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人的端午習俗!你知道多少?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點藍色字關注我們

大亞灣在線,讓世界瞭解大亞灣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端午,一個充滿詩意的節日,它所蘊含的情懷和文化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值得細細品味的。裹粽子、掛香包、點艾條……惠州這些很傳統的端午習俗,在不少地方仍原汁原味地延續了下來,繼續保持其傳統的魅力。

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

——歐陽修《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豔烘》

惠州人習慣農曆初五之前的兩天開始裹粽,採山竹葉、蒲草為包裹用料。以前基本上是每家每戶自行裹粽子。如今,在市區過端午自行裹粽子的不多了,但在節日的街頭我們仍不難看見各色粽子的“身影”。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在春末夏初這個適宜的時節,惠州恰逢幾場春雨,正是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色,碧綠的柳枝,配著熱氣騰騰飽滿的粽子,在充滿詩畫江南古意的城市中,竹編的小簍掀開薄薄的布簾,總能看到兒時記憶中的灰水粽和鮮肉粽爭先恐後地擠出來。春末夏初,端午來了。

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

——舒頔《小重山·端午》

習俗說,五月節配香包以辟邪。在惠州的一些巷道內,我們仍能看到賣香包和艾條的店鋪。顏色柔和、五彩繽紛的香包,綴以魚、雞、小鳥、仙桃等造型,看起來甚是別緻可愛。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除了掛香包,點艾條也是端午時不少家庭的傳統保留項目,艾條在惠州又被稱為“午時香”。以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在端午節當天的正午時分點燃艾條,用以辟邪驅蚊。如今,我們還能在嫋嫋的艾香中,依稀憶起兒時的端午。

衝波突出人齊譀,躍浪爭先鳥退飛。

——盧肇《競渡詩 / 及第後江寧觀競渡寄袁州剌史成應元》

每年端午節,龍舟競渡似乎是很多惠州人期待的活動。近年來,隨著“中華龍舟大賽”在惠州的落地舉辦,更是引發新的觀賽熱潮。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惠州東江之中,一艘艘力爭上游的龍舟。赤裸著上身,結實的漢子們,用肌肉賁張的雙臂划著龍舟,喊著號子,伴隨著急促的鼓聲奮勇爭先,那種激烈的競爭和年輕氣息撲面而來。岸邊群眾震天的加油聲,總是伴隨著第一艘龍舟到達後的歡呼而結束。此刻他們臉上洋溢的喜悅,就算是鯉魚躍過龍門也不過如此吧。

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

——趙蕃《端午三首》

端午,它蘊含的文化情結,潛藏在每位中華兒女的心中。詩人屈原在這一天身投汨羅江,只為“上下求索”而不得。百姓怕江魚吞食這位愛國詩人的遺體,往江中投食江米,百姓對詩人的這種愛戴,流傳了千年後賦予了端午這個節日深厚的情懷和詩一樣的溫情。

惠州人的端午习俗!你知道多少?

在品嚐滿口餘香的粽子的同時,我們總能回想起這位詩人,他那傳世不朽的《離騷》,和他所處的那個傳奇的時代,以及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所特有的風骨和灑脫,懷念他“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不吾知其亦已兮,苟餘情其信芳。高餘冠之岌岌兮,長餘佩之陸離。芳與澤其雜糅兮,唯昭質其猶未虧。”的彷徨和追尋內心高潔的執著。

隨著時間的流逝和時代的變遷,中國傳統節日的氣氛已經漸漸被商業氣息所沖淡,疲憊的生活與忙碌的工作使很多人只將節日看成是假期的享樂,而忽略了傳統節日本身的歷史氣息和文化情結。當年坐在教室中用著稚嫩童音朗讀詩歌的我們已漸漸長大,兒時坐在大柳樹下跟著老一輩包粽子哼著童謠的時光也已遠去,莫讓擁擠和喧囂的城市生活掩蓋了我們心中的自在和純真。在節日到來互致問候之際,讓我們想想節日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