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為何會同意分封六國,張良為何堅決反對,究竟有哪些危害

史海鉤沉:差點葬送劉邦的餿主意

楚漢戰爭期如火如荼之際,劉邦對於形勢判斷其實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並不清醒。為了儘快打敗項羽,劉邦差點作出了一次錯誤的抉擇,幾乎將自己數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

因為他聽信了酈食其 的建議——分封六國。酈食其 看到了秦末人民起義的偉大力量,特別是舊貴族在起義中發揮了非常有影響的作用,他認為,必須對舊諸侯貴族的勢力進行妥協,讓他們復辟而成為體制內的力量,而劉邦應該做的是幫助他們恢復舊國,以德行和實力“南鄉而霸”,著眼點還是一個字“霸”。這樣一來,劉邦就可以替代項羽,做一個名符其實的霸王。這個建議著眼於儘快打敗項羽,有一定的誘惑力。果不其然,劉邦聽完了酈食其 的話,十分的高興,馬上就招工作人員去刻公章,讓酈食其 到各自派送。這樣一來,天下似乎可以“傳印而定”,打敗項羽似乎指日可待。

劉邦為何會同意分封六國,張良為何堅決反對,究竟有哪些危害

酈食其像

但這個建議剛一出爐就立刻被張良給否決了,刻好的印也沒能送出去。

張良雖然是舊貴族,也曾想過要復辟韓國,但他畢竟不是普通人,他看清了歷史發展的潮流,高瞻遠矚,與時俱進。他認為復辟六國是極端錯誤的行為,甚至會將劉邦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基業毀於一旦。

他從八個方面分析了復辟六國的危害性:

一、商湯革命後分封夏桀的後代,同樣,周武革命後分封商紂的後代,是因為他們自度能控制局面,隨時可以要這些前朝遺老遺少的小命。可劉邦能控制住項羽嗎?一聽項羽的名字,劉邦就習慣性頭皮發麻,接連搖頭。

二、周武王為天下共主後,對商朝的冤案進行平反,對忠臣進行表彰,漢王您能做到嗎?劉邦想了想,這個簡單,但不待他開口,張良又繼續往下說了:

三、武王把商紂王積累的錢糧都分發給窮人,您能做到嗎?劉邦一想要將錢糧全部發掉,這實在有些接受不了。

四、刀槍入庫。

五、馬放南山。

六、全國人民從此不服勞役,漢王您可能做到嗎?

劉邦有點傻眼了,難道傳說中的那些聖君——如堯舜禹湯這些人,果真不收稅、不納糧?那麼他們吃什麼、用什麼呢?張良說,這都不重要,關鍵是——

七、一幫兄弟跟著你,離鄉背井,出生入死,打下天下,自己還沒享受到呢,您就將天下就這樣分給六國之後?您想想,是不是不對勁?劉邦在大事大非面前,立場堅定得很,馬上表態,跟著我絕對虧不了!我吃肉,大家也跟著吃肉。

八、最最關鍵的是,現在是要把項羽打敗。否則就算是立了六國之後,他們也只會向項羽表忠心,沒漢王您什麼事。

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張八條”,劉邦只聽明白了第一條和最後兩條,另五條則聽得雲裡霧裡,不明白是在說些什麼。其實,我們看來最有價值和說服力也就這三條。為了讓自己的言論顯得那樣的高大上,張良引經據典,又東拉西扯地湊了幾條。

經張良這一說服,劉邦堅定了國家體制主要為郡縣制,而不是原來的封建制。自秦滅六國建立統一帝國以來,雖然帝國隨即崩潰,但大一統則安定,分封則可能導致無休息的戰爭,這個共識已經在當時的先進分子那裡已經形成。

劉邦為何會同意分封六國,張良為何堅決反對,究竟有哪些危害

張良像

《資治通鑑》記載到這裡的時候,司馬光引用了東漢末年的著名的史學家和文學家荀悅的理論。荀悅(148 ~209 )東漢史學家、文學家。字仲豫。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獻帝因班固《漢書》文繁難懂,讓荀悅依《左傳》體制,作《漢紀》30篇。

荀悅論曰:“夫立策決勝之術,其要有三:一曰形,二司曰勢,三曰情。形者,言其大體得失之數也;勢者,言其臨時之宜、進退之機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實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術不同也。

荀悅提出來政治家決策的三大要素:形、勢、情。“形”是空間條件,“勢”是時間條件,“情”是人的主觀能動性。

荀悅繼續分析道:當初,張耳、陳餘也勸陳勝恢復六國,現在酈生也勸漢王這麼做,表面上看似乎沒什麼不同,但形、勢、情三者都發生了變化,所以建議一樣但結果不一樣。當時的主要任務是滅秦,恢復六國有利擴大統一戰線,為秦多樹敵人,何況陳勝也沒有控制全國,送的都是幹人情,“

行虛惠而獲實福也”;到了楚漢相爭時期,劉邦再立六國,那就是將大好形勢相讓了,“所謂割己之有而以資敵,設虛名而受實禍也。

而劉邦在建立漢帝國之後,也沒有完全拒分封制。否則的話,他是沒有辦法來籠絡韓信、彭越和英布等這些手握重兵的軍頭的。但劉邦對他們始終不放心,沒幾年將他們全給收拾了,然後將他們的地盤分封給了劉氏子孫。

劉邦做到封建制郡縣制雜而用之,顯得相當的靈活,不拘一格。

劉邦為何會同意分封六國,張良為何堅決反對,究竟有哪些危害

漢高祖劉邦像

一百多年後,漢宣帝也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這話不假,劉邦過後不久,後世子孫漢景帝和漢武帝來了一個“推恩令”,又逐步的把這些諸侯國的權勢給削弱了。從此再也沒有諸侯敢於叫板朝廷了,所謂的分封名存實亡。

中國政治體制的推進,少有理論上的設計,多是實際利益角逐的結果,即所謂的形勢比人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