上被黑得最慘的莫過於西漢有“蒼鷹”之稱的郅都了,縱觀郅都一生執法不避權貴,不論王親,唯法是從,可算得上是西漢時期的“包青天”。司馬遷在《史記》對郅都的大至描述讓我們看到了一名至清,至廉,至忠的大漢之臣。他的鐵面無私就連讓當時的王親貴族地方豪強甚至是外敵匈奴人都敬畏,在他被革去中尉之職去雁門當太守時,匈奴人得知“蒼鷹”郅都來雁門當太守時,都不敢來邊境掠奪侵犯。可就這樣一位忠臣,最後還是免不了被誣害。

從郅都一生執法的情形來看,郅都屬於法家法治派的又一個典型人物,一生所遵循的執法原則是“舉國同法,法無二出”的法家法治理念,這是他與《史記》中所提到的張湯,寧成,周陽,趙禹等人最不一樣的地方。

心中只有法。公元前148年,當時的廢太子臨江王劉榮因侵佔宗廟地修建宮室犯罪,被郅都傳到中尉府審問,劉榮心裡害怕,以為自己是皇帝的親兒子要求郅都給他書與工具讓他親自寫信給自己的皇帝父親謝罪,此時的郅都眼裡並沒有皇帝的兒子這個概念,他眼裡只有罪犯,依照當時的法律並不允許罪犯給皇帝的寫信,就拒絕的劉榮的請求。後來,竇太后的侄子魏其候竇嬰派人暗中送去書寫工具給劉榮,劉榮寫了謝罪信之後,便在中尉府自殺了。

竇太后得知長孫死訊後,深恨郅都執法不顧皇帝的情面,打算用最嚴厲的手段來處死郅都。後來漢景帝力保郅都將他罷官還鄉處理後,又派特使偷偷任命郅都為雁門太守,不必到長安來禮朝直接上任,並可以不用報告朝廷獨立事務。

從劉榮的案件來看,確實是個非常燙手的案件,首先涉案人不是一般人,是皇帝的長子。雖然是個被廢的太子,但是他的皇帝親爹還是非常痛愛自己的親兒子的,在皇帝擁有絕對特權,刑不上大夫的古代,不得不說是個壯舉,也只有不怕死無私奉公的人才能辦這事,郅都沒有因為劉榮是漢景帝的親兒子,竇太后的長孫而網開一面。當然,如果當時會做人,是完全可以網開一面

的,他為什麼敢得罪連皇帝都不敢得罪的竇太后,去懲辦竇太后的長孫?除了忠於法律不避生死的信念,再無別的原因。

因為郅都拒絕劉榮的要求,最後使劉榮自殺於中尉府,但漢景帝並沒有因兒子的死有半點責怪郅都的情緒,反而處處護著他。為了能讓這位忠臣能繼續為大漢盡忠,隱瞞自己的母親,當時掌握大權的竇太后,偷偷讓郅都去遠離長安的雁門任太守,足見漢景帝對忠臣郅都的信任和愛護。

後來,有人告知竇太后郅都未死,並且得到漢景帝再次重用時,立即下令逮捕郅都,在竇太后的干涉下,為官忠於職守,公正廉潔,對內不畏強暴權貴,對外使匈奴聞風而逃的忠臣郅都被殺。郅都死訊傳至匈奴人的耳朵後,匈奴騎兵重新入侵雁門。


海馬叔叔說史事兒

在很多小說和電視劇中,江夏王李道宗和蘇烈蘇定方都是兩個大壞蛋,都有謀反之心,而被黑得最慘的,那就要數蘇定方了——筆者之所以要為蘇定方正名,是因為現在網上很多人在黑蘇定方, 蘇定方滅了朝鮮半島一些國家,有些“精”“哈”要為他們的老祖宗報仇……

