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爆發的古巴導彈危機,蘇聯為什麼最終選擇了退讓?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古巴導彈危機是由於1959年美國在意大利和土耳其部署了中程彈道導彈雷神導彈和朱比特導彈引起的。為了挽回戰略劣勢,蘇聯選擇在古巴部署導彈。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在冷戰期間出現的最激烈的一場戰略對峙。

赫魯曉夫選擇鋌而走險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赫魯曉夫認準美國在“豬灣事件”中受挫後,美國會更加謹慎。即使蘇聯在古巴有所動作,美國也會謹慎行事,做出一定讓步,因此,這對蘇聯而言是實現核戰略平衡的戰略良機。第二,向古巴部署導彈主要是為了對抗美國的戰略包圍。美國已經用轟炸機基地和導彈包圍了蘇聯,蘇聯重要的工業中心都處在美國戰略轟炸機和導彈的攻擊範圍內。第三,重新恢復與蘇聯之間全球戰略平衡。20世紀50年代,美國大力發展核武庫,使其在美蘇競爭中處於優勢。在赫魯曉夫看來,恢復在古巴部署導彈是恢復美蘇全球戰略平衡的捷徑。第四,鞏固卡斯特羅在古巴國內的地位,並對古巴在政治、經濟等方面進行控制,使其成為和美國之間交換的籌碼。

蘇聯最終選擇了讓步的原因主要還是實力上和美國之間存在較大差距。20世紀60年代初,儘管蘇聯不斷和美國叫板,但蘇聯明顯處於戰略守勢。當時美國在經濟、軍事等各方面全面壓制蘇聯,特別是在核力量方面美國佔有壓倒性優勢,美國的核彈頭數量是蘇聯的6倍,核運載工具是蘇聯的5倍。美國已經做好了和蘇聯正面對抗的準備,而蘇聯的計劃中,並沒有考慮到與美國進行正面衝突。

更為重要的原因是赫魯曉夫主導的向古巴部署中程導彈的行動只是他的一次外交賭注。如果成功了,那麼會迅速的實現與美國之間的戰略平衡;如果失敗了,也不會對蘇聯實力構成實質性損害。

此外,美國採取海上封鎖的措施給蘇聯留下了體面退讓的餘地。美國一方面不斷地向蘇聯施壓,另一方面也向蘇聯表達出善意的姿態。蘇聯在處於下風的情況下,也不得不選擇退讓。


政治學與國際關係論壇

這麼說吧,就是雙方手段的問題,古巴革命成功後其實在赫魯曉夫眼裡,卡斯特羅並沒有掛上號,而是美國把雷神導彈杵在蘇聯的腰眼上了,蘇聯對美國人的一次反擊達到雙方核威懾平衡的目的行動而已,蘇聯之所以退讓,首先是因為雙方都有幹對方一下狠的能力,為了一個國家擼袖子上而且極有可能賠上自己的情況下,這麼傻的事但凡有理智的政治家都不會幹;其次是決心問題,蘇聯支援古巴,主要目的還是想針對美國部署在土耳其的中程導彈,而美國也是自家後院的威脅了,不強硬的懟回去後果就是永無寧日,南美的共產勢力會因此聲勢大漲,美國就只能後院滅火,無法介入冷戰世界局勢;第三,從實力上說,美國當時有世界上最龐大、也是最有作戰經驗的海軍,蘇聯紅海軍雖然得到發展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和美國差距不小,而且最重要的是,據統計美國當時的核運載力量是蘇聯的五倍。一旦開戰,蘇聯的優勢陸軍開不下海,而海軍沒把握全殲美國海軍,核威懾對對方也不佔優的情況下,蘇聯只能選擇退讓。


一念燦若煙華

蘇聯選擇退讓的真正底線是美蘇兩個超級大國都不願意打一場毀滅對方的熱核戰爭!


