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为何会同意分封六国,张良为何坚决反对,究竟有哪些危害

史海钩沉:差点葬送刘邦的馊主意

楚汉战争期如火如荼之际,刘邦对于形势判断其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并不清醒。为了尽快打败项羽,刘邦差点作出了一次错误的抉择,几乎将自己数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

因为他听信了郦食其 的建议——分封六国。郦食其 看到了秦末人民起义的伟大力量,特别是旧贵族在起义中发挥了非常有影响的作用,他认为,必须对旧诸侯贵族的势力进行妥协,让他们复辟而成为体制内的力量,而刘邦应该做的是帮助他们恢复旧国,以德行和实力“南乡而霸”,着眼点还是一个字“霸”。这样一来,刘邦就可以替代项羽,做一个名符其实的霸王。这个建议着眼于尽快打败项羽,有一定的诱惑力。果不其然,刘邦听完了郦食其 的话,十分的高兴,马上就招工作人员去刻公章,让郦食其 到各自派送。这样一来,天下似乎可以“传印而定”,打败项羽似乎指日可待。

刘邦为何会同意分封六国,张良为何坚决反对,究竟有哪些危害

郦食其像

但这个建议刚一出炉就立刻被张良给否决了,刻好的印也没能送出去。

张良虽然是旧贵族,也曾想过要复辟韩国,但他毕竟不是普通人,他看清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高瞻远瞩,与时俱进。他认为复辟六国是极端错误的行为,甚至会将刘邦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基业毁于一旦。

他从八个方面分析了复辟六国的危害性:

一、商汤革命后分封夏桀的后代,同样,周武革命后分封商纣的后代,是因为他们自度能控制局面,随时可以要这些前朝遗老遗少的小命。可刘邦能控制住项羽吗?一听项羽的名字,刘邦就习惯性头皮发麻,接连摇头。

二、周武王为天下共主后,对商朝的冤案进行平反,对忠臣进行表彰,汉王您能做到吗?刘邦想了想,这个简单,但不待他开口,张良又继续往下说了:

三、武王把商纣王积累的钱粮都分发给穷人,您能做到吗?刘邦一想要将钱粮全部发掉,这实在有些接受不了。

四、刀枪入库。

五、马放南山。

六、全国人民从此不服劳役,汉王您可能做到吗?

刘邦有点傻眼了,难道传说中的那些圣君——如尧舜禹汤这些人,果真不收税、不纳粮?那么他们吃什么、用什么呢?张良说,这都不重要,关键是——

七、一帮兄弟跟着你,离乡背井,出生入死,打下天下,自己还没享受到呢,您就将天下就这样分给六国之后?您想想,是不是不对劲?刘邦在大事大非面前,立场坚定得很,马上表态,跟着我绝对亏不了!我吃肉,大家也跟着吃肉。

八、最最关键的是,现在是要把项羽打败。否则就算是立了六国之后,他们也只会向项羽表忠心,没汉王您什么事。

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张八条”,刘邦只听明白了第一条和最后两条,另五条则听得云里雾里,不明白是在说些什么。其实,我们看来最有价值和说服力也就这三条。为了让自己的言论显得那样的高大上,张良引经据典,又东拉西扯地凑了几条。

经张良这一说服,刘邦坚定了国家体制主要为郡县制,而不是原来的封建制。自秦灭六国建立统一帝国以来,虽然帝国随即崩溃,但大一统则安定,分封则可能导致无休息的战争,这个共识已经在当时的先进分子那里已经形成。

刘邦为何会同意分封六国,张良为何坚决反对,究竟有哪些危害

张良像

《资治通鉴》记载到这里的时候,司马光引用了东汉末年的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荀悦的理论。荀悦(148 ~209 )东汉史学家、文学家。字仲豫。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献帝因班固《汉书》文繁难懂,让荀悦依《左传》体制,作《汉纪》30篇。

荀悦论曰:“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司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

荀悦提出来政治家决策的三大要素:形、势、情。“形”是空间条件,“势”是时间条件,“情”是人的主观能动性。

荀悦继续分析道:当初,张耳、陈馀也劝陈胜恢复六国,现在郦生也劝汉王这么做,表面上看似乎没什么不同,但形、势、情三者都发生了变化,所以建议一样但结果不一样。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灭秦,恢复六国有利扩大统一战线,为秦多树敌人,何况陈胜也没有控制全国,送的都是干人情,“

行虚惠而获实福也”;到了楚汉相争时期,刘邦再立六国,那就是将大好形势相让了,“所谓割己之有而以资敌,设虚名而受实祸也。

而刘邦在建立汉帝国之后,也没有完全拒分封制。否则的话,他是没有办法来笼络韩信、彭越和英布等这些手握重兵的军头的。但刘邦对他们始终不放心,没几年将他们全给收拾了,然后将他们的地盘分封给了刘氏子孙。

刘邦做到封建制郡县制杂而用之,显得相当的灵活,不拘一格。

刘邦为何会同意分封六国,张良为何坚决反对,究竟有哪些危害

汉高祖刘邦像

一百多年后,汉宣帝也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这话不假,刘邦过后不久,后世子孙汉景帝和汉武帝来了一个“推恩令”,又逐步的把这些诸侯国的权势给削弱了。从此再也没有诸侯敢于叫板朝廷了,所谓的分封名存实亡。

中国政治体制的推进,少有理论上的设计,多是实际利益角逐的结果,即所谓的形势比人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