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岳飛抗金決心還要大的韓世忠,為何關鍵時刻拋棄岳飛?

人販子姐姐

為什麼這麼說,在於1129年發生的一件事,當時有兩個將領發動兵變,強迫趙構讓位。韓世忠帶兵前來,一舉擊破兵變的部隊,因此獲得趙構的青睞(救了他一命,趙構自然心存感激)。

此後,韓世忠又於黃天蕩伏擊金兀朮,險些將其擒獲,在大儀鎮伏擊金軍,曾一度被認為是南宋中興武功第一。

當時的南宋政權,內部始終存在著和戰兩派,岳飛、韓世忠主戰,秦檜、張俊能則主和偏安,宋高宗顯然是傾向秦檜一邊。因此反對抗戰,主張妥協議和,最終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檜收了韓世忠、岳飛、張俊三位抗金大將的兵權。

紹興十一年(1141年)四月,韓世忠、張俊、岳飛三大將被朝廷調任樞密使、樞密副使後,解除了兵權。儘管兵權沒了,但他們對宋軍的影響力卻依然存在,不能不引起朝廷的警覺。而在此時的三名大將中,韓世忠的主戰言行最為激烈,所以他成為了秦檜要整肅的第一個目標。

這裡,其實是兩難的,因為大家都知道韓世忠對趙構有救駕之恩,秦檜要殺皇帝的救命恩人,這個怎麼講?

但秦檜還是動手了,他先是讓張俊、岳飛兩人奉朝廷指令,去楚州視察韓世忠原來統帥的軍隊。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搜索韓世忠罪狀(實際上還有離間岳飛與韓世忠關係的目的),因此張俊就私下對岳飛說:“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軍,朝廷意可知也。”結果遭到了岳飛的駁斥:“不然!國家所賴以圖恢復者,唯自家三四輩,萬一主上覆令韓太保典軍,吾儕將何顏以見之?”

岳飛的這些話,當然會被張俊向秦檜告發。

隨後,秦檜拷問韓世忠下屬,意圖蒐羅罪狀。岳飛得知後,火速派人給韓世忠通風報信,韓世忠馬上覲見宋高宗,跪在地上表明忠心,祈求饒命,得到了高宗出面保全。

宋高宗願意保全韓世忠,不僅僅是因為之前的救駕,更有以下幾個原因:

1、韓世忠只是個武將,沒有政治野心。尤其是他沒有像岳飛那樣,直接插手宋高宗的皇位繼承問題。紹興七年,岳飛曾上疏高宗,奏請立太祖之後趙璦為皇子(高宗那方面不行,所以沒有後嗣,是南宋一個不可言說的秘密,岳飛卻大大咧咧捅了出來,高宗怎能不恨他),高宗認為岳飛干預了立儲大計,這便成為日後他與秦檜要殺害岳飛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韓世忠沒有犯過這勾當,所以高宗覺得這人還算可信。

2、在宋高宗看來,韓世忠也貪財好色。他在接受戰功賞賜之餘,大量購買田宅,史料記載他“蒙賜到田土,並私家所置良田,歲收數萬石”。還先後娶了好幾房妻妾,到處飲酒作樂。而一個貪財好色的人,應該是沒有什麼大志向的,所以高宗覺得這人沒問題。

如此一來,韓世忠沒事了,可岳飛卻危險了,他遭到了秦檜、高宗、張俊的同時嫉恨,成為了三人的加害目標。

當韓世忠有難的時候,岳飛出手相救;那麼當岳飛有難的時候,韓世忠呢?


事實上岳飛父子被捕下獄之際,韓世忠也曾找過秦檜,當面指問:“岳飛父子何罪?”秦檜答曰:“岳飛之子岳雲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說:“‘莫須有’三字能服天下嗎?”

