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世界,或許只有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也是最美的生命姿態。

疫情,讓很多人都宅在家裡,這對於很多終年在外飄蕩的人們來說是一次獨特的人生體驗。

原本忙忙碌碌的時候,多麼渴望可以有一個漫長的假期讓疲憊的心靈休息一下。但是,當這個籠罩在病毒疫情之下的長假突然來臨之時,很多人對這猝不及防的改變無所適從。

有人嘆息人生苦短、世事無常,有人排著長隊搶購雙黃連口服液,有人用造謠獲得樂趣,也有人為了防範病毒帶著十個口罩出門。

人間百態,社會萬象,在這場疫情來臨之際展現的淋漓盡致。

每天,新聞中都會報道疫情,又有多少人帶著傷痛離開這個世界,又有多少人因感染而接受治療。

北京的一個父親在參加完女兒家長會後一週就因感染病毒離世;李文亮醫生雖然第一時間為疫情發出警報,但是也帶著遺憾離開了這個世界。

原來熱鬧的場所變得空無人煙,很多小區封閉式管理,每兩天只能一人外出採購生活用品。

整個社會都沉浸在陰雲密佈的疫情之下,這給很多人心靈留下了深深的傷痕。

疫情之下,更需要保持一顆寧靜的心。因為,靜,可以治癒疫情之下的心靈傷痕。

《靜下來,一切都會好》這本書寫道:心靜,才是最美的生命姿態。

病毒可以打破我們社會的生活秩序。

當我們不能按往常一樣旅遊、上班、買菜時,我們應該意識到在這個複雜世界中不確定性是永遠存在的,並且會不時到來。我們習慣了規律性的生活,當突如其來的疫情打斷了日常規律,我們內心不能快速適應而感到迷茫。

此時,靜下心來,才能認識這個不確定的客觀世界,不被偶然到來的疫情擊倒,勇敢的面對挑戰。

身處災難之中,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會引起人心惶惶,恐慌與懼怕是很多人的心理常態。就像那個帶著10個口罩的司機一樣,如果不能靜心下來,面對病毒,脆弱的心靈更難以承受太多的恐懼。

內心如果缺少靜,那麼人們就會不安於原本平淡的生活,內心的躁動會驅使人胡作非為,最後,積累的多了,就是災難。

很多天災其實都是人禍,而內心越缺失安靜就越容易造成人禍。

就拿這次的疫情來說,就是因為生態系統的失調引起,如果不是人類肆無忌憚的捕食野生動物,病毒怎麼能傳染到人身上呢。放棄吃了千百年的雞鴨牛羊豬肉,改吃蝙蝠、吃穿山甲,這些人的內心已經因為缺失寧靜而走火入魔,這必然帶來災難。

疫情之下,無法參加朋友聚會,無法暢遊於娛樂場所,整體悶在家裡,很多人可能感覺不到快樂。

其實,快樂就存在於平靜的內心之中的。

有一本書中寫到:內心的靜,是一種根本的快樂,也是人生最簡單的幸福。當一個人內心寧靜,僅僅從一餐一飲的平淡生活中就能感受到內心的幸福,否則,即便擁有整個世界,也與幸福無緣。

內心缺少靜,還會讓我們看不懂事情的真相,失去理性和善良。

疫情之下,有的人哄抬物價,有的人賣假口罩,有的人想著如何發國難財,內心的醜陋暴露無遺。

疫情就像一面鏡子,讓我們看到人性的善與惡,世間的黑與白。

這些想著發國難財的人,如果說是因為內心缺少寧靜造成的肯定不合適,但是他們的內心一定不會是寧靜的。如果能夠靜下心來,或許理性和良知可能會阻止他們做這些喪盡天良的事。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在疫情之下做到心靜呢?

我們應該把內心的恐慌與不安放下,把偏見與傲慢放下,把遺憾與嘆息放下,把迷信與偏執放下,讓心靈迴歸到一種歸零的狀態。

我們每天可以靜心讀一本書,寫一篇日記,看一個溫暖的電視劇,利用這段宅在家裡的時間好好的陪著父母聊聊家常,給孩子講個美麗的童話故事,和愛人一起切磋一下廚藝,總之,做一些平淡但是溫暖的事。

內心的寧靜,存在於我們內心本身,我們無法用外力求來,只能做些安靜的事慢慢等待其到來。

心靜,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即便一擲千金也可能無法買來內心一刻寧靜。


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古往今來,多少貪官汙吏守著億萬家產,但是內心惶惶不可終日,這些人總是怕哪天東窗事發身敗名裂。

因為,人的外表可以欺騙別人,內心卻不會欺騙自己,只有做心安的事,才能收穫一顆寧靜的心。只有不做虧心事,才會不怕鬼敲門,內心才能寧靜。

為了獲得內心的寧靜,我們也應該學會克服內心的貪慾,學會簡單的生活,學會知足。世間的誘惑太多了,而人類具有好奇的本性,稍不留意就會陷入到貪慾的陷阱之中。而這,就會讓內心無法清淨。

知足常樂,或許就是因為疫情無法出門時,當家中沒有備下足夠的食材時,你會突然發現原來有飯吃也是一種幸福;當你每天無法去餐館吃飯,只能和愛人一起親自下廚時,可能會發現做飯也是一件浪漫的事。

幸福和心靜,都是可以通過做一些簡單是事情而獲得。

陶陽明在厭惡了爾虞我詐的官場之後,迴歸簡單的田園生活,尋找到了丟失已久的寧靜之心。

他從此當上了一個農民,勞作于田園之中,享受著“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的簡單與幸福。

此時,他的內心是寧靜的,因為內心的寧靜,他才能坦然的面對人生,寫下“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內心的靜,是面對人生的波折之後的一份坦然和從容,能讓人保持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命力。

蘇東坡的內心是寧靜的,他才能在歷經坎坷之後,還能保持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吶喊出“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當時運不齊,命運多舛時,平靜讓蘇東坡的內心無比強大,讓他看淡了成敗得失,讓他感悟出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如果說生命是一次旅行,那麼寧靜便是心靈的歸屬。

心靜,會給我們帶來快樂、安全、溫暖和幸福。

心靜,會讓迷茫中的遊子找到家園的方向。

面對疫情,莫慌、莫怕,寧靜或許才我們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只要我們團結一致、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病毒,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寧靜,才是最佳的心靈姿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