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日系車不能買”、“皮子太薄用料不厚道”、“防撞鋼樑厚度不行”、“一碰就塌”。這是消費者購車時,經常會聽見旁邊“懂行”的人給出的建議,這個建議也改變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實際上,汽車皮越來越薄、肉越來越輕,並不是日系車的專屬特徵,歐美車系也有這個現象,行業裡對此的專業術語叫汽車輕量化。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汽車輕量化的成因

從技術層面來講,汽車輕量化可分為材料輕量化、結構輕量化、工藝輕量化。除此之外,車企還可用到的方式是直接減配,比如不少車型去掉了後防撞梁,當然,這並不算是值得稱讚的正規途徑。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前者,是受各國汽車油耗法規逐步加嚴而致,而油耗法規則是為了控制能源消耗和減輕排放;後者則是成本壓力下采取的見不得人的辦法。簡單點講,這就是汽車輕量化的主要成因。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輕量化現狀和效果

除了減配,目前最有效的技術輕量化手段就是材料輕量化,比如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複合材料等來替代傳統的大質量件。

但即便如此,效果也並不樂觀。以一輛轎車為例,目前主要使用的材料中,鋼鐵+鑄鐵佔到了整備質量的70%左右,鋁合金用量也就100kg左右,鎂合金和碳纖維基本忽略不計。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不樂觀的地方在於減重效果不樂觀和成本不樂觀。一般來說,鋁合金替代普通鋼鐵的輕量化效果在25-40%,但成本也會增加3-4倍。特別是輕量化效果看似明顯,但實際減少並不多:此前寶馬5系Li白車身大量採用了鋁合金來取代鋼材,但車身也就減輕了50kg而已。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50kg是什麼概念呢?也就是一個正常成年女性的體重,多一個人和少一個人會在油耗上有什麼改觀嗎?顯然有,但不明顯。按照數據簡單推理,估計降低的油耗值僅在0.2L/100km左右。

出現這個問題的本質在於,鋁合金本身也是有重量的,並不是0重量。

那用鎂合金、碳纖維是不是好點?確實,效果能更加明顯,但是太貴了!比鋁合金的成本都大出許多!想要依靠規模化來實現大幅降本,可惜大宗原材料的價格又不由汽車這個品種所完全控制。

所以,通過輕量化來實現大幅度的油耗降低和成本降低,實在太過艱難。筆者需要強調的是,本人並不反對輕量化,只是從結果導向逆推,發現較長時期內輕量化只能是有限度的輕量化這一客觀現象。

輕量化面對的問題

不管有限度還是無限度的輕量化,其面對市場時總會遭受消費者的質疑:車輕了就不經撞了,不經撞就不安全,不安全我就不買。

很現實,也很頭疼。

到底輕量化能不能與不安全打等號?否定派對此有意見:車重會使得剎車距離變大,從而更容易發生碰撞事故。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而肯定派的意見則是:車車碰撞,在同等剛度條件下車重的一方顯然更安全,特別是輕的一方容易被撞出一定距離從而產生二次碰撞。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在筆者看來,車輕車重並不是碰撞安全的第一要素,而是整車結構設計及剛度,但在車車碰撞特別是遇見大貨車時,顯然,車重更有優勢。

從這一點講,輕量化難以打消消費者對於安全的顧慮。

大幅“輕量化”要靠小型化

再回到燃油經濟性的提升這個話題上來。

在筆者眼中,很長時間以內真正能大幅體現“輕量化”效果的還是小型化,而並非輕質材料的應用。打個比方,一輛A00級能將整備質量做到700多公斤,而一輛緊湊型SUV降到1500公斤以下會很難,這就是差別。兩者之間700多公斤的減重效果,是輕量化材料一段時間內無論怎麼堆疊都不能做到的效果。

可以參考的是我們的隔壁——日本。這個國家滿大街上跑的都是K-CAR這種小型車,所以其燃油經濟性已經遠遠領先於全球其他國家。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這可能是“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的口號在近來被悄然更改為“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的一個原因。

“輕量化”要智能化來輔助

與輕量化不同的是,小型化不需要考慮材料成本問題。但是,小型化比輕量化面臨更嚴峻的問題是:安全!還是安全!

之前已經說到了,越輕的車在同等條件的車車碰撞下越不佔優勢。那小型化如何來打消消費者的疑慮呢?

答案是智能化,當然還有網聯化做基礎。通過各種先進的電子設備和交通信息交互、交通管理策略來將碰撞的可能性降低到極致。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不僅是小型車,未來所有的大型車也將逐漸普及智能化設備,來實現智慧交通,極大降低馬路殺手的可能性。

輕量化是偽命題,小型化+智能化才是拯救良方

展望:安全是輕量化必須堅守的底線

不管是輕量化也好,還是小型化也好,基於能源視角的節能方案都必須建立在消費者安全基礎之上,而不是一味的減重、變小、減配,否則消費者永遠無法建立面對大貨車等“馬路殺手”的使用信心。所以,智能網聯技術應該加快發展,儘早展現其在安全方面的獨特優勢,大幅減少安全事故出現的同時,讓節能減排事業也能得到有力的推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