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是由谁写出来的?

红雨说历史


已经受邀回答过类似话题了。再被邀请,不胜荣幸,那就转换角度,加点新料,再答一次。

一,《山海经》是本很古老的书。“老”到什么时候呢?至少成书于公元前两三百年之前,或者还要早。

司马迁公元前100年前后开始写《史记》,那个时候,他已经看过《山海经》了。而且,他不是浮皮潦草地翻阅,一定是认认真真地读了。不然,他不会专门在《史记》里讲到,他为何不把《山海经》的记述写进《史记》。这说明,《山海经》在当时是一本很有影响的书。

司马迁在《史记.大宛列传》里说:“《禹本纪》 言‘河出昆仑。昆仑其高二千五百余里,日月所相避隐为光明也。其上有醴泉、瑶华池’。今自张骞使大夏之后也,穷河源,恶睹本纪所谓昆仑者乎?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翻译成白话文是:《禹本纪》说:“黄河发源于昆仑。昆仑山有二千五百余里高,是日月相互隐避和各自发出光明之地。昆仑之上有醴泉和瑶池。”张骞出使大夏之后,最终找到了黄河的源头,从什么地方能看到《禹本纪》所说的昆仑山呢?所以谈论九州山川,《尚书》所说的是最接近真实情况的。至于《禹本纪》和《山海经》里所记载的怪物,我不敢说。

这也说明,司马迁写《史记》,对所依据的材料,是十分客观和严谨的。另外,他没提到《山海经》的作者是谁。

二,还可以证明《山海经》既古老又著名的一点,是司马迁出生时距秦皇焚书仅几十年,写《史记》时也仅百余年,但当时先秦的典籍已经极度稀缺。

能了解到六国或更早的文献,只有两条线索,一是今文经学,这是靠授业学者口口相传,然后由学生以篆书记录而成的古文献,主要是儒家的《六经》;第二,是藏于孔府墙壁等处,躲过秦廷搜检的古籍,这样的书籍以六国文字写成,形成了古文经学。

恰好,司马迁既跟随孔壁藏书的伏生,以及古文经学大师孔安国学习;又拜今文经学巨儒董仲舒为师。不论司马迁从哪个渠道读到了《山海经》,能被人背诵下来的一定是重要书籍;能藏于孔壁的也肯定是书中精华。总之,《山海经》这本书很不简单。

三,最早提及《山海经》作者的,是西汉末年的刘歆。他是汉高祖刘邦四弟楚王刘交的后裔,后来改名叫刘秀,不过,此刘秀非彼刘秀。

刘歆比司马迁稍晚几十年,在儒学上很有造诣,于校勘学、天文历法学、史学、诗赋等方面,亦为大家。

他校订了《山海经》,然后给汉哀帝上表,说:“山海经者,出于唐虞之际。昔洪水洋溢,漫衍中国……禹乘四载,随山刊木,定高山大川。益与伯翳主驱禽兽,命山川、类草木、别水土。……禹别九州,任土作贡,而益等类物善恶,著山海经”——他说《山海经》的作者是大禹和伯益等人。

比刘歆稍晚一点的东汉王充,接受他的说法,在自己的《论衡.别通篇》里说:“禹、益并治洪水,禹主治水,益主记异物。海外山表,无远不止,以所见闻,作山海经”——他说执笔写《山海经》的主要是伯益。

东汉还有一本很厉害的书,是赵烨写的《吴越春秋》。里面说:“禹……巡行四渎,与益、夔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理、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里数,使益疏而记之,名曰山海经”。

四,后来,历代学者研究《山海经》的不少,对刘歆所说的作者,臧否参半。不过,近代学者基本不认同这个说法,几种有代表性的见解如下——

1,民国时期的历史学家卫挺生,在《山经地理图考》一文中说,《山海经》是邹衍为“巨燕”时期的燕昭王制定的地理勘察纪录——邹衍是《山海经》作者。他又在《燕昭王之(大帝国)巨燕考》和《驺衍子今考》中做了进一步论证。

