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真的吗?

溪风77748273

确切来说,《山海经》是一本古代的地理人文著作,其中详细记载了大量的地理学知识,涉及地理,人文,神话,历史等多个方面。

当然《山海经》并不严谨,因为其内容中包含诸多神话传说,以及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但有关地理方面,却相当考究。

比如《山经》中的《南山经》《西山经》《北山经》《东山经》《中山经》五卷,按照山川湖泊的走向,详细记录了各座山的名字,特点,以及山脉附近的生态环境,或有哪些动物。

然而涉及到神话传说的内容,大多是根据现实中的动物为原型,进行夸张描述,诸如《北山经》里记载的一种“何罗鱼”,原文如下:“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痈:yong,一声。)】

如果现在来看,这种被古人视作奇物的何罗鱼,跟章鱼极为相似,然而古人的认知有限,称何罗鱼为“一首十身”,实际也是章鱼的特征,只不过那时的人们对“触手”没有概念,因此才将章鱼看作是有“十身”。

还有其他类似的,比如说“大蟹”,其实就是现实中的蜘蛛蟹,这种例子简直不胜枚举,所以在这个角度来讲,《山海经》具备一定的真实性,但这种真实性,却也经过了文字进行加工,即夸张描述。

总上所述,《山海经》的历史意义毋庸置疑,其中部分内容属于真实可考的地理人文汇总,另有一部分属于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典故,因此在这个角度来看,《山海经》既是一部包含瑰丽人文的传说典籍,也是一部值得考究的地理百科。

至于其中记载的是真是假,这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了。



————————


钱品聚

这个问题需要分两个层面回答:1,《山海经》这部书是真书还是伪书?2,《山海经》里讲述的内容是真是假。

关于第一个问题,可以负责任地回答:《山海经》是中国古代少有的、可以判定为创作于先秦时期的古书之一。其理由有以下几点:其一,《山海经》原书由汉武帝钦定,由时任秘书言校的刘向、刘歆父子编撰成集,成书严谨,且有史书记载对证。其二,《山海经》原书经过历代无数文化名人编校考证,历史上较为有名的就有晋代郭璞、明代杨慎、现代袁柯等,足以说明其原书经得起考校,是值得相信的古籍蓝本。其三,《山海经》其书言辞古奥,语境与后世诸书不同,可以明显区别出其与后世伪书之间的文化差异,从文字语境角度上讲,其成书内容符合其时代特征与语境背景。

那么接下来我们要问,《山海经》里记录的故事,都是真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我们来看《山海经》的主要成书内容,其书主要可分为四大类:地理博物类、述史纪事类、神话母题类和巫祝典仪类,下面让我们看一下这四大分类的示例:

地理博物类:

南次二山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𣬈,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痹,其名曰鴸,其名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山海经·南山经》

述史纪事类: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榖。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榖。稷之弟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榖,始作耕。——《山海经·大荒西经》

神话母题类:

有人衣青衣,名曰黄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魃不得复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后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为田祖。魃时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决通沟渎。——《山海经·大荒北经》

巫祝典仪类:

凡西次二经之首,自钤山至于莱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为飞兽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为席。其十辈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鸡,钤而不糈:毛采。——《山海经·西山经》

在明确了案例分类之后,我们先来看看似乎较为“可信”的地理博物分类和述史纪事分类——《山海经》尤其是《五藏山经》中,如范例般详细描述四方山水分布、物产矿藏的内容占了全书的极大篇幅。书中如亲身目睹一般详尽记录了四海八荒内的山脉走势与生物特征,让后人很难相信这会是一部完全依托想象创作出来的小说典籍。

然而《山海经》毕竟尚不能被视为地理博物类典籍之祖,是因为在它看似详尽确切的山水风物记录之中,又夹杂着许多如今看来不可思议,甚至荒诞离奇的部分——如范例中,柜山中的怪兽“狸力”,它的出现可以导致其郡县内多营造动土之事,这显然是不合常理的。

同样,再来看述史纪事类的部分:与其他相近时期的口述史古籍一样,《山海经》中这部分牵涉到古代帝王世系与纪事的内容,往往极为简短粗略,然而看似单薄,所包含的信息量却异常庞大。例如范例中所举的“叔均”、“后稷”等,若如文中所言,便是周王朝之先祖世系。纵观整部《山海经》中,这样的述史纪事内容不在少数,有些甚至是仅此一家别无他录的,这也是《山海经》在先秦古籍中始终占据独特地位的原因之一。

然而这样一本有着丰富先秦时代考据价值与信息量的神秘古书,却依然不能被视为可以全然依托的“信史”、“地理志”看待,便是因为其同样承载着原始神话、巫祝祭祀这些文化属性内容。不同于《尚书》、《春秋》等相近时代的先秦经典,《山海经》自诞生伊始,便与中华传统中被遗忘已久的巫文化脱离不了干系,而所谓的“巫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上古时期巫祝阶级对于世界的唯心化解释,这些部分,显然只能被当做古代文化现象对待,而不能被视为“客观真实存在”的。

由此可知,《山海经》其书虽真,但内容却需要区别对待,分别在民俗学、神话学、历史考据学、古代地理学、古代博物学等不同领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方可断言真假。


在下翩竹

山海经这部古书世人大多数认为都是一部神话故事.

