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梭羅的“湖”


瓦爾登湖,梭羅的“湖”

瓦爾登湖

如果有人說自己有些孤獨,不是那麼快樂,讓我推薦書,我都會真誠地推薦《瓦爾登湖》。這並不是一本易讀易懂的書,裡面探討的話題,可能也有些日常、瑣碎,甚至有些流水賬。

年少時,讀《瓦爾登湖》,我總是看不了幾頁就放棄了。每每遇人推薦,再讀幾頁,還是索然無味。梭羅和他的田園生活,在那時的自己看來,多少有些寡淡。

那時的自己,更喜歡濃郁的文字,熱情的表達,離奇的經歷。從不敢想象,也不期待一個人獨自生活在類似瓦爾登湖的地方。那時的我,更偏愛光怪陸離的城市,熱鬧的生活,擁擠的人群,好像容身其中,機遇會更多,自己也會更有希望。

我考研究生,一考考了兩年,第二年時,再讀瓦爾登湖,覺得梭羅就是我最好的老師。

他獨自生活在瓦爾登湖兩年零兩個月,那裡不僅是他的棲身之地,更是他獨特的精神故鄉。而我一個人在考研的路上折騰,想象自己並不孤獨,至少還有梭羅這個理解孤獨,瞭解人性的作者。

或者是,一直走到現在,每當被人誤解,走一段無法逾越的路,失去一樣珍貴的東西時,我都會想起瓦爾登湖。

梭羅是個有著法國血統的美國人,只活了四十五歲。

他是如此獨特,他喜歡走路,並認為走路要快於乘車,因為乘車的話你要先掙夠路費;他曾在哈佛大學接受過最好的教育,但他選擇了隱居,他想看看自己如果像一個原始人一樣凡事自己動手,生活可以簡單成什麼樣;他生前出版過幾本書,但是並未有太多人關注。

但他依然堅持做自己,獨居,叛逆,不同於世界他人。當然,他深深吸引著我們的恰是他的獨特性。若人人都是星河中的繁星,那麼他就是離經叛道的那一顆,引人注目,格外明亮。我們被他的光芒吸引,卻無法靠近他,也無法成為他。

我們無法定義他,他是隱士嗎?可他從不鼓勵任何人像他一樣獨隱於世。

他是田園生活的締造者嗎?他卻說,自己只是大自然的摯愛者,再沒有比自由地欣賞廣闊的地平線的人更快活的了。

旁人問怎樣融入大自然?他說不要摘花,但要把汗灑進大地,把腳深深踏入土地中,當你成為自然的一部分,就會和它成為一體。

所以,梭羅的朋友才會認為他就像一棵樹一樣,如同惠特曼所寫:它孤獨地站立著,有些青苔從樹枝上垂下來,那裡沒有一個同類,它獨自生長著,發出許多蒼綠黝碧的,快樂的葉子。

讀至此,我們才會發現,旁人認為梭羅是怎樣的,他都毫不在意。他專心致志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心無旁騖,一心一意。

當然,我更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地方,從出生之後,我們都在努力地尋找著它。直到我們終於偶遇一個地方,即使身邊的人素不相識,他卻熟稔,且找到了安靜。我們可能終老於此,也可能會離開,但我們會感恩這個地方。就像我考研、求學來到了北京,而後又在那座城市工作,定居。

我的朋友小布丁問我,你每次出差,落地在哪裡最心安,那裡就是你的家。

而北京於我而言,早已超越了家,它代表著安全感、熟悉感,以及最親密無間的生活。

那些感覺不到幸福,感覺不到快樂的人,那些終日昏沉、憂鬱、沮喪的人,不妨卸下情緒的重擔,試著像梭羅一般去尋找,去發現,唯有如此,你才能發現,我們都會遇見一個地方,一個城市,你也不知為何,就是願意甘心留下來。為此,你的內心一掃陰霾。

當然,你願意留下來的地方,也不見得是一個地方,可能是你最喜愛的一種生活方式,給你感受最為豐富的書香世界,你最喜歡的一樣樂器,哪怕是一處讓人心安的日落,或一張張可以記錄日常的照片。

去找屬於你的“湖”,別怕一個人,別怕孤獨。

作者:韋娜,著有《世界不曾虧欠每一個努力的人》《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