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郭子儀,岳飛,于謙同樣的力挽狂瀾,為什麼郭子儀可以富貴餘生?

侃古說今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郭子儀、岳飛和于謙都曾身處於亂世,挽大廈於將傾。他們所處的時代不同,個人品行不同,造就了他們不同的結局。

岳飛

時代:苟且偷安的南宋。北宋亡國後,以高宗趙構為首的南宋政權在金軍追擊下一路漂泊。面對強大的金軍鐵騎,高宗早已嚇破了膽,失去了抵抗的信心。再加上主和派秦檜等大臣的唆使,南宋高宗以對金求和為主要方針。岳飛等主站派的存在也是為了平息民怨,增加談判求和的砝碼。

品行:岳飛忠貞為國,性情剛直,不畏權貴。岳飛所率領的岳家軍軍紀嚴明,戰功赫赫,受到高宗的肯定。但是他堅持北伐,迎回二聖的想法與高宗的決策衝突,併為高宗所不滿。有宋一朝,重文抑武,岳飛勝仗打的越多,越是引起高宗及朝臣的忌憚。特別是高宗在經歷“苗劉之變”風波後對武將的信任度降低,時刻加緊提防。

岳飛堅持北伐的主張也為秦檜等主和派大臣所不容。岳飛清正廉潔、剛正不阿,他曾說“武將不怕死,文官不愛錢”方可天下太平。正是因為“水至清則無魚”,他也得罪了不少同僚。最後以“莫須有”的罪名被陷害冤殺。

于謙

時代:土木堡之變的危局,奪門之變的亂局。土木堡之變後,明朝皇帝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虜,軍隊精銳盡失。在明朝將要亡國的危急時刻,于謙力排眾議堅持北京保衛戰,並奏請郕王朱祁鈺登基稱帝。在他的領導下大明軍民成功擊退了蒙古對北京城的入侵,保住了大明的基業。代宗朱祁鈺在位時期重用於謙,對他信任有加。

奪門之變改變了于謙的命運。在代宗朱祁鈺病重期間,武將石亨、文臣徐有貞和宦官曹吉祥等發動奪門之變迎立太上皇朱祁鎮復辟登基。正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于謙是代宗朱祁鈺的寵臣,而且是代宗即位的擁立者,朱祁鎮與朱祁鈺兄弟兩人關係是水火不容,朱祁鎮的復辟就註定了于謙的悲劇下場。

品行:于謙品行剛直,得罪小人。奪門之變後,英宗朱祁鎮鑑於于謙再造大明之功有心赦免他的死罪,卻遭到了石亨、徐有貞等人的反對。于謙之前因為秉公辦事得罪過石亨、徐有貞,被他們所嫉恨。徐有貞向英宗進言說“不殺于謙,復辟之事則師出無名”,最後英宗以謀反罪名將於謙處死。

郭子儀

時代:安史之亂,藩鎮割據,邊關動盪。郭子儀處於安史之亂的大動盪時期,這個時期的大唐中央政府勢力減弱,已無力管控地方割據的藩鎮,而且邊關時常遭受少數民族的侵掠。郭子儀率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長安、洛陽; 擊敗吐蕃、党項的入侵;成了大唐維護其中央權威的主要支柱。特別是在僕固懷恩反叛、李光弼去世後,郭子儀是大唐朝廷少有的能征善戰的統帥。各地的反叛,還有吐蕃党項的入侵,使得肅宗、代宗和德宗三代皇帝不得不依靠郭子儀。

品行:郭子儀謙恭忍讓,禮遇小人,恃寵不驕。郭子儀雖有再造大唐之功,卻也有著功高蓋主的風險。為此,他一直謙恭禮讓,遵從朝廷號令,還特別注意禮遇奸佞小人。郭子儀抵禦吐蕃時,魚朝恩指使人挖掘其父墳墓,大臣都擔心他舉兵造反。郭子儀入朝後,代宗將此事告訴他,他流淚道:“我長期帶兵,不能禁止士兵損壞百姓的墳墓,別人挖我父親的墳墓,這是上天懲罰,不是有人和我過不去。”郭子儀一直奉行不得罪小人的宗旨,得以在宦官和權臣之間周旋不倒。

