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都為李唐王朝建立了哪些功勳?

笑看人生172872934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是唐太宗李世民貞觀十七年評定的,就以貞觀十七年為界大致說下各人的貢獻。凌煙閣功臣有的主要功績在唐朝建國,有的主要在玄武門,簡單做下分類。

1、司徒、趙國公長孫無忌。長孫無忌是李世民的親信,又是李世民的大舅子。長孫無忌建國功績有限,主要功績在玄武門,是玄武門事變的重要策劃人。貞觀年間也長期擔任宰相。

2、司空、揚州都督、河間元王李孝恭。李孝恭是唐初宗室中,戰功僅次於李世民之人,為唐朝平定南方做出了重要貢獻。李孝恭的功績在建國,沒有參加玄武門。

3、司空、萊國成公杜如晦。杜如晦是李世民親信,玄武門的重要策劃人之一。同時杜如晦是貞觀時期的著名宰相,被認為是貞觀之治的重要功臣。

4、司空、相州都督、太子太師、鄭國文貞公魏徵。魏徵在唐建國時期有不小功勞,說服李勣歸降唐朝,協助太子李建成平定劉黑闥第二次起兵。玄武門之變後,原太子李建成下屬魏徵為李世民效力,成就一段君臣佳話,也是貞觀之治的重要功臣。

5、司空、梁國公房玄齡。房玄齡是李世民親信,玄武門的重要策劃人之一。和杜如晦一樣是是貞觀時期的著名宰相,被認為是貞觀之治的重要功臣。

6、開府儀同三司、尚書右僕射、申國公高士廉。高士廉是長孫皇后和長孫無忌的舅舅,李世民的親信之一,玄武門之變起到了重要作用。貞觀年間長期擔任宰相。

7、開府儀同三司、鄂國公尉遲敬德。尉遲敬德原是劉武周部將,歸降唐朝後立下不少戰功。但尉遲敬德的主要地位來自於玄武門,玄武門事變中,尉遲敬德射死李元吉,帶兵威逼李淵,對唐太宗李世民忠心耿耿。

8、特進、衛國公李靖。李靖是公認的大唐第一名將,功績顯赫,武德年間作為李孝恭的副手,為大唐平定南方做出巨大貢獻。武德末年,在對抗突厥的戰爭中表現良好。貞觀年間指揮了滅突厥和滅吐谷渾兩次大戰。

9、特進、宋國公蕭瑀。蕭瑀是隋煬帝楊廣妻子蕭皇后的弟弟,在隋朝時就有很高地位。武德年間是宰相之一。貞觀年間依舊多次擔任宰相。

10、輔國大將軍、揚州都督、褒忠壯公段志玄。段志玄是從太原起兵就跟隨李世民的親信,在唐建國時有很大功績,參與了玄武門事變。

11、輔國大將軍、夔國公劉弘基。劉弘基是李淵太原起兵時的元老功臣,李淵佔據長安後封賞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和李世民關係較為密切,但劉弘基未參與玄武門事變。地位可以算主要來自於建國功績。

12、尚書左僕射、蔣忠公屈突通。屈突通是原隋朝名將,李淵太原起兵後進軍長安時主要的隋軍對手之一,後歸降唐朝。屈突通長期和李世民一起作戰,和李世民關係密切。玄武門之變時,屈突通被派往洛陽坐鎮,以其威望預備玩意政變不成控制洛陽。屈突通的地位建國功績和玄武門兩方面都有,建國功績分量重點。

13、陝東道行臺右僕射、鄖節公殷開山。殷開山是李淵太原起兵時的元老功臣,李淵佔據長安後封賞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殷開山和李世民關係也很密切。玄武門之前,殷開山已去世,地位可以算主要來自建國功績。

14、荊州都督、譙襄公柴紹。柴紹是李世民的姐姐平陽公主的丈夫,未參與玄武門。柴紹領兵作戰還是立下了不少戰功,是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地位來自於親屬關係和建國功績。

15、荊州都督、邳襄公長孫順德。長孫順德是早期參加太原起兵的重要人物,李淵佔據長安後封賞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建國功績和玄武門之功均有。

16、洛州都督、鄖國公張亮。張亮是李世民親信,玄武門事變前被派往洛陽,秘密聯結山東豪傑,以備局勢變化。後來張亮被李元吉告發,在獄中受盡刑罰也沒供出李世民。玄武門事變後得到重用。地位主要來自於玄武門事變。

