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从事餐饮20年:做海鲜、做中餐、做火锅,一路奔跑,且目标清晰。

只是,这老板有点怪:总不按常理出牌。

托西安清真协会会长白剑波老师的福,第一次踏入西安火锅界,便有幸结实西安清真火锅一哥陶锦翔,他是锦翔炝锅城的创始人。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 白剑波

这个店在西安属于老品牌了,有五家直营连锁店,家家都是大店,最小的店面也都近2000平,味儿好、食材真、价不高是它的三大特色,想来,火了这么久也是有道理的。

那天,我们选择在锦翔餐饮公司的办公室见面,刚开始还真有点几方会谈的官方范儿:寒暄、照相、尴尬~

陶总是个低调、含蓄且内敛的人,他身材魁梧,黝黑的面庞,眼眸细长且透着睿智的光。大多时间他不太爱讲话,脸上一直挂着谦卑的微笑,但是进入主题,聊到火锅,这个话少的男人,突然两眼放光,滔滔不绝……

近五个小时的相处,而今天,我就想聊聊陶锦翔这个人。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 陶锦翔

不扎堆,不跟风,不按常理出牌

陶锦翔出生在一个工人家庭,为了承担起家里的生计,他早早就辍学出来打工了。

起初他在一家海鲜店当伙计,虽每月只有几十块的工资,但他还是把这些钱攒起来用在了学习上,他觉得:自己不应该就一直当个伙计,未来不管做什么,前提是要把拉下的学业补上了再说。

这期间,陶锦翔白天在店里干活,晚上就去上夜校,直到取得了大专证,他觉得是时候做点自己的事情了。1990年,他建起了第一个属于自己的海鲜店。

海鲜店一干就是九年,这九年中,他经常与餐饮企业打交道,也在默默观察餐饮行业。陶锦翔觉得是时候趟下餐饮的水了,可是,家人想不明白了:做海鲜档生意稳定,收入理想,做餐饮也没经验,万一赔了怎么办?家人一致反对。

陶锦翔执意要做餐饮,1999年,他的清真海鲜楼开了起来,主打粤菜,走中高端。这也是西安第一家清真锦翔海鲜楼。

清真海鲜楼一下子就爆了,赚的钱比做海鲜档时多了几倍,陶锦翔的日子也在一帆风顺中进行着。

2001年,海鲜楼开了分店,可生意却并不理想,陶锦翔开始觉得力不从心:中餐不易标准化,厨师技术不一,菜品不一,企业不好控。另外,海鲜走高端,比较小众,难扩客,需求易饱和,未来路会越走越窄。

转型,必须要转型。这是陶锦翔内心的声音。

结果可想而知,家人再一次集体批斗陶锦翔,这次的反对声更高,觉得他这是瞎折腾。

事业高峰期转战火锅界

无论家人的反对声多强烈,看到危机的陶锦翔执意要转型。

他认为,能做大的餐饮,必须有几个先决条件:标准化,机械化,可壮大,可复制,可控性。

而符合这些条件的唯有火锅可做了。陶锦翔认为:中餐食材不可控,必须进行大量集中采购,很容易造成浪费,而做火锅就可以满足于深层,火锅属于大众餐饮,需求大。

这期间他在全国考察过不少当红的火锅品类,最后锁定了当年刚兴起的炝锅鱼。

陶锦翔说:“炝锅鱼是干锅和火锅的结合体,也算是火锅和中餐的结合体,未来消费者的接受度应该更高。”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看准了项目,就做呗,陶锦翔学了技术,经过调试,2009年,西安第一家清真炝锅城在东五路开业了。

坚持,是做好店的硬道理

与前几次的转型不同,这次炝锅城刚开业,生意就不好,一天十几桌,还都是朋友照顾。

陶锦翔说:“生意不好是有原因的,因为回民觉得这不属于清真传统菜,汉民觉得这不是回民拿手菜,我同时失去两方顾客。”

那一年,是陶锦翔最难过的一年,他的厨师,管理层一年内离职大半,这期间,还有朋友出主意能不能加海鲜楼的菜。但被陶锦翔一口否决,要转型就要彻底,既然做炝锅城就要坚持独一性和精准性。

他开始了自己的一些微调整:把店里80张桌撤下,换成40张,让店里看起来不那么空,同时,经营内在的发展。食材采购要真,研发菜品要实,定位要准,加工品质要细,对顾客要诚,要不断学会创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陶锦翔硬是坚持了一年多,炝锅城的生意开始好起来,但凡进店吃过的顾客基本都会成为回头客。陶锦翔说:“舌头不会骗人,所以只要真材实料,再有就是坚持,生意一定会好。”

生意好,自然连锁店也一家接一家的开,目前,锦翔炝锅城有五家连锁店,面积都在2000平左右,最大的店达3000平。并且拥有自己的中央厨房。

在西安清真餐饮界登顶。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做炝锅城,陶锦翔有点“怪”

陶锦翔还真是个“怪人”,连他自己都这么说。

其实懂他的人,都知道他是有想法的人,他眼光超前,眼下做的事,都是早几年都开始思考了,用他自己的话说:“现在我什么样,其实五年前,甚至十年前我都看到了。”

