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小說中的鐵鞭王呼延贊,在歷史上真有其人嗎?

手機用戶76167782075

以北宋初期歷史為背景的演義小說中,常常有鐵鞭王呼延讚的形象。這位呼延王爺赤膽忠心,是正義的化身,與楊繼業、高懷德、鄭印齊名,“呼楊高鄭”被稱為北宋初期的四大王。演義小說《呼家將》講述的是呼延讚的兒子、孫子、重孫子的故事,《水滸傳》裡的雙鞭呼延灼也被描寫成呼延讚的後裔。

圖注:《楊家將》中有關呼延讚的情節

那麼,歷史上真的有呼延贊這個人嗎?真實的呼延贊是怎樣一個人呢?

呼延贊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只不過沒有演義小說中描寫的那麼出神入化。他原本是趙匡胤身邊擔任侍衛一類的管制,因跟隨王全斌滅後蜀有功,被提拔為副指揮使。宋太宗趙光義即位後,呼延贊參加了征討北漢的戰爭,他在戰爭中表現勇敢而受到趙光義的重視,“面賜金帛獎之”。呼延贊宣稱,自己深受國恩,不與契丹同生,在身上刺上“赤心殺契丹”的字樣。他的妻子、兒子、僕人等全家都跟他一樣刺字。後來,他又給自己兒子的耳朵後面另外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

圖注:呼延贊畫像

真實的呼延贊是個行為怪異的人。第一怪是作戰時的服飾怪,呼延贊作戰時騎烏騅馬,在額頭上纏一道紅色巾帛,在軍中十分顯眼。第二怪是使用的兵器怪,他製作了不少古怪兵器,其中有“破陣刀”“降魔杵”等,還有一種“鐵折上斤,兩旁有刃”的武器,應該類似於三尖兩刃刀,每一種有十幾斤重。第三怪是日常行為怪。他曾經在隆冬季節,用冷水澆孩子,希望用這種辦法使孩子長大後不怕寒冷,身體健壯。他有個兒子生病,他居然刮下自己腿上的肉做羹湯給孩子治病。

呼延贊擅長使用的兵器是鐵鞭和棗槊,演義小說可能就是據此把他寫成“鐵鞭王”。雍熙北伐失敗後,呼延贊向趙光義請求去鎮守邊關。趙光義召見他,並讓他表演武藝。呼延贊穿著戎裝,騎在馬上揮舞著自己的鐵鞭和棗槊在內廷中馳騁。又把自己的四個兒子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領進來,“迭舞劍盤槊”。後來,趙光義任命他做了馬步軍都頭、保州刺史。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九月,呼延贊又擔任冀州兵馬總管。

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呼延贊去世。他的兒子呼延必顯被提拔為軍副都軍頭。演義小說中呼延丕顯名字,應該就是來自呼延必顯。

圖注:《楊家將》中呼延丕顯下邊關捉拿潘仁美的情節

參考文獻:

《宋史》卷二七九

《續資治通鑑長編》卷三十三

圖片來自網絡


歷史研習社

演義小說中的鐵鞭王呼延贊,在歷史上真有其人的。

鐵鞭王呼延贊

鐵鞭王呼延贊,北宋著名將領,幷州太原(今屬山西)人。因有一手鐵鞭功夫號稱“鐵鞭王”、“靠山王”。其父是後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琮。呼延贊年少時任驍騎兵,因其膽量過人,勇猛無敵,宋太祖補選他為東班頭領,入宮受帝王差遣,後天靠個人努力,升任驍雄軍使。淳化三年(992年),出任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後改任遼州刺史、扶州刺史、康州團練使等。

呼延贊有勇有謀,勇猛強勁,為人隨和直率,常將戰死沙場掛在嘴邊。身上處處可見刺有“赤心殺賊”的紋身。後史料記載呼延贊將“赤心殺賊”這幾個文字都紋到了他的妻子和兒子,甚至僕人的身上。他的幾個兒子的耳朵後還被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的文字,他創制的兵器重量都在十幾斤之上,兩面帶有鋒利的刀刃的破陣刀是他的如意之作。鐵鞭王呼延讚的最厲害的兵器還是他的鐵鞭,鐵鞭也是他使用兵器中最重的,需兩個人才能抬得動。

鐵鞭王呼延贊性格俗陋怪異,有時不近人情,曾有記載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冬天不畏嚴寒,體格強健,曾在深冬時將水澆在幼孩身上。也曾記載,鐵鞭王呼延贊為了給自己兒子治病,親手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兒子熬湯治病。鹹平二年朝堂之上人人都掙功論賞的時候,只有呼延贊默默無語,婉拒宋真宗的打賞,後都稱其知本分。鹹平三年(1000年),鐵鞭王呼延贊年老去世。呼延贊死後,朝廷提任其子呼延必顯為軍副都軍頭。

綜上所述,演義小說中的鐵鞭王呼延贊,在歷史上真有其人的。

內容出處:《宋史·卷二百七十九·列傳第三十八》。


譚論古今

呼延贊歷史上確有其人,而且宋史有傳。

《宋史》載呼延贊“少為驍騎卒,太祖以其材勇,補東班長”;討伐後蜀時“身當前鋒,中數創,以功補副指揮使”;徵太原時“先登乘城,及堞而墜者數四”;跟從崔翰戍守定州,“擢為馬軍副都軍頭”。

