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到运城第二天,朋友弄了个小中巴,带着我们兜了整整一天,看看运城留名青史的一些景致——这倒不是胡吹,其中不少还上过课本。傍晚回来的路上,车上几乎人人睡去。朋友说要请我们见识一番地道的运城菜,起码我闻声即醒。他又补充了一句,运城美食太多,一餐是吃不完的,只能尽量点些能代表的。我心里一声感慨,这已经够可以了!

席设黄河大厦一家晋味餐厅。黄河大厦曾经是运城第一高楼,后来发展速度渐快,高楼大厦渐多,才把“第一”的名号让了出去。不过,设在大厦的这个餐馆,内饰仍很气派。按理说,这种正儿八经的宴会没啥吃头,但这回遇上的毕竟大多是没见识过的当地美食,大家吃得仍很来劲。而且,朋友颇通食趣,每上一道菜都讲解一下,或做法,或来历,或特异之处,说得眉飞色舞,很是助兴,大家听得津津有味,食量未免实现了正增长。点的菜架屋叠床,但也吃了个七七八八。这我很有感受,在南宁时宴请北方来客,当然挖空心思想让他们吃点南方特有的美食,但常常遇上一种尴尬——总会点到一两个他们难以下咽的菜。请客到这份上,脸丢到家了。所以,每逢宴席,只要桌上的菜都动过,我就认为成功了一半。运城这餐,所有的菜都动过了,还不时有人称赞。朋友颇为自许,得意地问我如何,我脱口而出:“好啊,所有的菜都不咸!”话说出来我当然就后悔,太口不择言了,这不是评价菜味的用语。就像我外甥,经常也发些评说我书法的高论:“舅舅写字真好,够黑!”这种称赞,我是不愿意接受的。

我内心对运城晋南菜的完整评价,应该是这样:很好吃,而且口味不像一般北方菜那么重。

好吃不好吃,后面细说。但运城菜味不咸,确是出乎我的意料。我的印象中,北方走过不少地方,共同的一点就是做菜下盐特别大方,有些地方的菜,咸得我要拿开水涮。南北相隔遥遥,口味有差别是正常的,北方人吃南方菜,也免不了会发出鲁智深刚出家时的抱怨,“嘴里淡出个鸟来”。但北方地区的食盐摄入量远超南方是不争的事实,营养学会推荐每天盐摄入量为六克,但北方地区常常是二倍、三倍之多。离运城高铁行程只有一个多小时的西安,菜味就咸得常常让我受不了;山西本省北部的大同一带,也是咸得不得了,浓油、味重本就是晋菜的主要风格。

初尝运城菜,发现味道还比较清淡,甚至还有几道菜有明显的甜味,颜色也明艳,当然有点惊喜,乃至于脱口先夸奖这菜不咸。在这一点上,我有些个人见解,北方人喜欢吃香的,食物的香味从油脂上来,所以北方菜油盐重,香味远远就散出来;南方人则喜欢鲜味,讲究原汁原味,所有调料配菜务必以不掩盖食材本味为界线,所以口味显得清淡。

后来才知道,以山西为发源地的晋菜菜系,选料朴实,烹饪注重火功,成菜后讲究原汁原味,擅长爆、炒、熘、煨、烧、烩、扒、蒸等多种烹饪技法,基本风味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历史上影响势力强劲,大约分为南、北、中三派,地域特点明显,风味特色各异。运城一带的晋南菜,基本风味以咸香为主,甜酸为辅,口味偏清淡,重于辣、甜、微酸,菜肴擅长熘、炒、氽、烩、熏、汤、卤、烧、焖、蒸等技法和汤汁菜肴,与晋北重油重色大相径庭。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过油肉

说起晋菜,过油肉绝对是被大多数人第一个想到的。但是正宗过油肉到底怎么做?恐怕能准确说出来的还真不多。这个晋菜招牌,最初是官府名菜,历经改进,形成了一套精致考究的工艺流程。就在山西境内,过油肉做法也各有差异。不过,大概也就是将猪肉去净薄膜、白筋和脂油,切成斜方形片,加黄酱、花椒水、酱油、盐拌匀腌渍大半天,冬笋、黄瓜切同样大小,木耳、葱、姜、蒜瓣切碎片,鸡汤、绍酒、味精、酱油、湿淀粉调成芡汁,旺火下猪油,烧五成热时放肉片,迅速拨散,用漏勺捞起沥油,此即为过油。再下猪油将葱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倒入过好油的肉片,用醋烹一下,倒人调好的芡汁颠炒,淋油出锅。过油肉片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泽金黄,吃着比较开胃。我家小区楼下商铺原开有家山西面馆,兼卖一些炒菜,这过油肉算是主要角色,但吃起来不是肉片硬得发渣,就是芡汁浓得粘成一团,还浇一大勺明油。而且,过油肉最讲究的是用醋,这可家的过油肉,闻不到醋香,却酸得掉牙,吃过一两回就没什么意思了,明显比运城吃到的差太远。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炒晋糕

