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岳飞抗金决心还要大的韩世忠,为何关键时刻抛弃岳飞?

人贩子姐姐

为什么这么说,在于1129年发生的一件事,当时有两个将领发动兵变,强迫赵构让位。韩世忠带兵前来,一举击破兵变的部队,因此获得赵构的青睐(救了他一命,赵构自然心存感激)。

此后,韩世忠又于黄天荡伏击金兀术,险些将其擒获,在大仪镇伏击金军,曾一度被认为是南宋中兴武功第一。

当时的南宋政权,内部始终存在着和战两派,岳飞、韩世忠主战,秦桧、张俊能则主和偏安,宋高宗显然是倾向秦桧一边。因此反对抗战,主张妥协议和,最终走向了屈膝投降的道路。所以,在他的支持下,秦桧收了韩世忠、岳飞、张俊三位抗金大将的兵权。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三大将被朝廷调任枢密使、枢密副使后,解除了兵权。尽管兵权没了,但他们对宋军的影响力却依然存在,不能不引起朝廷的警觉。而在此时的三名大将中,韩世忠的主战言行最为激烈,所以他成为了秦桧要整肃的第一个目标。

这里,其实是两难的,因为大家都知道韩世忠对赵构有救驾之恩,秦桧要杀皇帝的救命恩人,这个怎么讲?

但秦桧还是动手了,他先是让张俊、岳飞两人奉朝廷指令,去楚州视察韩世忠原来统帅的军队。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搜索韩世忠罪状(实际上还有离间岳飞与韩世忠关系的目的),因此张俊就私下对岳飞说:“上留世忠,而使吾曹分其军,朝廷意可知也。”结果遭到了岳飞的驳斥:“不然!国家所赖以图恢复者,唯自家三四辈,万一主上复令韩太保典军,吾侪将何颜以见之?”

岳飞的这些话,当然会被张俊向秦桧告发。

随后,秦桧拷问韩世忠下属,意图搜罗罪状。岳飞得知后,火速派人给韩世忠通风报信,韩世忠马上觐见宋高宗,跪在地上表明忠心,祈求饶命,得到了高宗出面保全。

宋高宗愿意保全韩世忠,不仅仅是因为之前的救驾,更有以下几个原因:

1、韩世忠只是个武将,没有政治野心。尤其是他没有像岳飞那样,直接插手宋高宗的皇位继承问题。绍兴七年,岳飞曾上疏高宗,奏请立太祖之后赵瑷为皇子(高宗那方面不行,所以没有后嗣,是南宋一个不可言说的秘密,岳飞却大大咧咧捅了出来,高宗怎能不恨他),高宗认为岳飞干预了立储大计,这便成为日后他与秦桧要杀害岳飞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韩世忠没有犯过这勾当,所以高宗觉得这人还算可信。

2、在宋高宗看来,韩世忠也贪财好色。他在接受战功赏赐之余,大量购买田宅,史料记载他“蒙赐到田土,并私家所置良田,岁收数万石”。还先后娶了好几房妻妾,到处饮酒作乐。而一个贪财好色的人,应该是没有什么大志向的,所以高宗觉得这人没问题。

如此一来,韩世忠没事了,可岳飞却危险了,他遭到了秦桧、高宗、张俊的同时嫉恨,成为了三人的加害目标。

当韩世忠有难的时候,岳飞出手相救;那么当岳飞有难的时候,韩世忠呢?


事实上岳飞父子被捕下狱之际,韩世忠也曾找过秦桧,当面指问:“岳飞父子何罪?”秦桧答曰:“岳飞之子岳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说:“‘莫须有’三字能服天下吗?”