2,著名历史学家蒙文通认为,《山海经》是巴蜀地域所流传的代表巴蜀文化的古籍,他写了《略论山海经的写作时代及其产生地域》做论证。

3,台湾学者史景成认为,《山海经》是楚国史巫之官在国势日衰、臣主共忧的局势下,应运而编纂之书。他写了《山海经新证》。

4,在这些人之前,清末的大学者郝懿行的观点很值得重视。他为郭璞所注《山海经》作了详细笺疏,并认为:“周官大司徒以天下土地之图,周知九州之地域、广轮之数;土训掌道地图道地慝(tè);夏官职方亦掌天下地图;山师、川师掌山林川泽,致其珍异;邍(yuán)师辨其丘陵坟衍邍陉之名物;秋官复有冥氏、庶氏、冗氏、翨(chì)氏、柞氏、薙(tì)氏之属,掌攻犬鸟猛兽虫豸草木之怪蠥(niè)——他的意思是说,周朝官府中有各种各样的职官专门职掌天下舆图的档案资料,包括了中国境内的山川地理、动植物产及地下矿产、名山祭典、远方边裔的情状等等。《周礼》中,专门记载了邍、翨、薙这些分管官员的名字。


五,前面说的这几种观点,皆有其依据和考证。综合起来,确定《山海经》由谁创作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1,《山海经》成书之前,其内容已口头传播了相当长时间;正式调查纪录形成文字的,应为周朝王官,或诸侯职官,其中史巫亦为重要人物;其后,历经邹衍及其后学,包括史巫、方士之流秘观、改编;并且在形成系统文字过程中,与楚国有关。

2,《山海经》所包含的如此广博而深入的地理资料,不是邹衍或者他带领的燕国探勘队所能完成的;也不是居于南方的楚国史巫能深入各国、远方及外围可搜集到的。天下土地的地图、九州海外的舆情,只有周朝中央政府的世袭王官,才有可能保存这些珍贵的档案资料。至少《山海经》里的《山经》部分,是周朝珍藏的舆图资料——

首先,《中山经》部分,以河、洛京畿为首,那是唐虞夏历代都城所在,也是周朝政治中心,为天下之中,非一般人能够进入并掌握其舆图;从书中可知,纪录《北山经》、《西山经》,是自京洛为中心向北、向西放射性展开调查纪录。

其次,书中记载的祭祀诸山区图腾神的祭仪,皆与《周礼》中的祭名、仪式相一致,显然是由中央职司祭祀的司巫,率领巫师集团担任,不可能出自诸侯国某些人之手。

再次,对于周朝的远方边裔,是需要“任土作贡”,向周王室“书面报告”,再由周朝职司贡职的官员整理所贡舆图予以保存,周王室靠此掌控海内外舆服情形。也正因为各地域分由不同职官纪录整理档案资料,书中不同部分,才有不同文笔、不同方言的歧异情况。

3,后来周王室衰微,各诸侯国逐渐强大,慢慢也有了掌握更多地理舆服情况的需要,且各自的行政班底日益完备,也有人开始职掌纪录地理舆服,于是出现巨燕、大楚从自己角度的记载。因此书中甚至出现以“西周”为称呼的字样。这样的内容,应为诸侯国纪录的国家档案。

4,古中国具有东、西两大神话体系,在《山海经》中俱备——炎、黄原发祥于西北,再向东发展,由此保留了早期西北的神话资料;东方滨海夷族,帝俊系统的神话资料是另一大宗,书中占了不少比重;另外,周朝统一后,殷商文化并未彻底沦没,书中保有其部分资料;还再加上南方之楚,成为重要一系,也拥有丰富的神话资料载于书中。《山海经》体现的这种神话体系纷然并陈的现象,一方面表现了非由有能力的政府一级而无法搜集;另一方面也说明聚集本身是一个过程。

(王子朝奔楚)

六,近些年来,关于王子朝奔楚对春秋战国时期的重大影响,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

王子朝,是周景王的庶长子,深受宠爱。公元前520年,周景王未及立王子朝为太子而去世。国人拥立周景王嫡长子姬猛为王,王子朝击杀姬猛自立为王,后晋国攻打王子朝,而拥立姬匄,是为周敬王。于是王子朝携周室典籍奔楚。