岳飛能救韓世忠,關鍵在於宋高宗對韓世忠尚有一絲掛念。韓世忠救不了岳飛,關鍵在於宋高宗怨恨岳飛。

所以,關鍵不在秦檜怎麼想,而是宋高宗怎麼想。

當然,岳飛被殺害後,韓世忠也確實心灰意冷,從此閉門謝客,不問世事,終日帶著幾個小童喝酒寫詞,直到六十三歲去世。


司馬路的歷史會客廳



答:一、韓世忠抗金的決心的確是很大的,可以用兩件事例來說明。

1、金人滅掉了北宋後,發現漏網之魚趙構又在應天建立了南宋,便本著斬草除根的精神,展開斬首行動,千里長途奔襲,突破長江天險,攻破建康,直擊杭州。嚇得趙構魂飛魄散,亡命於海上。當其時也,南宋各路兵馬莫不避讓金人攖鋒,只有韓世忠不信邪,挺身而出,以八千人在松江、江灣、海口一帶截殺金兵,並在黃天蕩鎖困兀朮十萬人四十八天!這等驚天動地的行為,沒有必死的鬥志和決心是不可能幹得出的。

2、趙構、秦檜在紹興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的時候,韓世忠不但屢次給趙構上書要求北伐,還一手安排士兵喬妝打扮成土匪,準備在洪澤鎮一帶劫殺金使,以便搞流產宋金和議計劃。

二、韓世忠抗金的決心雖然很大,但沒有明顯的事例表現出比岳飛還大。

兀朮從黃天蕩逃命入建康,當時在宜興練兵的岳飛立刻與之槓上了。岳飛同樣是以大無畏的決心反覆與兀朮交戰,最終勝利收復建康。紹興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岳飛的反應也很激烈,寫奏表給趙構,大談“犬羊安得有盟信耶”之說,拒受朝廷封賞,甚至以辭職相要脅。

從以上兩件事,都可以看出,岳飛、韓世忠的抗金決心都是無比堅定的,沒有誰勝過誰,只是表達方式略有區別罷了。不過,岳飛曾發起數次北伐,在行動表現上更勝一籌。

三、韓世忠在關鍵時刻拋棄岳飛了嗎?

本來,用“拋棄”這個詞就不大恰當,韓世忠和岳飛既非夫妻、又不是上下級關係,談何“拋棄”?或者用“劃清界線”“保持距離”更貼切一些。

岳飛被害,韓世忠得以保全,後世很多人就總以此為依據指責岳飛政治幼稚,不懂得向韓世忠學習。這是很可笑的結論。

其實,從韓世忠派士兵裝扮成土匪劫殺金使的事來看,他豈非更幼稚?這簡直是直接授人與柄,遠比不上岳飛綿裡藏針式的勸諫高明。

紹興十一年和議剛展開時,秦檜最先想整死的就是韓世忠。

要說韓世忠的人際關係也夠嗆,先前他和同為中興四將的劉光世矛盾大到不可調和,雙方直接拔刀相見,最後還是趙構親自出面勸架;還有,韓世忠和張俊雖然雙重的兒女親家——張俊的二女兒嫁給了韓世忠的第二子,張俊第五子又娶了韓世忠的小女兒,但張俊聽從秦檜的指使,玩命整韓世忠的時候,眼都沒眨一下。最後是岳飛暗中通風報信,韓世忠入宮找趙構大哭大鬧,這才逃過一死。

實際上,韓世忠能逃過一死,也是有一定政治資本的,即建炎初年發生“苗劉兵變”時,是他一手把趙構從劉正彥手中解救出來的,趙構再沒有良心,看到當年的大恩人一把鼻涕一把淚在自己面前求饒,而且其兵權已解,對自己沒構成威脅,不網開一面也實在說不過,於是,放了韓世忠一馬。

看看,在這種人人自危,稍有差池就要喪送小命的背景下,眼看岳飛被逮捕取審,適當地保持一定距離是正常人的選擇。

話說回來,即使如此,當韓世忠收到秦檜要處死岳飛的風聲,還是義憤戰勝了恐懼,沒有“拋棄”岳飛,勇敢地闖入秦檜的相府,慷慨陳詞了一番,儘管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但也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表達了自己的立場。

岳飛的遭遇是不幸的,他的被殺是趙構、秦檜處心積慮、必欲置之死地的結果——“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於和;而檜之為計也,則以欲堅和議而必解諸將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而且,趙構、秦檜認為,通過斬殺岳飛,可以震懾和警示各地諸將,不敢再對朝廷產生任何輕慢之心。

殺嶽之後,趙構、秦檜的目的達到了。

但,“嶽誅韓廢,天下戒心於有為,風靡而弗能再振矣”,朝野上下,“奄奄衰息,無復生人之氣矣”。

韓世忠意志消沉,辭去樞密使的官職,閉門謝客,迷溺於釋、老,自號清涼居士,寂寂無聞渡過餘年。

再補充一下,在很多人的腦子裡,韓世忠和岳飛,應該是親密無間的生死之交,岳飛被處死,韓世忠的表現,要麼是找趙構、秦檜拼命,甚至起兵造反,要麼是大鬧法場,和岳飛一起攜手歸陰,這樣才是不“拋棄”。