岳飞能救韩世忠,关键在于宋高宗对韩世忠尚有一丝挂念。韩世忠救不了岳飞,关键在于宋高宗怨恨岳飞。

所以,关键不在秦桧怎么想,而是宋高宗怎么想。

当然,岳飞被杀害后,韩世忠也确实心灰意冷,从此闭门谢客,不问世事,终日带着几个小童喝酒写词,直到六十三岁去世。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答:一、韩世忠抗金的决心的确是很大的,可以用两件事例来说明。

1、金人灭掉了北宋后,发现漏网之鱼赵构又在应天建立了南宋,便本着斩草除根的精神,展开斩首行动,千里长途奔袭,突破长江天险,攻破建康,直击杭州。吓得赵构魂飞魄散,亡命于海上。当其时也,南宋各路兵马莫不避让金人撄锋,只有韩世忠不信邪,挺身而出,以八千人在松江、江湾、海口一带截杀金兵,并在黄天荡锁困兀术十万人四十八天!这等惊天动地的行为,没有必死的斗志和决心是不可能干得出的。

2、赵构、秦桧在绍兴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的时候,韩世忠不但屡次给赵构上书要求北伐,还一手安排士兵乔妆打扮成土匪,准备在洪泽镇一带劫杀金使,以便搞流产宋金和议计划。

二、韩世忠抗金的决心虽然很大,但没有明显的事例表现出比岳飞还大。

兀术从黄天荡逃命入建康,当时在宜兴练兵的岳飞立刻与之杠上了。岳飞同样是以大无畏的决心反复与兀术交战,最终胜利收复建康。绍兴八年第一次和金人媾和,岳飞的反应也很激烈,写奏表给赵构,大谈“犬羊安得有盟信耶”之说,拒受朝廷封赏,甚至以辞职相要胁。

从以上两件事,都可以看出,岳飞、韩世忠的抗金决心都是无比坚定的,没有谁胜过谁,只是表达方式略有区别罢了。不过,岳飞曾发起数次北伐,在行动表现上更胜一筹。

三、韩世忠在关键时刻抛弃岳飞了吗?

本来,用“抛弃”这个词就不大恰当,韩世忠和岳飞既非夫妻、又不是上下级关系,谈何“抛弃”?或者用“划清界线”“保持距离”更贴切一些。

岳飞被害,韩世忠得以保全,后世很多人就总以此为依据指责岳飞政治幼稚,不懂得向韩世忠学习。这是很可笑的结论。

其实,从韩世忠派士兵装扮成土匪劫杀金使的事来看,他岂非更幼稚?这简直是直接授人与柄,远比不上岳飞绵里藏针式的劝谏高明。

绍兴十一年和议刚展开时,秦桧最先想整死的就是韩世忠。

要说韩世忠的人际关系也够呛,先前他和同为中兴四将的刘光世矛盾大到不可调和,双方直接拔刀相见,最后还是赵构亲自出面劝架;还有,韩世忠和张俊虽然双重的儿女亲家——张俊的二女儿嫁给了韩世忠的第二子,张俊第五子又娶了韩世忠的小女儿,但张俊听从秦桧的指使,玩命整韩世忠的时候,眼都没眨一下。最后是岳飞暗中通风报信,韩世忠入宫找赵构大哭大闹,这才逃过一死。

实际上,韩世忠能逃过一死,也是有一定政治资本的,即建炎初年发生“苗刘兵变”时,是他一手把赵构从刘正彦手中解救出来的,赵构再没有良心,看到当年的大恩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在自己面前求饶,而且其兵权已解,对自己没构成威胁,不网开一面也实在说不过,于是,放了韩世忠一马。

看看,在这种人人自危,稍有差池就要丧送小命的背景下,眼看岳飞被逮捕取审,适当地保持一定距离是正常人的选择。

话说回来,即使如此,当韩世忠收到秦桧要处死岳飞的风声,还是义愤战胜了恐惧,没有“抛弃”岳飞,勇敢地闯入秦桧的相府,慷慨陈词了一番,尽管这并没有什么卵用,但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表达了自己的立场。

岳飞的遭遇是不幸的,他的被杀是赵构、秦桧处心积虑、必欲置之死地的结果——“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而且,赵构、秦桧认为,通过斩杀岳飞,可以震慑和警示各地诸将,不敢再对朝廷产生任何轻慢之心。

杀岳之后,赵构、秦桧的目的达到了。

但,“岳诛韩废,天下戒心于有为,风靡而弗能再振矣”,朝野上下,“奄奄衰息,无复生人之气矣”。

韩世忠意志消沉,辞去枢密使的官职,闭门谢客,迷溺于释、老,自号清凉居士,寂寂无闻渡过余年。

再补充一下,在很多人的脑子里,韩世忠和岳飞,应该是亲密无间的生死之交,岳飞被处死,韩世忠的表现,要么是找赵构、秦桧拼命,甚至起兵造反,要么是大闹法场,和岳飞一起携手归阴,这样才是不“抛弃”。