郭子儀還在生活上奢侈放縱,購置良田美宅、姬妾美女,把自己設定成貪財好色之徒,自汙以求得皇帝安心。

兔死狗烹,鳥盡弓藏,功臣武將們大都很難善終。郭子儀雖功高卻不恃寵而驕,還把自己偽裝成為貪圖享樂之人,特別是他謙恭禮遇小人,最後才得以安度餘生。


時光山人


總的來說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主要原因在於老闆。

岳飛的老闆是宋高宗趙構。本來趙構同學夾著尾巴南渡,建立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已經感覺有點丟列祖列宗的臉了,結果嶽少保整天說要直搗黃龍,在金國老巢喝酒慶祝慶祝。當然,喝酒沒問題,可是嶽少保還說要把徽欽二宗接回來。徽欽二宗是誰啊,那可是高宗的老爹和老哥!要是真接回來了,你讓高宗怎麼辦?弄死了這罵名他擔不起,要不弄死,他的位置不知道坐得牢不牢?他就只好弄岳飛了。

再說于謙。他的老闆本來是明英宗朱祁鎮,結果發生土木堡之變,他被也先擄走了。於是,于謙的老闆變成了明代宗朱祁鈺。於少保指揮打贏了北京保衛戰,弄的也先沒脾氣。於是也先把朱祁鎮給退貨了。可是,朱祁鈺已經當老闆當上癮了,就讓哥哥朱祁鎮當了太上皇。沒想到七年之後,當哥哥的趁著弟弟病重,搞了出“奪門之變”,又把老闆之位搶回去了。由此可見當年宋高宗不要迎回老爹和老哥是多麼明智。明英宗復位,當初擁立明代宗的于謙自然就沒有好果子吃了。

郭子儀的情況就不一樣了。安史之亂的時候,他的老闆是唐肅宗。雖然當時唐玄宗還在,但是已無復辟風險。肅宗之後是唐代宗。基本上老闆都是自己交接的,老郭比老搭檔于謙好,沒有參與這些鬧心事兒,只是遵照老闆的指示跟敵人幹就完了。當然也就不至於被老闆一棍子擼到底了。


其次在於員工自己。

不管是嶽少保還是於少保,兩個人都很忠心,忠於國家,忠於朝廷。所以,只要他們覺得是對國家有益的事情,他們就幹。

北京保衛戰的時候,于謙敢於豁出明英宗的命不要,也要保衛這個國家。岳飛也一樣,打到黃龍去,滅了金國,把老皇帝接回來。至於老皇帝接回來之後,小皇帝該怎麼辦,他一分鐘都沒想過。不知不覺中就已經把老闆得罪慘了而不自知。

因為又忠心又廉潔,他們自己不貪財,也斷了別人的財路。所以,他們得罪的人也不少。等到發生事情的時候,為他們講好話的人基本沒有,落井下石的人倒是不少。老闆盛怒之下,邊上的人又煽風點火,還能有什麼好結果。

郭子儀又不一樣了。他也忠心,也廉潔,但他懂得從政治角度考慮問題,沒得罪過老闆,既忠於國家,也終於皇帝。而且他極具政治智慧,懂得進退,跟皇帝成了親家,但謹遵臣子本分,還能太監都給感動了。這樣的人,老闆實在也找不出什麼理由砍了他。


牛皮社


這三位人物,可以說都是救江山社稷於水火,保萬民蒼生的英雄。他們都是國家的中流砥柱,撫大廈將傾的棟樑。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三位英雄的結局各有不同,不是他們的忠勇不夠,而是情商不同。

岳飛,宋朝趙構時候的統兵大帥,嶽帥。一路領著抗金隊伍,北上,北上。一生的夙願就是收復舊山河,朝天闕。嶽帥的武功和忠勇是天下無雙的,但他忽略了奸詐的臣和陰沉的君。嶽帥想在有生之年直搗黃龍,洗刷靖康恥,迎回二帝,試想現在的皇帝趙構該怎樣想,迎回二帝之後,他又該何去何從。況且趙構是從來沒有得到過父愛和兄愛的人,直到趙構在出使金國談判的時候,宋徽宗才正眼看一看自己的這個兒子。沒有深厚的家族感情,剩下的只是國家利益了,趙構就是國家利益,他的完好無缺,就是國家利益的完整。當秦檜在他身邊煽風點火,正中下懷,連發十二道金牌,讓嶽帥不得不退。背上的字是他一生的寫照,卻被帝王心術殘害,痛惜悲哉!

