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讀懂《易經》的方法

不論閱讀任何書籍,當然也包括《易經》,都要保持理性批判的思維。書中所講的道理擺在你面前,究竟對不對,要靠邏輯思辨來把握,決不是因為某個權威說過所以就一定是對的。

三聖作易,無非是借聖人之名來神話經書的內容罷了。所以當我們看到它們就要批判的看。世界上究竟出了哪幾位聖人?哪些聖人的言論是亙古不變的呢?我們讀歷史、學哲學、學自然科學,那麼偉大的思想家,哪家的言論又是放之宇宙而皆準呢?

試論讀懂《易經》的方法

牛頓算不算得聖人?愛因斯坦是不是聖人呢?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算不算聖人?若要說聖人只能出現在中國是不是有些說不過去吧。

《易經》究竟有多神秘?在我看來只不過是自己為自己設障吧。如果我們拋開《易傳》著《易經反而更容易看清它的真相。有人告許你,乾代表天時,你需要問乾為什麼代表天?這個說法究竟對不對?能不能與《易經》經文中固有的內容相協調。而我們更多的人卻不是這樣的。聖人說過乾為天,那就一定是對的。他不考慮經文究竟在說什麼,或者不管經文怎麼說那都得說天才能行。

試論讀懂《易經》的方法

《易經》難讀完全是因為讀者迷信《易傳》的緣故。第一批易經的研究者們給我們畫了一個小圈圈,而我們的思就被侷限在裡面,卻沒有想過要衝破的。雖然傳統易學口口聲聲,易窮天地萬物之理。但我們從中從未學到過哪怕一條有效的自然法則。那麼為什麼人們還要繼續迷信它呢?就是因為我們讀書缺少懷疑和批判的精神,缺少邏輯思辨的思維。

道理究竟對不對,不是考證出來的,不是因為別人曾經這樣說過。一個道理要成為一個正確的道理首先要符合邏輯規律,首先在邏輯上沒有矛盾,講的通。還要經得住無限多事實的驗證。科學家創造新學說新規律,都是先在頭腦中經過了思辨的思考後,然後提供假說,最後才付諸實驗驗證。

試論讀懂《易經》的方法

所以我們讀易經,也要堅持思辨思考的原則,保有足夠理性批判的思維。只有這樣才有可能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學有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