至於蘇烈蘇定方,是唐朝傑出的軍事家。這個蘇定方跟老羅家沒有一毛錢關係,要說誰最恨蘇定方,那隻能是韓國人了,因為蘇定方跟他們有滅國之仇。

大唐時期,朝鮮半島上有三個自稱國家的割據勢力:新羅、百濟、高句麗。這三股勢力,蘇定方滅了一個百濟,打殘了一個高句麗,嚇服了一個新羅。

當年百濟恃仗高句麗支持,多次侵犯新羅,新羅王金春秋上表求救。

顯慶五年(660年)二月十日,蘇定方被任命為神丘道行軍大總管,親自帶領水陸大軍十萬人征討百濟國。新羅國王金春秋也很自豪地被任命為嵎夷道行軍總管,率領新羅兵歸蘇定方管轄。

蘇定方率軍乘船橫渡黃海,直抵熊津江口。百濟軍沿江屯兵據守,蘇定方則從東岸登陸,“乘山而陣,與之大戰”,其他唐軍則“揚帆蓋海,相續而至。”水陸進軍將百濟軍隊擊潰。

蘇定方乘勝進軍,在距都城約二十里,與百濟傾國之兵決戰。蘇定方“大戰破之,殺虜萬餘人”。此時百濟也發生內亂,“太子隆並與諸城主皆同送款”,蘇定方將百濟平定,押著他們的國王回到洛陽。

大唐攻滅百濟,是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罕見的跨海兩棲作戰,規模空前,體現了唐朝初年強大的水軍建設和先進的航海造船技術。高句麗失去盟國,從此陷入孤立境地,而唐朝卻以百濟故土為戰略據點,對高句麗形成南北夾攻之勢,為後來高句麗的最終滅亡打下堅實基礎。

龍朔元年(661年)八月十一日,蘇定方在浿江(今朝鮮大同江)大破高句麗軍,屢戰皆捷,進軍包圍平壤城(高句麗首都),徹底把高句麗打殘,最後被李績,也就是那個徐世績徐茂公給滅了。

至今在韓國境內,還有許多關於蘇定方平定百濟的遺址。


半壺老酒半支菸

所謂忠臣,主要是與奸臣、貳臣相對而言的,指那些忠於君主,為君主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官吏。如果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李鴻章絕對屬於大清國的忠臣,而且因為其簽訂了許多賣國條約,因此一直被罵成百年來“第一賣國賊”,有時候甚至被醜化成了反面人物的代名詞,結合當時的國際環境和其政治表現,李鴻章絕對被黑得有點過了。

李鴻章(1823-1901),安徽合肥肥東人,因行二,故民間又稱"李二先生",世人多尊稱"李中堂"。他是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及北洋水師的創始人和統帥、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死後被追贈太傅,追一等肅毅侯,諡文忠。李鴻章作為一名漢人官員,在滿清王朝,可謂身前為朝中數一數二重臣,死後也是萬分榮光,特別是清王朝給他的“文忠”這個諡號,在清代是僅次於文正的諡號,可見大清國對他忠心的肯定,慈禧更是稱讚李鴻章是"再造玄黃"之人。據說,慈禧聽到李鴻章去世的消息後,當場就流下了眼淚,感嘆道:“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也沒有人分擔了。”可見大清帝國對其忠心和功績的肯定。

其實以觀李鴻章一生,堪稱能臣,忠臣。他18歲中舉,25歲中進士,李鴻章以書生帶兵,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興辦洋務,建立北洋水師,創立了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促進了近代資本主義在中國發展;李鴻章也是當時清政府中比較有國際眼光的官員,對維新派及革命者的寬容態度。應該說李鴻章一生作為,使清朝那本已搖搖欲墜的政權又延續了近百年,對大清國是功不可沒。

