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帶我們回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瓦爾登湖》,中國大陸譯“瓦爾登湖”,臺灣譯“湖濱散記”,是美國作家亨利·戴維·梭羅所著的一本著名散文集。

該書出版於1854年,梭羅在書中詳盡地描述了他在瓦爾登湖湖畔一片再生林中度過兩年又兩月的生活以及期間他的許多思考。當我們離自然越來越遠的時候,當我們的精神已經越來越麻木的時候,《瓦爾登湖》這本書無疑能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瓦爾登湖》——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內容簡介

《瓦爾登湖》共由18篇散文組成,在四季循環更替的過程中,詳細記錄了梭羅內心的渴望、衝突、失望和自我調整,以及調整過後再次渴望的複雜的心路歷程,幾經循環,直到最終實現為止。表明了作者用它來挑戰他個人的、甚至是整個人類的界限。但這種挑戰不是對實現自我價值的無限希望,而是傷後復原的無限力量


《瓦爾登湖》——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在《經濟篇》中,作者描述了自己開始自給自足的生活,並敘述了與農夫和鄰里的交往。正是在這種親身體驗與交往中,作者瞭解到農民生活的艱難,批判了那些富人奢侈的生活,認為“大多數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渭生活的舒適,非但沒有必要,而且對人類進步大有妨礙”。

接著,在《我生活的地方;我為何生活》中,作者描述了他生活的地方霍爾威爾“真正迷人之處”。在文章的開頭,作者在想象中下田園,並親自耕耘。作者展現了美麗的田園風光。在這樣的地方,作者認識到,“生也好,死也好,我們僅僅追求現實”,現實才是生活所應該追求的全部。


《瓦爾登湖》——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在《閱瀆》中,作者討論了他對讀書生活的看法,他認為“讀得好書,就是說,在實實的精神中讀真實的書,是一種崇高的訓練”。生活使人加深對現實的看法,但一本優秀的書籍能使人得到進步。

在《寂寞》中,作者描述了在森林中一個人生活所特有的感受——寂寞。作者並沒有直接描述,而是通過其他一些動物來反襯心中的感覺,“牛蛙嗚叫,邀來黑夜,夜鶯的樂音乘著吹起漣漪的風從湖上傳來。搖曳的赤楊和松柏.激起我的情感,使我幾乎不能呼吸了,然而如鏡的湖面一樣,晚風吹起來的微波是談不上什麼風暴的”。雖然寂寞使作者“幾乎不能呼吸”,但他認為這並不是生活中最可怕的,因為“寧靜不可能是絕對的”。

作者在這個時期裡,雖然選擇了一種隱居的生活,但並不意味著作者真的不想看到其他人。在《訪客》中,作者說:“我也跟大多數人一樣喜愛交際,任何精神旺盛的人來時,我一定像吸血的水蛭似的,緊緊吸住他不放。”作者與漁民、獵戶、詩人和哲學家來往,一起交換生活的意見,因為作者認為來到這個森林的人,

都是“朝聖者”。


《瓦爾登湖》——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在《種豆》中,作者表達了勞動與收穫的喜悅。作者並不是為了自己生活的需要而種豆,而是為了自已的自尊。通過自己親自種植,收穫豆子,並將多餘的賣出,作者在這個過程中體驗到勞動所帶來的人生的快樂與自尊

在《禽獸為鄰》中,作者描述了與自己共同生活在瓦爾登湖邊的一些動物。它們在雪地上留下了生活的足跡,讓作者感覺到它們的存在,作者認為“也許它們愛這一片湖水,理由跟我的是一樣的吧”。也就是說這些動物和自己一樣,都是為了自己能夠自由的生活才來到這個自由的森林。在《冬天的禽獸》中,作者還描述了冬季在瓦爾登湖的動物,它們使空曠的田野充滿了活力。

在《春天》中,作者描述了春天來臨後的瓦爾登湖。瓦爾登湖終於開凍了,“春光來臨之前的一切瑣碎事”,都在春光的照耀下變得微不足道。“太陽的光線形成了直角.溫暖的風吹散了霧和雨”,就這樣,新的生命開始了自已的生活。作者這樣盛讚春天:“春天的來臨,很像混沌初開,宇宙創始,黃金時代的再現。”


《瓦爾登湖》——帶我們迴歸心靈的純淨世界

在《結束語》中,作者向所有的人宣講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與理想:“不必給我愛,不必給我錢,不必給我名譽,給我真理吧!我們身體內的生命像活動的水,新奇的事物正在無窮無盡地注入這個世界來,而我們卻忍受著不可思議的愚蠢。”

創作背景

19世紀上半葉的美國正處於由農業時代向工業時代轉型的初始階段。伴隨著資本主義社會工業化的腳步,美國經濟迅猛發展,社會不斷進步,蓬勃發展的工業和商業造成了社會大眾當時普遍流行的拜金主義思想和享樂主義思想佔絕對主導地位。同時,也刺激著人們對財富和金錢的無限制追逐,人們都在為了獲取更多的物質財富,過上更好的物質生活而整日忙碌著。聚斂財富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唯一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標可以不顧一切。人們瘋狂、貪婪、過度的拉取、霸佔有限的自然資源,開墾荒地的同時,大面積的森林也隨之消失,大機器的轟鳴聲隨處可聞,而鳥兒的歌聲卻很難尋覓。人們無限制的向大自然索取,最後也遭到了大自然的嚴厲懲罰。導致森林覆蓋率急逸下降,水土流失日益嚴重,生物的多樣性不斷減少等等一系列的環境問題,使得整個自然生態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壞與汙染,而且

人類自身的生存環境也變得岌岌可危。

從1845年7月到1847年9月,梭羅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邊,差不多正好兩年零兩個月。瓦爾登湖不僅為梭羅提供了一個棲身之所,也為他提供了一種獨特的精神氛圍,之後他推出了自己的作品《瓦爾登湖》。

評價

中國文學大師張愛玲在"梭羅的生平和著作"一文中這樣評價梭羅:“就好像我們中國古時的文人畫家一樣,梭羅並不是一個以工筆見勝的畫匠,可是他胸中自有山水,寥寥幾筆,隨手畫來,便有一種掃清俗氣的風度。技術上雖未必完美,可是格調卻是高的。”

《瓦爾登湖》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梭羅能夠通過藝術來實現自己決意要做的事業。通過創造一個有機的形式,他使自己的決定獲得了新生:通過有意識的努力,他重新獲得了一種成熟的恬靜,如果說那不是黃金年齡的清純狂喜的話。——謝爾曼.保羅(美國著名評論家)

在過去的一百年裡,瓦爾登湖已經成為美國文化中純潔天堂的同義詞。——伊拉.布魯克(美國評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