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亮眼財報的背後:我們不一樣

搜狗赴美上市之後的首份成績單可謂亮眼:

2017全年總營收9.084億美元,同比增長38%。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1.059億美元,比2016年增長54%。

2017Q4總營收2.778億美元,同比增長62%。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淨利潤3790萬美元,同比增長80%。

搜狗把這一切主要歸功於AI賦能。不過,在我看來,其實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搜狗不一樣。

不一樣的AI戰略方向1

不少公司都把AI當做重要戰略,不過搜狗有所不同,他們的所有AI戰略都是圍繞“語言”這個核心。

輸入法是搜狗的拳頭產品,其中融入了語音、圖像、語義理解等諸多AI技術。在這些技術的加持下,“搜狗輸入法”正在向對話方向發展。

截止2017年底,搜狗輸入法平均每天產生約2500萬次的智能分享服務調用,最高時日均語音請求量峰值突破3億次,成為名副其實的國內第一大語音輸入應用。

同時,AI技術還能幫助“搜狗輸入法”和“搜狗搜索”更好地融合,比如在聊天場景下,通過智能分享功能,用戶可在輸入法內搜索信息並快速分享,而無需跳轉出聊天應用。

此外,AI技術也讓搜狗搜索向“問答領域”全面發展。

搜狗與清華天工研究院合作的人機對話項目在NTCIR-STC2國際全文人機對話評測中斬獲第一,還在搜狗明醫中上線了自主研發的基於問答技術的智能分診系統。

在最近火熱的直播答題中,搜狗“汪仔”答題助手著實火了一把。雖然只是一個玩笑之作,卻也提現了搜狗拓展智能問答領域的執著。

搜狗亮眼財報的背後:我們不一樣

縱觀搜狗的AI戰略佈局不難發現,他們並不是為了AI而AI,而是為了服務自己的核心產品。

不一樣的硬件落地2

這種實用性思維在硬件上也展現得淋漓盡致。

目前國內做人工智能硬件比較多的是智能音響,因為解決方案相對成熟。但是,這個行業隨著小米AI音響和天貓精靈智能音響的推出而變得有些尷尬。因為這兩家都是虧本在賣的,尤其是天貓精靈,兩三百元的成本只賣99,怎麼玩?

但是,我覺得搜狗不做智能音響還不僅僅是成本的考慮,而更多是整體戰略出發。智能音響並不是其AI戰略和產品調性最好的結合,所以,搜狗做的兩款智能硬件產品是“搜狗旅行翻譯寶”和“搜狗速記翻譯筆”。

搜狗亮眼財報的背後:我們不一樣

兩款產品都搭配有雙麥克風陣列降噪,支持英日韓俄德等18種語言與中文的互翻功能。

“搜狗旅行翻譯寶”支持離線語音翻譯和拍照翻譯,定價1498元。

“搜狗速記翻譯筆”支持錄音轉文字和同傳翻譯,定價299元。

這兩款AI硬件都是小眾但剛需的產品,預計整體銷量規模也就在幾十萬臺的樣子,甚至可能都達不到搜狗之前出的兒童智能手錶的百萬出貨量,但對於使用者來說卻是非常實用的。

王小川說,機器翻譯從學術上來講已經可以工作了,但真正實用還存在若干的問題,搜狗做翻譯類智能硬件是希望推動翻譯技術變得實用。

此外,智能硬件還能幫助搜狗佔據更多垂直入口,以實現未來的更多數據工作。

不一樣的垂直方向3

搜狗在垂直細分領域做了很多產品和應用方面的嘗試。

在垂直搜索領域,搜狗的上線了提升了權威醫療內容比重的名醫搜索,推出了專業法律服務問答平臺搜狗大律師,這些舉措無疑是有效的。

搜狗方面稱,移動搜索中醫療類相關搜索量較一年前增長50%以上。

搜狗也是國內唯一一個做多語言搜索的公司。

利用機器翻譯技術(搜狗的機器翻譯技術在國際頂級機器翻譯比賽WMT獲得中英和英中雙向翻譯的冠軍),搜狗搜索的跨語言檢索功能已可以讓用戶以中文查詢閱讀英日韓網站翻譯結果;搜狗輸入法支持用戶在聊天場景下進行中英日韓語音和文字輸入的自動翻譯。

數據顯示,目前搜狗輸入法中英翻譯的日均翻譯請求量已達720萬次。

搜狗甚至上線了一個“唇語搜索”。

通過機器視覺與自然語言處理技術,連續識別人臉和口型變化特徵,在經過一系列處理識別出用戶發音及語氣的這麼一個過程。它同樣很小眾,但在一些特定場合和特殊人群來說卻是剛需。

搜狗亮眼財報的背後:我們不一樣

可以看出,搜狗雖然也是在佈局人工智能,但走的卻是差異化、實用化的道路。

但是,王小川和搜狗有著自己的步調,那就是堅持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數據+技術+應用”的產品模式。這種方式在給搜狗帶來漂亮財報的同時,也讓搜狗相較於業內其他公司“有技術無落地”的尷尬局面,具備了更多人工智能時代實戰的競爭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