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是真的嗎?

溪風77748273

確切來說,《山海經》是一本古代的地理人文著作,其中詳細記載了大量的地理學知識,涉及地理,人文,神話,歷史等多個方面。

當然《山海經》並不嚴謹,因為其內容中包含諸多神話傳說,以及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但有關地理方面,卻相當考究。

比如《山經》中的《南山經》《西山經》《北山經》《東山經》《中山經》五卷,按照山川湖泊的走向,詳細記錄了各座山的名字,特點,以及山脈附近的生態環境,或有哪些動物。

然而涉及到神話傳說的內容,大多是根據現實中的動物為原型,進行誇張描述,諸如《北山經》裡記載的一種“何羅魚”,原文如下:“譙明之山,譙水出焉,西流注於河。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癰:yong,一聲。)】

如果現在來看,這種被古人視作奇物的何羅魚,跟章魚極為相似,然而古人的認知有限,稱何羅魚為“一首十身”,實際也是章魚的特徵,只不過那時的人們對“觸手”沒有概念,因此才將章魚看作是有“十身”。

還有其他類似的,比如說“大蟹”,其實就是現實中的蜘蛛蟹,這種例子簡直不勝枚舉,所以在這個角度來講,《山海經》具備一定的真實性,但這種真實性,卻也經過了文字進行加工,即誇張描述。

總上所述,《山海經》的歷史意義毋庸置疑,其中部分內容屬於真實可考的地理人文彙總,另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廣為流傳的神話典故,因此在這個角度來看,《山海經》既是一部包含瑰麗人文的傳說典籍,也是一部值得考究的地理百科。

至於其中記載的是真是假,這就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了。



————————


錢品聚

這個問題需要分兩個層面回答:1,《山海經》這部書是真書還是偽書?2,《山海經》裡講述的內容是真是假。

關於第一個問題,可以負責任地回答:《山海經》是中國古代少有的、可以判定為創作於先秦時期的古書之一。其理由有以下幾點:其一,《山海經》原書由漢武帝欽定,由時任秘書言校的劉向、劉歆父子編撰成集,成書嚴謹,且有史書記載對證。其二,《山海經》原書經過歷代無數文化名人編校考證,歷史上較為有名的就有晉代郭璞、明代楊慎、現代袁柯等,足以說明其原書經得起考校,是值得相信的古籍藍本。其三,《山海經》其書言辭古奧,語境與後世諸書不同,可以明顯區別出其與後世偽書之間的文化差異,從文字語境角度上講,其成書內容符合其時代特徵與語境背景。

那麼接下來我們要問,《山海經》裡記錄的故事,都是真的嗎?

答案是不一定。

首先我們來看《山海經》的主要成書內容,其書主要可分為四大類:地理博物類、述史紀事類、神話母題類和巫祝典儀類,下面讓我們看一下這四大分類的示例:

地理博物類:

南次二山之首曰櫃山,西臨流黃,北望諸𣬈,東望長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獸焉,其狀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見則其縣多土功。有鳥焉,其狀如鴟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鴸,其名自號也,見則其縣多放士。——《山海經·南山經》

述史紀事類:

有西周之國,姬姓,食榖。有人方耕,名曰叔均。帝俊生后稷,稷降以百榖。稷之弟曰臺璽,生叔均。叔均是代其父及稷播百榖,始作耕。——《山海經·大荒西經》

神話母題類:

有人衣青衣,名曰黃帝女魃。蚩尤作兵伐黃帝,黃帝乃令應龍攻之冀州之野。應龍畜水。蚩尤請風伯雨師,縱大風雨。黃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殺蚩尤。魃不得覆上,所居不雨。叔均言之帝,後置之赤水之北。叔均乃為田祖。魃時亡之,所欲逐之者,令曰:“神北行!”先除水道,決通溝瀆。——《山海經·大荒北經》

巫祝典儀類:

凡西次二經之首,自鈐山至於萊山,凡十七山,四千一百四十里。其十神者,皆人面而馬身。其七神皆人面而牛身,四足而一臂,操杖以行,是為飛獸之神。其祠之,毛用少牢,白菅為席。其十輩神者,其祠之毛一雄雞,鈐而不糈:毛採。——《山海經·西山經》

在明確了案例分類之後,我們先來看看似乎較為“可信”的地理博物分類和述史紀事分類——《山海經》尤其是《五藏山經》中,如範例般詳細描述四方山水分佈、物產礦藏的內容佔了全書的極大篇幅。書中如親身目睹一般詳盡記錄了四海八荒內的山脈走勢與生物特徵,讓後人很難相信這會是一部完全依託想象創作出來的小說典籍。

然而《山海經》畢竟尚不能被視為地理博物類典籍之祖,是因為在它看似詳盡確切的山水風物記錄之中,又夾雜著許多如今看來不可思議,甚至荒誕離奇的部分——如範例中,櫃山中的怪獸“狸力”,它的出現可以導致其郡縣內多營造動土之事,這顯然是不合常理的。

同樣,再來看述史紀事類的部分:與其他相近時期的口述史古籍一樣,《山海經》中這部分牽涉到古代帝王世系與紀事的內容,往往極為簡短粗略,然而看似單薄,所包含的信息量卻異常龐大。例如範例中所舉的“叔均”、“后稷”等,若如文中所言,便是周王朝之先祖世系。縱觀整部《山海經》中,這樣的述史紀事內容不在少數,有些甚至是僅此一家別無他錄的,這也是《山海經》在先秦古籍中始終佔據獨特地位的原因之一。

然而這樣一本有著豐富先秦時代考據價值與信息量的神秘古書,卻依然不能被視為可以全然依託的“信史”、“地理志”看待,便是因為其同樣承載著原始神話、巫祝祭祀這些文化屬性內容。不同於《尚書》、《春秋》等相近時代的先秦經典,《山海經》自誕生伊始,便與中華傳統中被遺忘已久的巫文化脫離不了干係,而所謂的“巫文化”,有很大一部分來自於上古時期巫祝階級對於世界的唯心化解釋,這些部分,顯然只能被當做古代文化現象對待,而不能被視為“客觀真實存在”的。

由此可知,《山海經》其書雖真,但內容卻需要區別對待,分別在民俗學、神話學、歷史考據學、古代地理學、古代博物學等不同領域進行更深入的研究,方可斷言真假。


在下翩竹

山海經這部古書世人大多數認為都是一部神話故事.

但是經過最近的研究發現,其實裡面有很多故事在歷史上都確有其事。

山海經是從戰國初年到漢代初年,經多人寫集成的一部古書,作者大概都是楚地的楚人。

《山海經》是一部以神話為主流的書,它的內容包括範圍龐大,它除了保存有大量的神話資料而然,還涉及到學術領域的各個方面,諸如宗教學、哲學、歷史學、民族學、天文學、地理學、動物學、植物學、醫藥衛生學等,此書內容包羅萬象,可以稱得上是一部當時的生活日用百科全書。此書《五藏山經》的各經後面,大量列舉了祀神所用之物,有雄雞、犬、牡羊、圭、璧、璋、糈……等,而“糈”字在各經中所見最多。“糈,精米,所以享神。” 即是說巫師用精米來享神。《山海經》祀神物中多用糈,又有關於醫藥、咒禁、神怪等記敘。

所以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裡說它“蓋古之巫書”,當是平情之論。

袁珂先生在《山海經校注.序》中曾這樣說:“《山海經》匪特史地之權輿,亦乃神話之淵府。”說《山海經》是中國神話的“淵府”(寶庫),是為歷來研究中國神話的學者眾所公認的。

魯訊先生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亦說《山海經》“蓋古之巫書”,又在《漢文學綱要》中說“蓋以記神事”。足以證明《山海經》是一部極具神話研究價值的古書。