17、光祿大夫、吏部尚書、潞國公侯君集。侯君集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之一,玄武門事變後受到重用。地位主要來自於玄武門事變。

18、左驍衛大將軍、郯襄公張公謹。張公謹的地位主要也來自於玄武門事變,是玄武門事變的重要人物。貞觀年間,張公謹為討伐突厥做出重要貢獻。

19、左領軍大將軍、盧國公程知節。程知節就是程咬金,瓦崗軍出身,歸附唐朝後在李世民下屬作戰,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建國功績和玄武門之功均有。

20、禮部尚書、永興文懿公虞世南。虞世南曾經是隋朝大臣,楊廣被殺後被宇文化及裹挾,宇文化及殘部被竇建德所滅後,短暫效力過竇建德。後來成為李世民十八學士之一,是李世民親信。

21、戶部尚書、渝襄公劉政會。劉政會是李淵太原起兵時的元老功臣,李淵佔據長安後封賞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地位主要來自於建國功績。

22、光祿大夫、戶部尚書、莒國公唐儉。唐儉是李淵太原起兵時的元老功臣,李淵佔據長安後封賞的太原元謀功臣之一。其後還曾經識破過獨孤懷恩謀反,救了李淵一命。唐儉與李世民關係也很密切,但沒參加玄武門之變。地位主要來自於建國功績。

23、光祿大夫、兵部尚書、英國公李勣。李勣就是評書中大名鼎鼎的徐茂公。李勣在唐建國時功勳很高,比李靖差點,但遠高於秦瓊、程咬金、尉遲敬德這些。貞觀年間,李勣更是參加了所有重要戰役。地位主要來自於建國功績。

24、徐州都督、胡國公秦瓊。秦瓊秦叔寶無人不知,瓦崗軍出身,歸附唐朝後在李世民下屬作戰,參與了玄武門事變。建國功績和玄武門之功均有。


仁勇校尉

  凌煙閣是原本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在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的這一天它變得不同尋常起來。  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李世民是很會當皇帝的,尤其在君臣關係上十分老到,凌煙閣一事就是例子。不過也不能說那只是個政治手段,當時李世民也已是個老人,老人總愛懷念往事的,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啊,相信他把他那些老部下繪入凌煙閣,其中的真情也不會少。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李孝恭、魏徵等人

  凌煙閣是原本皇宮內三清殿旁的一個不起眼的小樓,但是在唐朝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二十八日(3月23日)的這一天它變得不同尋常起來。

  唐太宗“為人君者,驅駕英材,推心待士”,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諸多功臣(當時已有數位辭世,還活著的也多已老邁),命閻立本在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是為《二十四功臣圖》 ,比例皆真人大小,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長孫無忌人物生平 參與兵變

  早年經歷

  長孫無忌少年喪父,與母親、妹妹被異母兄長孫安業趕出家門,由舅舅高士廉撫養長大。他生性聰慧,勤奮好學,博通文史,而且頗有計謀,與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關係甚好。高士廉見李世民才華出眾,便將甥女嫁給他,長孫無忌與李世民成為郎舅。

  隋朝末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攻入關中,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長孫無忌在高祖渡河時便到長春宮謁見,被任命為渭北道行軍典籤,輔佐秦王李世民。此後,長孫無忌追隨李世民東征西討,累遷至比部郎中,封上黨縣公,成為李世民的天策府重要成員。

  參與兵變

  唐朝統一過程中,李世民功勳卓著,威脅到李建成的太子地位,引起李建成不安。李建成勾結齊王李元吉,數次加害李世民,李世民的幕僚都非常憂懼。房玄齡對長孫無忌道:“如今兩方已經結怨,一旦禍患暗發,不只是秦王府難以收拾,便是國家存亡都成問題。不如勸說秦王行周公之舉,安定家國。”長孫無忌道:“我早就有這想法了,只是一直不敢說,你的話正和我的心意。”於是,長孫無忌與房玄齡、杜如晦一同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誅殺李建成與李元吉。