这件事,是春秋晚期具有重大影响的转折性历史事件。楚本苗蛮,但自此以周王室文化为代表的华夏核心文化,南迁下行,使楚国文化一下丰富多彩起来。

而且,周朝典籍分散传播,被认为直接或间接地促生了其后的诸子百家争鸣。不然,何以楚地出土各种简帛最多,且突然春秋战国之交各诸侯国文化大盛。

同时,这件事也还涉及周朝史官老子的去向之谜;以及作为周王室档案的《山海经》的流失并至后来辗转于楚、燕,兼收并蓄,成为奇书。

王子朝奔楚,当在公元前515年前后,与老子、孔子同时。《山海经》成书,约在《吕氏春秋》与《淮南子》二书之间——即战国晚期形成《山海经》的原形;后又经汉代多人整理,成为流传至今版本。这个时间,与王子朝奔楚是契合的。

好消息是,在原来的楚界内,发现了名为“不见冢”的大片东周墓葬,随着保护及发掘,或许能够解开王子朝奔楚之迷。

(可能是“不见冢”的东周大墓遗址)

现在看到的《山海经》,三万余字,由《五藏山经》、《海外四经》、《海内四经》、《大荒四经》和《海内经》组成,总共十八篇(卷)。这个篇目,经历了若干次变化。汉成帝时尹感校订的仅为十三篇;哀帝时刘歆(刘秀)删汰、校订、合编为十八篇;《汉书.艺文志》收录的是前一个版本。至今流传的,是晋代郭璞整理注释的版本,原来为二十三篇,后出的改为十八篇。明代杨慎对郭本作过补注;清代郝懿行又作笺疏;毕沅依郭注重新校订,博采书传,被称善本。

(图片选自网络)


一老沈一


《山海经》除了各种奇异怪兽,还有古世界地理图,内容十分丰富,从《山海经》古世界地图高清复原图来看,与现代世界惊人吻合。

《山海经》是一部很值得研究的古达书籍,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内容包括地理学、科学史、地理学、神话学等等。它的价值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如山系、水文、地理、社会文化风俗等,很值得研究。

从《山海经》描述的地理位置精度来看,仅人古人交通能力是无法完成的测绘的任务。

巜山海经》中神兽大多为夸张、合体、神秘,大多无法考证。但有些动物至今尚存、比如北极圈的鲸鱼、澳大利亚的鹦鹉、美洲犰狳、非洲斑马。

《山海经》出现的人物,

精卫填海,后羿射日 ,刑天舞干戚,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共工怒触不周山 、大禹治水、炎帝炎帝后裔女尸、帝女之桑,“黄帝”、少昊、颛顼、俊、舜、禹、相柳、涂山氏女,西王母、丹朱、羲和、常羲、开、王亥、神帝江、创世神烛龙等等。

推测作者是三皇五帝时代的仙人。是后世无法伪造的作品。只有大航海时代才能全解巜山海经》。




五道杠劳模


《山海经》是一部关于中国上古时期地理、天文、植物、矿物、动物、医药、文学、神话等方面的奇书,也可以说在中国没有文字时代的社会历史的百科全书。

它的作者是谁,准确地说无考,即没有明确的作者,因为本书所涉及的内容,是非文字时代的传说,通过口口相传流传下来,原始作者是广大的人民。不过《山海经》变成文字,有搜集、整理者。通常认为初编者是大禹及其所臣益,即本书成型于大禹时代。大禹时代尚未文字,大禹与臣子的整理,也只能是口头整理,规范内容。今天流传的《山海经》本子署名刘向、刘歆整理、校订,是可信的,即整理成文字本,是西汉时期的刘向、刘歆父子。

今天流传的《山海经》共18卷,其中《山经》5卷,《海经》5卷,《大荒经》4卷、《海内经》1卷,记录了上古时期的山川风物、奇鸟怪兽、神魔鬼怪、神话故事、矿石植物等,印象中最为深刻的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神话。

《山海经·海外北经》记载:“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言简意赅,将古代一位姓氏族首领为民谋福祉寻找水源的壮举描述的很丰满。人操劳死了,还将手化成了桃林。

