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眼睛,看不透别人的生活

你的眼睛,看不透别人的生活

文/依云

01

心理学上有一道有趣的测试题:

心理学家给两个6岁的孩子看同一幅图画,画面上是一只小兔子坐在餐桌旁,抬手抹着眼泪,兔妈妈站在旁边,表情严肃,不苟言笑。

这两个孩子,一个是富裕家庭的独生子,一个则是贫穷人家的孩子,家里兄弟姊妹众多。

当被问道小兔子为什么要哭泣时,

贫穷人家的孩子想了想说,小兔子家没有多余的余粮了,它没有吃饱,饿的直哭,兔妈妈也非常难过。

而富人家的孩子却反驳说,不对不对,小兔子是因为吃饱了,不想再吃,可是妈妈却强迫它一定要把碗里的东西吃完。所以它才会哭。

同样的问题我曾尝试着去问其他小朋友,

有一个小朋友说,因为它的爸爸不在家呀!

另一个小朋友说,因为小兔子挑食,兔妈妈做的东西它不爱吃。

同一幅画,每一个孩子解读出来的结果都不尽相同。

为什么?

因为每个孩子成长的环境大相径庭,所以他们对同一个问题的解读方式也会有所不同。

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就会习惯用什么样的思维和角度来看待身边的事物。

有一个我们常说的词语,叫“感同身受”,而其实,没有经历过的事情,我们永远无法真正的去理解,更无法真正的做到“感同身受”。

就像晋惠帝说的“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那般,说出来只能叫人哭笑不得。

没有见识过的世界,可能会有我们看不到的精彩;没有体验过的艰难里,更有我们无法想象的绝望。

孩子如此,成人更是如此。

02

《月亮与六便士》里的思特里克兰德,一个英国交易证券所的经纪人,本有着牢靠的职业地位和美满的家庭,但突然有一天,他像被“魔鬼附了体”,为了绘画抛妻弃子,在异国他乡,他不仅忍受着贫穷和饥饿的煎熬,为了寻求不同的表现手法,精神上也在忍受痛苦折磨。

他病得奄奄一息,被施特略夫和妻子勃朗什接回家中日夜照料,而思里特克兰德却将勃朗什的人和心都拐走了。

常理上,我们都以为这是一段爱情的开始。

而用思特里克兰德自己的话说,“我不需要爱情,我没时间搞恋爱,只是她的身体特别美,而我正需要一幅裸体画。”仅此而已。

当思特里克兰德不再需要她时,她选择了自杀。

生活并没有就此平息。

经过一番离奇的遭遇,思特里克兰德离开文明世界,远遁到与世隔绝的塔希提岛上。

他终于找到灵魂的宁静和适合自己艺术气质的氛围。他同一个年轻的土著女子结婚,自此创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后世震惊的杰作。甚至在后来他染上麻风病双目失明,他在自己的住处四壁还坚持画完了一幅伊甸园的巨作。

人生而有欲,思特里克兰德费劲波折,历经磨难,还不是为了追求名利?

可他偏不,他在临死前,吩咐他的土著妻子在他死后将这一幅巨作与他的躯体,一起付之一炬。

真实的世界里,做自己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爱的环境里,淡泊宁静,与世无争,与做一个著名的外科医生,年薪一万镑,娶一个美娇妻,如何抉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人经过自己的思考,如何选择属于自己的生活。

这一切,都取决于一个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义,取决于他认为对社会应尽什么义务。

很多时候,我们囿于自己的眼界和见识,常常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和审视我们身边难以理解的事与物,人性之弱点,就在于我们往往不愿意承认自己在某些认知上的盲点与无知。

03

你的眼睛,看不透别人的生活

想起来之前共事的一个小女友。

女孩长得温婉可人,看起来柔柔弱弱,做起事情来却钉钉铆铆的豪不含糊,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大学毕业后,三年都不曾交男朋友,这可急坏了她的父母。