  武德九年(626年),李建成向李淵進讒,將房玄齡、杜如晦逐出秦王府,李世民的心腹幕僚只剩長孫無忌。長孫無忌堅決支持房玄齡政變的動議,與舅父高士廉和秦王府部將侯君集、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讓他誅殺太子與齊王。李世民仍猶豫不決。這時,李建成以反擊突厥侵犯為名,推薦李元吉督軍北征,又抽調秦王府精兵猛將,並計劃在餞行時伏殺李世民。李世民得知,遂決定發動兵變,命長孫無忌將房玄齡、杜如晦秘密召回,一同謀劃。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李孝恭人物生平 平滅蕭銑

  攻略巴蜀

  李孝恭的祖父李蔚,就是李虎的第七個兒子(李世民的祖父李昺是李虎第三子)。隋朝末年,李淵在晉陽起兵,攻克長安後,下詔拜他為山南道招慰大使,領兵出巡巴蜀地區,連下三十餘州。隨後進擊朱粲。大破其陣,俘獲其眾,諸將都說:“朱粲之徒殺食活人,是兇惡之賊,請將他們坑殺。”孝恭說:“不能這樣。如今列城盡在寇境,如獲敵則殺,以後還有誰歸降呢?”全都赦罪釋放。由此緣故,傳檄所至之處,相繼歸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被封為信州總管,承受制命可以權益授官。

  平滅蕭銑

  武德三年(620年),李孝恭又獻計進攻蕭銑的割據政權,李淵非常欣賞他的計策,任命其為信州總管,進爵為王,並改信州為夔州,他廣造大船,教習士兵水戰,準備進攻蕭銑。

  李孝恭盡召巴蜀地區首領子弟收錄任用,對外表示引薦擢用,而內心是將他們作為人質。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李孝恭被任命為荊湘道行軍總管,統率水陸十二支軍隊從夷陵出發,擊破蕭銑二鎮之兵,解開戰艦放於江中。諸將說:“所獲船艦應當為我軍所用,棄船就會資助賊寇,這樣做是為了什麼呢?”孝恭說:“蕭銑的轄境,南至嶺表,東達洞庭,地勢險要戰士眾多,如今蕭銑沿江鎮守將士眾多,如城未攻下而援兵到來,我軍就會內外交困,舟船雖多,又有何用?如今蕭銑已敗,不會馬上進兵,往返打聽情況,就可延緩其救兵,那麼我軍就能順利地攻下江陵了。”不久蕭銑救兵到達巴陵,見空船,果然遲疑不進。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杜如晦人物生平 秦王高參

  早年經歷

  杜如晦,字克明,祖上都是周朝高官,隋朝取代周朝後,祖父杜果在隋為工部尚書、義興公,父親杜吒為隋朝昌州長史。

  杜如晦小時候聰慧有悟性,喜歡和人談論歷史、文學方面的知識,隋朝大業年間。杜如晦被徵為預備官員,禮部侍郎高孝基對杜如晦非常器重,對他說:“你有應付事態的才能,應該作為國家的棟樑,希望你能堅持住這份美德。我想先讓你做個小官,就是俸祿少點。”於是用杜如晦為滏陽尉,但不久之後,杜如晦便棄官而回。

  秦王高參

  公元617年(隋大業十三年),李淵父子在太原起兵,在李世民的強烈建議下,李淵揮軍殺入長安。長安平定後,杜如晦被李世民召入秦王府任為曹參軍,而後被遷升為陝州總管府長史。而太子李建成見秦王府有非常多的人才,害怕威脅到自己的地位,於是向高祖李淵建議將秦王府的官員都調到外地任職。命令下達之後,被遷到外地的人非常多,李世民對此非常擔憂。當時在秦王府任職為記室的房玄齡對李世民說:“府中幕僚雖然被遷往外地的人比較多,但是沒有什麼好可惜的,只有杜如晦聰慧,能洞察事理,這個人有王佐之才,你現在作為藩王,沒有人才可用,將來想要經營四方,只有此人才能幫你大忙。”李世民聽到房玄齡的話後才醒悟過來,對房玄齡說道:“你要是不說,差點讓這樣的人才流失啊。”於是李世民向李淵上奏,請求將杜如晦繼續留在秦王府為官。

  公元618年(唐武德元年),李淵建立唐朝政權,同年七月,隴西薛舉進犯涇州,李世民率軍前往討伐,但被擊敗。而後薛舉突然病死,李世民再次率軍討伐其子薛仁杲,並讓杜如晦等隨軍參贊軍事。薛仁杲兵敗投降,後被斬首。

