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史最恥辱一戰,中條山戰役!

1941年5月,華北日軍以10萬餘兵力,發動了對中條山的再次圍攻。曾聲稱要“堅持山西,確保河防”的衛立煌部,由於疏於防禦,在日軍進攻面前大部採取避戰方針。結果,日軍以近1∶20的極小傷亡代價打敗了中條山地區的中國軍隊,給晉南抗戰帶來了嚴重的困難。中條山會戰的失敗,成為“抗戰史中最大之恥辱”。

抗戰史最恥辱一戰,中條山戰役!

中條山大峽谷

中條山,位於山西省南部,黃河、涑水河間。橫跨臨汾、運城、晉城三市,居太行山及華山之間,山勢狹長,故名中條。主峰雪花山,海拔1994米,位於山西省垣曲縣東南。東北端與王屋山相接的歷山,海拔2322米,為涑水河發源地。因中條山屏蔽著洛陽、潼關和中原大地,拱衛著西安和大西北,瞰視著晉南和豫北,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國軍中條山會戰為什麼失敗的那麼慘?

  • 日軍策劃進犯中條山,全力決戰

戰前,衛立煌原來是憑著二十六萬大軍與日軍四個師團對峙,所以才能長期堅持中條山防線,並自稱“東方馬其諾防線”。但這次戰役,日軍非常重視,稱為“中原會戰”,是一舉拿出七個師團超過十萬的主力部隊來決戰了,其志勢在必得。而中國軍隊在戰前按蔣介石要求,甚至還抽調部隊去反共,”中條山的鐵柱子”第四集團軍被調離,使中條山地區兵力反下降到十七八萬人。

要知道,日軍單位戰力遠超中國軍隊(包括中央軍),整個抗戰期間日集中10萬以上兵力的攻勢不多。這次卻以10萬打18萬,可以說是“佔據壓倒優勢”。按毛的話講,日軍是拿出“把紙老虎當真老虎來打”的幹勁了,而中國軍隊販賣糧食、煙土,中條山成了經商之地。日本奸細乘機混入,日軍特種兵空降到中國軍隊的指揮部旁潛伏。一場血戰正在孕育,日軍放出狂言,開戰一個小時就可癱瘓中國軍隊的所有指揮系統,而中國軍隊還渾然不知大難臨頭而坐以待斃!

抗戰史最恥辱一戰,中條山戰役!

中條山戰役

  • 大敵當前中國軍隊疏於防守

1941年4月,日軍開始向中條山周圍地區集結。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軍令部這才電令黃河沿線“各戰區應速加強陣地及河防工事”。

4月18日,何應欽在洛陽主持召開第一、第二、第五戰區軍以上長官軍事會議,研究中條山地帶作戰計劃。會議一開始,何應欽便將敵情、匪情(誣指八路軍)相提並論,並要第一、第二戰區“先將晉南方面敵情、匪情及該方面地形詳細報告,然後再謀防匪驅敵之方”。各戰區在彙報中充分反映了在日軍大舉侵犯面前毫無思想準備的狀況,如第47軍軍長李家鈺麻痺輕敵,認為“刻敵尚無渡河之企圖,因潼關、洛陽均在我手,且中條山尚有我大量友軍,以現有之三十七師團決不足以言犯”。會上各部隊也提出不少實際困難,如第5集團軍總司令曾萬鍾提出“守備兵力不足”,要求參加整訓的3個師歸還建制,以協同防守和出擊。有的軍長強調“當地糧食不能自給”,有的軍長提出“重兵器不足”,如此等等。

在日軍進攻迫在眉睫的形勢下,國民黨軍隊的某些將領們仍在討論瓦解共產黨問題,致使長達四個半小時的會議未能拿出任何作戰方案,何應欽不得不宣佈會議“暫時停止,關於奸黨問題,準後日(二十日)再行檢討”。

直到4月20日,在第二次“晉南三角地帶作戰檢討會”上,何應欽才提出對中條山地區作戰指示和注意事項。何應欽指出,為確保中條山,第一步應相機各以一部由北向南、由東向西與我中條山陣地右翼各部合力攻取高平、晉城、陽城、沁水間地區,以恢復1940年4月前的態勢;第二步與晉西軍及第二、第八戰區協力包圍晉南三角地帶的敵人;最低限度亦須能確保中條山。要求第一戰區及晉南作戰部隊迅速對上述作戰計劃進行準備。

4月28日,重慶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有由濟源、橫皋大道會犯垣曲的企圖,當即決定如下出擊計劃:(1)加強陣地工事破壞阻塞主陣地前道路;(2)先製出擊(以一軍向高博、以各一軍向聞喜侯馬夏縣)打破敵之攻勢;(3)第二戰區晉西部隊向同蒲,第五戰區汜東部隊向隴海牽制策應。

上述出擊計劃下達各戰區過程中,因中間指揮系統繁雜,遲延費時,加之第一戰區司令長官衛立煌尚在返洛陽途中,各陣地中國守軍對敵“如常時而毫無萬分之一之準備”,對敵疏於防範,直至1941年5月5日,所策定的出擊部署仍未及全部實施,而日軍已於7日下午開始總攻。長期堅持反共,臨戰無精神和物質準備,為國民黨軍隊在中條山作戰致敗埋下了禍根。

抗戰史最恥辱一戰,中條山戰役!

英勇的戰士

  • 後續應對慌亂,日軍戰術改變

中條山剛剛開打的時候,中國軍隊亂作一團,而高層也因為對日軍南渡黃河有所忌憚,所以沒有馬上進行部署調整。這時候蔣介石的判斷是比較理性的,他的命令是各軍堅守陣地,搶佔交通要道,利用山區地形對於日軍進行分割。然而,這道命令雖然從戰術角度比較明智,但是實際上已經等於一紙空文,因為此時中國軍隊指揮體系崩潰,兩翼節節失利,交通要道大多已經被日本搶佔,中國軍隊防禦體系基本在一開始已經被瓦解。在短短四天之內,中國軍隊基本沒有形成非常有效的抵抗,誘敵演變成為了潰退,陣地基本保不住,日軍開始迂迴的時候,南面也有軍心不穩的軍隊率先南撤,最後“背水撤退”,犯了兵家大忌,搞得十分狼狽。

日軍戰術也有調整。此時,日軍戰術從一開始的搶佔戰略要地,已經變為了殲滅中國軍隊有生力量,只是國民黨高層始料未及的。日軍擊潰中國軍隊並封鎖黃河渡口之後,還在中條山中進行了反覆掃蕩,所以分散在山中的軍隊基本全部被消滅。這種戰術更改也是國軍蒙受巨大損失的原因之一。

中條山戰役前後歷時一個多月,中國軍隊由於事前準備不足、又缺乏統一指揮,除少數突圍外,大部潰散,被俘虜3.5萬人,遺棄屍體4.2萬具,日軍據中方公佈斃傷9900人, 按日方數字僅戰死673人,負傷2292人。包括第三軍軍長唐淮源上將、第十二師少將師長寸性奇等滇軍名將在內的多名國軍將領壯烈殉國。

勿忘歷史,放眼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