比如桌上一道炒晋糕。晋糕也称切糕,是山西、陕西常见民间小吃,是以江米(广西人只认得这是糯米,没有江米这个名字)和红枣为主材料的一种糕点。做法是将糯米侵泡后,倒进锅内加水煮,水热后就不断搅拌,熬的差不多熟了后,盖紧锅盖焖上一会儿,开盖将基本熟了的米,按一层米、一层煮熟的红枣另置盆内,上锅蒸半个小时候左右,就成了香香软软的晋糕。吃的时候还可以再蘸点白糖,吃在嘴里顺滑甘甜,嚼起来也很劲道。做炒晋糕时,要多下油和糖一起猛炒,炒出来亮津津的,又香又甜。如果在南方,就这是一道不错的甜点,完全可以在广式早茶上供应,喜甜食的人,估计会吃得乐不可支。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石板凉粉炒馍

有道菜,石板凉粉炒馍。就算是南方人,也知道馍大约就是馒头,凉粉也不少见,但两样可以当主食吃的东西炒在一起,就没见过了。问了一下,做法并不复杂,多下油,烧热后下豆瓣酱,加姜末炒出香味,把馍掰成大块下锅煸炒,吸足红油后,放入凉粉块,加调味料再炒分把钟,待凉粉入味即成。吃起来,口感很难形容,觉得陌生,馍炒过后竟很有嚼头,凉粉看作颇像牛筋,牙一碰就化,这两种口感怎么凑一起了?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摆在橱柜托盘上的卤羊拐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卤羊拐我们点了五根,装了两大盘

卤羊拐算是大菜。刚进店时,我在大堂溜达,看到这东西就很有气派地摆在大堂一个玻璃橱柜里,用个托盘装着厚厚一摞。橱柜底下一口大铝锅里,还泡着大半锅。知道我们的食量,朋友只点了五个,但也只是吃了一半多。奈何这么明目张胆那么一大坨肉,南方人多半是吃不消的。朋友说,他们自己吃,起码每个人来一条。有次招待德国专家,他原说不吃羊肉,但看着每人都抱着一条羊拐啃,无聊之中也抓了一条,啃了起来,而且当场发现真趣,吃完后又抓起了另一条。我想,洋鬼子本来就属肉食,他当然有这个肚量。我们中国南蛮子,以碳水化合物为主,当然消受不了啦。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红焖黄河大鲤鱼

同样摆在橱柜里标榜的,还有一垛红焖黄河大鲤鱼,橱柜旁也照样装着半锅,服务员还用勺子捞起来给我拍照。黄河沿岸,大多有大鲤鱼的说法,说起菜式来源,也往往和“登龙门身价百倍”牵扯起来。不过,黄河鲤鱼以肉质鲜嫩、营养丰富,确实闻名全国,历史上曾作为贡品上贡,为中国四大名鱼之首,营养、经济价值很高。北方人吃鱼,喜欢红烧或香煎,就是要吃香的。我们在运城吃的鲤鱼是怎么一个红烧法,不甚了了,但一般红烧做法,无非是将鱼煎炸至两面金黄,下油烧热后炒香姜片、蒜片、辣椒片和大料,再放入煎好的鱼,加料酒、醋、糖、五香粉等调料,倒入适量开水炖制,收汁后撒上香菜葱花出锅。人有烧法,是把鱼两面蘸上干面粉拍牢,油烧热后入锅,一样煎至两侧金黄,加汤加醋加料酒,倒入滚水烹至熟透入味,收汁撒香菜段出锅。我们吃的这条大鲤鱼,是糊了面粉的,但在饭店里,只能早早做好,一大锅汤泡着,等待客人点用。对南方人来说,如此烹制,吃起来是很香,但口感有些发柴,甚至感到吃不出鱼味儿来。假使蒙住洪七公的眼让他猜,他未必能猜出是什么鱼。两广人喜欢清蒸或清炖,这种清炖的办法和北方有所不同,讲究的是把鱼肉炖得鲜嫩,鱼汤非常鲜美。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酱梅肉

