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一書是梭羅在講課提綱並加以整理、寫作的基礎上,對自己在瓦爾登湖旁建屋、居住一生活過程中的記敘、總結與感悟。

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在1845年7月4日梭羅來到瓦爾登湖旁,砍下林木,買下材料,蓋起了自己的小木屋。在小屋生活的兩年間,他在湖邊徘徊,在林中彳亍,在屋中默然而坐,思索人生的真諦。這兩年間沒有太大的波瀾,但是卻對他的一生產生了無可比擬的影響。這是一種由內而外的結果,它又通過外在的經歷演化為了內心的靜謐,可這種心靈的至高靜謐是許多人一生都無法體會的。

本書由“經濟篇”、“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閱讀”、“聲”、“寂寞”、“訪客”、“種豆”、“村子”、“湖”、“貝克田莊”、“更高的法則”、“禽獸為鄰”、“室內取暖”、“舊居民;冬天的訪客”、“冬天的禽獸”、“冬天的湖”、“春天”、“結束語”[i]幾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特點,又都有著某種程度上的關聯,層層相獨立而又層層相關,其最終都指向了一個主旨——生活與自由。

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讀《瓦爾登湖》這本書的過程,便不得不想起來陶淵明的詩: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 其三》)二者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相似之處。作為超驗主義的代表人物,梭羅在本書中的文字也表達了他崇尚自然,追求自由,追求最基本的生活的觀點,正如書中所寫:“我願意深深地扎入生活,吮盡生活的骨髓,過得紮實,簡單,把一切不屬於生活的內容剔除得乾淨利落,把生活逼到絕處,用最基本的形式,簡單,簡單,再簡單”,“生命的一些問題”都需要從自然中去求答案,因為一個人只有在自然中才能達到精神和靈魂的昇華”。

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然而相比於中國古代的落魄文人,亦或是相比於功成名就之後明哲保身的政治家,梭羅更像是一個原本就屬於自己內心的人,他在自己的內心深處縱橫捭闔。或靜立湖邊思索,或踱出森林與朋友“會晤”,這是一種出世與入世之間的平衡。他也並沒有完全的封鎖自己,並沒有完全地、一味地逃避現實,在隱居過程中,他仍關心著國家與人民,他為著廢除黑奴制而奮鬥,為著讓這個國家變得更自由更美好而不斷付出。

雖然沒有哪一種境界比其他境界更加高明,不管是出世還是入世都有著自己的衡判標準,然而出入世之間達到一種平衡狀態確實非常難以達到的境界,它不僅要求著一顆平靜的心,還要求著能夠沸騰的胸腔,有著熱血與思考。我們可以說梭羅做到了,但我們也可以說梭羅更偏向於那一種更喜歡在獨處中昇華。總之,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不然只能成為其他人價值觀之下的犧牲品。

擁有自我的一份見解,不輕易被別人的想法磨滅。在寧靜中思索,在喧囂處昇華,堅守內心的自由,我想,這就是我從梭羅身上所學到的吧。

空靈與自由,不羈與規索——《瓦爾登湖》


·[i] 目錄採用徐遲譯本 (【作者】: [美]亨利·戴維·梭羅【譯者】:徐遲【出版社】:上海譯文出版社【出版日期】:2009-6-1第1版 2010-8-1第5次)

下文所引用《瓦爾登湖》內容均來自此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