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门道提示:农历四月初五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叙事诗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明清(繁荣期)

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在体制上与北杂剧不同:它不受四折的限制,经过文人的加工和提高,这种本来不够严整的短小戏曲,终于变成相当完整的长篇剧作。例如高明的《琵琶记》就是一部由南戏向传奇过渡的作品。《牡丹亭》中的“游园”、“惊梦”,《拜月亭记》中的“踏伞”、“拜月”,《玉簪记》中的“琴挑”、“追舟”等众多的折子戏,已成为观众爱看、耐看的精品。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近代(革新期)

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这段时期内,一些志之士对戏曲进行了改革。梅兰芳在“五四"前夕演出了《邓粗姑》《一缕麻》等宣传民主思想的时装新戏,周信芳、程砚秋等也创作了不少的作品。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现代(争辉期)

新中国成立后,涌现了一批优秀剧目,如京剧《将相和》、《白蛇传》,评剧《秦香莲》,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昆剧《十五贯》等,著名历史学家吴晗还撰写了历史京剧《海瑞罢官》。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戏曲艺术发展到今天,经过不同的时代,不断适应新时代、新观众的需要,保持和发扬民族传统的艺术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一大瑰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