对于陶锦翔的“怪”,仔细想来还是值得琢磨。

“拾破烂”的选址法

陶锦翔的五家店,位置都比较偏,而这些店的前身都是做餐饮失败的转让店,因为这,还有朋友笑话他是“拾破烂的”。

陶锦翔说:选这些转让店,最大的优势就是降低成本,我们的口碑放在那,再加上我们产品受众面广,所以位置偏点不是问题,关键要看接下来怎么经营。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火锅旺季忙装修

都知道火锅的旺季是冬天,2017年冬天,陶锦翔最热闹的那家店却在大张旗鼓的搞装修。更让人惊讶的是,这似乎根本不影响他的生意,下午两点进店,没装修的地方依然人满为患。

每当有人疑惑陶锦翔的另类时,他总会反问:“为什么火锅店就不能冬天装修?”

在他看来:生意没有淡旺季,只有淡旺季的思想。企业的发展一定要跟随领头人的思路走,觉得哪个时间点要进阶了,就要去做,因为时间不等人,错过了某个餐饮品类的红利期就真的错过了,所以不能为了所谓的淡旺季而停下向前走的脚步。

要让顾客跟着走

目前,有不少餐饮企业会盲目的跟风,跟潮流,夏季火锅店生意淡,就会有老板上一些流行菜,在陶锦翔看来:这是不理智的。

陶锦翔说:如果开新店了,新顾客肯定是为了尝鲜,如果各方面做得好,顾客自然就会跟着走。顾客是跟随食材、店面装修、消费体验的不断升级而循环光顾的。

所以最明智的做法就是一定让自己的餐饮品牌时常保持新鲜感。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做外卖,陶瓷锅只送不回收

这两年餐饮外卖红火,陶锦翔也看好外卖市场。起初,上外卖平台,陶锦翔是有顾虑的:我们属于火锅,又是清真餐饮,所以餐具是一大难点。

经过再三思考,陶锦翔决定:外卖点单,就送陶瓷锅

,因为是清真所以这个锅,店里不回收,哪怕外卖成本高,他也一直坚持清真的饮食原则,这点不论从食品卫生还是民俗习惯来讲,都是靠谱的做法。

如果店面3公里周边客人直接拔打店面电话要求外卖配送,店面不收取任何配送费用送餐到家。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眼光早十年,执行在当下

老话说:成功者与常人的不同点就是常人所想不到的。

锦翔炝锅城在西安是老店,但是极少看到他们做宣传,陶锦翔说:我宁愿把钱花在顾客身上。

他还时常把经营店这样比喻到:一棵大树在于根深,不在于树大,经营向内,无形中就带动了外在,内在不好,宣传越大就离死亡越近。

在直营店内还有若干超值免费服务项。如:对顾客和员工服务有“两大块”:

对顾客免费项目:

免费手工扯面任您畅吃、免费辣子酱、免费长寿面、免费打相片、免费爆米花、免费擦皮鞋、免费餐巾纸、免费毛巾、免费鸡蛋羹、免费打包盒、免费儿童游乐场、免费外卖送餐、免费外卖锅等13项。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对顾客增值服务项目:

一次性眼镜布、一次性手机袋、一次性皮筋、一次性袖套、一次性手套、一次性雨衣、一次性筷子、宝宝碗勺、宝宝椅、宝宝床、围裙、衣罩、靠垫等13项。

对顾客这么多的优惠、优质、贴心有大爱的免费服务项目,令人感叹,让人欣喜,很有“国际范”,体现的是很多餐企做不到的两个字:舍得。

所以,熟悉陶锦翔的人,肯定对这句话不陌生:不怕顾客不来,就怕留不住顾客,不怕产品没市场,就怕产品没质量,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

陶锦翔有个喜好,就是做事情爱往长远打算,比如,他最近给自己的企业做了20年规划:服务学习海底捞,品质学习麦当劳,做民族全优餐饮名牌。用10年学习,用5年追赶,用5年超越。

一路走来,陶锦翔时刻保持忧患意识:“1995年之前的生意怎么做都赚钱,而现在的生意难做,是因为越来越多有文化有资本的人进入,所以不勤奋就要被淘汰,被蚕食,不做大做强,就走不远。”

目前,锦翔炝锅城生意虽好,但陶锦翔认为:过不了几年也会被淘汰,大锅未来的市场也不好说。虽然眼前还没想好未来要做什么,但现在已经正在进一步潜心研究更大众、更可控、更可复制的中国式快餐,积极努力着手准备做“清真放心早餐”。

只培训,不加盟

生意做大了,自然会引来不少跟风者,但是陶锦翔却总觉得不是时候加盟,可有熬不过那些追随者,没办法,他就自己开了培训班,有意向拓展炝锅鱼事业的伙伴可以派人前来学技术学管理,就是不加盟。

陶锦翔说:如果未来放开加盟,也要看加盟者的钱是否来路正,人品是否过关。

截稿时,餐见君了解到:锦翔炝锅城要进军河南郑州了,这是他们第一个省外店,祝福他们的彩旗未来可以插遍全国。

不走寻常路,西安清真火锅一哥养成记

End

统筹|岩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