持這種想法的人,無疑小說戲曲看太多,中毒太深了。


覃仕勇說史

有岳家軍王貴,王俊 ,姚政,牛皋,董先,李道等十多名將領作證,又有同案六名人犯的供狀,岳飛的謀反罪證據確鑿鐵證如山。是沒有任何人救的了岳飛的。

岳飛案的整個經過,前軍副統制王俊到都統制王貴處舉報,張憲要王俊私自進軍襄陽,編造金國進攻的謊言,逼迫高宗還岳飛兵權。王貴上報樞密使張俊,張俊上報刑部立案。 高宗親自下命令抓捕岳飛,張憲,岳雲到大理寺審查。

被告發:岳飛、張憲、岳雲 。

揭發的 岳家軍將領:王貴、姚政、龐榮、董先、傅選、李興、徐慶、牛皋、王俊、胡閎休、李道等 。

鄂州御前諸軍權都統制王貴,岳飛發小,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遊奕軍統制姚政,岳飛同鄉,和右軍統制龐榮一塊跟著王俊告發岳飛 。

踏白軍統制董先親自到大理寺作證,證明岳飛曾經議論過朝廷和皇帝。

背嵬軍統制傅選主動參與告發岳飛 還有左軍統制李興。

前軍副統制王俊。 實名舉報,情願不實反坐。

同案其他六名人犯被刑罰,也沒有任何一個人喊過冤枉。

唯一出手救岳飛的恰恰是“奸臣”秦檜。秦檜掌管的刑部,先以岳飛不知情,洗脫岳飛謀反罪名,又以岳飛交了兵權是文官,洗脫岳飛妄言“楚不可守”動搖軍心的罪名。而且提議岳雲徒三年刑。高宗不同意,下命令徹查1141年岳飛抗旨的罪行,結果,十五道詔,岳飛抗旨十三道,罪名成立。岳雲和張憲密謀,私自進軍襄陽 ,編造金國進攻,目的也是逼高宗還岳飛兵權。大理寺審核三個月,刑部合議,岳飛,張憲岳雲謀反罪成立。高宗親自下旨賜死岳飛,留全屍,岳雲,張憲腰斬。

於鵬——為所犯虛妄,並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等,妄說岳飛出使事,並令張憲妄供探報。

孫革——為依隨岳飛寫《諮目》與張憲,稱“措置擘畫”等語言,並節次依隨岳飛申奏朝廷,不實。

王處仁——為知王貴申奏朝廷張憲背叛,洩漏供申岳飛,並說與蔣世雄。

蔣世雄——為見王處仁說,王貴申奏朝廷張憲待背叛事,於岳飛處復。

僧澤一——為制勘虛妄,並見張憲等待背叛,向張憲言:“不如先差兩隊甲軍防守總領運司衙門”,並欲與張憲詐作樞密院札子,發兵過江;及要摹榻樞密院印文。

智浹——為承岳雲使令,要將書與張憲等,並受岳雲金、茶、馬,令智浹將書與張憲等,共估錢三百二貫足。

(法寺判決):岳飛等所犯,內岳飛私罪斬,張憲私罪絞,並系情理所重;王處仁私罪流,岳雲私罪徒,並系情理重;蔣世雄、孫革、於鵬並私罪徒,並系情理稍重;無一般例。令奉聖旨根勘,合取旨裁斷。 有旨:岳飛特賜死,張憲、岳雲並依軍法施行,令楊沂中監斬,仍多差兵將防護。 餘並依斷,於鵬、孫革、王處仁、蔣世雄除名。內:於鵬、孫革永不收敘,於鵬送萬安軍、孫革送潯州、王處仁送連州、蔣世雄送梧州,並編管。僧澤一決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軍牢城,小分收管。智浹決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軍編管。 岳飛、張憲家屬,分送廣南、福建路州軍拘管,月具存亡聞奏。 出榜曉諭:應緣上件公事幹涉之人,一切不問,亦不許人陳告,官司不得受理。


