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楊絳先生曾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

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身處俗世,做為俗人一個,誰又能真的能遺世獨立而不受世俗觀念與價值導向的影響?

從出生開始,我們就活在了周圍人的眼光下,他們的看法與評判,影響著我們要如何扮演“人”的角色。

如果某人的言行舉止異於大眾,往往會被視為異類,容易被孤立;人又是害怕孤獨的,於是我們總在努力地融入各種群,避免自己顯得怪異、不入流。

生而為人,我們又都各自獨立,有自己想要追求的人生,那麼如何在合群與保持獨立之間保持平衡,我覺得這是需要思考的問題。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一、梭羅的瓦爾登湖

一百多年前,有個叫亨利·戴維·梭羅的人,在1845年7月4日的那天,他獨自一人來到瓦爾登湖畔安家落戶,過一種離群索居的生活。

他用雙手建造他的房屋與生活必需品,用雙腳丈量他眼裡的世界,與動物、植物為鄰。

1847年9月6日,他離開了他所鍾情的瓦爾登湖,回到城市。

這場獨居生活是他人生中的一次實驗,也是他探尋物質生活的界限、尋找精神樂園以及思考人生的一種生活方式。

後來他把這段在瓦爾登湖畔的生活經歷和人生感悟彙集成書,《瓦爾登湖》就此問世。

兩年零兩個月的瓦爾登湖畔的生活,應該是他生命裡最美好的一段時光,精神的富足,帶給了他現世的安穩。

二、走進《瓦爾登湖》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第一次知道《瓦爾登湖》是在董卿的《朗讀者》節目裡,飼養員林兆銘讀了一段《瓦爾登湖》描寫動物的場景。

帶著對於動物世界的好奇,我第一次打開了《瓦爾登湖》,那一刻的我,彷彿進錯了門,梭羅曾經歷的生活離我的實在太遙遠了,他的某些觀點太理想化、太固執(這是我當時的想法),根本不適合自己。

一本曾經渴望閱讀的書,真正捧在手上時,我卻無法發現和享受它的美。

一個百無聊賴的下午,我再次選中了它,也許是冥冥之中,我們的緣分真的到了。

這一次,我竟被它完全吸引了。

隨手翻開一頁都可以閱讀,不必擔心漏掉什麼重要情節、關鍵人物;無論是描寫日常生活瑣事,動物友鄰還是關於人生的思考等,這些都讓我感到如此親近與親切。

三、減法生活,加法人生

梭羅倡導的那種極簡主義生活,我是辦不到的。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當我為生活為前途而迷茫、惶恐不安時,梭羅的《瓦爾登湖》帶給我片刻的寧靜,給自己的心終於找了一個停歇之處。

他說生活不止一種方式,“不必在這一種生活上耗費太多時間”。

從這兒我得到的啟發是,我可以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過一生,而不是別人眼裡應該過的生活;生活可以簡單,人生不能簡單。

無論是山珍海味還是青菜豆腐,無論是別墅豪宅還是簡樸小院;無論是豪華大床還是精簡的竹床……我們真正需要的物質條件都十分有限。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人生是我們難得的一次生命體驗,“我們首先應該學習大自然的簡單與平靜,我們應該驅散眉間的烏雲,為細胞注入一點活力”,以探索之心去發現世界,去豐富自己的人生。

四、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豐滿而寧靜

人們永遠不去關注那些真正值得珍視的東西,卻在表象上下足功夫”,心靈得不到滋養,無論這身皮囊看起來多麼美好,終究只是徒有其表,華而不實。

《皮囊》裡有一句話“肉體是拿來用的,不是拿來伺候的”,若我們過度在意這身皮囊,我們的精神世界將在何處安家。

生活之所以不同於生存,就在於生存之外的精神追求。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奇葩說》辯手詹青雲,貸款去哈佛讀書,這是很多人都無法做到的事,這份勇氣以及對知識的追求就讓我們佩服不已。

如果單從外表來說算不上漂亮,當她在辯論場上輕言細語就能把你帶進她的世界,引經據典的她,淡定自若的她,四兩撥千斤的她,她一出現,總能讓你誠服於她。

她又是漂亮的,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智慧的發光體。

演員胡歌因車禍受傷毀容後,說過一句話:“如果皮囊難以修復,就用思想去填滿它吧”,現在的他一邊走演員這條路,一邊尋找他自己的人生價值,這樣的他不爭不搶地做著演員,不斷豐滿靈魂、填充思想的他,讓人更加喜愛與敬重。

五、親近大自然,感悟生命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我們人類來自大自然,度過短暫一生之後又迴歸到大自然中。

大自然總是平靜而緩慢,給予我們心靈的慰藉和身體的安歇。

瓦爾登湖也許就是因為離群索居、含蓄內斂,才擁有這絕無僅有的純淨”,整日忙碌於各種社交飯局酒局的我們,是否還記得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和空間?

“與其他鳥類的幼雛相比,鷓鴣的幼鳥很快就能長出豐滿的羽毛,甚至比小雞還早熟。它們睜著寧靜的雙眼,雖然已經成熟了,卻仍露出一副純真的模樣,令人見之難忘。這雙眼睛中蘊含著一切智慧,不僅僅袒露了孩童時期的純潔,也體現了歷經世事後凝練的智慧”,多年以後的你,是否還擁有一顆年輕的心,是否還擁有一份最初的純真?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秋天,潛鳥如約而至,在湖水中褪去羽毛,盡情沐浴。清晨,當我還未起身時,它們便開始在林間肆意歡笑了”,你有多久沒有欣然赴一場約會,有多久沒有開懷大笑了?

大自然不僅僅孕育了無數的生命,提供給我們生存空間與給養,還帶給我們生命的智慧,撫慰我們行走人間的疲憊身心。

六、迴歸內心,與自己來場對話

“阻礙我們視線的光芒實則與黑暗無異,只有當我們徹底醒來時,黎明才會真正降臨”,沒有對自己人生的清醒認識,我們始終昏昏沉沉,宛如在夢中行走。

你是否只有在夜深人靜之時,才會獨自感嘆人生;然後沉沉睡去,又在清晨迷茫地醒來;一如既往地重複著,不知何時才到盡頭的枯燥乏味的日子?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你要做哥倫布,回到自己的內心,去探索新大陸和新世界”,我們每個人的潛力都是無限的,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塊處女地;回到內心深處,與自己來一次開誠佈公的談話,瞭解自己真正的需求,正視自己。

生活實苦,更苦的是我們的心。

心若得不到寧靜,前進的腳步就容易慌亂。

寧靜以致遠,心若靜,行必遠。

《瓦爾登湖》:心寧靜,行更遠

蘇格拉底曾說:“未經省察的生活不值得過。”

梭羅的《瓦爾登湖》描寫的生活方式及他本人的一些觀點,和我們之間多少有些距離,而一本好書帶給的我們是更多思考,思考如何快樂又幸福地過自己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