然而大廈將傾可奈何,個人之力無法與歷史趨勢抗衡,個人能力再強,也抵銷不了清王朝的內憂外患和風雨飄搖。作為晚清外交第一人,李鴻章在屈辱中代表清政府簽訂了《越南條約》《馬關條約》《中法簡明條約》等不平等條約,使他背上了“第一賣國賊”的罵名。平心而論,李鴻章在與列強的外交中總是據理力爭,堅決維護國家利益的,比如在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他獨自前往談判,最終不割地而平息事件,在甲午戰爭大敗的情況下,用最小代價與日本達成和解等。當然無奈國家羸弱,更多的時候是不得不接受不平等條約。

弱國無外交,應該說罪不在李鴻章,他只是替清政府背鍋,要罵的應該是那個腐敗無能,僵化腐朽的晚清政府。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稱李鴻章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我覺得這個評價還是比較中肯的。



掌心讀歷史

個人認為當屬晁錯,他對漢朝格局推動是至關重要的,因為他幫助漢景帝進行了削藩,極大的打擊了大漢初期各地藩王的勢力,同時也為後來漢武帝時期削藩成功打下了夯實的基礎;


可惜的是,後來晁錯削藩極大傷及藩王們的利益,直接導致了七國之亂,漢景帝不得已只能將晁錯當擋箭牌,處死棄市;

晁錯年少時隨張恢學先秦法家思想,商鞅理論,所以他骨子裡就刻入了嚴厲,剛直,苛刻,心狠的處理事情方式。雖然晁錯為國家深謀遠慮,奮不顧身,可是他與周圍大臣的關係一般般,丞相申屠嘉,外戚竇嬰等對其甚至心生怨恨;

其實,早在文帝時期,賈誼和晁錯就提倡削藩,不過因為當時盛行道家思想,所以未能實行,不過這為景帝時期削藩做了充足的準備;

不得不說,晁錯有先見之明,到漢武帝時期,藩王勢力愈發強大,借鑑前人經驗,得力大臣主父偃實行推恩令,成功進行了削藩,問顧客大漢的統治;

晁錯對大漢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功臣,可惜不佔天時地利人和,成了皇帝穩固局面的犧牲品。


百變歷史秀

末將以為被黑的最慘的忠臣應該是“XXX”。為什麼用“XXX”代替呢?因為我不知道他是誰!在歷史的長河中,太多忠臣因為兔死狗烹、成王敗寇導致忠臣形象被毀或者說是被歷史故意抹黑。今天,經過追求真相的我們的努力,許多歷史人物得以洗白,忠臣形象再次呈現在我們面前。然而還有一些洗白失敗的人物呢!甚至還有那些被歷史淹沒的人物!所以末將以為這些人是最慘的!(生前為國為民,死後卻被歷史遺忘或被後人誤解卻無法被洗白!)

在這裡,末將說一個我知道的人物,那就是--袁崇煥


為了更加煽情,更加融入畫面感,末將就不以正史角度去說,而是從影視作品方面來說,這個作品就是林家棟版“碧血劍”。

袁督師鎮守邊關抵禦清軍,即使彈盡糧絕,即使兒子病重,依舊站在前線抗敵。後來卻被奸臣陷害以及部下的出賣而被押送進京。

押送回京途中,百姓痛苦流涕,為袁督師申冤。後來朝廷開始在百姓群體中造袁督師的謠,使得百姓誤以為袁督師是賣國賊。當袁督師被押送途徑另一座城的時候,畫風變了,因為朝廷的造謠使得老百姓們對袁督師咬牙切齒,最後在大街上將袁督師活活打死。

袁督師為了使百姓不受清軍的摧殘和侵略而誓死保衛著祖國邊疆,保護著百姓安全。最後沒有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了百姓的誤會,死在了百姓的亂拳之中。


左將軍

我覺得被黑的最慘的忠臣,是大唐名將蘇定方。


大唐名將中,戰績最輝煌的當屬蘇定方、李靖、李績。

但二李被世人傳頌,蘇定方在評書演義中,卻成了迫害薛仁貴的大奸臣。

蘇定方,名烈,字定方。漢族,冀州武邑人。唐朝傑出的軍事家。

蘇定方少年時便以驍勇善戰及氣魄驚人聞名,曾隨父征討叛賊,安定鄉里。隋朝大業末年,他投奔竇建德、劉黑闥領導的河北義軍,屢建戰功。

直至唐太宗在位時,蘇定方才開始為唐朝效力,並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率兩百名騎兵先登陷陣,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擊滅東突厥立下首功。