岳飛本來就不是和韓世忠一路人,韓世忠是主戰派,岳飛和秦檜是主和派,岳飛明確表示過支持朝廷議和。

岳飛謀反一案,證據確鑿,事實清楚,審理過程,證據提取,合議定罪,是合理合法的。

岳飛處死後,宋高宗不但沒有追究秦檜“殺害岳飛”之“罪行”,反而對秦檜更為倚重,一改以往動輒更換宰相,且設左、右相互相制約之常規,讓秦檜獨任宰相直致病危將歿,先後任相十九年之久。

秦檜歿後,宋高宗對其評價極高,御題其神道碑額:“決策元功,精忠全德”。贈為“申王”,諡號“忠獻”。 此後南宋換了八位皇帝,維持了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期間,沒有哪位皇帝言及“秦檜殺害岳飛”,也沒有哪位皇帝為岳飛之死討過說法。

秦檜執政19年,南宋一年強過一年,經濟,法制,軍事都非常發達,這樣的“漢奸”多幾個,南宋就越來越強,岳飛當節度使六七年,從來不和金主力打,南宋和金國決定性戰役更是一個沒參加,這樣“民族英雄”少幾個,南宋就不會滅國了。

岳飛罪行證據確鑿鐵證如山,沒有任何人救得了他,丞相秦檜救不下來,戴罪之身的韓世忠更不可能。

無知的蠢貨才會把整個岳飛謀反案,說成“莫須有”。莫須有最早出現在南宋史學家,熊克的書裡,熊克標註來自野史,而且,原文的意思是指,岳雲寫給張憲的書信。兩百年後根據岳珂篡改的“史書”,變成岳飛整個案件“莫須有”,有些蠢貨居然相信了。

以上史料《大理寺刑傳》《宋刑統》,補充讓《宋史》“缺失”的歷史真相。


曉風2016

最窮無非討飯,不死終會出頭。

大家可能不知道,岳飛本人在面對不希望迎回二帝的宋高宗時,一度表示宋高宗才是“天眷”,什麼叫天眷呢?就是上天眷顧的人,也就是明著表示我岳飛就認你宋高宗一個皇帝,別的都不認。



還有在收復襄陽六郡的時候,朝廷命令劉光世去配合岳飛的行動。但是直到岳飛把六郡都拿下來了,劉光世的軍隊都還沒到。就這樣,岳飛還賣劉光世的面子,論功的時候把劉光世的部隊記為首功。

再有,岳飛的岳家軍,有餓死不擄掠,凍死不拆屋的說法。可見軍紀之嚴明。要知道當時的名將吳玠,可是因為自己部隊的糧食供應不上來,連朝廷任命都轉運使都敢殺的,餓急了都敢做出攻城搶糧的事情。

可是,這又怎麼樣?

岳飛表現的越好,越恭順,秦檜他們就越囂張。宋高宗就越認為岳飛是個麻煩。



所謂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是要遭人恨的。

所以,韓世忠沒有伸出援手,他明白自己救不了岳飛,自己更做不到岳飛那樣的好人緣和廉潔。他自己不過是個普通的武將,他只想守好自己的防區,抗住金人的進攻而已。

人嘛,貴有自知之明。韓世忠不想陷入南宋的朝堂鬥爭之中,僅此而已。畢竟,不死終會出頭,一旦死了,身後名再大,自己的抱負也實現不了了。


王斌兔斯基

當朝廷要羅織一些罪名時,就會形成一張大網,就算是一個安安分分的老農,也能尋故給定了罪,無外乎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等,不僅殺人,還要誅心。魯迅說,從來不憚以最壞的惡意揣度國人。

岳飛被殺,即是出於這一原因: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朝是文明社會,太祖以來有定製,不可擅殺上書言事者。有宋一代,身居高位被朝廷有司議罪而殺者,僅岳飛一人。在宋朝的刑部案卷中,條條款款具明瞭岳飛謀反的證據,更有老部下的反戈一擊,做汙點證人,情願不實反坐。於是,在刑部,岳飛謀反一案,似乎證據確鑿,鐵案如山。

可是,當韓世忠怒氣衝衝,跑去秦檜府上,質問秦檜是何居心時,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韓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飛傳》)至此,證據鏈條上最為關鍵的實證都沒有的情況下,只有舉報信息就把國級幹部(樞密副使)給殺了。果然是非常時期,非常辦法!