于謙,於少保保護了北京城,更是保護了整個帝國和萬萬千千的子民,避免了蒙古大軍的另一次生靈塗炭。

新立皇帝,只是為了更好的維護國家的利益,避免國家的動盪。英宗是看不到這一點的,他在乎的只是自己的帝位,在八年的深宮鎖居,已經讓他看破了世道,擁護他的臣子,都是忠臣嗎?未必。只不過想作為另一個君主登基之後第一輔助的功臣。既然這些人都沒有錯,當然要有人來承擔錯誤,于謙沒有後來的“奪門之變”的擁護之功,只能是所有錯誤的終端。這是明朝的悲劇,是英宗在找回自己丟失的面子。於少保,魂兮何處可歸?

郭子儀就是個智商和情商完美的結合,在所有的宦海生涯,一次次的幫助大唐打退外部侵略,平息內部叛亂,為大唐立下不世之功。退回紇,吐蕃,平“安史之亂”。每次領兵打仗回來,就會主動的交兵權,然後回家睡覺,讓帝王不會對他懷疑,為了減少懷疑更是打開郭府大門,什麼人都可以隨便出入。

還有另一件事情更是表現出了郭子儀高超的說話藝術,更是情商高的表現。

魚朝恩是皇帝身邊的當紅太監,一直以來都是跟郭子儀敵對,看著郭子儀的官運亨通,聽信下面的人的搜主意,直接把郭子儀的祖墳挖了。郭子儀在外領兵歸來,朝堂上下惶恐不安。而郭子儀卻說:我在外打仗,也難以避免士兵不破壞別人的墳墓,而我的祖墳被挖這是報應,怨不得別人。一場即將開始的鬥爭,完全的消逝。不得不讚嘆郭子儀的高情商。魚朝恩更是心存感激之情,為了友好和尊重,約郭子儀同遊章敬寺,而宰相元載擔心他們交往過密會威脅到自己的利益,三部謠言說是鴻門宴,郭子儀不以為意,知道他是皇帝的人,不會隨便對自己下黑手。見面之後,魚朝恩看著幾個家童有戒備之心,詫異問原因,郭子儀才把謠言說了出來,魚朝恩更是被感動涕零,盛讚郭令公的寬宏大量,深厚待人。更是體現了郭子儀的睿智,這是郭子儀“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的寫照。

我是曹城少年,願你順心康健。


曹城少年


1:郭子儀打完仗後馬上把兵權交了!也不象有的人三分功績可以吹成十分,功勞是領導的,苦勞是自己的,所以這樣的下屬是個領導就喜歡,讓他富貴,讓他善終也是情理之事。

2:岳飛總與領導頂撞,總覺得手裡權力太小,埋怨領導不放權給他,還覺得公司裡別人都是蠢貨,都是豬隊友!這樣也算了,這個人在公司是很重要,領導忍忍也就是了!可他不知死活的總是對人說:現任領導的壞話,個人理想目標就是把前兩任領導請回來,繼續領導大家。如果前領導英明神武,可能公司裡還有人與他一起搞,可前領導的水平,全世界都知道!於是公司高層一至決定弄死他,中層沒人反對有個別人不太理解,但也被做通了工作,下層人覺得不用加班了!國企從前的好日子又回來了!

3:于謙就是站錯隊了。雖然保住了公司,可董事長被對方綁架了,于謙說:董事長沒有了,大家再選一個就是了!可公司沒了大家都的喝西北風。後來綁匪覺得這個董事長也沒毛用,就放回來了!公司高層內部調整,前董事長又幹上了原來的崗位,於是謙哥悲劇了!公司就是人家董事長的,你分不情重點呀!董事長重要還是員工重要!


