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滷味滷水怎麼配?

半世浮生29

雖然壹周君不算廚藝高超,但是長在周黑鴨的故鄉,對滷味的痴迷以及拿捏,也是算得上有些年頭了。

想當年壹周君錯過了“四月不減肥”的時機,眼睜睜到了“五月徒傷悲”的日子,唯有破釜沉舟,吃了一個月的滷水牛肉飯,硬是把體重降了五斤。

在那一個月期間,滷牛肉成了唯一美食,要想做出不同層次的味道,壹周君還是靜心研究了一番滷水的。

還是挺鍾情粵菜滷水,在“潮州滷水”中加入金華火腿、大骨、大地魚、瑤柱等鮮味原料;使得滷水中不僅帶有濃香的藥材香味,還增加了鮮味和肉味,吃後齒夾留香。 不過呢,這個做法略微複雜,壹周君的廚藝還hold不住,後來就轉向川味滷水的調法

同樣要配有火腿,海鮮,大骨等配料製成的底湯,以熬糖上味,炒料過程中五香料用料比較足,另外加以花椒,辣椒(少許人會加入少量白芝麻)。

後來湖南超級會做飯的小廚娘閨蜜跟我分享了湖南滷水的調法,重口味的壹周君發現了真愛,頓悟中推開新世界大門。

同樣需要先熬底湯,將老雞、五花肉、金華火腿各、肘骨等同熬,再加上幹尖椒、廣合香、白芷、沙姜、淡香木等,再加上精鹽、雞粉、生抽、花雕酒、冰糖等。

高湯熬製時,需要小火慢慢熬,不能用猛火,因為用小火熬是清湯,用猛火熬的為濃湯。鍋中燒水,水開後,把包好的香料包放入開水中煮幾分鐘後取出,目的是去除香料中的沙礫和減少藥味。使香料的味道更加醇正。

冰糖先處理成細粉狀,鍋中放少許油,下冰糖粉,用中火慢炒,待糖由白變黃時,改用小火,糖油呈黃色起大泡時,端離火口繼續炒(這個時間一定要快,否則易變苦,要掌握好,自己可以先多試幾次),再上火,由黃變深褐色。由大泡變小泡時,加冷水少許,再用小火炒至去糊味時,即為糖色(糖色要求不甜,不苦,色澤金黃)

冰糖先處理成細粉狀,鍋中放少許油,下冰糖粉,用中火慢炒,待糖由白變黃時,改用小火,糖油呈黃色起大泡時,端離火口繼續炒,再上火,由黃變深褐色。由大泡變小泡時,加冷水少許,再用小火炒至去糊味時,即為糖色。加入高湯,放入姜蔥,調入精鹽、味精和糖色,再放入香料包,燒沸後改用小火慢慢地熬至香味四溢時,即成新鮮滷水。

一鍋上好的滷水,經常滷製鮮味較濃的動物性原料,一次又一次地增加滷水的鮮香味。難怪那句老話說,“滷水越老越好”,講的就是這個道理。


武漢壹周

湖南的滷水

湖南本土最出名的滷水連鎖品牌就數絕味了,但絕味的滷水卻不能代表湖南味道。

從中國烹飪風格上區分,中國滷水大致分成四個風格區域,一是黃河以北,重香料、重顏色、多用醬油上色、原料上大多以肘膀、豬頭腳、大骨排骨、牛羊肉為主。講究個軟爛入味,醬香濃厚。香料重是其重要特點。

長江以北、黃河以南的區域多用糖色、但仍不改重香料的特點、色鮮紅而味濃郁。

廣東、福建一帶卻少用糖色,用老抽調色,但也適可而止,講究色金黃鮮豔,其因加入大地魚、芹菜、魚露等提鮮增味,就必須減少香料的用料,這就是潮滷的套路。

另則即川式滷水,川滷多用糖色,而又儘量不突顯香料之味,講究老滷的平衡之香。選料廣泛,葷素且入。

而湖南滷水偏北方式滷水,與一江之隔的湖北大有近似之處。選料上多以鴨脖、骨架、掌翅為主。N年前長沙流行呷鴨架子,滷水中加入大量辣椒,是不少夜宵館必備的單品,甚至與口味蝦齊名。

不得不提的是醬板鴨一味,最早從江浙引進入長沙,被長沙吃貨們改造成了本土最知名的滷水小吃。而改變的重點就是滷水。

從最早知名的湘都到迷你,再到仙都,基本上一脈相承,江湖恩怨糾葛己成過往。

正宗的醬板鴨是要用土水鴨的,先用上海產的海鷗醬油醃一天以上,再上寬竹籤將鴨成板,入炭爐中烘烤脫水而香脆,再入滷水鍋中小火浸入味後撈出晾乾水氣即可。

滷味中放的是醬油,所以色澤黑紅。白寇、丁香、八角、羅漢果、沙姜、回香、碧薄、草果幾味是香料的基礎,關鍵在於辣椒的運用及滷水中油水的比例,這才是不傳之秘法。

傳奇還在繼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