從這段記載中我們可以看出呼延贊在北宋開國初期只是低中級軍官,但打仗比較生猛,屢立軍功。

宋太宗端拱二年,呼延贊領富州刺史。淳化三年,出為保州刺史、冀州副都部署。

但據宋史所載,他打仗雖勇猛,但不是帥才(以無統御材,改遼州刺史);治政也無方,(又以不能治民,復為都軍頭、領扶州刺史,加康州團練使)。

也就是說只是一介武夫,職務屢有變動,因而後期他多出任中央護衛一類的武職。

呼延贊之所以被後世傳頌,可能與他的勇猛和怪癖有關。據記載,呼延贊衝鋒陷陣比較勇猛,打仗不惜命,而且全身紋了"赤心殺賊"四字,不僅自己紋,還要求妻妾僕人也要紋上,甚至在所有兒子耳朵後都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的文字。“贊有膽勇,鷙悍輕率,常言願死於敵。遍文其體為"赤心殺賊"字,至於妻孥僕使皆然,諸子耳後別刺字曰:“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

另外他還喜歡自己研發武器和奇裝異服使用:“具裝執鞬馳騎,揮鐵鞭、棗槊,旋繞廷中數四”、“作破陣刀、降魔杵,鐵折上巾,兩旁有刃,皆重十數斤”。“絳帕首,乘騅馬,服飾詭異”。

其他還有些怪癖如寒冬裡用冷水澆幼兒,希望這些兒童長大後在體格上能超人一等;兒子生病時,他就從自己的大腿上割肉熬湯做藥。“性復鄙誕不近理,盛冬以水沃孩幼,冀其長能寒而勁健。其子嘗病,贊刲股為羹療之”。

但呼延贊為人倒也實在。

宋真宗鹹平二年,呼延贊從幸大名府,為行宮內外都巡檢。真宗嘗補軍校,皆敘己功,或至喧譁,贊獨進曰:“臣月奉百千,所用不及半,忝幸多矣。自念無以報國,不敢更求遷擢,將恐福過災生。”再拜而退,眾嘉其知分。

可見呼延贊雖魯莽,但不失一個忠義之臣的形象。

呼延贊活到宋真宗鹹平三年(公元1000年)死去。

至於說呼延贊有一根御賜鋼鞭,可以上打昏君、下打奸臣因而被封為鐵鞭王等等不過是評書的演繹。

因為描寫呼家將故事的小說和評書太多:如《說呼全傳》(又名《金鞭記》、《呼家將》)、《呼楊合兵》、《小將呼延慶》、《呼延慶上墳》、《呼延慶打擂》、《呼延慶出世》、《呼延慶徵北》、《呼延慶徵西》、《呼延慶進京》、《呼延慶掛帥》、《楊家將》等等,以至於評書界有“金呼家,銀楊家”和“呼楊高鄭”之說。

實際上呼延讚的父親呼延琮曾任後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有四子:呼延必興、呼延必改、呼延必求、呼延必顯(評書戲曲中作呼延丕興、呼延丕改、呼延丕求、呼延丕顯)。

再其後並無出眾將才,其曾孫呼延慶在宋徽宗時曾任平海軍(北宋乾德二年,清源軍改稱平海軍)指揮使,而且據說呼延慶還是個外交人才:“呼延慶善外國語,又辨博(辨博,博聞謂能談說也)”,所以曾多次出使金國商議聯金攻遼之事(海上之盟)。


趙燕雲

“贊有膽勇,鷙悍輕率,常言願死於敵。”這是《卷二百七十九 列傳第三十八》中對呼延讚的描述。在演義小說中,呼延贊因為使的一手鐵鞭功夫,所以號稱“鐵鞭王”,也叫“靠山王”。

呼延贊是幷州太原人,他的父親是呼延琮,任周淄州馬步都指揮使。呼延贊年少的時候就擔任驍騎兵,太祖看見他人高馬大,威猛無比,就調任他擔任東班長,又升任驍雄軍使。後來在戰爭中立功,不斷升遷,最後任都軍頭,扶州刺史,兼任康州團練使等。



如此升官,可以說是平步青雲了,但是呼延贊作為一個將領愣是不會引起宋朝那幾個思想敏感的皇帝的懷疑,這就說明了呼延讚的忠心了。史料記載呼延贊將“赤心殺賊”這幾個字紋滿了全身,並且在妻子兒子身上,甚至是僕人身上都紋上了這幾個字。兒子耳朵上也被他刺上“出門忘家為國,臨陣忘死為主”這幾個字。簡直是比岳飛刺字還有過之而無不及啊,這樣的臣子,是每個皇帝都夢寐以求的吧!

呼延贊還是一個直得不能再直的“直腸癌”晚期患者了。有記載他在大冬天將水澆到兒子的身上,為了讓他的兒子不畏嚴寒,強健體魄。在兒子生病的時候,竟然將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來燉湯給孩子喝,這可能是“虎爸”的最早起源了吧。🌚🌚

最後,呼延贊年老去世,皇帝提升他的兒子作為副都軍頭。或許這才是呼延贊真真聰明的地方吧,大智若愚,平時的嚴謹換來的是幾代的平安。


老幾頭

這個人查了下歷史,好像是沒有,不過我還是很喜歡演義小說呼家將和楊家將,都是描寫忠君為國的家庭,武藝高強,為人忠直,個個都頂天立地,呼家將好像有個後人在梁山108將裡面有排行,也不知道是不是有這個人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