究其原因,是紹興十一年(1141年),金國在無力攻滅南宋的情況下,準備重新與宋議和。

緩過氣來的宋廷乘機開始打壓手握重兵的將領,尤其是堅決主張抗金的岳飛、韓世忠二人。完顏兀朮在給秦檜的書信中說“必殺岳飛,而後和可成”。四月,張俊、韓世忠、岳飛三大將被調離軍隊。

為了避免處置岳飛時,將領們有兔死狐悲之感,都先解除了兵權,尤其是同為主戰派的韓世忠的兵權。有過一段時間,韓世忠也被陷害,受到刀筆吏審查時,直接進宮面聖才撿回一條性命,此後杯弓蛇影,見識到了整人的厲害手段的韓世忠,戰場殺伐之氣已消一半。剩下的一半,在岳飛身上。岳飛被殺後,韓世忠閉門謝客,與佛老為伴。可嘆名將!

岳飛謀反罪名缺少直接證據,刑部不敢定罪,以輕刑上報。上不許,乃更人再審,以抗旨不尊為名定獻。

高宗之為計也,以解兵權而急於和。而檜之為計也,則以欲堅和議而必解諸將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征戰多年,將領們擁兵自重,朝廷危機感日甚一日。韓世忠說出那句何以服天下,在眾多緘默不言的朝臣中已經是鶴立雞群了。如果皇帝要殺一個統兵大將,絕非刑名之學那麼簡單。

韓世終的“何以服天下”之意,已經清楚明白的告訴了秦檜:殺岳飛,韓世忠首先不服。這句話,相信早已報給高宗皇帝知道了。

其時的宋朝初建,君臣北來,人心甫定,早已沒了北宋年間士大夫上書言事的慷慨之情,多有劫後心有餘悸之感。安定的生活誰給的?高宗皇帝陛下。因此在政治傾向上,多有主和派的民意基礎。

如果有更多人站出來為岳飛喊冤,那麼就會形成朋黨,對皇帝而言,不啻為一個巨大的威脅。最終的結果,有可能還會牽連出一個大案。這些案子並非要有證據,而是朝廷達成共識的需要。這個共識即是:天下者,一人之天下。


而知而行

哪來的可笑言論,問題主不會是要我們說岳飛該死,韓世忠所以拋棄他這種可笑言論吧,那我的問題主的身份,多少猜到了一點。

首先,宋高宗趙構這個人本身就是一個一心只向偏安,不顧國家大局的一個貪戀權力的小人罷了,從眾多的文臣裡面,他找到了一個擁有資格替他揹著歷史黑鍋的人,或者說有這個心思去犯這樣歷史錯誤的人,也就是秦檜,去跟他做了搭檔。

韓世忠對於南宋是有大恩的,當初趙構逃到南方,結果金國的大軍直接率領大軍追殺過來,趙構直接逃到了的海上,不敢踏上陸地,當時有一個小故事。趙構逃到了南方海上的一個小島上面,小島上面有一個廟,我不知道對聯是什麼?寫的什麼,反正就是說趙構這個人沒能力,或者說他是個軟蛋,趙構一氣之下,將自己的手裡的茶杯扔到了旁邊的石柱上面磕了一個印。然後他說我有這能力,我是軟蛋嗎?但你也別被人給頂在海上不敢回家呀!

當時的是韓世忠率領8000水軍擊敗了10萬大軍,親自迎奉著宋高宗趙構登上了王位,並且再次以後金國的大軍再也不敢率領軍隊進入南方,完顏兀朮曾經率領大軍到到長江邊上,不敢踏過長江一步,因為他的部將對他說等度過了長江唯一能夠不背叛的,就我自己,其他人你看著辦。

可就是這麼一個人,當時,宋高宗趙構直接提議把秦檜做宰相之後,第一個要找麻煩的人就是韓世忠,後來被折騰到不行了,韓世忠就是能夠跑到趙構的皇宮,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跟他哭訴自己實在是太可憐了,因為誰心裡都明白,沒有宋高宗趙構點頭,秦檜敢這麼做?

最後被逼無奈之下,韓世忠只能夠將自己的兵權交出來,並且,自己跑到了深山老林裡面去進修號稱自己是什麼居士,告訴趙構說,我這個人沒有心思謀反,也別來折磨我了,一代,沙場老將一代國之棟樑,被一個小人折騰到這步田地也確實算得上是這個朝代的悲哀了,但是誰又能想到幾年之後,同為國家棟梁的岳飛也被秦檜給弄死了。

韓世忠如果敢多說一句話,弄死的人在得加上他一個,說秦檜這個人物,並不是我們瞎說,歷史上面記載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某些人替他洗白洗吧,我們在這兒盯著的我們也會在這兒說這段歷史,無論替他洗到什麼程度,我們都會教其他的人迴歸正確的歷史上,正確的看到這對主僕的虛假面目。

秦檜,就一直跪著!