美國對古巴的全面封鎖,以及總統肯尼迪超乎尋常的勇氣舉動——下令美軍轟炸機掛載核武器24小時巡航隨時撲向蘇聯,讓蘇聯領導層心驚。蘇聯有限的核力量不足以和美國抗衡等因素,使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只好也只能知難而退,蘇聯撤出所有部署在古巴的導彈。


若是你還認為蘇聯不是敗了,那就看看此後蘇聯和古巴的反應吧。


古巴導彈危機促使克里姆林宮下決心大力發展核武器,改變劣勢,洗刷當年“懦夫的恥辱”。到60年代末蘇聯終於趕上了美國,使蘇聯在全球爭奪中逐步轉守為攻。到70年代晚期冷戰變得更加激烈更加持久了,影響著整個“和平的”國際體系。


當時的古巴人堅決不同意撤出導彈,但赫魯曉夫還是這樣做了,古巴人感覺他們被忽視、被背叛了。格瓦拉對此更加氣憤,他說:“美國人想消滅我們的身體,但赫魯曉夫的退讓卻毀滅了我們的精神。” 米高揚厲聲回答到:“我們看見你們準備漂亮地死去,但我們相信這不值得漂亮地死。”

核軍備競賽沒有贏家。蘇聯核力量在上個世紀80年代達到令人恐怖的水平,但支撐核力量的背後卻是民窮財盡,導致綜合國力的全面衰落,為一個超級大國的分崩離析埋下了苦澀的種子。


今古達觀

這個問題不要拿結果去推理過程,而是需要從頭開始看問題。先說個趣事兒:當時美國總統訪問蘇聯,赫魯曉夫陪同來訪的美國總統參觀香腸製造廠,在參觀的時候,赫魯曉夫說:我們蘇聯的核彈製造速度跟做香腸一樣!然後給美國總統嚇得趕緊加快核武器的製造,但是誰能想到堂堂蘇聯總書記是一個滿嘴跑火車的主呢!

言歸正傳,古巴導彈危機真實的情況是雙方領導人都處於懵逼狀態,這特麼哪跟哪啊就快打起來核戰爭了??雖然蘇聯也想在美國的後院點一把火,但是這次美國動真格的了,依靠強大的海空軍實力直接讓蘇聯退縮,而那時蘇聯能打到美國本土的核武器也只有個位數,而美國手中可以打到蘇聯本土的核武器起碼三位數,還不包括歐洲的各軍事基地。但是說到底所有的“衝突”都是總統層面以下的(總統默許並不代表沒有迴旋餘地),然後隨便找個臺階兩位老大一商量,有一方就坡下驢這個事兒就解決了。歸根結底還是蘇聯真正的實力遜於美國,其巔峰實力也僅僅是同年美國的7成而已,並且只保持了很短時間,美國當時調用圍困古巴的軍隊就有68個航空中隊、8艘航母+90多艘戰艦,可以稱之為水洩不通,蘇聯並沒有力量來突破這一包圍,所以不得不妥協。


震01001

古巴導彈危機已經過去了近六十年,深切明白箇中厲害的人,至今仍心有餘悸。那是一場差一點就引發核大戰的事件,世界各國政府都在屏主呼吸,估計掉根針在地上都會聽得清清楚楚。現在的人們大都能輕鬆的談論這個話題,豈不知,如果真的爆發了 核戰,哪個國家也不能保證獨善其身,短時間就可能造成大量的無辜的平民生靈塗炭。現在很多人都在詬病赫魯曉夫最後關頭的認慫,豈不知,正是他的認慫,才避免了一場世界性的災難。當年的赫魯曉夫和現在的特朗普有點相似,直率,暴躁,滿嘴跑火車,還特別死要面子,就是這樣一個不靠譜的人卻在最後關頭,拋棄了虛榮,避免了一場人類浩劫。我們真的不應該再詬病他!