其他如长股国、无肠国、深目国、聂耳国等等,写的都夸张,可见上古时期人们思维的奔放,想象力出奇,没有想不到的,没有不敢想的。这种想象也是源于先民对于自然状况的一种描述,已经希望改变的愿望。《山海经》的神话故事,是中国古代神话的一个源头,或者说是中国神话故事的一个源头文本。对于先秦的寓言、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都有很大影响。

《山海经》还是矿物、动物志的书籍,例如:《山海经·南山经》:“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斫木。”就记录了这个地方玉石与黄金的出处,以及动物,因此有学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志。

尽管对于《山海经》的神话故事,有人认为荒诞不经,但是上古时期的神话,都是富有想象,肆意奔放的,黄帝战蚩尤、女娲补天,那个不是这样神奇、壮美的?


黄强黄不息


《山海经》作为我国历史上的上古三大奇书之一,与《易经》、《黄帝内经》齐名,是中国一部记载古代妖魔鬼怪的一部奇书,创造于战国初期至汉朝中期楚国人或者巴蜀人所作,具体创造者无法考证。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庄》、《列》、《离骚》、《周书》、《晋乘》已成者”。



《山海经》现存18篇,主要以记载民间传说、古灵精怪、妖毛鬼怪、上古异兽为主的一部神话小说书籍。里面的内容涵盖了山川、道理、民族、药物、祭祀、巫术等众多历史人文知识。包含了很多先天圣人知识,列入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先天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除此之外,《山海经》还是一本具有非凡的文献考古价值,对古代中国很多地区的人文文化、民族、地理、历史、中外交通、民俗文化、神话均有很多的记载,其中有很多的资料,更是世界上最早关于矿工物质的记载。



但是对于《山海经》这部著作来说,历史以来对他的态度都是褒贬不一,古今学者更是对于书的作者和内容持不同的态度。如《史记》的作者司马迁认为其荒诞无奇,在编辑著作时不敢加以参考。鲁迅先生认为其四方士之术,不能作为正统。但是现今很多专家学者却认为这本书是对当时我国社会文化的一个大总结、一个对我们国家地理状况的大发现。


三分文说


《山海经》是目前少有的几部上古时代传下来的书籍,这里所说的上古,就是秦朝以前,文字还没有统一的时代。其实,说是这部书成书于战国时代,但其实已经无从考证,只是依据当时的一些其他历史书籍,对这部奇书所做的合理推测。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就像西游,水浒这些书籍一样,山海经其成书的过程是一个非常长的历史时期,举个例子,比如西游记里最早的猴行者的艺术形象,竟也来自这部奇书《山海经》,那你说西游记要比山海经晚了多少年。同理,山海经所描述的像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等这些典故,都是上古轩辕时期发生的事情,那也完全可以推断,这部奇书最初的艺术素材,绝对可能是贴近上古夏商时期的。

至于,山海经算是什么样子的书,这个还真不好细说,我专门买了一本《山海经》,反复看了几遍,说实话,做为一名业余的文学爱好者,看懂这样一部晦涩难懂的书籍,真是难于上青天。要是按我的理解,这部书,本意是一部介绍上古时期,中国及其周边地理风貌的工具类书籍,不过,由于里面又有很多介绍远古神话(像刚才讲的夸父逐日等等)、动植物分布(几乎每一个山川河流,都会提及有什么动植物),甚至还有一些风土人情,所以,以现在学者的角度,《山海经》应该算是一部描绘远古时期中国人文历史的珍贵文献。

谢谢各位看完我的回答,以上纯属个人的一点意见,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大家踊跃发言。


文人草堂


《山海经》应该很大程度出自巫者之手,从其中的一些线索可以发现。比如《山经》中叙述了一些山脉的末尾,会加上一句这些山神的样子是什么,以及祭祀这些山神需要的物品;《海经》里面会提到一些巫者,比如巫咸等十巫从灵山上下采药;还有就是《山经》的山南北都是四列、东西都是三列;《大荒经》的东西南北各有七座山,《海外经》的东西南北条目都是七的倍数,这应该和星宿又有一定关系。

