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臨終爲什麼既不讓魏延接班,也不讓楊儀接班?

諸葛亮臨終為什麼既不讓魏延接班,也不讓楊儀接班?

楊儀能力是比較強的,資格也比較老。先說投靠了關羽,當時關羽還是宜都太守,關羽任命楊儀為自己的功曹,是級別不太高的屬官。後來關羽派楊儀去向劉備彙報工作,劉備和他談話,討論了天下形勢,楊儀應對如流,劉備很欣賞他,就任命他為左將軍府兵曹掾。

當時劉備還在四川,沒有稱漢中王,以左將軍的名義建立幕府,設置官屬。這也就是現在研究三國史時經常說的霸府。這種霸府的機構設置類似朝廷,按照工作性質分為不同的部門,比如司法,財政,軍事,也就是對應的法曹,倉曹,兵曹,掾就是這些部門的工作人員。

很多人在剛出仕的時候都有在這些部門擔任掾屬的經歷,比如司馬懿和司馬孚兄弟都曾擔任曹操的文學掾,姜維在降蜀後曾擔任諸葛亮的相府倉曹掾。楊儀所在的就是劉備的左將軍府兵曹,也就是主管軍事的部門。所以,楊儀並不是一般人認為的文官,而是一直在軍事主管部門工作。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設置尚書令,由劉備比較信任的劉巴擔任。楊儀得罪了劉巴,劉被劉備罷免了官職,一直但劉備死後,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才又啟用了楊儀。到諸葛亮臨死的時候,楊儀已經是諸葛亮的長史,說諸葛亮的相府官屬中職位最高的。

楊儀的才幹很不錯,辦事幹練,效率很高,但是為人比較小氣,又恃才傲物,不把別人放在眼裡。剛好魏延也是這種性格,覺得自己驍勇善戰,是諸葛亮時期蜀漢的第一大將,也是誰都不服。

諸葛亮臨終為什麼既不讓魏延接班,也不讓楊儀接班?

因此,兩個人在諸葛亮手下共事,缺經常發生衝突,魏延經常拿著刀再楊儀面前比劃,楊儀涕泗橫流,也無可奈何,好在有費禕從中調和,菜能夠各盡其力,各幹各的事。兩人一文一武,是諸葛亮的左膀右臂。諸葛亮常說,如果楊儀和魏延能夠和衷共濟,就是最好的結果。

諸葛亮臨死時已經察覺魏延有野心,所以預先做了安排,讓當時軍中職位最高的楊儀主持全軍回撤到漢中,而安排魏延斷後,並且囑咐說,如果魏延不肯服從命令,楊儀就直接率軍回撤,不用管魏延。

結果魏延果然不服,拒絕服從命令,並自己另外發布了命令,兩人發生衝突。最後是魏延先率軍向成都進軍,楊儀率領大軍在魏延後面,魏延燒絕閣道,阻止楊儀後撤,楊儀一邊修複道路,一邊繼續領兵前進。兩人還都上書朝廷,說對方要造反。

朝廷接到消息後,討論結果是認為造反的是魏延,所以讓蔣琬率留守部隊出成都阻擊魏延。魏延受到阻擊無法繼續前進,就被楊儀派來的前鋒何平追上了,何平在陣前一番話,魏延軍立刻潰散,魏延只好單身逃跑,被楊儀派人追上後殺死。

魏延的首級送到楊儀軍中後,楊儀跳起來用腳跺魏延的首級,一邊跺一邊罵,庸奴!尚能作惡否?三國志裡的細節描寫多數比較簡單,但是這裡的細節描寫可謂繪聲繪色,楊儀的形象躍然紙上。楊儀一個雞腸小肚的人的形象一下就出來了。

諸葛亮臨終為什麼既不讓魏延接班,也不讓楊儀接班?

本來楊儀以為自己能夠在諸葛亮死後率軍安然返回成都,又平息了魏延的叛亂,加上他資格又老,先後受到劉備和諸葛亮兩個人的重用,諸葛亮死後,當然應該輪到他來執掌蜀漢政權了。結果,諸葛亮的安排卻並不是這樣,而是讓蔣琬繼任丞相,楊儀則只擔任了中軍師。

楊儀對此自然不滿,就跟來看望他的費禕抱怨說,早知如此,還不如他當初直接率軍投降曹魏,怎麼也不會比今天的結果更差。費禕聽到後大吃一驚,馬上上奏朝廷,後主將他貶為庶人,安置在漢嘉郡居住。結果他還是繼續抱怨,後來朝廷又派人來抓他,他就自殺了。

諸葛亮北伐所率領的是蜀漢軍隊的精銳,所以諸葛亮在臨死的時候,費盡心機,就是希望能夠把這支軍隊又撤回到漢中,為蜀漢保存有生力量。而且,諸葛亮還要儘量避免這支軍隊的統帥權落到魏延這樣的野心家手裡。

但是,以楊儀後來的表現看,其實他和魏延半斤八兩,也是和你注重個人得失,不夠大度,不是做大事的性格。尤其是在後來居然抱怨說他當初如果投降曹魏就會如何,這顯然是犯大忌諱的。如果她真的得勢,接替了諸葛亮,執掌蜀漢政權,恐怕葉會成為權臣。

從這個角度說,諸葛亮確實算得上為了蜀漢鞠躬盡瘁,不僅生前盡心盡力,在臨終時還一箭雙鵰,讓魏延和楊儀兩個野心家否提前暴露出來了,並且把蜀漢的損失降低到了最低程度,消除了兩個蜀漢內部的潛在隱患,為蜀漢在諸葛亮身後仍然能夠保持三十年的內部團結穩定做出就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