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傳統手術適應證:三期以下、身體狀況良好

從原則上看,第一要考慮腫瘤本身的發展情況,即明確腫瘤分期。根據腫瘤解剖學,結合淋巴結轉移及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等情況,有一個國際統一的TNM分期標準,將腫瘤分為0—Ⅳ的五期,每期裡又分A、B、C等不同階段。

第二,要考慮患者的身體功能,即沒有嚴重心、腦、肝、肺、腎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沒有嚴重的伴隨疾病,身體狀況能耐受開胸手術。

第三,如果患者病情符合上述條件,但年紀較大,如超過80歲,且合併一些慢性疾病,要格外慎重。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頸段食管癌不適合首選手術

腫瘤發生位置,對手術有影響嗎?

頸段食管癌不適合手術?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需切除病灶和食管

食管癌手術是否要切除一段食道?

首先是切除病灶,即腫瘤本身,然後要切除一段食管。食道是一個管道,有黏膜層、黏膜下層、基層、外膜層等。每個層次有自己的特殊結構。其中黏膜下層淋巴管是一條重要的防禦線。假使肉眼看到的腫瘤有三四釐米大,但其侵犯程度可能已經遠遠超過這一範圍。一旦腫瘤侵犯到黏膜下層淋巴管,就會順著管道向上或向下走。這意味著轉移。因此,為避免淋巴管道內殘留癌細胞,醫生要切除一段食管。

切除食管的長度和腫瘤發生部位關係不大,一般都是切除幾乎整個長度的食管。

手術是否要清掃淋巴結,是不是清掃越多越好?

食管是一個特別的器官,雖然只有兩三釐米粗,但上下範圍有20多釐米長,從頸部一直延伸到腹部,跨越了頸、胸、腹三個身體區域。一旦食管出現腫瘤,淋巴結轉移的範圍非常大,可以有頸部淋巴結、胸腔淋巴結轉移,也可以有腹部淋巴結轉移,必須有效清除。

淋巴結清掃的目的有三個:第一,清掃越乾淨,意味著腫瘤摘除越乾淨,獲得長期生存的可能性越大。第二,至少能提高局部控制的有效率,降低局部復發幾率。第三,明確腫瘤分期。剛才說到,明確淋巴結轉移的個數,才能給病情準確分期。一般分成4個檔次,轉移0個淋巴結是0級,轉移1—2個淋巴結是A級,3—6個是B級,7個以上是C級。因此,要確認腫瘤分期,至少要清掃12—15個淋巴結。這是《食管癌規範化診治指南》中提及、必須要做到的事。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常見併發症分兩類,一類是功能性併發症,主要源於患者本身的身體狀況,如術前就有呼吸道感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且血糖控制不佳,術後更易出現感染、心律失常。有的患者血管狀況不佳,術後易出現深靜脈栓塞。

另一類是技術性併發症,如吻合口瘻、狹窄等。這類併發症和外科操作有關,很難絕對避免。

任何外科手術都有併發症風險,這是醫生要考慮的問題,患者或家屬很難預防。首先,醫生要選擇合適的病人。心肺功能不好的,長期吸菸的,或年紀較大的患者,術後出現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的幾率高,手術時就要格外小心,術後加強看護。其次,這類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於術前做一些呼吸道的功能鍛鍊,對康復有好處。最後,針對吻合口狹窄等,可以採用食管擴張來緩解。

術後常見的症狀有哪些?

有很多。其中傷口疼痛和消化道症狀最常見。任何手術都有切口,食管手術的切口不止一個,疼痛在所難免。術後早期,醫生會處方一些止痛藥物,幫助患者減輕不適,從而充分休息。

食管癌手術的治療原則:手術適應證和禁忌證都是什麼?

在消化道症狀中,以胃口變差,反流、泛酸等多見。手術會切斷一部分管理消化道的迷走神經,且需要用胃或腸來替代食管。因此,患者的胃容量會變小,胃動力下降,稍微吃點東西就覺得飽脹,吃多一點就易反流。

反酸是因為胃和食管交界處的賁門出了問題。賁門是胃的“守門人”。正常人進食後,這扇門是關著,不允許胃液外溢。但食管癌術後,這扇門被拆除了,胃液容易倒流進食管,造成反酸。

手術前後,我們會告知患者如何避免這些消化道症狀,如早期要少食多餐,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要多運動。症狀明顯者可以輔助用一些加強胃腸動力、助消化的藥,也可服一些中藥調理腸胃。嚴格遵醫囑的話,多數病人都能恢復到較正常的生活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