总之,这样整齐的排列,明显不是现实中存在的,而应该很大程度来自想象,其中或许有一定的真实因素。因为先秦时期很多荒野没有开辟,先民对于未知世界不了解,容易以讹传讹。但是经过巫者整理后,就产生一种明显的神权观念了。《山海经》的地理架构中,《山经》是东南西北中五列山系组成的一个大陆,四周环海;而《海经》则又在《山经》之外,并且隐含和天文对应的情况,这明显不是简单的脑洞大开。

另外,《山海经》的神话系统并非孤立存在,可以和其他不少史料得到印证。比如说四方风神,在甲骨文中就存在;《吕氏春秋》提到的四方神,也和《山海经》能一致;而很多异人,又和《淮南子》都能高度重合;所以,《山海经》的素材应该也是来自当时广泛流传的神话,而不是作者个人脑洞大开的作品,而且《山海经》也并非成于一时一人,这个也不需要多说了。


林屋公子


《山海经》是我国上古时代一部百科全书,堪称东方《圣经》。《山海经》非同一时代,非一人所著,应该是自大禹治水,到战国,近两千年的史官和黄族,东夷族对本族历史的记载。

《山海经》都是写了什么?

首先,她是一部山川地理志。二是,她是古代民族志。三是,她是一部古代神话传说集。四是,她是古代的氏族世系表。五是,她是上古时代的巫术、医药书。六是,她是最早的博物书。第七,《山海经》还是上古民族图腾总汇。第八,《山海经》还是中华上古科技发展简史。第九,她是记载炎黄民族融合的历史书。详见《山海经易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二年三印,各大网店书店有售。


山海经易读



山海经分为山经、海经与荒经,其中山经的风格明显与后两者不同,成书时间应该更早;后世又经过多次增补,前后时间跨度很大

比如中山经结尾一段:

禹曰:天下名山,经五千三百七十山,六万四千五十六里,居地也。言其《五臧》,盖其余小山甚众,不足记云。天地之东西二万八千里,南北二万六千里,出水之山者八千里,受水者八千里,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此天地之所分壤树谷也,戈矛之所发也,刀铩之所起也,能者有余,拙者不足。封于太山,禅于梁父,七十二家,得失之数,皆在此内,是谓国用。

铩这种武器流行于汉代,最早应该不会早于战国后期,所以这段文字的出现时间也不会早于战国后期

但是山海经大部分的篇幅,你会发现很多后世喜闻乐见的名人都没有出现,比如周文王、武王、姜子牙、纣等,再早一些的盘庚、武丁、妇好也没有出现。基本上成汤之后的人物就没有了

最关键的是在大荒西经里还记录了西周之国,就是在未来建立周朝的国家:

有西周之国,姬姓,食谷。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谷。稷之曰台玺,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谷,始作耕。有赤国妻氏。有双山。

当时的周国在作者眼里也只是偏远地区的一个方国而已,帝王世系只到叔均为止。如果是周朝或更晚的人写的,绝不会只写到这里为止

所以我认为《山海经》的主体成书在商代,不晚于商中期,可能商每迁一都,就派人在周边探索,描绘下风土人情,形成了山海经的基础,这是商代的地理大发现

其实山海经应当搭配山海图食用,很多内容就是看图说话,而山海图应该画得类似西方近代一些探索地图那样,在地形图上画出某地比较有特色的土著、动物和图腾,一些明显不像现实动物的应该就是部落图腾(想象一下山海经的作者如果看到西方中世纪的双头鹰标记,也会写成“有鸟两首”之类的),并且还会有绘图者理解错误,写书者看错图的情况


机哥聊野史


富于神话传说的一部最古地理书《山海经》。旧说为夏禹时作,不可信,大约出于周秦间人的记载。全书共十八篇。是后来又有了增删羼改的本子。全书内容以《五臧山经》五篇和《海外经》四篇作为一组,《海内经》四篇作为一组,而《大荒经》五篇(包括书末一篇巜海内经》)又作为另一组。字数共约三万一千左右。全书记载了约一百以外的邦国,五百五十座山,三百条水道,以及这些邦国、山水的地理关系,风土民俗和重要产物,以及这些人物的活动或世系。它所记载的地域很广,是一部研究我国古代以及中亚、东亚各族人民上古时代生活斗争和各族关系的重要著作,同时书中所杂有的许多奇禽异兽,神鬼灵怪,保存了不少远古神话传说的片段。