籃球記憶


《山海經》中記載的神話人物都是真的,只是人物和人物之間的時代經常出錯,輩份關係也有很多出錯的。

共工和黃帝時代就被搞錯了,而且顓頊和帝嚳都在黃帝前面。

炎帝在黃帝之前,這是史學家都公認的。三次阪泉大戰,黃帝戰勝了炎帝,黃帝才奪的了帝位。黃帝戰敗的是第九任炎帝姜明,第九任炎帝姜明到第一任炎帝神農,中間隔了多少年,少說幾百年有吧。哪炎帝神農又在女媧和伏羲之後。

共工是和顓頊爭帝位才打仗的,共工戰敗,努觸不周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地不滿東南、故氺潦塵埃歸焉。 ”可見這一仗打的之激烈,撐天的校子都倒了,水從天上傾倒下來,從此開啟了人類漫長的治水工程。

顓頊被稱為五帝之一,而且還是能起死回生的神、顓瑣“化為魚婦”,說的就是顓頊治水的事。


還有五帝之一的帝嚳,帝嚳如果真是顓頊的兒子,哪麼帝嚳時代也在冶水。

女媧是創世神,煉五色石就能補天,用蘆灰就能治水。

炎帝神農第一代就開始治水,到第九任都在治水 。

哪麼我們就已經知道了,黃帝是在共工的後面,黃帝和共工少說中間也隔了一千多年。

如果說黃帝出生在4600年前左右,哪麼共工就出生在5600年前左右。


略風5123034304

造成《山海經》是神話故事“不可信”這樣的看法的,主要還是出於我們對上古時代有誤解。

《國語·楚語下》:

昭王問於觀射父,曰:《周書》所謂重、黎寔使天地不通者,何也?若無然,民將能登天乎?
對曰:非此之謂也。古者民神不雜。民之精爽不攜貳者,而又能齊肅衷正,其智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月徹之,如是則明神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是使制神之處位次主,而為之牲器時服,而後使先聖之後之有光烈,而能知山川之號、高祖之主、宗廟之事、昭穆之世、齊敬之勤、禮節之宜、威儀之則、容貌之崇、忠信之質、禋潔之服,而敬恭明神者,以為之祝………及少皞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於祀,而不知其福。烝享無度,民神同位。民瀆齊盟,無有嚴威。神狎民則,不蠲其為。嘉生不降,無物以享。禍災荐臻,莫盡其氣。顓頊受之,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使復舊常,無相侵瀆,是謂絕地天通。

這段話只需要瞭解一下他的意思就行,重點要知道的是它所引出的一段歷史,即「絕地天通」。

從顓頊帝時期的這件大事中,可以看出在夏商周以前人們是普遍都有宗教信仰,而且應該還是十分迷信的那種,因為絕地天通的意思就是說「斷絕」天與地的「溝通」。

那個時候人們相信天與地之間有一根柱子,人死後,其靈魂可以通過這條柱子登天。

於是,那個時候的人們都可以是「神」——因為可以上天變神仙嘛,對不對?

由於這種愚昧的宗教信仰影響了生產,顓頊帝通過這場驚天改革後,將「天神」“收歸國有”——不再允許人們祭祀敬天。而地上的山川河流等等也同樣收歸國有。

那人們該拜什麼了?

就是拜「人神」——也就是自己的祖宗。

在這種情況下,勢必然導致人們會神化自己的祖先。比如《楚居》中楚人描寫自己的直系祖先季連,說他“降於隈山”——「降」就是神性的體現。

還有說祝融的:“昔夏之興也,融(祝融)降於崇山”——《國語·鄭語》。

《山海經》之所以被公認年代極其久遠,原因就在於此,因為沒有脫離宗教信仰,所以其語言風格都是充滿離奇荒誕的神話色彩——如果你不能理解,請參照《荷馬史詩》就知道了。

而目前,我們已經可以證明,進入西周後,中國基本上告別了「鬼神」時代。

整個西周的鬼神信仰與「神學」基本上消失,反而好像比漢代還更少,西漢後“讖緯學”興起,又出現了神神鬼鬼的書籍,如《淮南子》。如女媧的人之形象又在《風俗通義》中變成了人頭蛇身等等。