于是,各种介绍,各种相亲,终于,N次相亲后,女孩决定与一个180米多的大男孩牵手。

几番相处下来,双方父母皆很满意,于是顺理成章的定了婚期,从相识到相恋到结婚,短短的几个月而已。

可是婚后的生活并不如意,男孩的父母当年是老来得子,对孩子管束的松懈,婚后两人一步步介入真正的生活,女孩就发现,男孩每天就是各种葛优瘫,其他什么都不做,整个一个妈宝男。懒是自然不用说,问题是动不动就朝她大发脾气,甚至有几次将她推倒在地。

她伤心、哭泣、悲愤、悔悟。

可是她的朋友圈里,我们所看到的,却总是两个人的各种恩爱秀。

照片上,男孩斯文,儒雅,女孩萌着嘴小鸟依人的靠着男孩。整个画面堪称完美。如果不是有两次亲眼看到两个人争吵,男孩摔门而去,留下女孩一个人坐在地上哭泣,谁不说他们是妥妥的金童玉女?

我一直难以理解的是,女孩的父母对此事竟也视而不见。曾经捧在心尖上的女儿,从来都是十指不沾阳春水,如今嫁作他人妇,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被欺负。

事后才得知,婚期定妥之前,女孩父亲生意上的合伙人携款潜逃,要债的人只能天天堵在女孩家门口,很多人在男孩父母面前说三道四,男孩家不但没有解除婚约,还拿出资金帮女孩父亲度过难关。

而男孩虽然脾气很坏,可人很善良;我们看到的男孩将女孩推倒在地,也是因为女孩太过任性,扯着男孩胳膊不撒手,男孩不想同女孩吵,所以拂袖而去。至于懒,也不过是一些年轻人的通病,也许被生活鞭笞,被家庭赋予一定的责任后,便会懂得怎样生活,又有哪个人会那么十全十美呢?

所以往往我们自以为看到的真相,可能都只是是事物的表象,就如同露出的冰山一角,而绝大多数的真相却在水底隐藏的很深。

幸福与否,也许除了女孩自己,谁都没有发言权。

生活从来都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而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

04

就像《活着》里的那个老人福贵,我们每个人都觉得他一生凄苦,而只有他自己才更有权力去诠释他的一生。

作过、疼过、爱过、伤过,

可依然在用心用力的生活。

当他输掉了徐家的所有,赌债是还清了,可老爹也被气的郁郁而终;

当他被抓去当了壮丁,回来时,母亲也已不在人世,女儿凤霞也因为一场高烧成了哑巴;

生活再怎么艰难,一家人在一起总还是觉得还有希望的,

怎奈为救县长夫人,儿子有庆竟被一个无良医生把血抽干,当场就没了心跳;

老婆家珍得了软骨病,也被医生宣判了死刑;

命运有时候很残忍,有时又会很仁慈。

女儿凤霞出嫁时,可是给福贵挣足了面子,女婿虽然是个歪头,可人好,孝顺,对凤霞也是百般好,眼瞅着一家人奔着好日子去了,不成想厄运又接二连三。

先是凤霞难产而死,媳妇家珍也尾随而去,女婿好不容易把娃拉扯到能说会跑,自己却在干活时又被水泥板夹死,剩下一老一小,若能相依为命,也还有个盼头,谁知孩子在生病时又被吃豆子撑死。

当身边的亲人一个一个的离他而去,他买回了那头即将被人宰杀的老牛。

于是,一头老牛,一把犁,伴着他的晚年,在那片黄土地上,一边吆喝,还会一面唱着歌。

当他向外人陈述他自己的过去,除了生活赋予他的苦难,也曾有过一些常人该有的甜蜜和幸福。

他没有咒骂命运的不公,因为人有时就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

生是一种本能,无关环境,无关信仰,无关追求。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就像那只哭泣的兔子,究竟它为何而哭,只有它自己才能表述出真正的感受与因由。

而我们该有的态度,不是妄自揣测,不是盲目评说,而是柔声安慰,给予慈悲和懂得。

你的眼睛,看不透别人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