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生於戰國時期魏國豐邑中陽裡,父母為劉太公和劉媼,劉邦有兩位哥哥、一位姐姐和一個弟弟(《史記》記載:大哥劉伯。二哥劉仲,漢朝建立後改名劉喜。四弟劉交。)劉邦為老三,故名字為季,人稱劉季。 公元前221年庚辰歲,秦國統一六國,建立強大的秦帝國,之後劉邦試吏為秦國泗水郡的泗水亭長。

劉邦一介草莽,在亂世之中起兵,居然登上皇帝寶座,劉邦自我總結原因:“夫運籌帷帳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劉邦手下聚集眾多英雄豪傑,其中不少人跟過項羽,但由於不被重用,才投奔劉邦,而劉邦知人善任,終獲成功。

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劉邦

劉邦以布衣之身提三尺劍而取得天下建立大漢基業,這是為何?這是因為百折不撓、越挫越勇的劉邦知道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其成功在於“能鬥智時決不鬥力”且情商高的劉邦知人善任具有高超的用人、馭人的領導能力即帝王權術。漢皇千古一英雄,休笑當年馬上功。試問後來為帝者,誰人曾出範圍中。楚強漢弱,可是戰爭的結局是楚敗漢勝。

高帝五年,漢初劉邦稱帝,有封王封侯者百餘人,這些漢初功臣中,大家熟知的有蕭何、張良、韓信、彭越、英布、曹參、陳平、灌嬰、周勃、樊噲等人。其中,韓信、彭越、英布被誅,恰巧三人都是異姓諸侯王。

而漢高祖劉邦誅殺的功臣,大多是異姓諸侯王(還有陳豨)。

王的地位高於侯。有一個問題,漢初功臣那麼多,有哪些人該被封王?難道是僅以軍功論?蕭何、張良不提,曹參攻下兩國、一百二十二縣,戰功僅次於韓信 ,分封時地位低於彭越、英布等人,這是為何?

原因在於蕭何、張良、曹參他們的嫡系身份,劉邦沒有封他們為王的必要。而分封其他諸侯王,卻是迫於無奈。彭越、英布、張耳、臧荼這些人原非劉邦陣營人物,有幾人本來就是原先項羽分封的十九國諸侯中的一員。劉邦與項羽爭霸最終得勝,實在仰仗於與他們的連橫合作。韓信雖可稱是劉邦嫡系,但在韓信攻略齊地後,成為僅次於項羽、劉邦的第三大勢力。在楚漢相持的形勢下,韓信的立場左右著戰爭的結局,齊、楚之立更是他以手中兵權要挾劉邦的結果(勝項羽後,劉邦馬上收回韓信的兵權)。

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漢高祖

大漢初立,百廢待興,一些人便向劉邦進言治國之道,名士陸賈便是其中之一,他和劉邦談話總是不離《詩》《書》,為劉邦所謾罵,陸賈說:你可以馬上得天下,但能馬上治天下嗎?劉邦面有慚色,便讓陸賈總結秦亡漢興的經驗教訓,以資借鑑。並重用了一批文人,為漢朝日後興旺發達立下汗馬功勞,劉邦雖是粗人,性情傲慢,卻不是魯盲無知之人,別人說的有理他能虛心接受,忠言雖逆耳,但他能廣納良言,得以興邦。

秦始皇成為了劉邦的偶像,這在我們現在看來似乎是順利成章的,但在那個大變革的時代卻不如我們想象的那麼自然。秦始皇開天闢地地創立了皇帝制度,在歷史上第一次建立了一箇中央高度集權的大帝國,這在當時是一件破天荒的事,當時的人是很難理解這次變革的歷史意義。秦帝國的轟然倒塌使得全社會對秦始皇的這個變革都持否定態度,項羽分封諸王,重新回到“戰國時代”(也可稱之為“後戰國時代”)就是這一時代思潮的體現。劉邦雖然也被迫妥協,“帝國郡縣制”與“封建制”並行,

在實行郡縣制的同時也分封了一批諸侯,但他自己一直是堅持繼承秦始皇開創的帝國制度,就從這一點看,他就比他的對手項羽要有眼光得多。

漢高祖 劉邦 為什麼能成功君臨天下?

晚年的劉邦

劉邦在自己做皇帝后,高冷的說出了自己得天下的原因,即軍事、謀略、後勤三方面都有優秀的人才坐鎮。用這個團隊模型去套任何一個想要爭天下的人,基本上就能判斷他能不能得成功了。比如劉備團隊,諸葛亮是他蕭何。龐統、法正是他不同時期的張良,但兩人卻死得早。關羽張飛雖然有樊噲之勇,卻不具備韓信統率能力。因此劉備只能鼎足三分,不能君臨天下。

再比如朱元璋團隊,徐達、常遇春、李文忠是他的韓信、彭越、英布。劉伯溫是他張良。李善長是他的蕭何,因此朱元璋能夠一統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