持这种想法的人,无疑小说戏曲看太多,中毒太深了。


覃仕勇说史

有岳家军王贵,王俊 ,姚政,牛皋,董先,李道等十多名将领作证,又有同案六名人犯的供狀,岳飞的谋反罪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是没有任何人救的了岳飞的。

岳飞案的整个经过,前军副统制王俊到都统制王贵处举报,张宪要王俊私自进军襄阳,编造金国进攻的谎言,逼迫高宗还岳飞兵权。王贵上报枢密使张俊,张俊上报刑部立案。 高宗亲自下命令抓捕岳飞,张宪,岳云到大理寺审查。

被告发:岳飞、张宪、岳云 。

揭发的 岳家军将领:王贵、姚政、庞荣、董先、傅选、李兴、徐庆、牛皋、王俊、胡闳休、李道等 。

鄂州御前诸军权都统制王贵,岳飞发小,跟着王俊告发岳飞 。

游奕军统制姚政,岳飞同乡,和右军统制庞荣一块跟着王俊告发岳飞 。

踏白军统制董先亲自到大理寺作证,证明岳飞曾经议论过朝廷和皇帝。

背嵬军统制傅选主动参与告发岳飞 还有左军统制李兴。

前军副统制王俊。 实名举报,情愿不实反坐。

同案其他六名人犯被刑罚,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喊过冤枉。

唯一出手救岳飞的恰恰是“奸臣”秦桧。秦桧掌管的刑部,先以岳飞不知情,洗脱岳飞谋反罪名,又以岳飞交了兵权是文官,洗脱岳飞妄言“楚不可守”动摇军心的罪名。而且提议岳云徒三年刑。高宗不同意,下命令彻查1141年岳飞抗旨的罪行,结果,十五道诏,岳飞抗旨十三道,罪名成立。岳云和张宪密谋,私自进军襄阳 ,编造金国进攻,目的也是逼高宗还岳飞兵权。大理寺审核三个月,刑部合议,岳飞,张宪岳云谋反罪成立。高宗亲自下旨赐死岳飞,留全尸,岳云,张宪腰斩。

于鹏——为所犯虚妄,并依随岳飞写《谘目》与张宪等,妄说岳飞出使事,并令张宪妄供探报。

孙革——为依随岳飞写《谘目》与张宪,称“措置擘画”等语言,并节次依随岳飞申奏朝廷,不实。

王处仁——为知王贵申奏朝廷张宪背叛,泄漏供申岳飞,并说与蒋世雄。

蒋世雄——为见王处仁说,王贵申奏朝廷张宪待背叛事,于岳飞处复。

僧泽一——为制勘虚妄,并见张宪等待背叛,向张宪言:“不如先差两队甲军防守总领运司衙门”,并欲与张宪诈作枢密院札子,发兵过江;及要摹榻枢密院印文。

智浃——为承岳云使令,要将书与张宪等,并受岳云金、茶、马,令智浃将书与张宪等,共估钱三百二贯足。

(法寺判决):岳飞等所犯,内岳飞私罪斩,张宪私罪绞,并系情理所重;王处仁私罪流,岳云私罪徒,并系情理重;蒋世雄、孙革、于鹏并私罪徒,并系情理稍重;无一般例。令奉圣旨根勘,合取旨裁断。 有旨: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余并依断,于鹏、孙革、王处仁、蒋世雄除名。内:于鹏、孙革永不收叙,于鹏送万安军、孙革送浔州、王处仁送连州、蒋世雄送梧州,并编管。僧泽一决脊杖二十、刺面、配三千里外州军牢城,小分收管。智浃决臂杖二十、送二千里外州军编管。 岳飞、张宪家属,分送广南、福建路州军拘管,月具存亡闻奏。 出榜晓谕:应缘上件公事干涉之人,一切不问,亦不许人陈告,官司不得受理。