但是经过最近的研究发现,其实里面有很多故事在历史上都确有其事。

山海经是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经多人写集成的一部古书,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山海经》是一部以神话为主流的书,它的内容包括范围庞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话资料而然,还涉及到学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宗教学、哲学、历史学、民族学、天文学、地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医药卫生学等,此书内容包罗万象,可以称得上是一部当时的生活日用百科全书。此书《五藏山经》的各经后面,大量列举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鸡、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经中所见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说巫师用精米来享神。《山海经》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关於医药、咒禁、神怪等记叙。

所以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里说它“盖古之巫书”,当是平情之论。

袁珂先生在《山海经校注.序》中曾这样说:“《山海经》匪特史地之权舆,亦乃神话之渊府。”说《山海经》是中国神话的“渊府”(宝库),是为历来研究中国神话的学者众所公认的。

鲁讯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亦说《山海经》“盖古之巫书”,又在《汉文学纲要》中说“盖以记神事”。足以证明《山海经》是一部极具神话研究价值的古书。


篮球记忆


《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人物都是真的,只是人物和人物之间的时代经常出错,辈份关系也有很多出错的。

共工和黄帝时代就被搞错了,而且颛顼和帝喾都在黄帝前面。

炎帝在黄帝之前,这是史学家都公认的。三次阪泉大战,黄帝战胜了炎帝,黄帝才夺的了帝位。黄帝战败的是第九任炎帝姜明,第九任炎帝姜明到第一任炎帝神农,中间隔了多少年,少说几百年有吧。哪炎帝神农又在女娲和伏羲之后。

共工是和颛顼争帝位才打仗的,共工战败,努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地不满东南、故氺潦尘埃归焉。 ”可见这一仗打的之激烈,撑天的校子都倒了,水从天上倾倒下来,从此开启了人类漫长的治水工程。

颛顼被称为五帝之一,而且还是能起死回生的神、颛琐“化为鱼妇”,说的就是颛顼治水的事。


还有五帝之一的帝喾,帝喾如果真是颛顼的儿子,哪么帝喾时代也在冶水。

女娲是创世神,炼五色石就能补天,用芦灰就能治水。

炎帝神农第一代就开始治水,到第九任都在治水 。

哪么我们就已经知道了,黄帝是在共工的后面,黄帝和共工少说中间也隔了一千多年。

如果说黄帝出生在4600年前左右,哪么共工就出生在5600年前左右。


略风5123034304

造成《山海经》是神话故事“不可信”这样的看法的,主要还是出于我们对上古时代有误解。

《国语·楚语下》:

昭王问于观射父,曰:《周书》所谓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无然,民将能登天乎?
对曰:非此之谓也。古者民神不杂。民之精爽不携贰者,而又能齐肃衷正,其智能上下比义,其圣能光远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聪能月彻之,如是则明神降之,在男曰觋,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处位次主,而为之牲器时服,而后使先圣之后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号、高祖之主、宗庙之事、昭穆之世、齐敬之勤、礼节之宜、威仪之则、容貌之崇、忠信之质、禋洁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为之祝………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为巫史,无有要质。民匮于祀,而不知其福。烝享无度,民神同位。民渎齐盟,无有严威。神狎民则,不蠲其为。嘉生不降,无物以享。祸灾荐臻,莫尽其气。颛顼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使复旧常,无相侵渎,是谓绝地天通。

这段话只需要了解一下他的意思就行,重点要知道的是它所引出的一段历史,即「绝地天通」。

从颛顼帝时期的这件大事中,可以看出在夏商周以前人们是普遍都有宗教信仰,而且应该还是十分迷信的那种,因为绝地天通的意思就是说「断绝」天与地的「沟通」。

那个时候人们相信天与地之间有一根柱子,人死后,其灵魂可以通过这条柱子登天。

于是,那个时候的人们都可以是「神」——因为可以上天变神仙嘛,对不对?

由于这种愚昧的宗教信仰影响了生产,颛顼帝通过这场惊天改革后,将「天神」“收归国有”——不再允许人们祭祀敬天。而地上的山川河流等等也同样收归国有。

那人们该拜什么了?

