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門道提示:農曆四月初五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會,氏族聚居的村落產生原始歌舞,並隨著氏族的逐漸壯大,歌舞也逐漸發展與提高。《詩經》裡的“頌”,《楚辭》裡的“九歌”,就是祭神時歌舞的唱詞。從春秋戰國到漢代,在娛神的歌舞中逐漸演變出娛人的歌舞。從漢魏到中唐,又先後出現了以競技為主的“角抵”(即百戲)、以問答方式表演的“參軍戲”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踏搖娘”等,這些都是萌芽狀態的戲劇。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唐代中後期(形成期)

中唐以後,中國戲劇飛躍發展,戲劇藝術逐漸形成。敘事詩音樂舞蹈的昌盛,為戲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礎。教坊梨園的專業性研究,正規化訓練,提高了藝人們的藝術水平,使歌舞戲劇化歷程加快,產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戲曲劇目。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宋金(發展期)

宋代的“雜劇”,金代的“院本”和講唱形式的“諸宮調”,從樂曲、結構到內容,都為元代雜劇打下了基礎。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雜劇”就在原有基礎上大大發展,成為一種新型的戲劇。它具備了戲劇的基本特點,標誌著中國戲劇進入成熟的階段。如關漢卿創作的《竇娥冤》、馬致遠的《漢宮秋》以及《趙氏孤兒大報仇》等作品。這個時期是戲曲舞臺的繁榮時期。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明清(繁榮期)

明代傳奇的前身是宋元時代的南戲,南戲在體制上與北雜劇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經過文人的加工和提高,這種本來不夠嚴整的短小戲曲,終於變成相當完整的長篇劇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記》就是一部由南戲向傳奇過渡的作品。《牡丹亭》中的“遊園”、“驚夢”,《拜月亭記》中的“踏傘”、“拜月”,《玉簪記》中的“琴挑”、“追舟”等眾多的摺子戲,已成為觀眾愛看、耐看的精品。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近代(革新期)

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在這段時期內,一些志之士對戲曲進行了改革。梅蘭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鄧粗姑》《一縷麻》等宣傳民主思想的時裝新戲,周信芳、程硯秋等也創作了不少的作品。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現代(爭輝期)

新中國成立後,湧現了一批優秀劇目,如京劇《將相和》、《白蛇傳》,評劇《秦香蓮》,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崑劇《十五貫》等,著名歷史學家吳晗還撰寫了歷史京劇《海瑞罷官》。

戲曲是中國傳統藝術之一,劇種繁多有趣,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戲曲藝術發展到今天,經過不同的時代,不斷適應新時代、新觀眾的需要,保持和發揚民族傳統的藝術特色,是中國傳統文化一大瑰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