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看不透別人的生活

你的眼睛,看不透別人的生活

文/依雲

01

心理學上有一道有趣的測試題:

心理學家給兩個6歲的孩子看同一幅圖畫,畫面上是一隻小兔子坐在餐桌旁,抬手抹著眼淚,兔媽媽站在旁邊,表情嚴肅,不苟言笑。

這兩個孩子,一個是富裕家庭的獨生子,一個則是貧窮人家的孩子,家裡兄弟姊妹眾多。

當被問道小兔子為什麼要哭泣時,

貧窮人家的孩子想了想說,小兔子家沒有多餘的餘糧了,它沒有吃飽,餓的直哭,兔媽媽也非常難過。

而富人家的孩子卻反駁說,不對不對,小兔子是因為吃飽了,不想再吃,可是媽媽卻強迫它一定要把碗裡的東西吃完。所以它才會哭。

同樣的問題我曾嘗試著去問其他小朋友,

有一個小朋友說,因為它的爸爸不在家呀!

另一個小朋友說,因為小兔子挑食,兔媽媽做的東西它不愛吃。

同一幅畫,每一個孩子解讀出來的結果都不盡相同。

為什麼?

因為每個孩子成長的環境大相徑庭,所以他們對同一個問題的解讀方式也會有所不同。

一個人從小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裡,就會習慣用什麼樣的思維和角度來看待身邊的事物。

有一個我們常說的詞語,叫“感同身受”,而其實,沒有經歷過的事情,我們永遠無法真正的去理解,更無法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

就像晉惠帝說的“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那般,說出來只能叫人哭笑不得。

沒有見識過的世界,可能會有我們看不到的精彩;沒有體驗過的艱難裡,更有我們無法想象的絕望。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如此。

02

《月亮與六便士》裡的思特里克蘭德,一個英國交易證券所的經紀人,本有著牢靠的職業地位和美滿的家庭,但突然有一天,他像被“魔鬼附了體”,為了繪畫拋妻棄子,在異國他鄉,他不僅忍受著貧窮和飢餓的煎熬,為了尋求不同的表現手法,精神上也在忍受痛苦折磨。

他病得奄奄一息,被施特略夫和妻子勃朗什接回家中日夜照料,而思裡特克蘭德卻將勃朗什的人和心都拐走了。

常理上,我們都以為這是一段愛情的開始。

而用思特里克蘭德自己的話說,“我不需要愛情,我沒時間搞戀愛,只是她的身體特別美,而我正需要一幅裸體畫。”僅此而已。

當思特里克蘭德不再需要她時,她選擇了自殺。

生活並沒有就此平息。

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思特里克蘭德離開文明世界,遠遁到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

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年輕的土著女子結婚,自此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甚至在後來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他在自己的住處四壁還堅持畫完了一幅伊甸園的鉅作。

人生而有欲,思特里克蘭德費勁波折,歷經磨難,還不是為了追求名利?

可他偏不,他在臨死前,吩咐他的土著妻子在他死後將這一幅鉅作與他的軀體,一起付之一炬。

真實的世界裡,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裡,淡泊寧靜,與世無爭,與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個美嬌妻,如何抉擇,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每個人經過自己的思考,如何選擇屬於自己的生活。

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

很多時候,我們囿於自己的眼界和見識,常常會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和審視我們身邊難以理解的事與物,人性之弱點,就在於我們往往不願意承認自己在某些認知上的盲點與無知。

03

你的眼睛,看不透別人的生活

想起來之前共事的一個小女友。

女孩長得溫婉可人,看起來柔柔弱弱,做起事情來卻釘釘鉚鉚的豪不含糊,作為家裡的獨生女,大學畢業後,三年都不曾交男朋友,這可急壞了她的父母。

於是,各種介紹,各種相親,終於,N次相親後,女孩決定與一個180米多的大男孩牽手。

幾番相處下來,雙方父母皆很滿意,於是順理成章的定了婚期,從相識到相戀到結婚,短短的幾個月而已。

可是婚後的生活並不如意,男孩的父母當年是老來得子,對孩子管束的鬆懈,婚後兩人一步步介入真正的生活,女孩就發現,男孩每天就是各種葛優癱,其他什麼都不做,整個一個媽寶男。懶是自然不用說,問題是動不動就朝她大發脾氣,甚至有幾次將她推倒在地。