就是拜「人神」——也就是自己的祖宗。

在这种情况下,势必然导致人们会神化自己的祖先。比如《楚居》中楚人描写自己的直系祖先季连,说他“降于隈山”——「降」就是神性的体现。

还有说祝融的:“昔夏之兴也,融(祝融)降于崇山”——《国语·郑语》。

《山海经》之所以被公认年代极其久远,原因就在于此,因为没有脱离宗教信仰,所以其语言风格都是充满离奇荒诞的神话色彩——如果你不能理解,请参照《荷马史诗》就知道了。

而目前,我们已经可以证明,进入西周后,中国基本上告别了「鬼神」时代。

整个西周的鬼神信仰与「神学」基本上消失,反而好像比汉代还更少,西汉后“谶纬学”兴起,又出现了神神鬼鬼的书籍,如《淮南子》。如女娲的人之形象又在《风俗通义》中变成了人头蛇身等等。

总而言之,从西周的典籍与甲骨文中的「神化」之联系,可以推知《山海经》的年代非常久远,虽然此书可能并非那么早就成书,但是它所记载的故事一定是非常久远的。最大的一个依据就是:

《山海经》中的地名,现在我们考据古地名几乎都要靠它,如此说来,当为上古遗史不假。


無風即風

其实,直到今天,中国人“却不知道《山海经》是东周列国时期中国古人用大篆籀文在竹简木片以及帛布上记录下古越文象形图案符号的一部史书。但是,由于《山海经》作者看不懂古越文符号,他在客观记录古越文岩画时,又加进了自己主观上的东西,于是就出现了鸟人国等错误的判断,从而误导了今天的砖家!换句话说,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有鸟人国,而古越文中的半鸟半人象形图案符号,是代表原始部落迁移之意,因为候鸟本身就是迁徙的象征!虽然东夷百越用古越文象形图案符号记录下了当初中国人发现世界的巨大壮举!但是,发现这些古越文符号岩画《山海经》的作者没有看出这些岩画其是古越文象形图案符号,以为是上古之人用原始图画记录下了远古时期的一个真实存在过的鸟人国,从而误导了今天中国的砖家,接下来,砖家又误导了今天脑瘫的90后和智障的00后是也!


造物主20曹黎明

《山海经》一书,不在于真不真的问题,客观上的无法读懂说明,有关这部古书籍确实不是一般人可读的。这部书的原貌,战本、秦本到汉校刘本,几乎没有人研究。这部书的使用者,没有人知道。这部书的性质,研究者多半胡解。这部书有太多的问题,在没有搞清楚前,根本读不懂。

客观上说,这部书在竹简之书前的古“書”中,属“三皇五帝”之书。在竹简之书发展来临后,有最早的古战本,发展后的秦本。现在看到的,基本是汉校刘本。

客观上,在经历战国新书社会发展现象的字义变化后,想要读懂,得搞清楚那个时代的文字解读方法,才有可能。否则免谈,一知半解。


愚人

《山海经》中记录的全是真的吗?一下子还真不太好说。

《山海经》有人说是先秦古籍,也有人说是战国晚期的。不管怎样说,都承认它是一部奇书,说它奇,是因为它所记录的很多物种现在无法去考证,介乎于神话与现实之间,让人觉得扑朔迷离也不大可信。

《山海经》古籍中主要记录了古代的地理,物产、神话、巫术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了古代历史、古医药、古代的民俗、民族等方面记录。

另外也记述了一些奇物和怪事。大多以神话为主。也许是由多人书写而或,也许是记录的人只是道所途说,因为年代太久远已无法考证,确信当时有人确实去勘察过,或者见过,或者听说过那些奇怪的动植物,只是在记彔时掺杂了一些夸张与想象,所以现在看起来感觉很失真。可必须明白和了解在三千多年前,那时人的认知和理解能力和我们是有很大差别的,那时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所以对于他们的记彔和描述我们无可厚非。

《山海经》这部奇书做为研究古地理和古代奇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许其中的动物确实存在过,只是后来灭绝了,试问一下,假如,我是说假如,现在的一些动植物正在灭绝,再过上三千多年,那时的人们只从文字上去了解我们所描述的植物,他们会全部相信吗?我看也不尽然吧。

感谢您的阅渎。


大可151753208

应该是真的,记载很详细,山,水,人物,兽,鸟,虫,鱼……还有位置,方位,时间,年代等,一一描述。



660717zmj

应该是真的,但是里面很多东西无法考证。而且成书年代太过久远,地质变迁,很多无法考证。其中的物种因为叫法和灭绝的因素,而无法考证,至于神魔类的,古人无法理解的存在就神魔话,这个比较好理解,再者就是上古时期可能在地球存在其他高等文明,就如现在的我们看猩猩猴子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