本书的组织和《禹贡》颇有相同之点。但《禹贡》的语言真实简质,则又荒诞伟奇。

这些神话又代表了人民的反抗行动和对上古的最高统治者的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而这些神话又是我国文学的土壤和母胎。从它们里面可以了解我们祖先的生活愿望、劳动创造和英勇的战斗精神,从它们里面还可以了解到神话的文学先导,邦助我们对后世神话有更深刻的理解。


了然翁523


首先,先来大致介绍一下山海经~

《山海经》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作。也是一部荒诞不经的奇书。该书作者不详,古人认为该书是“战国好奇之士取《穆王传》 , 杂录《庄》、《列》 、《离骚》 、《周书》、《晋乘》以成者” 。现代学者也均认为成书并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

《山海经》全书现存18篇,其余篇章内容早佚。原共22篇约32650字。共藏山经5篇、海外经4篇、海内经5篇、大荒经4篇。《汉书·艺文志》作13篇,未把晚出的大荒经和海内经计算在内。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对《山海经》内容性质的认识,历代说法不尽相同

《汉书·艺文志》把它列入形法类,而刘秀(即刘歆)则认为《山海经》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晋郭璞很推崇《山海经》,认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献。至明代,胡应麟认为《山海经》为"古今语怪之祖",始将该书列入"语怪"之书。清《四库全书》也把此书列入小说类。近代鲁迅也认为此书是巫觋、方士之书。然而,大多数学界论者认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经》(即“山经”)地理价值最高。


《山海经》里记载的怪物究竟是不是真的?

其实这个还真不好说,古人有时候会用一些怪力乱神来解释自己认知范畴以外的事物,当然,也不排除以前真的有一些我们未曾了解的神秘生物。

不过,现在倒是有很多领域对山海经里描述的异兽进行了一些还原,用的最多的应该是游戏和影视领域。

比如题主用的图,就是《天乩之白蛇传说》手游中的手稿原画——夫诸,光以这个游戏为例,就使用了很多山海异兽的形象。

夫诸:

夫诸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的神兽之一,状如白鹿,长有四根长角,性格温柔外表洁净,喜欢四处游荡。古时传言,它一出现必有大水将至。

《山海经 - 中山经》中所言:“中次三经萯山之首,曰敖岸之山,其阳多琈之玉,其阴多赭、黄金。神熏池居之。是常出美玉。北望河林,其状如蒨如举。有兽焉,其状如白鹿而四角,名曰夫诸,见则其邑大水。”


应龙:

应龙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有翼的龙,又名飞龙,亦作黄龙。应龙本居于九天之上,曾作为黄帝大将斩杀蚩尤、夸父,也曾以尾画地成江,助大禹治水。

《山海经 - 大荒东经》中所言:“应龙处南极,杀蚩尤与夸父,不得复上,故下数旱,旱而为应龙之状,乃得大雨”。


还有很多例子,就不一一举例了,感兴趣的朋友自己去搜这个游戏吧。


最后,再为大家介绍写其他异兽

毕方:

章莪山,山中有一种禽鸟,形状像一般的鹤,但只有一只脚,红色的斑纹和青色的身子而有一张白嘴巴,名称是毕方,它鸣叫的声音就是自身名称的读音,在哪个地方出现那里就会发生怪火。


九尾狐:

青丘山,山中有一种野兽,形状像狐狸却长着九条尾巴,吼叫的声音与婴儿啼哭相似,能吞食人;吃了它的肉就能使人不中妖邪毒气。


巴蛇:

巴蛇能吞下大象,吞吃后三年才吐出大象的骨头,有才能德品的人吃了巴蛇的肉,就不患心痛或肚子痛之类的病。这种巴蛇的颜色是青色、黄色、红色、黑色混合间杂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巴蛇是黑色身子青色脑袋,在犀牛所在地的西面。

————————————————

谢谢大家,喜欢的话给个赞吧~

————————————————

更新一下,之前的问题是:

写《山海经》的作者是谁,他看到的是真的吗?


PS:可能系统改了问题,还把配图都改了...感觉我像是偏题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