淡晨的銀光


簡單說一句吧,力挽狂瀾,傭蓋世之功的人,如果再能得到上司和下屬的一致贊同那離富貴餘生也不遠了。如果反之得罪人,無論是上司還是下屬,那終究沒有好果子吃。用現代話說就是:做人得情商高。

郭子儀對上司的錯誤採取正確的態度

  • 安史之亂髮生後,唐肅宗恐怕郭子儀和李光弼等將領的權利過大,於是派宦官魚朝恩作為監軍監視其行動。魚朝恩作為一個宦官根本不懂軍事,但又憑藉皇權處處對郭子儀等將領的軍事 行為加以掣肘,最終導致軍事行動失利,郭子儀被撤職。許多將士都對此結果不滿。郭子儀卻不顧將士反對,瞞過部下,獨自溜走回京閒居,沒有一點怨言。郭子儀的離開直接導致了叛軍得勢,史思明攻破河洛地區。這時唐肅宗才認識到郭子儀的重要性並重新予以重用,並在臨終之時親自對郭子儀說:“河東之事一以委卿。”並賜給郭子儀御馬、銀器、雜彩、絹布,價值九萬錢。
  • 唐肅宗死後唐代宗繼位。由於安史之亂已近尾聲,唐代宗並不重視郭子儀的作用,只委任他去給唐肅宗修建陵寢。結果郭子儀並無怨言,在修好陵寢的同時將安史之亂以來的詔書和敕命千餘篇全部上繳了。唐代宗看到這些文件後才意識到郭子儀有大功,自詔說:“朕不德,治大臣憂,朕甚自愧,自今公毋疑。”

可見郭子儀真正做到了“用之則行,舍之則藏”。如果朝廷需要他時,他會馬上行動,毫不遲疑。如果皇帝對其有疑心時,他也會立刻辭官回家。


郭子儀對同僚處處表示出尊敬和友好

魚朝恩作為監軍,並不懂軍事,但又得到皇帝信任,委任其為監軍,正好是郭子儀的同僚。另外,魚朝恩以前還和郭子儀有過個人矛盾,曾經派人暗地裡挖開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這在封建社會可謂奇恥大辱。但郭子儀對此的反應是並不追究。

魚朝恩曾經邀請郭子儀同遊章敬寺。許多人認為這是要暗害郭子儀,並勸郭子儀不要去。但郭子儀堅持赴約,並且只帶了八個老僕人。這樣坦坦蕩蕩的行為徹底感動了魚朝恩,並徹底和郭子儀摒棄前嫌,重歸於好。


對待下屬,郭子儀同樣考慮周全

唐末宰相盧杞還是個書生時曾拜訪郭子儀。當時郭子儀已經退休賦閒在家欣賞歌姬歌舞,聽說盧杞來了他立刻摒退歌姬鄭重接待。對此郭子儀的解釋是:盧杞這個人很有才幹,但心胸狹窄,相貌也不好。如果接待他時稍有疏失引起誤會,將遺患無窮。果不其然,日後盧杞升任宰相,許多得罪過他的人都難免被報復,只有郭子儀的家人得以保全。


為何郭子儀能富貴終生,而於謙和岳飛不得善終

郭子儀對國家立有大功,但其情商也很高,無論是對上司、同僚還是下屬。這樣致使所有人對其都報以善意,最終使其富貴終生。


反觀于謙,土木堡之變後,于謙立有大功,但得到的賞賜不及石亨多。石亨對此很是過意不去,於是便舉薦于謙之子于冕。于謙對此批判道:“不應獨薦臣子。”就是說不應該推薦朝中重臣的子女為官。這直接導致了于謙將一個盟友轉變為敵人。日後石亨在奪門之變和陷害於謙時不遺餘力也正和此事有關。 徐有貞也是,當瓦剌軍隊入侵北京時,徐有貞主張南渡結果被于謙當廷斥責,面子丟盡。這也為以後徐有貞陷害於謙埋下伏筆。