總而言之,從西周的典籍與甲骨文中的「神化」之聯繫,可以推知《山海經》的年代非常久遠,雖然此書可能並非那麼早就成書,但是它所記載的故事一定是非常久遠的。最大的一個依據就是:

《山海經》中的地名,現在我們考據古地名幾乎都要靠它,如此說來,當為上古遺史不假。


無風即風

其實,直到今天,中國人“卻不知道《山海經》是東周列國時期中國古人用大篆籀文在竹簡木片以及帛布上記錄下古越文象形圖案符號的一部史書。但是,由於《山海經》作者看不懂古越文符號,他在客觀記錄古越文巖畫時,又加進了自己主觀上的東西,於是就出現了鳥人國等錯誤的判斷,從而誤導了今天的磚家!換句話說,這個世界上不可能有鳥人國,而古越文中的半鳥半人象形圖案符號,是代表原始部落遷移之意,因為候鳥本身就是遷徙的象徵!雖然東夷百越用古越文象形圖案符號記錄下了當初中國人發現世界的巨大壯舉!但是,發現這些古越文符號巖畫《山海經》的作者沒有看出這些巖畫其是古越文象形圖案符號,以為是上古之人用原始圖畫記錄下了遠古時期的一個真實存在過的鳥人國,從而誤導了今天中國的磚家,接下來,磚家又誤導了今天腦癱的90後和智障的00後是也!


造物主20曹黎明

《山海經》一書,不在於真不真的問題,客觀上的無法讀懂說明,有關這部古書籍確實不是一般人可讀的。這部書的原貌,戰本、秦本到漢校劉本,幾乎沒有人研究。這部書的使用者,沒有人知道。這部書的性質,研究者多半胡解。這部書有太多的問題,在沒有搞清楚前,根本讀不懂。

客觀上說,這部書在竹簡之書前的古“書”中,屬“三皇五帝”之書。在竹簡之書發展來臨後,有最早的古戰本,發展後的秦本。現在看到的,基本是漢校劉本。

客觀上,在經歷戰國新書社會發展現象的字義變化後,想要讀懂,得搞清楚那個時代的文字解讀方法,才有可能。否則免談,一知半解。


愚人

《山海經》中記錄的全是真的嗎?一下子還真不太好說。

《山海經》有人說是先秦古籍,也有人說是戰國晚期的。不管怎樣說,都承認它是一部奇書,說它奇,是因為它所記錄的很多物種現在無法去考證,介乎於神話與現實之間,讓人覺得撲朔迷離也不大可信。

《山海經》古籍中主要記錄了古代的地理,物產、神話、巫術以及宗教等方面的內容,也包括了古代歷史、古醫藥、古代的民俗、民族等方面記錄。

另外也記述了一些奇物和怪事。大多以神話為主。也許是由多人書寫而或,也許是記錄的人只是道所途說,因為年代太久遠已無法考證,確信當時有人確實去勘察過,或者見過,或者聽說過那些奇怪的動植物,只是在記彔時摻雜了一些誇張與想象,所以現在看起來感覺很失真。可必須明白和了解在三千多年前,那時人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和我們是有很大差別的,那時的人相信有神的存在,所以對於他們的記彔和描述我們無可厚非。

《山海經》這部奇書做為研究古地理和古代奇聞有一定的參考價值,也許其中的動物確實存在過,只是後來滅絕了,試問一下,假如,我是說假如,現在的一些動植物正在滅絕,再過上三千多年,那時的人們只從文字上去了解我們所描述的植物,他們會全部相信嗎?我看也不盡然吧。

感謝您的閱瀆。


大可151753208

應該是真的,記載很詳細,山,水,人物,獸,鳥,蟲,魚……還有位置,方位,時間,年代等,一一描述。



660717zmj

應該是真的,但是裡面很多東西無法考證。而且成書年代太過久遠,地質變遷,很多無法考證。其中的物種因為叫法和滅絕的因素,而無法考證,至於神魔類的,古人無法理解的存在就神魔話,這個比較好理解,再者就是上古時期可能在地球存在其他高等文明,就如現在的我們看猩猩猴子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