岳飞本来就不是和韩世忠一路人,韩世忠是主战派,岳飞和秦桧是主和派,岳飞明确表示过支持朝廷议和。

岳飞谋反一案,证据确凿,事实清楚,审理过程,证据提取,合议定罪,是合理合法的。

岳飞处死后,宋高宗不但没有追究秦桧“杀害岳飞”之“罪行”,反而对秦桧更为倚重,一改以往动辄更换宰相,且设左、右相互相制约之常规,让秦桧独任宰相直致病危将殁,先后任相十九年之久。

秦桧殁后,宋高宗对其评价极高,御题其神道碑额:“决策元功,精忠全德”。赠为“申王”,谥号“忠献”。 此后南宋换了八位皇帝,维持了一百五十三年(1127——1279)。期间,没有哪位皇帝言及“秦桧杀害岳飞”,也没有哪位皇帝为岳飞之死讨过说法。

秦桧执政19年,南宋一年强过一年,经济,法制,军事都非常发达,这样的“汉奸”多几个,南宋就越来越强,岳飞当节度使六七年,从来不和金主力打,南宋和金国决定性战役更是一个没参加,这样“民族英雄”少几个,南宋就不会灭国了。

岳飞罪行证据确凿铁证如山,没有任何人救得了他,丞相秦桧救不下来,戴罪之身的韩世忠更不可能。

无知的蠢货才会把整个岳飞谋反案,说成“莫须有”。莫须有最早出现在南宋史学家,熊克的书里,熊克标注来自野史,而且,原文的意思是指,岳云写给张宪的书信。两百年后根据岳珂篡改的“史书”,变成岳飞整个案件“莫须有”,有些蠢货居然相信了。

以上史料《大理寺刑传》《宋刑统》,补充让《宋史》“缺失”的历史真相。


晓风2016

最穷无非讨饭,不死终会出头。

大家可能不知道,岳飞本人在面对不希望迎回二帝的宋高宗时,一度表示宋高宗才是“天眷”,什么叫天眷呢?就是上天眷顾的人,也就是明着表示我岳飞就认你宋高宗一个皇帝,别的都不认。



还有在收复襄阳六郡的时候,朝廷命令刘光世去配合岳飞的行动。但是直到岳飞把六郡都拿下来了,刘光世的军队都还没到。就这样,岳飞还卖刘光世的面子,论功的时候把刘光世的部队记为首功。

再有,岳飞的岳家军,有饿死不掳掠,冻死不拆屋的说法。可见军纪之严明。要知道当时的名将吴玠,可是因为自己部队的粮食供应不上来,连朝廷任命都转运使都敢杀的,饿急了都敢做出攻城抢粮的事情。

可是,这又怎么样?

岳飞表现的越好,越恭顺,秦桧他们就越嚣张。宋高宗就越认为岳飞是个麻烦。



所谓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要遭人恨的。

所以,韩世忠没有伸出援手,他明白自己救不了岳飞,自己更做不到岳飞那样的好人缘和廉洁。他自己不过是个普通的武将,他只想守好自己的防区,抗住金人的进攻而已。

人嘛,贵有自知之明。韩世忠不想陷入南宋的朝堂斗争之中,仅此而已。毕竟,不死终会出头,一旦死了,身后名再大,自己的抱负也实现不了了。


王斌兔斯基

当朝廷要罗织一些罪名时,就会形成一张大网,就算是一个安安分分的老农,也能寻故给定了罪,无外乎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等,不仅杀人,还要诛心。鲁迅说,从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度国人。

岳飞被杀,即是出于这一原因:非卿不忠,非朕不明。宋朝是文明社会,太祖以来有定制,不可擅杀上书言事者。有宋一代,身居高位被朝廷有司议罪而杀者,仅岳飞一人。在宋朝的刑部案卷中,条条款款具明了岳飞谋反的证据,更有老部下的反戈一击,做污点证人,情愿不实反坐。于是,在刑部,岳飞谋反一案,似乎证据确凿,铁案如山。

可是,当韩世忠怒气冲冲,跑去秦桧府上,质问秦桧是何居心时,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韩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至此,证据链条上最为关键的实证都没有的情况下,只有举报信息就把国级干部(枢密副使)给杀了。果然是非常时期,非常办法!