岳飛情商也很高,善待下屬,團結同僚。但其堅持的北伐畢竟間接影響了宋高宗趙構的利益。畢竟迎回徽欽二帝會直接威脅趙構的皇位。於是,趙構指示秦檜陷害岳飛也就順理成章了。


物質文化史


這個結局是多方面的原因導致的。

首先,急流勇退,郭子儀,岳飛,于謙都是力挽狂瀾之人,都是功勳卓著,殊不知,功勳卓著就是功高震主,飛鳥盡,良弓藏,作為一個有大功勞的人要知道急流勇退。郭子儀,安史之亂結束後,及時把兵權交回皇帝手中,並表示自己只想做富貴閒人,即使皇帝厚加賞賜,也是明白自己的位置,更是願意裝糊塗,來避免皇帝的懷疑,這是保身之道。所以,郭子儀富貴一生而主不疑。而岳飛和于謙,則是一心效忠朝廷,為國為民。而忽略了君王的擔憂在哪裡,個人權利過重,能不導致皇帝的猜忌,他人的妒忌,而這些正是看不見的明槍暗箭,往往殺人於無形之中。

其次,將遇明主,郭子儀歷經四朝,唐肅宗用郭子儀平定戰亂,而代宗李豫是勵志中興的賢明皇帝,任用賢臣,重在恢復大唐的鼎盛。而郭子儀深的皇帝信任,更能發揮他的能力。岳飛則不然,高宗皇帝只想偏安一隅,並不想恢復中原,更重要的是不想迎回二聖,自己的皇位都沒的做,所以,岳飛與皇帝的志向相左,不會有好的下場是非常正常的。于謙保衛北京城,但在英宗回朝之後,依然作為代宗皇帝的擁立著,怎麼可能英宗復辟會有好的結局呢!

再次,不累名利,郭子儀功成之後立即身退,不使皇帝為難,甚至不惜學王翦汙自身以求全,有所求之人並有其弱點,是君王駕馭臣子之道。而岳飛志向精忠報國,不為官,不為利,只想直搗黃龍。迎回二聖,皇帝無法去駕馭他,更何況宋朝重文輕武,焉能不招皇帝懷疑,所以冤死。而於謙只一心為國為民,即使皇帝的話也敢直接頂撞,試想有幾位皇帝能一直容忍頂撞自己的大臣,所以,註定難善終。

綜上所述,性格決定命運,所以三人都是功勞於國,但唯有郭子儀富貴一生。


華夏長河五千年


1.郭子儀情商相當高,打完勝仗立馬交兵權,申請辭職,不貪戀權利,防止功高蓋主;不得罪小人;做出貪圖享樂的假象,以此麻痺皇帝。岳飛情商就低了很多,口號為直搗黃龍迎回二聖,你若成功滅了金,迎回兩個皇帝,到時候趙構怎麼辦?

2.郭子儀當時兵權不大不強,朝廷內部還有李光弼等人,外部還有地方節度使,他翻不起浪。岳飛就不一樣,岳家軍是自己私募兵,實力強大且忠於岳飛,一旦倒戈,趙構連逃亡海上的時間都沒。

于謙情況特殊,他情商也不低,也沒功高蓋主,只怪明英宗不大度。


木木大神0111


主要是所處的環境不同

郭子儀,主要是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失地使逃亡在外的皇帝回都重掌政權,在外的逃亡的皇帝始終是唯一位國家認可的君王,此業績不可謂不高,雖說後遭猜忌幾起幾落,但他的為官處世之道懂得隱忍和自保,雖遭猜忌和饞佞,都圓滑隱忍的化解了,所以才富貴餘生。