  公元619年(武德二年),劉武周與宋金剛攻據太原,杜如晦隨從李世民前往討伐,將劉武周擊退。

  公元620年(武德三年),李世民率軍進攻洛陽王世充,而王世充又與竇建德聯合,杜如晦隨李世民先破竇建德,後破王世充。李世民在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時,杜如晦隨從李世民參贊軍事,為李世民運籌帷幄,判斷軍勢,李世民根據杜如晦的判斷準確出擊,將各地反王一一消滅。

  攻下洛陽之後,李世民將要處死王世充的部下杜淹,杜淹雖然是杜如晦的叔父,但是杜淹向來與杜如晦兄弟關係不和,而且杜淹還建議王世充殺了杜如晦的哥哥,並將杜如晦的弟弟杜楚客囚禁。但在要處死杜淹的時候,杜楚客卻出來求情,說同族中人相互殘殺,太過殘忍。於是杜如晦向李世民求情,饒過杜淹。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魏徵人物生平 歸唐獻策

  早年經歷

  大業十三年(617年),魏徵在武陽郡丞元寶藏帳下為官。元寶藏起兵響應瓦崗李密,元寶藏給李密的奏疏都是魏徵所寫,李密見魏徵非常有文才,於是召見魏徵,魏徵獻上壯大瓦崗的十條計策,但李密不用。

  大業十四年(618年),王世充襲擊倉城被李密擊敗,王世充轉攻洛口,又被李密擊敗。魏徵卻對長史鄭頲說:“李密雖然多次取得勝利,但是兵將也死傷了不少,瓦崗又沒有府庫,將士們取得戰功得不到賞賜。還不如深溝高壘,佔據險要,與敵人相持,待到敵人糧盡而退時,率軍追擊,這才是取勝之道。洛陽沒有了糧食,王世充無計可施就會與我軍決戰,這時我們卻不跟他交戰。”鄭頲對魏徵的話不以為然,說這是老生常談的。魏徵說了一句:“這是奇謀深策,怎麼是老生常談呢。”拂袖離去。

  歸唐獻策

  唐武德二年(619年),李密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歸降李唐。而李密部將李勣尚且佔據著李密原來管轄的領土,東到大海,南到長江,西到汝州,北到魏郡。 李密投降李唐,李勣自己佔據這麼大的地方不知何去何從。魏徵毛遂自薦,請求安撫山東,到黎陽,魏徵作書與李勣,勸李勣投降。李勣於是派遣使者至長安,將獻城的功勞都歸給李密,然後押運糧草到李神通那裡。

  同年九月,竇建德率軍攻打相州,李神通抵擋不住,率軍轉駐黎陽,被竇建德擊敗。魏徵及李神通、李勣都被俘虜。竇建德用魏徵為起居舍人。

  武德四年(621年),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竇建德率軍來支援王世充。五月,李世民擊敗竇建德,並將其生擒。魏徵得以再次入唐。太子李建成用魏徵為太子洗馬,禮遇甚厚。

  武德五年(622年),劉黑闥勾結突厥寇犯山東。魏徵見李建成雖然是嫡長子,但是功績不如李世民,於是建議李建成去請戰立功。李建成聽從魏徵的建議,擒斬劉黑闥,平定山東。

  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將李建成、李元吉等誅殺。李世民聽說魏徵以前經常勸諫李建成把李世民安排到別的地方去,李世民派人把魏徵帶問道:“你為什麼要離間我們兄弟?”魏徵回答說:“太子要是按照我說的去做,就沒有今日之禍了。”李世民見魏徵說話直爽,沒有絲毫隱瞞,於是赦免魏徵,並用魏徵為詹事主簿。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房玄齡人物生平 出身官宦