她傷心、哭泣、悲憤、悔悟。

可是她的朋友圈裡,我們所看到的,卻總是兩個人的各種恩愛秀。

照片上,男孩斯文,儒雅,女孩萌著嘴小鳥依人的靠著男孩。整個畫面堪稱完美。如果不是有兩次親眼看到兩個人爭吵,男孩摔門而去,留下女孩一個人坐在地上哭泣,誰不說他們是妥妥的金童玉女?

我一直難以理解的是,女孩的父母對此事竟也視而不見。曾經捧在心尖上的女兒,從來都是十指不沾陽春水,如今嫁作他人婦,卻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欺負。

事後才得知,婚期定妥之前,女孩父親生意上的合夥人攜款潛逃,要債的人只能天天堵在女孩家門口,很多人在男孩父母面前說三道四,男孩家不但沒有解除婚約,還拿出資金幫女孩父親度過難關。

而男孩雖然脾氣很壞,可人很善良;我們看到的男孩將女孩推倒在地,也是因為女孩太過任性,扯著男孩胳膊不撒手,男孩不想同女孩吵,所以拂袖而去。至於懶,也不過是一些年輕人的通病,也許被生活鞭笞,被家庭賦予一定的責任後,便會懂得怎樣生活,又有哪個人會那麼十全十美呢?

所以往往我們自以為看到的真相,可能都只是是事物的表象,就如同露出的冰山一角,而絕大多數的真相卻在水底隱藏的很深。

幸福與否,也許除了女孩自己,誰都沒有發言權。

生活從來都是屬於每個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屬於任何別人的看法。

04

就像《活著》裡的那個老人福貴,我們每個人都覺得他一生悽苦,而只有他自己才更有權力去詮釋他的一生。

作過、疼過、愛過、傷過,

可依然在用心用力的生活。

當他輸掉了徐家的所有,賭債是還清了,可老爹也被氣的鬱鬱而終;

當他被抓去當了壯丁,回來時,母親也已不在人世,女兒鳳霞也因為一場高燒成了啞巴;

生活再怎麼艱難,一家人在一起總還是覺得還有希望的,

怎奈為救縣長夫人,兒子有慶竟被一個無良醫生把血抽乾,當場就沒了心跳;

老婆家珍得了軟骨病,也被醫生宣判了死刑;

命運有時候很殘忍,有時又會很仁慈。

女兒鳳霞出嫁時,可是給福貴掙足了面子,女婿雖然是個歪頭,可人好,孝順,對鳳霞也是百般好,眼瞅著一家人奔著好日子去了,不成想厄運又接二連三。

先是鳳霞難產而死,媳婦家珍也尾隨而去,女婿好不容易把娃拉扯到能說會跑,自己卻在幹活時又被水泥板夾死,剩下一老一小,若能相依為命,也還有個盼頭,誰知孩子在生病時又被吃豆子撐死。

當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的離他而去,他買回了那頭即將被人宰殺的老牛。

於是,一頭老牛,一把犁,伴著他的晚年,在那片黃土地上,一邊吆喝,還會一面唱著歌。

當他向外人陳述他自己的過去,除了生活賦予他的苦難,也曾有過一些常人該有的甜蜜和幸福。

他沒有咒罵命運的不公,因為人有時就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生是一種本能,無關環境,無關信仰,無關追求。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就像那隻哭泣的兔子,究竟它為何而哭,只有它自己才能表述出真正的感受與因由。

而我們該有的態度,不是妄自揣測,不是盲目評說,而是柔聲安慰,給予慈悲和懂得。

你的眼睛,看不透別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