究其原因,是绍兴十一年(1141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

缓过气来的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

为了避免处置岳飞时,将领们有兔死狐悲之感,都先解除了兵权,尤其是同为主战派的韩世忠的兵权。有过一段时间,韩世忠也被陷害,受到刀笔吏审查时,直接进宫面圣才捡回一条性命,此后杯弓蛇影,见识到了整人的厉害手段的韩世忠,战场杀伐之气已消一半。剩下的一半,在岳飞身上。岳飞被杀后,韩世忠闭门谢客,与佛老为伴。可叹名将!

岳飞谋反罪名缺少直接证据,刑部不敢定罪,以轻刑上报。上不许,乃更人再审,以抗旨不尊为名定獻。

高宗之为计也,以解兵权而急于和。而桧之为计也,则以欲坚和议而必解诸将之兵,交相用而曲相成。

征战多年,将领们拥兵自重,朝廷危机感日甚一日。韩世忠说出那句何以服天下,在众多缄默不言的朝臣中已经是鹤立鸡群了。如果皇帝要杀一个统兵大将,绝非刑名之学那么简单。

韩世终的“何以服天下”之意,已经清楚明白的告诉了秦桧:杀岳飞,韩世忠首先不服。这句话,相信早已报给高宗皇帝知道了。

其时的宋朝初建,君臣北来,人心甫定,早已没了北宋年间士大夫上书言事的慷慨之情,多有劫后心有余悸之感。安定的生活谁给的?高宗皇帝陛下。因此在政治倾向上,多有主和派的民意基础。

如果有更多人站出来为岳飞喊冤,那么就会形成朋党,对皇帝而言,不啻为一个巨大的威胁。最终的结果,有可能还会牵连出一个大案。这些案子并非要有证据,而是朝廷达成共识的需要。这个共识即是:天下者,一人之天下。


而知而行

哪来的可笑言论,问题主不会是要我们说岳飞该死,韩世忠所以抛弃他这种可笑言论吧,那我的问题主的身份,多少猜到了一点。

首先,宋高宗赵构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一心只向偏安,不顾国家大局的一个贪恋权力的小人罢了,从众多的文臣里面,他找到了一个拥有资格替他背着历史黑锅的人,或者说有这个心思去犯这样历史错误的人,也就是秦桧,去跟他做了搭档。

韩世忠对于南宋是有大恩的,当初赵构逃到南方,结果金国的大军直接率领大军追杀过来,赵构直接逃到了的海上,不敢踏上陆地,当时有一个小故事。赵构逃到了南方海上的一个小岛上面,小岛上面有一个庙,我不知道对联是什么?写的什么,反正就是说赵构这个人没能力,或者说他是个软蛋,赵构一气之下,将自己的手里的茶杯扔到了旁边的石柱上面磕了一个印。然后他说我有这能力,我是软蛋吗?但你也别被人给顶在海上不敢回家呀!

当时的是韩世忠率领8000水军击败了10万大军,亲自迎奉着宋高宗赵构登上了王位,并且再次以后金国的大军再也不敢率领军队进入南方,完颜兀术曾经率领大军到到长江边上,不敢踏过长江一步,因为他的部将对他说等度过了长江唯一能够不背叛的,就我自己,其他人你看着办。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当时,宋高宗赵构直接提议把秦桧做宰相之后,第一个要找麻烦的人就是韩世忠,后来被折腾到不行了,韩世忠就是能够跑到赵构的皇宫,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跟他哭诉自己实在是太可怜了,因为谁心里都明白,没有宋高宗赵构点头,秦桧敢这么做?

最后被逼无奈之下,韩世忠只能够将自己的兵权交出来,并且,自己跑到了深山老林里面去进修号称自己是什么居士,告诉赵构说,我这个人没有心思谋反,也别来折磨我了,一代,沙场老将一代国之栋梁,被一个小人折腾到这步田地也确实算得上是这个朝代的悲哀了,但是谁又能想到几年之后,同为国家栋梁的岳飞也被秦桧给弄死了。

韩世忠如果敢多说一句话,弄死的人在得加上他一个,说秦桧这个人物,并不是我们瞎说,历史上面记载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某些人替他洗白洗吧,我们在这儿盯着的我们也会在这儿说这段历史,无论替他洗到什么程度,我们都会教其他的人回归正确的历史上,正确的看到这对主仆的虚假面目。

秦桧,就一直跪着!


