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美人魚”嗎?

平齋微說

自古以來,有關海洋的神奇傳說數不勝數,其中流傳最廣和最引人入勝的莫過於海洋深處那些美人魚的傳說了。在電影《加勒比海盜4》中出現的美人魚形象,令人感到驚豔,但那些長著美女面孔的海洋怪物卻是邪惡的,她們會毫不猶豫的吃掉那些被迷惑住的水手。那麼到底世界上到底存不存在美人魚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最著名的三種說法。

“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魚”

1990年4月,中國《文匯報》有這樣一則報道:一隊建築工人,在索契城外的黑海岸邊附近的一個放置寶物的墳墓裡,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生物。這一發現的消息是由蘇聯考古學家耶裡米亞博士在最近透露給西方的。他透露說,那無疑就是人們傳說中的美人魚,她看起來像一個美麗的黑皮膚公主,下面有一條魚尾巴。從頭到尾長達173釐米,相當於一個地球人的身高。但很可惜在人們發現她時,她早已死亡了,科學家相信她死時約有100多歲的年齡。

1991年8月,美國兩名捕鯊高手在加勒比海海域捕到11條鯊魚,其中有一條虎鯊長18.3米,漁民解剖它時,在它的胃裡驚奇的發現了一具奇怪的骸骨:上身像成年人的骨骼,骨盆開始卻是一條魚的骨骼。漁民將之轉交警方,檢驗結果證實是一種半人半魚的生物。參加檢驗工作的美國生物學家埃毀斯度博上說,從他們所掌握的證據來看,美人魚並不是傳說或虛構出來的,而是確實存在的。這群生物學家固執的認為地球上不止是有陸地上生活的人類,在海洋裡面也有,那就是傳說中的海底人,他(她)們跟人類一樣的生活,只不過我們在陸地上,他(她)們在水中。

“上半身是魚,下半身是人”

1980年8.24日,科威特《火炬報》刊登了一組照片和文字。人們對此事非常震驚,上面刊登的照片是在紅海附近發現的一具“類人”物種的屍體。她長著類似於魚的頭顱,腮部可以開合,但身子卻是女性的樣子,有著人的兩條腿和兩隻手,但腳趾和手指間由蹼連在一起。就如美國科幻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主人公的手掌腳掌一樣。人們不由的懷疑美國人是否早就發現了這種奇怪的物種,繼而拍攝出電視劇。

“來自海底的活人魚”

1962年曾發生過一起科學家活捉到小人魚的事件。一艘載有科學家和軍事專家的探測船,在古巴外海捕獲一個能講人語的小孩,皮膚呈鱗狀,有鰓,頭似人,尾似魚。後來,小人魚被送往黑海一處秘密研究機構之中,供深入研究。

美國人普利尼是第一個詳細記述美人魚的自然科學家,他曾去過多個國家研究美人魚,並且得到了真實標本。他寫道:“至於美人魚,也叫做尼厄麗德,她們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身體粗糙,遍體有鱗,甚至像女人的那些隱私部位也有鱗片。

1991年春,考古學家在南斯拉夫海岸發掘到首具完整的美人魚化石,證實了這種動物的確曾在真實世界裡存在過。追溯一下歷史就會發現,在早期的海上探險中,也有人倉促看見過美人魚,甚至在哥倫布1492年的航海日記中也提到過美人魚。他寫道:“我看見3條美人魚,它們從海上躍起很高,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人樣的面孔,但不像傳說中的那樣美麗…..終於有一天,水手們在波爾內島附近抓到了一條美人魚般的怪物,它有1.5米長,長著人類的面孔,和魚一樣的尾巴。在它的口中,滿是尖尖的鋒利牙齒,這個奇怪的傢伙在船上裝滿水的大桶裡活了4天零7個小時後死掉,因為它很快就腐爛了,水手們把它丟進了海中。”