漩渦鳴人yy

面對秦檜及黨羽的加害,又得到趙構的支持,抗金名將韓世忠不是關鍵時刻拋棄,是無能為力!

當初岳飛被誣陷謀反,關在大理寺獄裡被秦檜及黨羽一幫人殘害時,很多岳飛部下及朝中大臣都不敢站出來替岳飛說話,但是韓世忠知道這個情況後,是出過頭幫岳飛據理力爭過的,當面還質問過秦檜,說岳飛的謀反罪從何而來?有沒證據?秦檜拿不出證據,就一直誣陷岳飛可能有謀反罪(也就是莫須有罪名的意思),面對當朝宰相秦檜的誣陷,又受到皇帝趙構的庇護,韓世忠是人微言輕,根本沒有力量去拯救岳飛,最終結果只能眼睜睜看著岳飛被殘害至死。

因此,面對岳飛當時情況,韓世忠是心有飛而力不足,並不是拋棄岳飛,在秦檜,趙構面前,真的是自己沒有力量去救岳飛而已。


福大命大造化大0508

再次對題目的嚴謹性提出質疑。韓世忠確實也是南宋中興四將之一,黃天蕩之戰大敗金兀朮,但說他的抗金決心比岳飛還大,我不這麼覺得,也沒看出來。岳飛平生的唯一夢想就是收復故土迎回二聖,《宋史》記載,在被宋高宗連下十二道金牌命令撤軍時,中原百姓聞之哭泣,“飛亦哭泣”,男兒有淚不輕彈,作為一個頂天立地的抗金英雄,岳飛能因為撤軍命令哭泣,可以想象他的心裡是有多大的不甘?他的抗金決心是有多大?

韓世忠相比岳飛要更加“世故”,更加圓滑,他深諳明哲保身之道,在察覺到高宗皇帝不願北伐不願迎回二聖的意願,甚至要清除武將威脅的時候,他聰明的選擇退出,回家廣置田宅頤養天年,為的就是避免引起高宗的警覺,引來和岳飛一樣的殺身之禍。

當岳飛被捕時,其實韓世忠心裡很清楚岳飛是冤枉的,岳飛根本不可能謀反,所以在岳飛死後他去當面質問秦檜,秦檜說出了“莫須有”三個字,但這也僅限於在岳飛死後,岳飛入獄期間他是不敢輕舉妄動的,萬一引起高宗的不滿,認為他和岳飛有“朋黨”之嫌,那他也自身難保。

韓世忠忠勇無比,但與此同時他也是個識時務的聰明人。


耶律蕭

謝謝不請自來:

最主要的就是“胳膊擰不過大腿”!韓世忠也不存在拋棄岳飛的行為。關鍵時刻之所以“拋棄”,關鍵是他沒有拯救岳飛的能力,難不成還反了?


《宋史·岳飛傳》:"獄之將上也,韓世忠不平,詣檜,詰其實。檜曰:'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世忠曰:'莫須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這就是說韓世忠在岳飛快定案時是去質問過秦檜的,但是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就讓他明白岳飛已經沒救了!這時所謂的明哲保身不過是他的無奈之舉!

在特定的時期,特定的環境下人們屈服於強權,屈服於政治大多是無奈有心無力的表現,古今中外概莫如此。韓世忠亦然,即便你拼死去為岳飛開脫也不過是徒勞無益,也只能是一聲嘆息!


濤聲依舊23268

不能說是拋棄岳飛,韓世忠和岳飛都是力主抗金的將領,但他們也是宋朝的臣子,在古代皇帝的聖旨就是命令,如果皇帝趙構下定決心想殺害岳飛,韓世忠是沒有能力救下岳飛的,而且趙構前期對待岳飛還是很不錯的,把大部分部隊都歸岳飛調遣,官職越做越大,主要是後來不聽趙構的話,威脅到他的皇權和建議立儲君,這都不是一個臣子應該做的,別說是趙構就是其他所謂的明君遇到岳飛這樣的人,也會對岳飛下手。韓世忠沒有岳飛那麼厲害,兵也沒岳飛多,也聽趙構的話,所以趙構沒有對他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