漩涡鸣人yy

面对秦桧及党羽的加害,又得到赵构的支持,抗金名将韩世忠不是关键时刻抛弃,是无能为力!

当初岳飞被诬陷谋反,关在大理寺狱里被秦桧及党羽一帮人残害时,很多岳飞部下及朝中大臣都不敢站出来替岳飞说话,但是韩世忠知道这个情况后,是出过头帮岳飞据理力争过的,当面还质问过秦桧,说岳飞的谋反罪从何而来?有没证据?秦桧拿不出证据,就一直诬陷岳飞可能有谋反罪(也就是莫须有罪名的意思),面对当朝宰相秦桧的诬陷,又受到皇帝赵构的庇护,韩世忠是人微言轻,根本没有力量去拯救岳飞,最终结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岳飞被残害至死。

因此,面对岳飞当时情况,韩世忠是心有飞而力不足,并不是抛弃岳飞,在秦桧,赵构面前,真的是自己没有力量去救岳飞而已。


福大命大造化大0508

再次对题目的严谨性提出质疑。韩世忠确实也是南宋中兴四将之一,黄天荡之战大败金兀术,但说他的抗金决心比岳飞还大,我不这么觉得,也没看出来。岳飞平生的唯一梦想就是收复故土迎回二圣,《宋史》记载,在被宋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命令撤军时,中原百姓闻之哭泣,“飞亦哭泣”,男儿有泪不轻弹,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抗金英雄,岳飞能因为撤军命令哭泣,可以想象他的心里是有多大的不甘?他的抗金决心是有多大?

韩世忠相比岳飞要更加“世故”,更加圆滑,他深谙明哲保身之道,在察觉到高宗皇帝不愿北伐不愿迎回二圣的意愿,甚至要清除武将威胁的时候,他聪明的选择退出,回家广置田宅颐养天年,为的就是避免引起高宗的警觉,引来和岳飞一样的杀身之祸。

当岳飞被捕时,其实韩世忠心里很清楚岳飞是冤枉的,岳飞根本不可能谋反,所以在岳飞死后他去当面质问秦桧,秦桧说出了“莫须有”三个字,但这也仅限于在岳飞死后,岳飞入狱期间他是不敢轻举妄动的,万一引起高宗的不满,认为他和岳飞有“朋党”之嫌,那他也自身难保。

韩世忠忠勇无比,但与此同时他也是个识时务的聪明人。


耶律萧

谢谢不请自来:

最主要的就是“胳膊拧不过大腿”!韩世忠也不存在抛弃岳飞的行为。关键时刻之所以“抛弃”,关键是他没有拯救岳飞的能力,难不成还反了?


《宋史·岳飞传》:"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这就是说韩世忠在岳飞快定案时是去质问过秦桧的,但是一个“莫须有”的罪名就让他明白岳飞已经没救了!这时所谓的明哲保身不过是他的无奈之举!

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环境下人们屈服于强权,屈服于政治大多是无奈有心无力的表现,古今中外概莫如此。韩世忠亦然,即便你拼死去为岳飞开脱也不过是徒劳无益,也只能是一声叹息!


涛声依旧23268

不能说是抛弃岳飞,韩世忠和岳飞都是力主抗金的将领,但他们也是宋朝的臣子,在古代皇帝的圣旨就是命令,如果皇帝赵构下定决心想杀害岳飞,韩世忠是没有能力救下岳飞的,而且赵构前期对待岳飞还是很不错的,把大部分部队都归岳飞调遣,官职越做越大,主要是后来不听赵构的话,威胁到他的皇权和建议立储君,这都不是一个臣子应该做的,别说是赵构就是其他所谓的明君遇到岳飞这样的人,也会对岳飞下手。韩世忠没有岳飞那么厉害,兵也没岳飞多,也听赵构的话,所以赵构没有对他下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