在古老的航海日誌中,類似發現美人魚的記載有很多,因此很多生物學家和科學家認為,海洋深處肯定存在著真正的“類人物種”。

但也有一些科學家認為,傳說中的美人魚實際上就是海中的海牛或海豹類動物。它們擁有與美人魚相似的特徵,海牛的身體雖說比婦女的身軀略大,但雌海牛的胸部與人類女性的位置相似。至於在寒帶或溫帶海洋看見的“美人魚”,則很可能就是海豹。海豹有肢狀前鰭和逐漸縮小的身體,有溫柔迷人的眼睛,而且還會跳躍,這跟傳說中的美人魚十分相似。

那麼美人魚到底存不存在呢?筆者認為應該是真實存在的,因為現在網上有很多關於美人魚的照片甚至還有視頻。地球上70%被海洋覆蓋,我相信深海之中藏著太多太多不為人知的秘密,或許科學家肯定的海底人真的就存在。


大獅

西方所說的美人魚“mermaid”和我國古代文獻裡記載的人魚存在一定區別,而且我國古代的“人魚”本身就有幾種不同的含義。

文獻裡記載的“人魚”大多指的是聲音像嬰兒一樣,有四足的鯢魚,所謂“人魚似鯰而四足”,是一種兩棲動物,也被稱作“孩兒魚”,現在的娃娃魚就是大鯢。《山海經》記載其吃下後可以不生痢疾。秦始皇陵以人魚之膏為燭,有可能就是指的這類(目前這點存在爭議)。

人面魚身的生物也有記載。《山海經》中有一海中姑射國,“其西南有陵魚,人面,手足,魚身”生活在海中,是比較接近美人魚的形象,容貌是否美麗則不得而知。也有認為“陵魚”和“人魚”發音相近,指的就是神話中的人魚,而鯢魚則是動物中的人魚。

鮫人則是另一個比較接近美人魚的生物,《搜神記》、《博物志》中記載,鮫人像魚一樣生活在水中,眼淚能夠變為珍珠(鮫珠),且能夠紡織布帛(即後世所稱之鮫綃),會在傳說中的燈火往來的海市出現,不過仍然不知美醜。宋代《太平廣記》引唐《洽聞記》的記載中明確提到人魚的美貌:“海人魚狀如人,眉目口鼻手爪,皆為美麗女子,皮肉白如玉,發如馬尾,長五六尺。” 南宋《夷堅志》中則有記載:“乾道六年,湖州市中弄蛇客養一魚於瓦盆。狀似鯰而色黑,腹下出兩手若壯夫者,十指皆具,蓋所謂人魚也。”

《天中記》引用了宋代《徂異記》中一段有關人魚的記載:“侍制查道奉使高麗,晚泊一山,望見沙中有一婦人,紅裳雙袒,髻鬟微亂,肘有紅鬣。明代《海語》中又稱這種人魚能夠魅惑人,行船時如果遇到,為防止其作祟,要做法禳除。可見直到南宋時期,人魚的形貌仍不統一,離“美人魚”也有一定差距。

清代有關人魚的記載則比較雜亂。《南越筆記》中稱人魚“被髮紅面,乘魚而往來”。雄者為海和尚,雌者為海女,將“盧亭”歸為人魚的一種,稱“其長如人,有牝牡,毛髮焦黃而短,眼睛亦黃,面黧黑,尾長寸許,見人則驚怖入水”。這一記載中的人魚比較接近西方的“美人魚”,但是從記載看,恐怕樣貌實在不怎麼美。而清代的一些民間小說中則提到了“美人魚”的名稱,但是也是一種雜糅了西方人魚面膜與我國古代人魚膏等設定的形象。因此,我國古代的人魚和西方“美人魚”區別比較大,而明清兩代的人魚形象的雜糅之感有可能受到了外部影響。

參考文獻:

《太平御覽》《太平廣記》《海語》《山海經校注》《夷堅志》


太常吸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