人生觸底反彈

赫魯曉夫就是一條外強中乾的狗,除了粗魯,就是個沒腦子和膽量的。原子彈並不在於多少,就算蘇聯只有一百枚,精度不夠,美國也不敢使用,除非肯尼迪瘋了。蘇聯陸軍在歐洲大陸擁有巨大的裝甲優勢,美國也擔心其向西突擊。蘇聯唯一弱於美國的就是海軍。古巴導彈危機比拼的不是軍力,而是雙方領導者的勇氣和決心,赫魯曉夫表現出了自己的無能和膽怯!下令在北約與華約邊境集結兵力,公開宣佈進入備戰狀態,發佈國防動員令,開始徵招後備兵員,並選擇合適的區域製造些邊境小摩擦、小衝突,造成一旦美軍膽敢向導彈運輸船開火,立即向歐洲西部發起進攻,藉此一舉拿下整個歐洲的態勢,讓肯尼迪去品嚐後果,果斷命令運輸船前進,讓他開火好了!蘇聯在1957年發射了第一顆人造衛星,蘇聯是第一個擁有洲際彈道導彈的國家,它並不需要跑到國外去打擊美國目標。對於原子彈巨大的殺傷範圍來說,其運載導彈精確度差距,就是笑話!1961年,蘇聯剛試爆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當量的氫彈。狹路相逢勇者勝,赫魯曉夫只是個懦夫,他一直幻想與美國改善關係,表現出政治上的天真。


沉140769451

蘇聯在美國後院古巴部署核導彈,被美國U一2偵察機發現,美國要求其撤出,並軍事封鎖古巴。由於蘇軍上校潘可夫斯基向西方透露蘇聯核導彈只有75枚,而美國有240多枚,於是肯尼迪步步緊逼,不惜同蘇聯打核戰爭,赫魯曉夫考慮到蘇聯處於下風,數量上處於劣勢,只好下令撤回去,後來決心趕上美國,加快核擴軍,終於在72年在數量上超過美國,美國主動提出限制戰略武器條約。


太陽125933863

大家普遍認為在這一場危機中,蘇聯輸了,美國贏了。但事實上這場危機沒有輸家,是全人類的勝利。蘇聯和美國的領導人都不想打核戰爭,蘇聯領導人不想打,是因為蘇聯的核實力遠遠弱於美國,美國領導人不想打,是因為美國軍方無法保證第一波核攻擊全部摧毀蘇聯的核武器,也就是說蘇聯的核武器還是有可能打到美國本土的。雖然美國不想打核戰爭,但是美國已經做好了打核戰爭的準備,而蘇聯並沒有做好核戰爭的準備。在最後危機關頭,赫魯曉夫做出了讓步,肯尼迪也做出了讓步,只是赫魯曉夫做出的讓步更多。不應該簡單用輸贏來評價他們,因為是他們最後的決定避免了毀滅性的核戰爭。


學無止境68422062

不懂裝懂!古巴導彈危機是各方作出讓步,不是蘇聯軟或怕,美國離蘇聯遠離古巴近在咫尺,古巴像美國後院,在古巴架導彈,美國懼怕,這種底線美國絕對反對,所以所以,美國不惜一切代價、後果都要反抗,蘇聯是大國,懂得,真要打起來古巴會被炸沒了,對蘇聯到不是有多厲害,而是古巴,所以美帝國這個無賴國家向蘇聯、全世界承諾保證永遠不會再侵略古巴!作為條件然後美國把在土耳其安放的導彈也撤出了,這是對等退讓,不是哪邊強或弱,確切說那個時代美等西方國家都懼怕蘇聯得很,因那時我們國家和蘇聯因為領導權問題關係鬧僵,所以不宣傳蘇聯的只美化了美帝國,所以大部分國人不知道。


專打美狗崽倭寇種

當時的蘇聯的實力和美國差的很遠,根本無法和美國抗衡,蘇聯傭有核彈頭才200多枚,美國傭有5000多枚,美國在歐洲和土耳基都部置了核武器,包圍蘇聯,核彈頭中程的就可以摧毀蘇聯西部所有的工業城市和重要目標,蘇聯沒有摧毀美國的實力,它當時的洲際彈道核\\導彈也少,射程也不精,無法打到美國的戰略目標,所以它在古巴部置核導彈主要是離美國近可以打到美國的任何地方,美國感到受到了威脅,和蘇聯商談撤回在古巴的導彈,並出現了古巴導彈危機。由於蘇聯不敢再和美國叫板,退讓了,主要是宗和國力和實力比不上美國,所以赫魯曉夫選擇了撤回了古巴的導彈已結束了古巴導彈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