  出身官宦

  房玄齡出生於官宦之家,其曾祖房翼,後魏鎮遠將軍、宋安郡守,襲壯武伯。祖房熊,字子,釋褐州主簿。父房彥謙,好學,通涉《五經》,富有辯才,是魏、齊間的山東學者。

  年少有為

  房玄齡自幼耳濡目染,頗承其父遺風。自幼聰慧,善詩能文,博覽經史,精通儒家經書,又向父親學得一手好書法,工草隸。18歲時本州舉進士,先後授羽騎尉、隰城尉。

  亂世投主

  隋朝末年天下大亂,李淵率兵入關,玄齡於渭北投李世民,屢從秦王出征,參謀劃策,典管書記,任秦王府記室。每平定一地,別人爭著求取珍玩,他卻首先為秦王幕府收羅人才。

  輔助唐王

  房玄齡為報李世民知遇之恩,竭盡心力籌謀軍政事務。每攻滅一方割據勢力,軍中諸人都全力搜求珍寶異物,只有房玄齡首先收攏人才,將富有謀略和驍勇善戰的人安置在他的幕府中,私下與他們結為朋友,共同為李世民效力,在擊破王世充後,玄齡認為張亮“倜儻有智謀”,遂推薦給李世民,任秦王府車騎將軍,“委以心膂”。其他諸如才思敏捷的薛收,有“王陵、周勃節,可倚大事”的李大亮,“聰明識達,王佐之才”的杜如晦等都是經房玄齡舉薦以後才受到李世民重用的,後都位至卿相。

  運籌帷幄

  房玄齡在李世民秦王府中十多年,一直掌管軍謀大事,常負責管理文牘,每逢寫軍書奏章,停馬立即可成,文字簡約義理豐厚。一開始就不用草稿。高祖李淵也對房玄齡深加歎賞,對侍臣講:“這個人深重地瞭解機宜,足能委以重任。每當替我兒陳說事務,一定能瞭解人的心理,千里之外,好像對面說話一樣。”後來太子李建成斥逐秦王府官屬,房玄齡與杜如晦一併被驅斥於外任。

  安定社稷

  唐武德九年(626年),他協助李世民經營四方,削平群雄,參與玄武門之變的策劃,幫助李世民謀得帝王之位,李世民稱讚他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太宗論功行賞,以房玄齡、長孫無忌、杜如晦、尉遲敬德、侯君集五人功為一等,進爵邢國公。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張亮人物生平 投奔瓦崗

  投奔瓦崗

  張亮出身貧賤,年輕時以務農為業。隋朝末年,李密率領瓦崗軍在滎陽、開封一帶徵戰,張亮前去投奔,但是沒有得到重用。

  後來,瓦崗軍中有人密謀反叛,張亮向李密告密。李密認為張亮是忠誠之人,便任命他為驃騎將軍,隸屬於黎陽(今河南浚縣)徐世績麾下。

  效力秦王

  618年(武德元年),張亮隨徐世績投降唐朝,被任命為鄭州刺史。當時,鄭州被王世充奪取,張亮無法赴任,便逃到共城山,不久,張亮被改封為檢校定州別駕。621年(武德四年),劉黑闥作亂,徐世績奉命討伐,命張亮守衛相州(今河南安陽)。張亮見敵軍勢大,棄城逃走。

  後來,張亮得到房玄齡的推薦,被秦王李世民召入天策府,擔任車騎將軍。張亮逐漸得到李世民的賞識,被視為心腹之人。

  626年(武德九年),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激化。張亮奉命到洛陽,秘密聯結山東豪傑,以備局勢變化。齊王李元吉得知,便到唐高祖面前告發張亮圖謀不軌。唐高祖命有司拷問張亮,張亮緊守秘密,最終得以釋放,遣回洛陽。不久,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誅殺李建成、李元吉,登上帝位,是為唐太宗。張亮因功被封為右衛將軍、懷州總管、長平郡公。

  歷任要職

  631年(貞觀五年),張亮擔任御史大夫,改任光祿卿,進封鄅國公,此後又歷任豳州(今陝西咸陽北部)、夏州(陝西橫山)、鄜州(今陝西富縣)三州都督。633年(貞觀七年),張亮進封金紫光祿大夫,兼任相州大都督長史。637年(貞觀十一年),改封鄖國公。張亮在任職期間,常常暗遣手下偵知治下善惡細隱,抑制豪強,撫卹貧弱,因此得到稱讚。

  640年(貞觀十四年),張亮入朝擔任工部尚書。641年(貞觀十五年),改任太子詹事,又出任洛州(今河南洛陽)都督。643年(貞觀十七年),唐太宗將二十四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張亮位列第十六位。不久,陳國公侯君集因罪被殺,張亮因曾檢舉侯君集,得到唐太宗的嘉獎,並改任刑部尚書,參預朝政。