岳飛處在靖康之恥之後,北方國土淪喪,前君王被俘,後北伐出名的。此時宋氏已南逃另立朝廷和新君,名義上是北宋的延續。雖說朝廷北伐的口號喊得很響,但面臨著一個問題“如果迎回欽、徽二帝,那麼現在偏安一隅的高宗趙構該如何自處”的問題。作為新君這是他需要考慮的,也許是未想好對策或是等待時機,未可知。另外岳飛的岳家軍名聲過高,引來猜忌,另外岳飛的個人性格弱點,多次和高宗置氣,稱病不見等,也引得不受皇帝待見。三,文官集團中既得利益者,加上親金派,岳飛一味的“北伐收失地迎二君”目標顯得格格不和“時宜”皇帝猜忌,朝廷小人,很難有好下場。

于謙主要是在明英宗朱祁鎮被俘之後領導京城保衛戰,為避免受瓦剌要挾,併成功說服太后另立新君朱祁鈺(此時監國),同時提出迎回明英宗。迎回朱祁鎮,作為既得利益者朱祁鈺是不會主動積極的,被俘的朱祁鎮為另立新君是不能寬恕他的,兩頭不討好。後明英宗被放回且政變成功後,長期的隱忍性格和手段可以說狠辣老道了,不可能不翻舊賬,加上于謙的剛正不阿,得罪了不少人,自然也不會有好下場。


雲水千江水與月


造成這三個人不同的結局是根源於當時不同的形勢和皇帝。下面來逐個分析:

1.于謙最大的功績主要是北京保衛戰。土木堡之變後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的太師也先俘虜,也先一路殺到北京城下。並以朱祁鎮為人質威脅明朝廷就範。于謙力排眾議,扶持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登基稱帝,贏得北京保衛戰的勝利。這就註定了于謙的結局。朱祁鎮通過奪門之變重登帝位,殺少保于謙。首先,為了給自己重奪帝位以合理性以謀立襄王子為由殺于謙。其次當時北京保衛戰于謙擁立代宗,明顯是致自己生死於不顧。雖說是為了明朝,但那時是朱祁鈺的明朝不是自己的。仇恨怕是早已埋藏在心底。無論于謙是什麼性格怕是都難免一死。如果沒有奪門之變,于謙可能會有個好的結局。

2.岳飛南宋時期抗金名將,一生都奉獻給了抗金事業,其精神和事蹟為後人傳頌和作為楷模。岳飛的領導是宋高宗趙構,這是一位在王朝覆滅下,成為皇帝的,山河破碎,趙構繼位之初,沒兵沒人,而且被金兵追殺。前半生可以說在金兵的追捕下,一直在往南逃,有一次逃到了海上,在船上躲避金兵追捕。內部出現了像“苗劉兵變”這樣的事。導致趙構成為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皇帝。岳飛驕人的戰績和能力,而有自己的堅持和原則,無法真正收服。使趙構心生恐懼和忌憚。在經過多次對抗後,金和宋現在是誰和奈何不了誰,並和金篝和後,外部環境相對安全,這時內部安全了趙構才能心安。而岳飛就是這個不穩定和不安全因素。趙構能不對付岳飛嗎?於是秦檜和“莫須有”應時而出,並不奇怪。

3.郭子儀,這位對唐有著在造之恩的存在。司馬光在《資治通鑑》中評價他“功蓋天下而主不疑,位極人臣而眾不嫉”。首先和郭子儀謹小慎微,謙虛禮讓的性格分不開。但最重要的是唐朝還需要他。其一,安史之亂雖被平息,但唐朝國力嚴重削落,出現了藩鎮割據,唐中央無法有效的管理到全國。其二,異族的崛起和入侵。如吐蕃和党項。其中吐蕃曾攻入長安。是郭子儀克復長安,擊退吐蕃。其三,安史之亂後,太監逐漸掌握軍權,權勢滔天,皇帝需要郭子儀這樣的人去制衡。所以郭子儀能得善終,勢也!





趣侃古今


郭子儀,岳飛,于謙,同是我國曆史上大一統王朝力挽狂瀾人物。岳飛和于謙的結局讓人不禁唏噓。深感歷朝歷代政治鬥爭的殘酷性。像郭子儀這樣能夠善終的少之又少。郭子儀之所以能善終,主要還是其武功厥偉,且又善於從政治角度,觀察,思考,處理問題,資兼文武,智勇兼備,立不世偉業,在險惡的官場上得以全功保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