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故事——三军六卿

晋国的三军是晋文公建立的。公元前633年,即《左传》的鲁僖公二十七年,这一年冬天楚成王围宋,宋国公孙固到晋国告急。晋国的将军先轸认为为了报答宋襄公在晋文公流亡时以礼相待之恩应该救援宋国。并且这是在诸侯中取得威望而奠定霸业的一战。

当时楚国刚刚和曹国结为同盟,并且又刚和卫国结为婚姻之国。晋文公的舅父子犯即大夫狐偃认为如果攻打曹国和卫国,楚国不会置之不理必然要救援。这样宋国的危难就能解除了。于是晋国“蒐于被庐”,即在“被庐”这个地方阅兵。

这时晋国“作三军”,建立了上军、中军、下军。每一军各置将、佐,加起来六人称为“六卿”。中军主将为元帅、正卿。当时在赵衰的建议下晋文公以郤縠为元帅。当时三军六卿的情况是:中军以郤縠为将,郤溱为佐;上军以狐偃为将,狐偃让给哥哥狐毛,自己为佐;下军以栾枝为将,先轸为佐。

值得注意的是晋文公在“蒐于被庐”的时候除了六卿还有受到信任的三个人也是以后晋国的风云人物。晋文公刚开始是以赵衰为卿,赵衰让给了栾枝、先轸。荀林父为晋文公驾驭战车,魏犨作为骖乘的车右。

晋国故事——三军六卿

晋文公之后其子姬欢继位后世称为晋襄公。襄公继其父称霸中原。只是襄公在位时间太短,只有七年。公元621年,周襄王三十二年,晋襄公去世。同年,和晋国长期以来时为同盟同时敌手的秦国国君秦穆公也去世了。

晋国国君之位由晋襄公之子姬夷皋继承,史称晋灵公。

晋襄公在位的最后一年,晋国六卿有四个相继去世。按《史记》的记载:“六年,赵衰成子、栾贞子、咎季子犯、霍伯皆卒。赵盾代赵衰执政。”晋襄公时期内政以赵衰为相,霍伯为帅,栾、郤、胥、先夹辅晋宗。在晋襄公去世的几乎同时,赵衰、先且居(先轸的儿子)、栾枝、狐偃等也都去世了。

君位和交接、辅臣的交接是否能顺利进展?

按《史记》上所说:“七年八月,襄公卒。太子夷皋少。晋人以难故,欲立长君。”襄公原本是立了太子的,太子夷皋此时年少,只有四岁。晋国因为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所以很希望有一个年长的国君,而不希望是一个乳子。这时有能力操纵拥立国君的两个人:赵盾和狐射姑发生了分歧。

晋国故事——三军六卿

赵盾是赵衰的儿子,狐射姑是狐偃的儿子。赵盾想拥立公子雍,狐射姑想拥立公子乐,这两位公子都是晋文公的儿子,是去世的晋襄公的庶弟。公子雍是祁国的外孙,公子乐则是秦穆公外孙。公子乐的母亲正是先事怀公又事文公的辰嬴。

赵盾和狐射姑争执不下各自行动,分别派人去秦国接公子雍、到陈国接公子乐。赵盾先下手为强,派人在晋国郫邵(河南济源)把公子乐和接他回国的那一拨人全给杀了。

狐射姑知道自己在晋国孤立无援,他本来也是戎狄,于是决定还逃到狄国去。赵盾倒是很礼貌地把狐射姑的全部家长及器用财物都集中起来给也给他送到边境去了,并没有为难他的家小。

后来狄人首领鄷舒曾经问狐射姑赵衰和赵盾父子哪个贤明。狐射姑说了一个在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回答,“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关于这个回答,杜预作注说: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赵盾,谥号“宣”,后世称“赵宣子”,也叫“赵孟”。从赵盾开始,赵氏世称“孟”。晋文公重耳流亡时赵盾的父亲赵衰一直追随重耳。重耳投奔翟国,翟国攻打戎族时得到两个戎人女子,年长的叔隗嫁给赵衰,年少的季隗嫁给重耳。叔隗给赵衰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赵盾。

赵盾是晋国第一个集政权和军权于一身的权臣,在赵盾时期,赵氏一家独大。

晋国故事——三军六卿

不过在选择晋襄公继承人的时候,赵盾斗得过狐射姑却不能按自己的主张行事,因为有人比他还厉害。这个人注是太子夷皋的生母、晋襄公夫人穆嬴。

穆嬴天天抱着太子夷皋在朝堂上哭,并且诉说:“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先王有什么罪过?他的继承人又有什么罪过?为什么放着嫡出的太子不立而要到国外去迎立国君?你们打算怎么安置太子?

穆嬴知道能操纵这件事的是赵盾,于是还抱着夷皋到赵盾家,对赵盾叩头,说:这孩子是先君托付给你的。如果这孩子 成才,这才是您赐予我的恩惠。如果不成才我就要怨恨你了。这是先君的话,言犹在耳,你打算不听先君的话抛弃他还是怎么着?

赵盾被穆嬴治住了,不得不改变了原来的主意立了太子夷皋为国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