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寫在前面的話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指胃或者小腸的粘膜缺損乃至斷裂深層達到固有肌層,潰瘍的糜爛性病變通過從5mm至數釐米不等,有可能導致消化道的出血,梗阻,滲透,穿孔等一系列併發症,高達5%的胃潰瘍會發生癌變。

它的症狀主要是令人痛苦不安的鈍痛:一般來說,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經常在餐後2-4小時出現劇烈疼痛,夜間會痛醒,這就是所謂的空腹痛,這種疼痛食用牛奶、食物、抗酸劑後會有所緩解;而胃潰瘍則相反,胃潰瘍最常見的就是進餐後,立即疼痛加劇,空腹時疼痛反而緩解。

當然現在消化道潰瘍三聯和四聯的耐藥病例有逐漸增加的趨勢,而且我臨床上還見到一些患者,尿素呼氣試驗(C13,C14呼氣試驗檢測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的靈敏度和特異度均超過90%)是陰性,但是胃鏡下消化道潰瘍依然遲遲不愈的病例。

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有一些中醫很排斥胃鏡,我百思不得其解,其實胃鏡不過是中醫延伸的眼睛,我們可以用它來看到更多的東西。

中醫本身對於潰瘍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辯證方法,例如陽證潰瘍,色澤紅活鮮潤,瘡面膿液稠厚黃白,腐肉易脫,新肉易生,瘡口易收,知覺正常;陰證潰瘍,瘡面色澤灰暗,膿液清稀,或時流血水,腐肉不脫,或新肉不生,瘡口經久難斂,瘡面不知痛癢。寒者熱之,熱之寒熱,實者虛之,虛者實之,胃鏡下的真實影像對於我們具體辯證是非常有益的。

我們不該把中醫的知識用來進行門派之爭,而應該把中醫的知識看成是一種工具,一把鑰匙,它和西醫一樣,目的都是為了打開那扇叫健康的大門。

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胃潰瘍

夫邪之中人,輕則傳久而自盡,頗甚則傳久而難已,更甚則暴死。若先論固元氣,以補劑補之,真氣未勝,而邪氣已交弛橫鶩而不可制矣。有邪積之人而議補者,皆鯀湮洪水之徒也。先論攻其邪,邪氣去則元氣自復也。

若此數證,餘雖用補,未嘗不以攻藥居其先,何也?蓋邪未去而不可言補,補之則適足資寇。

然此數種,當先論其本,以攻去其邪,不可執一以澀,便為萬全也。

——張從正《儒林事親》

這些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張從正先生留給我們的璀璨思想。

在這個工程中,祛邪是第一位的,很多時候邪去而正氣自復,很多時候甚至無須使用補法,患者便能自行恢復。即使仍有虛象,因凡藥兼有毒,仍首選以五穀(稻、黍、稷、麥、豆)養之,五果(棗、李、杏、慄、桃)助之,五畜(牛、犬、羊、豬、雞)益之,五菜(葵、韭、藿、薤、蔥)充之。

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五菜

一般來說,對於內傷之潰瘍,我們也可以將其分為實,虛實夾雜,純虛無實三個階段。

由於脾胃乃後天之本,所以一旦脾胃受損,則正氣便有所傷,所以純實無虛的情況並不多見。無論是但實無虛,還是虛實夾雜,用仲景之法最為適宜。

僅有心下之無形氣熱者,可用大黃黃連瀉心湯,輕者可用“麻沸湯”法,也就是大黃二兩,黃連一兩,快速倒入熱水,浸泡之,再將藥滓過濾掉即可;稍重者可用瀉心湯,也即大黃二兩,黃連,黃芩各一兩,用水600毫升,熬至200毫升,頓服之。

但是這種情況不多見,由於邪氣入裡,很快就會損及脾陽,所以,臨床多見虛實夾雜之象,所以便須用三大瀉心湯加減應對之。

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黃連

所謂三大瀉心湯也即半夏瀉心湯,生薑瀉心湯,甘草瀉心湯。胃氣不足,心下生寒飲,水飲痰熱並存者,心下痞滿,嘔多者,用半夏瀉心湯,其比例是半夏半升,黃芩,乾薑,人參,炙甘草各三兩,黃連一兩,大棗十二枚。用去滓再煎之法。

胃氣更虛,五穀不化者,在半夏瀉心湯的基礎上,甘草再加一兩;腹中雷鳴下利者,脅下有水氣者,將乾薑減為一兩,再加生薑四兩。

兼有胸中熱,腹中痛,欲嘔吐者,還可以用黃連湯應對之,所謂黃連湯也即黃連三兩,甘草三兩,乾薑三兩,桂枝三兩,人參二兩,半夏半升,大棗十二枚。

淺談中醫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總體思路和治療方法

烏藥

待邪氣已去,潰瘍已斂,再視患者病情,用補法。脾陽受損,飲停中焦等用苓桂術甘湯;腹中虛痛,常有痙攣性疼痛,伴有心悸,煩熱,多夢者用小建中湯;內臟下垂,面黃自汗者用補中益氣湯;脾胃虛弱,食少,便溏,腹瀉者用參苓白朮散。總之補法非常多,但是使用時機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