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 ↑ 民俗旅行/文化/匠心好物分享,關注青苔,一起發現,一起傳承。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如今在大部分地方已難覓蹤跡。但在貴州南皋鄉的丹寨石橋,卻依舊保存著從唐代延續至今的古法造紙技藝。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手工造紙是石橋村特有的民族傳統工藝,從唐朝中期開始沿傳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這裡的傳統工藝保持完好,被稱為我國現存的“活化石”,同時南皋鄉石橋村也被稱為

“中國國紙之鄉”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據專家考證,石橋白皮紙製作工藝屬唐代造紙工藝,它是石橋的苗族先民借鑑漢民族的造紙技術,利用當地豐富構皮、杉根和清澈的河水為原料製作的。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傳說石橋造紙源於蔡倫。因此,石橋村造紙作坊的人家,每年都要擇吉日舉行盛大活動來祭祀造紙鼻祖蔡倫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石橋古法造紙作坊生產白皮紙和彩色皮紙兩種,其生產工藝流程,與漢代宋應星著的《天工開物》記載的圖解基本一致。

這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專家研究得出的結論,認為它的碓、碓杆、水輪、曲柄軸等形式和構造,與《天工開物》上水碓圖如出一轍。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生產白皮紙所用的原料是構皮麻和杉根。與《後漢書·蔡倫傳》雲:“用樹膚、麻頭、敝布、魚網以為紙”很相似。認定是漢代到唐代這一時期的造紙工藝,距今已有1400年~1500年的歷史。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石橋白皮紙特點:

1、白皮紙選用的構皮麻是喀斯特山地所產,具有纖維均勻細密、成漿率高等特點,其柔韌性、光澤度好,吸水性強。是白皮紙潤墨性能優良的主要原因。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2、古法造紙利用豐富的構皮麻和水源條件,在岸邊山崖下或天然巖洞裡設槽造紙,這裡除了紙焙房外,沒有廠房,幾道工序都是徒手而就,因而作坊簡易,投資小,易於操作,無汙染。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3、白皮紙從原料加工到成紙張需要10多道工序手工完成,其生產技藝僅憑師傅的言傳身教世代相傳,一般要3年~10年才能熟練掌握;原料加工採用日曬、雨淋、露練等方法,全憑手工製作,天然自成,沒有添加工業原料。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4、紙質潔白,有柔韌性,耐拉力,紙面平整,吸水性強,是書畫作品最佳紙品,具有上述特徵的石橋古法造紙,在貴州省佔有重要地位,是古代文化的縮影。

如今,在石橋古街和附近天然崖壁,造紙工坊還在將祖先的智慧一遍遍重複,並創造出花草紙等現代潮流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但即使沒有古法造紙,

石橋村依舊值得造訪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這裡沒有過多的商業化氣息,當地人淳樸善良,還延續著長久以來的傳統生活方式。村裡的潺潺溪流,奇異的喀斯特地貌,赤身戲水的孩子和悠閒的水牛,所有的一切,都能讓你感受到一個古意盎然的石橋。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丹寨石橋|崖壁下的古法造紙,一場長達兩千多年的傳承與堅守

(關注青苔,一起發現更多好玩的民俗體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