席间还上了一道酱梅肉,也是有名晋菜。相传晋商常家的创业始主常威。常威读书时吃饭时常将菜里的白肉挑出。一次有人给他送来一罐酱豆腐,常威灵机一动将肉蘸酱豆腐吃,果然咸香不腻了。后来成了一道名菜。酱梅肉是将五花肉切薄片长条骼下酱豆腐、葱姜、糖腌制后码盘蒸熟,吃起来不柴、不腻,香烂醇厚,色泽红润,入口酱香。这道菜一般都配有白馍或荷叶饼,裹着肉吃,有点像陕西肉夹馍,但味道要鲜美得多。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小米野菜烩丸子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芝麻盐菠菜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原味烤豆腐,我差点当成了烤芋头片儿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汾酒牛肉

说来南北饮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比如头道先上的小米野菜烩丸子,类似南方的羹汤,但吃起来像是菜或主食。菠菜洒了厚厚一层芝麻碎,很香,南方大多直接炒或焯后凉拌。运城豆腐、豆干有名,我们点了一道烤豆腐,看起来像烤广西盛产的芋头片儿,蘸着椒盐吃,爽口之至。这些做法都让人开眼界。卤牛肉片是加了山西名酒汾酒的,有异香。总之,很开眼界。有分别并非说南北饮食哪里更好,无非就是一个习惯问题,其实各有擅长。出远门水土不服,其实包含着一个内容,就是不适应异乡的饮食。当今时代人员、物资交流方便,人们有着史上从无的便利外出品尝各地美食,很多地方美食也迅速传播到南北各地。在饮食上,人们享有了更充分的选择。好吃不好吃,看自己的感觉,觉得好吃就多吃些,觉得不好吃就不吃,没谁勉强你。但我觉得有机会见识一下各地美食,总不至于损失什么。至于网上经常有人胡喷,除了他家的菜,其他都是不好吃的,我不赞同这种态度。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拌河东三丝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河东涮牛肚

一边吃喝,朋友一边侃侃说来,真是长了不少见识。甚至最好的小米在晋中,但他们也常买不到真货,都扯了出来。这晚上,我耳朵的收获,要比嘴巴大。比如,拌三丝为何叫河东三丝,因为运城古称河东,名人辈出。唐代政治家、文豪柳宗元是运城人,人们常称他柳河东。还有一道内套钢桶的小木桶装着的涮牛肚,全名也叫河东涮牛肚。这道涮牛肚用的是芝麻酱来涮,所以贼香。可见,河东这个词是有分量的,由不得不再三引用。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鲜豌豆糕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拌皮冻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烩娃娃菜

运城是个人文荟萃之地。现在的读书郎,学问扎实的没多少了,虽从课本和甚至电视剧里,总还知道一些大人物,名字也震得他们耳朵嗡嗡响,但这些大人物出生于运城,凭他们那点小学问就未必能够知晓。简单列举一下,五帝之一的舜帝、治水的大禹、春秋思想家荀子、助越王灭吴的春秋商业精英陶朱公范蠡、战国名将廉颇、主张连横合纵的战国纵横家张仪、汉代史学家司马光、三国名将关羽、初唐四杰之一王勃、唐代诗坛奇才王维、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留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唐代诗人王之涣、唐朝大将薛仁贵、著《资治通鉴》的宋代史学家司马光、元代戏剧家关汉卿,这些都是读书郎应该知道的。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西厢记》里张生和崔小姐约会的西厢房,便在这普救寺

人说陕西地下文物多,山西是地上文物多,但从运城一地来看,就有二十四个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全国地级市中最多的。全国规模最大最完整的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就在境内,首都圣地芮城永乐宫是罕有的艺术宫殿,相传与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有关系;《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以王之涣“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闻名的四大名楼之一鹳雀楼、著名的中国死海运城盐湖,均在这里。近年来受电视剧影响,山西的晋商豪宅大院引人瞩目,纷纷成为旅游热点。但外地人往往只知道乔、王、常三家大院,朋友带我们看了一个还未开发完的李家大院,据说面积比其他大院都大很多,里面的房子简直像迷宫,让人叹为观止。前些年才出土的黄河大铁牛,尤其让我开了眼界。在我国首次发现的黄河古渡口遗址浦津古渡边,留下了四尊唐代开元铁牛,分别为四十五吨和七十吨重各两尊,原为稳固蒲津浮桥,维系秦晋交通而铸,是我国第一次发掘的大型渡口遗址,为我国目前发现的重量最重、历史最久、工艺水平最高的珍贵文物,国内外极为罕见。

赞扬运城菜的第一句话竟然是:不咸

两对黄河大铁牛,大的七十吨,小的四十五吨,看得出来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