顯慶二年(657年),升任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的版圖向西開拓至中亞鹹海,國境直抵波斯,向東延伸至朝鮮半島南部。


此後,蘇定方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 蘇定方以一千兵力,大破吐蕃十萬大軍。

有網友稱,我不看評書演義,從蘇定方始。


楊朱學派

問:歷史上哪個忠臣被黑得最慘?

注意題目裡的字眼,1、必須是忠臣,又是臣,還要忠。2、是黑,不是怨,黑和怨是兩碼事。

我能知道的就是宋朝的王安石和潘美。

像岳飛、袁崇煥等人是被怨,不是被黑。像曹操雖被黑但他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忠臣。張居正雖是忠臣但也是權臣,雖有被黑但也有褒。

王安石一生清廉忠心耿耿,只因變法觸動朝庭外戚和保守派的利益。在其被罷相和死後一直受到統治階級主流的詬病和攻詰。

潘美是宋太宗時期人,算是忠臣,只因令公楊業兵敗他負有部分失職責任,但他沒有害人之意,一部評書使他背鍋千年。

我認為這兩個人才是被黑的最慘的忠臣。






金蘋果老楊

中國曆上一些忠臣名將,被一些書或民說黑得很慘。我下面主要談歷史上三個名臣名將,周瑜,蘇定方,段祺瑞。

一,三國時吳國名將,軍事統帥周瑜。

三國演義中,作者羅貫中為了抬高,神化諸葛亮在赤壁之戰中作用與功績,把周瑜刻畫為一個聰明反對聰時誤,度量氣量很小的人。是一個牲格暴躁,政治,軍事才能不如諸葛亮,後說了即生瑜,何生亮,被諸葛亮政治軍事才能比他高氣死,周瑜被很黑了一把。實際上,周瑜作為吳軍軍隊統師,大都督年輕有為,氣量寬宏,而且是赤壁大戰破曹軍第一功臣,主要領導指者,諸葛亮只是出了一些計謀,借東風,草船借箭。

二,唐初名將蘇定方。

蘇定方是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時一位名將,他的武功比秦瓊,程咬金等人高許多,說唐和民間描述蘇定方害死羅成將軍,投降了敵國突厥,蘇定方被狠狠黑了一把。實際上是竇建德手下一位大將,後被李世民收服為唐朝將軍。這位武功十分了得高強將軍曾帶領騎兵打敗突厥人,鞏國了唐朝北部邊防,又揮師東下,攻佔百濟,今朝鮮,又帶兵西進頂住吐蕃王國進攻,直到七十六歲於唐朝病死。到清朝隋唐演義中把蘇定方這個完美戰神寫成品行極壞,害死羅成父子二人的壞蛋,實際上蘇定方和後來薜仁貴是唐朝早期唐朝開疆擴土的兩位戰神。

三,民國段祺瑞。

段琪瑞是民國時皖系首領,當過民國總理。段祺瑞是被刻意醜化的歷史人物之一,說他是個大軍閥,依靠日本勢立統治中國。實際上,段祺瑞信仰民主共和價值,曾三造共和,他清廉如水,任政府總理時不抽,不喝,不嫖,不賭,不貪,不佔的六不總理。唯一黑點時,三一八慘案中總統衛隊擅自開槍,致死許多人,後段祺瑞因衛隊開槍致死哪多人,作為總理肯定有責任,段祺瑞在掉念死者大會上長跪謝罪。後來段祺瑞皖系軍隊失利下野,在家閒住,日本人後佔據華北。想讓段祺瑞任偽政府維護會長。段祺瑞不願當漢奸,寧死不上任。可見段祺瑞還是有愛國心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