  644年(貞觀十八年),唐太宗征討高句麗,張亮多次勸諫都被拒絕,於是自請隨行,被任命為滄海道(一作平壤道)行軍大總管,管理軍船事宜。

  645年(貞觀十九年),張亮率兵從東萊(今山東龍口)渡海至遼東,攻陷卑沙城(今遼寧大連),屯兵於建安城下(今遼寧營口)。當時,張亮營寨尚未紮好,遇到敵軍劫營,軍中都驚慌失措。張亮生性怯懦,對此毫無對策,只是坐在胡床上,一言不發。軍中將士卻以為張亮臨危不懼,在副將張金樹的帶領下鳴鼓奮擊,竟大破敵軍。唐太宗得知後,也知道張亮沒有將帥之才,並未責備於他。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侯君集人物生平 討吐谷渾

  早期經歷

  侯君集,豳州三水人,早年人比較浮誇,學弓箭學不會,還號稱自己有勇武。後來加入秦王府,跟隨李世民南征北戰,立下軍功,逐漸被李世民賞識,得以參與各項事務的謀劃。被封為左虞侯、車騎將軍,封全椒縣子。

  唐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與李建成的矛盾激化,李建成拉攏尉遲恭不成,於是派人刺殺,失敗後尉遲恭與侯君集勸諫李世民早點下決心與李建成了斷, 於是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事變,率領侯君集等人誅殺李建成及李元吉。李世民即帝位後,封侯君集為左衛將軍、潞國公,賜邑千戶,後又封為右衛大將軍。

  貞觀四年(630年),侯君集被遷為兵部尚書,開始參與朝政。李世民打算討伐吐谷渾伏允,任命李靖為西海道行軍大總管,命侯君集與李道宗為李靖的副手。

  討吐谷渾

  貞觀九年(635年)三月,李靖攻滅東突厥後,率領侯君集開始討伐吐谷渾,大軍行至鄯州,李靖在侯君集的建議下,挑選精銳,長驅直入。伏允在庫山被擊敗後,輕軍奔走沙漠。李靖與薛萬鈞、李大亮從北,侯君集與李道宗從南分兩路長途奔襲,追擊伏允。當時夏天卻有霜降,山裡有很多積雪,但侯君集等克服自然困難追擊二千多里地,先後於邏真谷、漢哭山、星宿川、柏海等大破伏允軍,斬獲頗豐。侯君集一路追擊到積玉山,見到河水的源頭,才回師與李靖在大非川會合,班師回朝。 (詳見唐擊吐谷渾之戰)

  貞觀十一年(637年),侯君集獲封陳州刺史、陳國公。十二年(638年)官拜吏部尚書、光祿大夫。侯君集出身行伍,沒有讀過什麼書,獲得高官厚祿以後開始讀書學習,參與官員的選拔,定製考核題目。侯君集出為武將征伐,入為大夫參與朝政,一時間享有美譽。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程知節人物生平 效力李密

  效力李密

  程咬金是濟州東阿縣人,驍勇善戰,善於騎馬用槊擊刺。

  大業六年(610年)起,盜賊蜂起,程咬金組織了一支數百人的武裝,護衛鄉里。後來歸附李密,得到重用,為內軍驃騎之一。李密在軍中挑選出勇烈之士八千人,隸屬四驃騎,分為左右,號稱內軍。李密常對人說:“這八千人抵得上百萬大軍。”程咬金管領四驃騎之一,所受恩遇特別隆厚。王世充與李密決戰,程咬金率領內騎紮營於北邙山上,單雄信率領外騎紮營於偃師。王世充襲擊單雄信營壘,李密派遣程咬金與裴行儼前去救援,裴行儼被流箭中,墜落馬下。程咬金馳馬救援,連殺數人,趁王世充軍後退之機,抱起裴行儼馳馬回奔。追兵用槊刺擊,程咬金折斷其槊,斬殺追兵,方才免於此難。後來李密失敗,為王世充所俘虜,王世充任命其為將軍,待之甚厚。

  投歸大唐

  武德二年(619年),因鄙夷王世充為人多詐,程咬金對秦叔寶說:“王公才識風度淺薄狹隘,卻愛亂說,喜歡賭咒發誓,這不過是老巫婆,哪裡是撥亂反正的君主!”王世充在九曲與唐軍交戰,秦叔寶、程知節都帶兵在陣上,和他們的幾十名部下,騎著馬向西跑了一百來步,然後下馬向王世充行禮,說道:“我等身受您的特別優待,總想報恩效力,但您性情猜忌,愛信讒言,不是我等託身之處,如今不能再侍奉您,請求從此分別。”於是跳上馬前來降唐,王世充不敢追逼。

  李淵讓他們侍奉秦王李世民,李世民早已聽說他們的名聲,十分尊重他們,任命秦叔寶為馬軍總管,程知節為左三統軍。此後,程咬金追隨秦王李世民,先後擊敗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並領左一馬軍總管,每逢出征,常常舉旗先登,因屢建戰功被封為宿國公。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唐儉人物生平 諫舉大計

  諫舉大計

  唐儉,祖父唐邕,任北齊尚書左僕射。父親唐鑑,隋戎州刺史,與唐高祖友善,曾同掌禁衛。因此唐儉

  素與李世民交遊,同在太原。

  唐儉爽直豪邁,不循規矩,但侍奉親人以孝聞名。他見隋朝政局漸亂,便暗地勸說李世民建立大計。唐高祖曾招訪過他,唐儉說:“您長相有日角龍廷,姓氏又合乎圖讖,久系天下人望。如果外招豪傑,北連戎狄,右收燕、趙,渡河南下,佔據秦、雍之地,這就是與商湯、周武一樣的大業了。”唐高祖說:“湯、武之事,豈可希求?但天下正亂,言私應當圖謀自全,言公則應拯救天下百姓,我將為天下百姓考慮此事。”等到大將軍府建府時,授職為記室參軍、渭北道元帥司馬。隨從平定京師,為相國府記室,封為晉昌郡公。

  鎮壓叛亂

  武德二年(公元619年),進職為內史舍人,後遷任中書侍郎、散騎常侍。呂崇茂佔據夏縣造反,與劉武周連兵,朝廷便任命永安王李孝基為行軍總管,統帥工部尚書獨孤懷恩、陝州總管於筠攻打他們。唐儉因出

  使也到達了軍中。恰逢李孝基等人被劉武周擒獲,唐儉也被抓。起初,獨孤懷恩屯駐蒲州,暗地與部將元君實謀反,此時一起陷沒入賊。 ...查看更多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秦瓊人物生平 奔走諸王

  早期經歷

  秦瓊,字叔寶,齊州歷城人。隨大業年間,秦瓊在隋將來護兒帳下任職。秦瓊母親去世後,來護兒派人前往弔唁,其他軍士對此感到奇怪,問道:“將士們家裡有喪的很多,為什麼偏偏弔唁秦瓊家裡?”來護兒說:“秦瓊驍勇彪悍,而且有志向,人品又好,將來肯定能自己取得富貴,不會永遠都卑微。”

  隋大業八年(612年),盧明月於下邳造反,眾有十萬,秦瓊跟隨齊郡通守張須陀率領數萬人前往征討。張須陀在離盧明月六七里處紮營,與盧明月相持了幾十天,糧草不足。張須陀對將士們說:“盧明月見我軍撤退,必定前來追擊,這時他們大本營必然空虛,若是我們能有人率領一千人前去襲擊,一定能出奇制勝。但是這種行動非常兇險,你們誰敢去。”眾將沒人敢去,只有秦瓊和羅士信請戰。張須陀於是讓秦瓊和羅士信各領兵千人在蘆葦間埋伏,自己率領大軍撤退。盧明月果然率軍來追,秦瓊羅士信率兵趁機偷襲,縱火燒掉盧明月軍三十多個營寨。盧明月得知大本營被偷襲,率軍回去救援,張須陀又率領大軍轉頭反擊,大破盧明月,盧明月僅率領百餘騎兵逃亡。秦瓊和羅士信因此戰而遠近聞名。

  奔走諸王

  大業九年(613年),王薄聯合孫宣雅、石秪闍、郝孝德叛軍十餘萬人攻打章丘,秦瓊又隨張須陀前往征討,秦瓊先登破敵,以軍功被授職授建節尉。 ...查看更多

結語

李世民對舊臣的關愛是眾所公認的,但從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構成可以看出,自始至終屬於李世民嫡系的不過三分之一。用現在的話說,這24人並不能一語概之稱為“李世民的人”。正是從這一份名單上,回顧24人各擅勝場、跌宕起伏的人生經歷,既讓人感嘆創業的艱辛,更讓人深切體會到李世民用人的胸懷。


分享到:


相關文章: